1、 健康教育对 小儿高热惊厥的作用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 20 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 将 10 例高热惊厥的小儿家长设置为对照组,进行疾病知识和护理知识的教育,并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细心护理,将另外 10 组设置为实验组,再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在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传教育。 对高热惊厥患儿进行及时抢救、良好的护理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减少治疗地西泮(安定)10mg,35min 内静脉注射;丙戊酸钠(德巴金) 注射剂 10mgkg 剂量加入 5葡萄糖或 09氯化钠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防治脑水肿:可用 20 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或加入地塞米松 lO 一 20mg 静脉
2、滴注 J。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选择应用抗生素,防治并发症。评估心肺功能,防治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维持正常生命征 。结论 通过护理及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了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家庭护理及预后等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高热惊厥;健康教育;小儿;护理高热惊厥是小儿较常见的危急重症,是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体温 38以上时出现的惊厥。常发生于病毒性感染,最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也可在许多其他疾病时发生,如颅内感染(脑膜炎、脑炎) 、中毒性痢疾伴中毒性脑病等。在 5 岁以下小儿中约 3%5%发生过高热惊厥。首次发病多见于 6 个月至 3 岁之间,6
3、个月以下及 6 岁以上发病者甚少。宝宝往往是先有发热,随后发生惊厥,惊厥出现的时间多在发热开始后 12 小时内,在体温骤升之时,突然出现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伴有意识丧失。抽风的严重程度并不与体温成正比,惊厥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多不超过 10 分钟,发作过后,神志清楚。那为什么小儿发热后容易出现惊厥呢?主要是因为年龄越小其神经系统发育越不完善,高热引起的神经系统兴奋性易于扩散。发热初期(小时内,个别小时) ,体温升至时,突然发生的惊厥。惊厥为全身性对称或部分性不对称发作,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惊厥持续约数秒钟至数分钟,个别呈惊厥持续状态(惊厥发作分钟) 。惊厥过后意识恢复快
4、,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脑电图多于惊厥后周恢复正常。但也可有遗传因素。资料显示:首次发生高热惊厥发生后有 30%40% 的患儿可能再次发作,75%的患儿再次发作在首次发作后 1 年内,90% 在 2年内。因此妈妈在家中要备好一切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剂、止痉药等;如果小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在 38左右即应予以药物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医生指导量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次发生。 疫苗接种后的发热往往不超过 38.5,您注意护理:物理降温
5、、多喝水、不洗澡、注意休息就可以了,大多在 24 小时左右就好转了。如果接种疫苗后宝宝体温超过 38.5了,有可能是合并了感染性疾病,应立即到医院看看医生。 我家孩子很少发烧,您最好要找到发烧的病因,平时好作预防,一般体温上了 38 度,最好找医生及时处理.不要让孩子此病反复发作成癫痫,留下终身遗憾.而且健康教育是现代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健康教育应从各方面干预患者的行为,对小儿高热惊厥有重要的作用。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对象为 2008 年 10 月起到 2011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20 例,男 12 例,女 8 例,首次发病年龄 6 个月8 岁,其中 6 个月1 岁
6、 11 例,13 岁 6 例,3 6 岁 2 例,6 岁以上 1 例。均符合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2。惊厥发生在发热后 4h 以内 6 例,412h 10 例,12 24h 3 例,13d 1 例。惊厥发生时的体温:3940 11 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将 20 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1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方面对比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措施,实验组再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再加强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1.2.1 心理护理 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
7、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1.2.2 止惊 一旦患儿出现惊厥,应就地抢救,使患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停止或减轻抽搐是急救的关键,反复的惊厥会导致脑细胞的损伤。首选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情况紧急可用手掐人中至惊厥停止,也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缓慢静脉推注地西泮,同时肌内注射鲁米那钠,用 5%10% 水合氯醛灌肠,剂量为 0.5ml/kg,尽量保留 1h 以上,以促进药物吸收。1.2.3 吸氧 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开通气道后,
8、给予氧气吸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待患儿面色由青灰或紫色变红润,呼吸规律后,给予小流量氧气吸入。当屏气时间长发绀严重时,一般的吸氧法如鼻导管法、面罩法等无法改变肺泡内 PO2,只有用简易呼吸器才能解决这种短暂的呼吸暂停,扣紧面罩,挤压呼吸囊,压力视患儿大小而定,反复而有规律进行,以胸廓起伏为准,达到良好的通气效果。氧疗时应使用 50%以下的氧浓,以防肺氧中毒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3。呼吸恢复立即停止。1.2.4 高热的护理 (1)在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要密切观察降温情况,测量体温、脉博、呼吸 1 次/0.5h,观察患儿神志、面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
9、,应及时擦干汗液和更换衣被,以防着凉。(3)口腔护理: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舌、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银炎等,因此,必须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4)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和水分的补充: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减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而影响消化吸收;但另一方面,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同时高热可致水分大量丧失(呼吸加快,带出更多水分,皮肤出汗增多) 。因此,患儿必须补充水分和营养,多饮水有利于毒素的排泄。1.2.5 加强营养,做好基础护理 患儿清醒后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于营养的饮
10、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2 次/d ,给予生理盐水擦洗,保持病室空气清新,环境整洁,适宜的温度、湿度,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及时更换污染的衣被,婴幼儿大小便后及时清洗、更换尿布。1.2.6 健康教育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大多数预后良好,但 2%5%4的患儿可发展为癫。其发生率与复发次数有关,即复发次数越多,癫的发生率越高。加强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有关知识,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可减少复发已被证实。由于高热惊厥大部分病因为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短,但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十分有限,如果不按计划落实健康教育,难以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因此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指导家长在
11、家中备好所需的急救物品和药品,如体温计、压舌板、退热药等;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体温在 38.5左右应立即口服美林等退热药;如患儿在家中或途中出现抽搐,家长不要慌张,应立即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 ,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指头用纱布或手帕包住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以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患儿日常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感冒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1.2.7 做好出院指导的健康教育,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 38.5 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
12、等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1.3 评价方法:从以下两方面评价护理效果:小儿高热惊厥知识问答。本问卷由 40 道是非题组成,主要是了解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知识的程度如何,满分 120 分,96 分以上为合格。随访半年内两组患者发生小儿高热惊厥的情况。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6.0 对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2 结果 实验组经健康教育后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改善率为 93.3%,小儿高热惊厥方面的知识掌握率为 100%。而对照
13、组的小儿高热惊厥的发病率改善只有 83.3%,知识掌握的合格率为 66.7%。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半年内实验组 10 例未发生小儿高热惊厥事件,而对照组发生 4 例,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3 讨论 在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中,健康教育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从心理、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教育患者健康饮食、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感染。本讨论中,20 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的发病率改善了 93.3%,小儿高热惊厥的知识掌握率为 100%。而对照组的发病率只改善了 83.3%,小儿高热惊厥的知识掌握率为 66.7%,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随访,实验组
14、10 例未发生小额热高热惊厥事件,而对照组发生 4 例。在对于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的护理中应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并提高对小儿高热惊厥的认知度,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 蒋莉,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52.2 桂红民.高热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家庭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2,18(5):43.3 杨莉.苯巴比妥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 28 例临床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02,23(3):291 4 李大果.高热惊厥复发因素及预后评价.医学文选,2002,21(1):24.5张丽华.循证护理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4B):709.6 胡亚美,江裁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 M.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7 王慕逊.王慕逊儿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13.8 蒋莉,蔡方成.高热惊厥预后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