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洪湖岸边是家乡(2009-06-13 09:14:25) 标签: 旅游分类: 江汉平原(荆州、荆门市)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响了洪湖,唱遍大江南北,使洪湖美名天下扬。从高空鸟瞰江汉平原,大地上镶嵌着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显示出水乡泽国的原生态景色。这一面波光粼粼的镜子,就是素有湖北省第一大湖,中国第七大淡水湖之称的洪湖,跨洪湖市与监利县。自洪湖市区西行 4 千米即可抵达湖东岸边。为古云梦泽地逐渐分割、残留的一部分。这里水域辽阔,水草丰茂,水质清澈,物产丰富,向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它是长江中游地区天然蓄水库,荆楚大地重要的生态屏障。是目前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好、水质最
2、优的大型淡水湖,为湖北省首家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现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洪湖之名,最早见于明朝嘉靖.沔阳志所载:“上洪湖,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为下洪湖,受郑道、白沙、坝潭诸水,与黄蓬相通”。据此可知古代上、下洪湖之间被宽约 5 千米的民垸和河网隔开,后至成化年间,因发洪水,江堤决口泛滥,洪水淤积于此,形成一个整体湖泊,故名。历来为蓄纳江汉洪水的场所,承受监利、江陵及荆州、潜江、洪湖等县市一万多平方千米的来水。因处于长江和东荆河之间的平原洼地,属河间洼地湖。其构造为燕山运动形成的江汉、洞庭凹陷。洪湖呈多边几何形,湖岸平直,湖底平坦。湖面积355 平方千米,东西长 23.4 千米,南北宽
3、20.8 千米,底部高程 22 米,平均水深 1.35 米,最大水深 2.32 米。洪湖流域地势低洼,三面临水,分别由长江、汉水和东荆河环绕,经若干涵闸通过长江对湖内水量进行排蓄和调节。作为长江中游地区重要湿地生态区域,物种“基因库”。洪湖因东西两侧与长江相通,是鱼类繁殖的良好场所,向有“鱼库”之称。现有鱼类 57 种,隶属 7目、18 科,其中鲤科鱼类占 58.5%。洪湖湿地有国家级保护鱼类胭脂鱼、鳗鲡(历史记录);省级重点保护鱼类有大湖短吻银鱼、鳤。在众多的鱼类资源中,凶猛和肉食性鱼类占 57.4%,如乌鳢、鳜、黄颡鱼、黄鳝、青鱼;杂食性鱼类,占 22.2%,如鲫、鳤、泥鳅、胭脂鱼;以水草
4、为食的仅占 7.4%,如草鱼、鳊鱼;以藻类和腐屑为食的有鰟鮍鱼和鲴类共 7 种,占 13%;而食浮游生物的仅鲢、鳙 2 种。为湖北省重要的谈水鱼基地。沿湖建有一百多处大渔场和养植场。底栖动物有线形、苔藓、环节、节肢、软体动物五大门类,其中以螺、虾为主。水生植物遍布全湖,多达 92 种,分属 62 属 35 科,居全国第二位,按生态形态分挺水、浮叶、漂叶、和沉水四类。其中以挺水、浮叶两类植物最多,占90%。主要以菱、莲、藕、茭白、芡实、芦苇等为主。特产以红、白莲闻名。洪湖是众多湿地迁徙水禽重要栖息地、越冬地,每年在这里栖息的雁、鸭等水禽在上百万只以上,堪称“鸟类的天堂和乐园”。现有鸟类资源 13
5、8 种,隶属16 目 38 科。鸟类中属国家 I 级保护的有东方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白肩雕、大鸨 6 种;属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白额雁、大天鹅、小天鹅、鸳鸯、鸢、松雀鹰、大鵟、普通鵟、红脚隼、斑头鸺鶹、短耳鸮、草鸮、白琵鹭共 13 种;另外还有湖北省重点保护的鸟类有 38 种,如:苍鹭、大白鹭、白鹭、绿头鸭、杜鹃、灰喜雀等。洪湖不仅水产丰富,而且景色迤逦,四季皆有特色,春天,渔帆点点,绿草依依;夏天,荷叶丛丛,野花盛开;秋天,莲满菱熟;冬天,候鸟群栖。最特别的是瞿家湾渔家风情别致,建有 4A 级洪湖蓝田生态园、十里观荷带、莲花源、月牙亭和湘鄂西革命旧址群等主打景点 20 多个,是理想
6、的水上旅游风景区。以垂钓、赶鸭、赏荷采莲、捕鱼、渔家乐等水上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 14 个;以土特产品为主的羽毛扇、贝雕、野莲汁、野藕汁、红心咸鸭蛋、野莲粉、鱼类制品、伏莲珍珠等旅游商品 60 多种,产品远销海内外。此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瞿家湾镇以明清一条街为核心的古建筑群飘逸着古色古香的民俗风韵。实为观赏湖光山色的旅游胜地。规划中的洪湖旅游开发项目以“洪湖岸边是家乡”为主题,囊括洪湖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的精华景区。包括三个子项目:一是洪湖岸边城度假村,包括从入湖口到金湾经挖沟子至三八湖建设湖滨休闲区,形成沿湖休闲景观带,沿岸建湖趣园、湖风园、湖涛园、湖韵园,将本区建设成为洪湖城区的旅游标志性
7、的地标区。二是洪湖茶坛岛风景区。距洪湖市城区 15 公里,是集生态观光、红色旅游于一体的湖泊型自然风景区。景区从 1996 年开始规划建设,现已建成茶坛岛生态公园,有观荷塘、九曲桥、垂钓苑、茶社、茅屋长廊等景点。在茶坛岛生态园可观赏野鸭、水锦鸡、野生荷花、菱角、芡实等数十种动植物,可参与采莲、湖上竞钓等水上互动项目,品尝湖鱼、湖虾、长绒蟹等湖乡野味。三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亦称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座落在洪湖市城区西南郊,离市中心约 1.5 公里,占地面积 40 公顷。1984 年 11 月 10 日落成。主体建筑有贺龙元帅铜像、纪念碑、烈士祠、陈列馆等,牌坊额上镌刻着原国家主席李先
8、念题写的园名。该项目全面整合了洪湖深厚的历史文化,集自然风光旅游、水上娱乐,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服务经商为一体,自然风光和革命遗址(遗迹)“红”配“绿”相得益彰。湖上欣赏自然风光,体验渔家风情;岸上瞻仰革命遗迹和休闲娱乐。给人以“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的美好遐想。相关链接洪湖蓝田生态园位于洪湖瞿家湾镇境内。游船顺着美丽壮观的荷花带向南行驶约 15 分便以了蓝田生态风景区,般靠上码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物-牌坊,它高 9 米、宽 8.5 米,整个牌坊建筑奇特、新颖,以红色为主调。均采用各式各样的红花图案组成,描绘湖北楚文化时鼎盛期的漆器。牌坊大门两边有两只硕大
9、的十龟镇门,祝福牌坊下走过的游人吉祥如意、平安长寿。自助餐厅生态园大门南侧,整个自助餐厅为上下两层,下面是自助大厅,上面是观湖亭,自助餐厅为龙舟式的建筑造型,由线条明快方正的大厅和仿古风格的观湖亭组成,韵味独特,如果您去这里进餐,您将品尝到水乡特色菜“洪湖三蒸”和“湖水煮湖鱼”。观荷长廊 观荷长廊,全长 100 米,是集我国目前所有长廊建筑之精华,结合洪湖水乡特点建造的,每 3 米的廊匾上都描画有洪湖赤卫队的故事情节人物图,您可以悠闲漫步在这长廊下,静观生态园的美景,任思绪飘向远方,吹着风,哼唱着洪湖水,浪打浪,享受这大自然的乐趣。杨枝观音相传,观音常以杨枝沾取甘露水,洒向人间,消灾除病。后来
10、,演变为不仅仅是消灾除病,而且能满足人们种种美好的愿望。古时,洪湖渔民在湖上捕鱼劳作,常遇风浪险阻,有时迷失方向,为祈求平安,传每有渔民在湖中遇险,只要念观音菩萨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扬”,前往拯救解脱。钓鱼岛整个建筑群采用明清仿古风格,上盖青瓦,白色粉墙,岛上栽了各种花草树木,并且多处修建有凉亭,设有专门为游客提供一切垂钓的用品和休息、购物的场所。另建有“西周文王祠”供游客参拜。岛上四周湖水相绕,风景优美,是游客休闲或垂钓的理想天地。观荷采莲廊观荷采莲廊全长 8000 米。这里是一片自然莲藕养殖场,每年 6-9 月,可沿修建了九曲长廊漫步荷花丛中,亲手摸摸可爱的芙蓉花,尝尝那新鲜清甜的莲子,
11、享受“人在廊中走,如在画中游”的感觉。评论 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商讯 欧洲杯,有红牛更从容!发评论新浪网友 2009-06-22 10:49:17 举报据专家考证,洪湖形成于 2500 年前,约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五代以前,以洪狮至新闸一线为界,分为东西两个小湖,两湖相距 5 千米,西部比东部稍大。五代两宋,湖面缩小,沼泽发育。至明嘉靖、万历年间,洪湖湖体迅速扩展,东西两部分联成一体“洪湖”也始见载于嘉靖年间童承叙所著沔阳志。从明末至清乾隆、嘉庆年间,由于人类的垦殖活动, 洪湖再次收缩,形成南北排列的上洪湖与下洪湖两部分。据洪湖地方志.地理分册称,19 世纪以前,洪湖的面积“仅及现
12、今的五分之一”。随着垸田的兴筑,洪水日益雍塞于地势最低的洪湖洼地,大致到道光年间(19 世纪中叶),周围的堤垸溃决,洪湖再次迅速扩大,至本世纪 50 年代 ,湖面达到 100 多万亩,水面辽阔,号称百里洪湖。20 世纪 5070 年代,在洪湖周围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围湖垦荒活动,使洪湖面积迅速缩小。特别是 1955 年,在洪湖县的新滩口建闸以后,使洪湖由一个吞吐型湖泊变为一个半封闭性湖泊。洪湖:新中国在湖北设立的首个县(2009-06-15 12:17:57) 标签: 杂谈分类: 江汉平原(荆州、荆门市) 洪湖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湖北设立的首个县,以其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同时成立的有新洲县(
13、今武汉市新洲区)。洪湖作为地名,最早始见于明朝嘉靖.沔阳志所载:“上洪湖,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为下洪湖,受郑道、白沙、坝潭诸水,与黄蓬相通”。据此可知古代上、下洪湖之间被宽约 5 千米的民垸和河网隔开,后至成化年间,因发洪水,江堤决口泛滥,洪水淤积于此,形成一个整体湖泊,故名。夏商时代为古云梦地,属“禹贡”荆州之域,后由于长江泥沙淤积成陆地。西周时期境内有州国,都城在今乌林镇黄蓬山;楚武王四十年(前 701 年),州国被楚吞并。秦属南郡;汉高祖五年(前 202 年),置州陵县,县治在今黄蓬山,为洪湖境域建县之始。王莽新朝建国第二年(9 年),州陵县改称江夏县,县治在今新滩口镇;东汉建武元
14、年(25 年)复称州陵县。三国时期属东吴江夏郡;东晋南朝时州陵县先后属巴陵郡、州城郡;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 年),裁撤州陵(历时753 年)、惠怀二县,改置建兴县,隶属沔阳郡,县治迁到今仙桃市沔阳镇。607 年,隋炀帝改建兴为沔阳县。(注:由建兴、沔阳县管辖 414 年)。唐代后,今洪湖市境域疆属屡更,郡县变动频繁,大多与沔阳有分有合,或升或降,其间曾名玉沙县、附廓县、文泉县等。北宋乾德三年(965 年),北宋政府为了便于开垦和管理今洪湖市境域一带新形成的陆区农业生产,将设在今洪湖市境域内的“白沙征科巡院”升置在玉沙县,治所在“乌林矶上十多里大江边”(湖北通志),即今洪湖市区石码头办
15、事处茅埠村附近。玉沙县城“共设城门四座,战楼八处,城外东、西、北三面有堑二重,以固防守”(宋代通典)。1275 年,迁玉沙县治于沔阳镇为附廓县。明洪武九年,沔阳府降为沔阳州,且将玉沙县并入(玉沙县历时 411 年)。清朝乾隆二十八年(1762 年),分沔阳州为文泉、沔阳两县,文泉县治所设在新堤,仅三年又并入沔阳州,直到满清宣统年间,民国时又废州为县。清咸丰七年(1857 年)在此设海关,委任道台。民国十五年(1926 年)废除道,在新堤设市,直隶属湖北省政府,是当时湖北省八大市镇之一。未久,撤市并入沔阳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洪湖是中国共产党湘鄂西中央分局所在地。1949 年设沔阳专区,专
16、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 7 县及新堤办事处。1950 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1951 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新堤为专署直辖市。同年 5 月,沔阳专区并入荆州地区专员公署;同年 6 月,政务院决定,将沔阳县(今仙桃市)东荆河以南区域,以及监利县东部、嘉鱼县长江北部、汉阳县西南部的毗邻区域划出,建立洪湖县,以境内洪湖得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专员公署管辖。1956 年汉阳第五区(今武汉市汉南区)划入。1957 年、1965 年分别将沔阳县东荆河以南,原杨林尾区部分村级建制划入。1987 年撤县设市。现属荆州市管辖。相关链
17、接1949 年设立洪山县,县人民政府驻大洪镇。1955 年撤销洪山县,并入枣阳、随县、宜城、钟祥 4 县(国务院 1955 年 2 月 15 日批准)。政务院 1952 年 9 月 17 日批准:1设立洪湖县,以沔阳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2设立兵堡县,以麻城、黄冈、罗田 3 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县人民政府驻膝家堡(今罗田胜利镇)。旋更名为胜利县。1955 年 2 月 15 日撤销胜利县,并入麻城县、罗田县(国务院 1955 年 2 月 15 日批准)。3设立新洲县,以黄冈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红色经典洪湖赤卫队唱响洪湖(2009-06-16 13:23:28) 标签: 文化分类: 江
18、汉平原(荆州、荆门市) 电影洪湖赤卫队剧照被誉为“20 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洪湖赤卫队是中国歌剧史上的不朽经典,也是湖北的文化品牌。歌剧洪湖赤卫队讲述了发生在 1930 年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在湖北洪湖地区,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在同国民党保安团斗争拉锯战中暂离彭家墩,国民党保安团和当地“湖霸”彭霸天趁虚而入。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领导下,依托湖区与国民党保安团巧妙周旋,沉重地打击了来犯的国民党保安团。据说故事发生在今洪湖市滨湖办事处小港农场一带。其中韩英的原型为贺龙元帅的大姐贺英。(一说为是共和国首任监察部长钱瑛,另一说为中共湘鄂西省委妇委书记张孝贵。)刘闯的原型为贺闯,
19、原名贺家琪,外号贺麻子。曾任沔阳县特务大队大队长。(一说为湘鄂西省监察委员李铁青。另一说为湘鄂西省政治保卫局长彭国材。刘绍南、彭国材、贺闯、李德珍、涂位云时称“洪湖红五子”。)洪湖赤卫队是湖北省实验歌剧团(湖北省歌剧团的前身)以梅少山、杨会召、张敬安、欧阳谦叔、朱本和等人集体创作组的。他们于 1951 年随湖北省文联主席郑思来洪湖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期间,曾广泛地搜集洪湖革命斗争故事和洪湖渔歌、民间小曲。与此同时,洪湖的常怀祖、夏志芳、廖才昭等一批文学爱好者在湖北日报、湖北文学、布谷鸟等报刊上发表了众多洪湖革命斗争故事和洪湖革命歌谣,为创作洪湖赤卫队提供了良好的素材。1958 年,湖北省实验歌剧
20、团为创作洪湖赤卫队再次来洪湖实地采访,是年冬歌剧剧本完成。接着开始首排,该剧由朱本和、张敬安、欧阳谦叔、杨会召、梅少山等联合编剧,张敬安、欧阳谦叔作曲。1959 年夏秋之交,洪湖赤卫队在湖北省委洪山礼堂首场公演。省委书记王任重、省长张体学以及 3000 多名观众观看了演出,演出获得成功。不久赴洪湖县演出,也受到了洪湖人的一致好评。有意思的是,湖北省歌剧团在洪湖县公演洪湖赤卫队,激发了时任洪湖县委书记李金玉的激情,立即指示成立不到一年不足 30 人的洪湖文工团演出洪湖赤卫队。由于湖北省歌剧团以没有最后定稿定型为由婉言拒绝给脚本和乐谱,当时文工团负责人魏启华立即指示该团用人员用偷抄的方式获得剧本(
21、湖北省歌剧团放在乐池中的乐谱和脚本被洪湖文工团偷抄刻写下来),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演出来。据说洪湖人演的洪湖赤卫队走遍了全县各地,还曾演给苏联水产专家和越南客人看。以至于一段时间内凡来洪湖参观学习开会的,必然品赏洪湖赤卫队。1959 年 10 月,作为湖北省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剧目首度进京演出,董必武、贺龙、陈毅等中央领导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一炮而红。剧中的主要唱段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没有眼泪,没有悲伤、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等都成为民族歌剧的永恒之作,其中其主题歌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家喻户晓,成为影响一代人的经典歌曲。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已作为民族声乐教
22、学与比赛的规定曲目。一时间,洪湖赤卫队成为中国民族歌剧的代表作。1961 年夏,北京电影制片厂和湖北电影制片厂决定联合拍摄电影洪湖赤卫队。谢添任导演,著名摄影师钱江、演员曹增银等 30 多人参加,加上湖北省歌剧团 50 多人组成进入洪湖拍摄。根据湖北省实验歌剧团的同名歌剧改编电影拍成后北影厂派专人将拷贝赠送洪湖。电影公映后,更是家喻户晓,风靡华夏大地。王玉珍(饰韩英)、夏奎斌(饰刘闯)、陈金鹏(饰彭霸天)等主要演员为大家所熟悉,特别是 26 岁王玉珍演韩英以真挚、深沉、简洁、精湛的演技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洪湖赤卫队的音乐采用具有浓郁湖北地方风格的荆州天沔花鼓和民间流传的小调为素材,该片
23、于 1962 年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从此,洪湖赤卫队轰动四海,名扬中外。 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在 1976 年、1989 年及 1999 年先后对洪湖赤卫队进行了三次复排,每次复排在音乐上都进行了大胆的修改尝试。尤其在 1999 年第三次复排,不但浓缩了剧情,精简了台词,音乐的成分及演唱段落被加大。原本含有浓郁湖北天沔口音的音乐,经过作曲家张敬安、欧阳谦叔的创作,将西方歌剧中表现手法上的戏剧性与音乐交响化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成为具有强烈民族个性、气势恢宏的歌剧交响音乐。著名唱段洪湖水,浪打浪更是在剧中三次出现,被发展成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新版洪湖赤卫队不仅让老一辈观众重感革命气息,同
24、时也让年轻的观众感到耳目一新。2009 年 5 月 7 日,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上演的首部中国原创歌剧,素有“抗鼎之作”洪湖赤卫队经过近半个世纪仍然魅力不减,再次续写着它的传奇。2010 年 7 月 5 日,由温峥嵘、常戎等主演的 28 集红色经典电视剧洪湖赤卫队将在央视一套首播。在电视剧洪湖赤卫队中,温峥嵘饰演女一号“韩英”。电视剧洪湖赤卫队的故事脱胎于 1959 年的同名歌剧和 1961 年红遍全国的同名电影,除保留故事梗概和主题音乐外,对剧中人物关系和内容细节都做了较大的扩充。相关链接韩英的扮演者王玉珍湖北仙桃人。1935 年 3 月出生,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先后在歌剧和电影洪
25、湖赤卫队中扮演女主角韩英,并以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唱红海内外,成为中华民族红色经典旋律。1981 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授,民族声乐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副主席。第三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八、九届人大代表,现居北京。 李祝华湖北建始人。1974 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毕业演出杜鹃山时,被洪湖赤卫队的原唱、韩英扮演者王玉珍老师发现,后被留在了省歌舞剧院。1979年第一次复排洪剧时,她是角“韩英”,与角王玉珍同台演出。1989年第二次复排,她再次饰演韩英,并完美地塑造了第二代“韩英”。曾获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奖”表演奖。系中国戏剧家协会、音乐家协会
26、会员,并兼任湖北省剧协副主席等职,现为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歌剧团业务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刘丹丽湖北武汉人。刘丹丽调到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前是著名的楚剧演员。她塑造的第三代“韩英”不仅得到了王玉珍老师的首肯,而且还受到了著名歌唱家王昆的高度赞扬。现为国家一级演员、省青联副主席。曾荣获文化部“文化奖”、“文华表演奖”。她两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马娅琴湖北沙市人。1991 年,刚上初一的马娅琴考入湖北省艺术学校汉剧专业。1997年,进入湖北省地方戏剧院工作,成了一名汉剧演员。作为角“韩英”马娅琴在首都的天桥剧场成为洪湖赤卫队中女主人公韩英的第四代扮演者。温峥嵘1977 年出生。贵州人。2001 年毕业于
27、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主演黄沙下面是沃土、偷渡客、浮华背后、洪湖赤卫队等。温峥嵘现签约北京影艺者广告公司,成为该公司目前首签的第一位女艺员。相关链接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原型揭密洪湖:打造武汉“后花园”(2009-06-17 12:17:32) 标签: 旅游分类: 江汉平原(荆州、荆门市) 洪湖市乌林镇作为洪湖周边唯一的丘陵地带,风景独异,是除百里洪湖外的另一个旅游亮点。乌林,又名乌林矶,是黄蓬山的支脉,位于洪湖市区东北 15 千米处,与古战场“三国赤壁”隔江相望。随着“逛三国古镇,赏黄蓬十二景,采洪湖莲藕,品农家小菜,洗乌林温泉,憩农家小院”等旅游活动不断展开,洪湖将成为大都市武汉的“后花园”
28、。据有关资料记载,洪湖市有四处古遗址,均在乌林镇境内。除我们所熟知的三国乌林古战场遗址外,还有乌林矶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园山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西汉州陵县城遗址。史载西周武王灭商,分封诸侯,洪湖一带为州国都邑,就设在今乌林镇的黄蓬山上。辞海载:“州,古国名,偃姓,在今湖北洪湖东北”。湖北通志亦载有:“州国故城在今黄蓬山”。公元前 701 年,楚武王灭州国,遂为楚国地域(见春秋左传)。西汉时刘邦在州国故都设州陵县,县治在黄蓬山。此乃洪湖市境域建县之开始。使黄蓬山古时就享有“名都壮邑”称号。东汉建安十三年(208 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率魏军与周瑜统率下的孙、刘联军相遇长江赤壁。曹操初战失利,
29、退驻江北,屯兵乌林。诸葛亮与周瑜巧用火攻,大败曹军于乌林,曹军从华容道败逃回江陵,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据考证,乌林一带当时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因为赤壁之战把它烧成一片乌黑而得名乌林。弥天烈火映得江面和两岸青山一片通红,隔江而望的鸡公山也因此得名赤壁山。乌林现有遗迹曹操寨、擂鼓台、点将台、跑马场等。今曹操湾的附近还分布有红血港、万人坑、白骨塌、乌林寨、曹公祠、鲁公台、放马场等。曹操的著名诗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在这里吟成的。规划建设的三国古战场文化园将建设曹营水寨、曹营旱寨、擂鼓台、放马场、演兵场、曹操祠、碑林、黄蓬山自然风
30、景区。还将兴建乌林古寨秦砖汉瓦三国街,农家乐餐饮光明街,在曹操湾建乌林之战纪念馆,在摇头山塑曹操雕像,扩建修缮曹公祠等。乌林镇境内多古墓群,分布于黄蓬山、刘家山、花果山等处,其中陈友谅墓最为著名。作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渔民皇帝”陈友谅的故里,陈友谅自称“汉王”后,曾在黄蓬山修华街,打鼓台、跑马岭、射凤台等遗址犹存。更难得的是,这里发现了江汉平原唯一的地热资源。2001 年,两位农民在自家门口打井,竟意外地发现了温泉。2006 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此成功打出江汉平原第一口地热井。经检测:温泉水来自地下 2000 米深处,水温高达 72摄氏度,日出水量达 6000 吨以上,蕴藏量可持续利用 12
31、0 年;水中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元素,是国内罕见的优质医疗保健用热矿水,并依山而建成乌林温泉国际度假区。乌林温泉国际度假村包括室内外温泉浴池、SPA 私人休闲会所、高尔夫练习场等,尤其是面积 5000 平方米堪称世界最大的室内的第一家全天候温泉嬉水乐园,集泡汤、娱乐、休闲、养身、水疗于一体。附:黄蓬山风景区位于乌林镇。为丘陵地带,面积 5 平方公里,其中最高点香山海拔 41.2 米。史载,西周时,此地为州国都域;西汉时为州陵县治;三国时,赤壁大战,火烧曹军的大火即由此地开始。明嘉清沔阳志载:“沔南二百里曰田黄蓬山,其山坟起江湖间,延绵环结而秀。”元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出生在黄蓬山龙船矶。如
32、今,黄蓬山还有陈友谅所修的皇城遗址以及射凤台、走马岭、打鼓台、御花园、打金厂、梳妆台等等与陈友谅相关的遗存遗迹。而黄蓬山北的一座古墓,据传就是汉王墓。龙船矶文桥的龙船矶,是陈友谅的出生地。东南距香山 2.5 公里,现在文桥片站管理所驻地。北依内荆河,南临长江堤。长三百米,宽三十米。走马岭风山东北麓的菖蒲懈,有一条高高的土岭,长约 800 多米,呈一个曲尺形,村舍连地,绿树成林。为陈友谅与夫人潘金花当年并马奔驰过的走马岭。射凤台高峰村的胡家湾,现台基尚存。传为陈友谅当年的射风台。落风坡凤山南坡,草木繁茂,鸟兽做窝。山腰中部平坦处蔓藤缠绕,野花烂漫。这就是陈友谅的又一遗迹落凤坡。打金场州陵县城故址
33、的西城墙,墙外护城河水闪耀着金波银光。传为当年陈友谅冶炼金银的地方打金场。打破阵在松林山东北,大马家山南面。山岭林木苍郁,地名“打破阵”。传为陈友谅打败沔阳州官兵的地方。梳妆台碧水粼粼的菖蒲懈东北岸边有个小土台,面积不足 50 平方米,突出地面五、七尺,颇有气派,传为陈友谅夫人潘金花梳妆的地方。御花园(花台)风山东北五、六里,有一处人户众多的村湾,村湾中心有个地名唤做“花台”的土台,不足百米方圆;传为陈友谅当年的御花园。掘断山乌林镇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土石山,耸立在州陵故城的西南,也在凤山的西北端。山形如一条游动的巨龙,逶迤蜿蜒,气势壮观,故名游龙山,又名掘断山,一名友谅山。此山中段,有一座高大古冢,松竹掩映,封土巍然。沔阳州志记载这里是汉王陈祖父陈千一的坟墓山。在乌林历史上,所建寺观庙宇众多,有“沿江十八庙”之说,尤以“一观一寺”最负盛名。“一观”即灵福观,宋淳熙年间道士张子岩所建;“一寺”即崇鸣寺,武汉归元寺的前身,唐乾元元年马祖道一禅师所建。 “遍数荆州观庙,独此雄甲荆楚” 。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之前,到荆州讲经时先来黄蓬山崇鸣寺小住了五天,要不是镇守荆州的汉阳王派人催行,玄奘还想与庙中名僧马祖道多研读佛经半月。从此,黄蓬胜景,名传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