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肝母细胞瘤.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737381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母细胞瘤.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肝母细胞瘤.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肝母细胞瘤.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文名:肝母细胞瘤英文名:hepatoblastoma别 名: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概 述: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儿童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 62%。该病起源于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1896 年鶒,Walter 首先以癌瘤为名报道此病,也有称肝胚胎瘤、婴幼儿肝细胞癌。肝母细胞瘤多为单发,大小不等本病恶性程度高,可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广泛转移,较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腹腔、淋巴结和脑。流行病学: 肝母细胞瘤基本上是小儿肿瘤,Kassai 等报道 90%的病人年龄小于 3 岁,5 岁以上较少见,成人罕见病人男女之比为 2.51。本

2、病以北美、日本及欧洲较多见,占儿童期肿瘤的 0.2%5.8% ;英国15 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约 1/10 万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医疗中心的住院患儿中的罹患率约为 1/1 万,我国西安地区统计占 3%。肝母细胞瘤有家族性发病倾向,有报道一家姐妹和兄弟发病的记载。并与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P) 之间鶒的家族性有关有人报道 5 个家族有此两种病同时存在。有 FAP 家族病史的发病率0.42%,一般人群仅为 1/10 万。病 因: 病因可能是胚胎结缔组织的异常发育,是由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新生儿可能在子宫内发生,有文献报道发生于妊娠 7 个月胎儿成年人可能是胚胎性肝细胞在肝内多年后,才发生恶

3、性肿瘤。发病机制: 肝母细胞瘤多发生在肝右叶,约半数病例侵犯两叶或为多中心型。一般为单发,圆形,界限清楚,瘤体直径在 525cm 不等。肿瘤的大体表现与所含的骨样、软骨或纤维组织等间叶组织成分有关鶒。通常来说,肿瘤呈粗糙结节状或分叶状隆起于肝表面,界限清楚,半数有包膜,质地较硬。肿瘤颜色为棕褐色至灰白色剖面质地均匀一致,可发生出血、坏死和钙化,多不伴有肝硬化。镜下显示,肿瘤由成熟期不同生长阶段的上皮成分和间质变异成分所构成。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可分为胎儿型(高分化型)、胚胎型( 低分化型) 与混合型。1.胎儿型 胎儿型肝细胞比正常肝细胞小呈多边形,胞界清楚,胞浆呈嗜酸性颗粒状,可有空泡,细

4、胞核浆比例为 1412 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粗细不一,含单个核仁,核分裂象少见。细胞排列成两个细胞厚的不规则肝细胞束,肝束之间为肝窦。肝母细胞瘤细胞核 DNA 含量分析显示鶒,胎儿型多为二倍体。2.胚胎型 胚胎型肝上皮细胞分化较差,细胞小,梭形,胞界模糊,胞浆少,核浆比例为 112 鶒,核染色质丰富,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易见。此型细胞黏附能力差,往往簇集成玫瑰花瓣状或联结成疏松的索带状。肝母细胞瘤细胞核 DNA 含量分析显示,胚胎型多为异倍体异倍体肿瘤易发生血管侵犯预后较差常见的肝外转移为肺、腹部淋巴结和脑等。3.混合型 混合型肝母细胞瘤还含有其他间质成分如骨样组织、软骨、细条纹的肌肉、

5、鳞状细胞灶、角化珠等。实验室检查:1.一般实验室检查 可有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能轻度异常,AKP 和 IDH 轻中度升高;AFP 在大多数患者可显著升高,AFP80%90% 阳性 100%含量升高,个别可高达 10 万 ng/mL;约 50%患儿尿中排出胱硫醚,男性早熟患儿血清和尿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生成素和睾酮水平升高2.活组织检查 经皮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诊断。其它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价值。1.B 超 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增强的孤立性肿块肝脏局部明显增大失去正常形态,肝内呈巨块型强回声,内部强弱不等,分布不

6、均,有液化时呈混合型回声图像偶尔能发现瘤内呈点状或不规则的钙化灶,肿瘤包膜光带完整。2.CT 检查 CT 显示低密度巨块性肿瘤,CT 值降低,但呈多血供型者与肝癌不易鉴别。表现如下:(1)平扫肝实质内单个或多个低密度肿块鶒,均质或不均质(以不均质为多)边界清楚或健康搜索不清楚。增强扫描病灶不均质增强,主要在病灶周围(2)大多数肿瘤较大,常常使肝脏明显增大变形,肿块为巨块型或巨块型加多结节型(3)肿瘤常累及肝脏一叶亦可累及两叶或多中心4)约一半病例在病灶内可见钙化。3.MRI 检查 MRI 显示为强弱不均低信号区,肝动脉造影对肝母细胞瘤有定位作用,并提示手术能否切除的信息。4.其他 此外可行血管

7、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常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减轻或不增加上腹胀痛伴呕吐和/或腹泻,黄疸很少见鶒。腹部膨隆鶒是肝母细胞瘤患儿的常见症状健康搜索,患儿的父母常会注意到或通过体检发现上腹包块鶒绝大多数病儿因腹部肿大而就诊。体征主要有面色苍白腹部膨隆、肝脏肿大,查体在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肝脏,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大者可达盆腔,可触及瘤结节并伴有触痛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其他症状包括发育不良、易激惹等部分肝母细胞瘤男性患儿以性早熟为始发症状,发生率为 2.3%,表现为生殖器增大,声调低沉及阴毛生长等,原因是肿瘤细胞可合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健康搜索。并发症: 巨大

8、肿瘤偶有破裂引起急腹症的症状和体征。另有小部分病儿伴有先天性畸形如腭裂巨舌耳郭发育不良、右肾上腺缺如、脐疝、心血管畸形或肾脏畸形等诊 断: 根据患者年龄小,为少年儿童,有些在出生后不久即可有腹部膨隆、厌食、腹胀体重减轻腹部肿块或伴性早熟,AFP 升高,影像学证实肝内占位性肿块,结合辅助检查多可做出诊断健康搜索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瘤、错构瘤及畸胎瘤鉴别。与肝外病变,如腹膜后的 Wilms 瘤、神经母细胞瘤相鉴别健康搜索尤其是肝细胞癌较常见,但后者多见于成年人及有肝炎史者,常有肝大,肝区痛多伴有肝硬化,AFP 阳性含量升高,同时 ALPGGTLDH 亦增高

9、。1.肝囊肿(1)病程长,病情进展缓慢。(2)常无肝病背景(3)一般情况良好。(4)超声检查可见囊性结构和液平鶒2.肝脏血管瘤(1)病程长,进展缓慢健康搜索。(2)常无慢性肝病史。(3)一般情况良好。(4)女性较多见(5)99mTc-RBC 核素扫描呈“热”区。(6)影像学检查无包膜,注入造影剂后自周边开始增强(7)肝功能及酶谱学检查正常治 疗: 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辅以化疗、放疗或免疫治疗。肝母细胞瘤若能切除则预后较原发性肝细胞癌好,约 1/3 的患者可存活 5 年。肝母细胞瘤多不伴有肝硬化且肿瘤多为单发,包膜完整,可行左三叶或右三叶切除,切除的极量可达全肝的 75%,故对本病治

10、疗应采取积极态度争取彻底切除一组儿童原发性肝癌 57 例报道,其中肝母细胞瘤 16 例,均成功切除,无手术死亡。11 例已生存超过 6 年。生存最长的 1 例为 11 个月的男婴系右肝巨大肝肿瘤健康搜索行右半肝切除,肿瘤重 810g,病理诊断为肝母细胞瘤,术后至今已健在 16 年对肿瘤巨大或有子灶者,术后应配合全身化疗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化疗主要是阿霉素和顺铂鶒的联合应用,效果较好。其他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及氟尿嘧啶(5-Fu)等。对孤立的肺部转移灶可行肺叶切除术,可延长生存率。对有双侧或多发肺转移鶒的患者,可应用全身化疗,近期疗效较好鶒。预 后: 如果肿瘤是单发的、瘤体较小、位置表浅且无肝

11、外转移鶒手术切除可获治愈。约超过半数的患者在就诊时就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而那些能切除者的预后也较差,肝母细胞瘤对放疗和化疗又均不敏感,因此本病预后不良。对较早期恶性程度较低的胎儿型及混合型,无转移的肝母细胞瘤,手术切除长期生存者 15%37%不等。肿瘤切除后综合治疗,长期存活率有报道可达 80%。高亚等报道 29 例小儿肝母细胞瘤依时间和治疗原则不同分为早期(19651980 年行手术切除) 、中期(19801991 年行手术切除术后化疗)、后期(19911995 年行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早中期总体手术切除率分别为37.5%、30% ,总体 1 年无瘤生存率 25%和 30%。后期总体切除率 62.5%,1 年无瘤生存率 50%。资料表明后期生存率提高是由于采用术前化疗使进展期肿瘤切除病例增多;认为加强对、期肿瘤的术前化疗,是提高其切除率、改善本病总体预后的关键预 防: 目前尚无相关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