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胆石病胆石病包括发生在胆囊和胆管的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高于胆管结石,胆固醇结石已多于胆色素结石。胆石的分类:胆固醇结石:组成分以胆固醇为主,占 80%以上,呈白黄、灰黄或黄色。质硬,表面光滑,剖面呈放射条纹状。X 线检查多不显影。80%的胆固醇结石位于胆囊内。胆色素结石:以胆色素为主,呈棕黑色或棕褐色,质松软,易碎,一般为多发。剖面呈层状,可有或无核心。松软不成形的胆色素结石,形似泥沙,又称泥沙样结石,主要发生于胆管内,常与胆道感染有关。另一种黑色素性结石,几乎均发生于胆囊内,常见于肝硬化和溶血病病人。混合性结石:由胆红素、胆固醇、钙盐等多种成分组成,因含钙盐较多,X 线检
2、查常可显影。60%发生于胆囊内,40%发生于胆管内。一、 胆囊结石主要为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多见。经产妇和服用避孕药者常见。1.形成原因复杂,为综合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导致了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2.胆囊收缩能力减低,胆囊内胆汁淤积也有利于结石形成。临床表现20%-40%的胆囊结石病人可终生无症状,称为静止性结石。也可表现为胆绞痛,或急慢性胆囊炎。症状出现与否和结石的大小、部位,是否合并感染、梗阻及胆囊的功能有关。有症状胆囊结石的主要临床表现: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多数病人仅在进
3、食后,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不适,饱胀、伴嗳气、呃逆等。常被称为 “胃病” 胆绞痛是其典型表现:当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体位改变,结石移位并嵌顿于胆囊壶腹部或颈部,胆囊排空胆汁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强力收缩而发生绞痛。疼痛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部,呈阵发性,可向肩胛部和背部放射,多伴恶心、呕吐。Mirizzi 综合征:持续性嵌顿和压迫胆囊壶腹部和颈部的较大结石,可引起肝总管狭窄或胆囊管瘘,以及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称 Mirizzi 综合征。发病率上约占胆囊切除术后病人的 0.7%-1.1%。解剖学变异,尤其是胆囊管和肝总管平行是发生本病的
4、重要条件。胆囊积液:胆囊结石长期嵌顿但未合并感染时,胆汁中的胆色素被胆囊粘膜吸收,并分泌粘液性物质,而致胆囊积液,积液呈透明无色,称为“ 白胆汁” 。其它:1. 小的结石可通过胆囊管进入并停留于胆总管内形成继发性胆管结石。2.进入胆总管的结石通过 Oddi 括约肌可引起损伤或嵌顿于壶腹部引起胰腺炎,称为胆源性胰腺炎。3.因结石压迫可致胆囊十二指肠瘘,结石可经胆囊排至小肠引起肠梗阻,称胆石性肠梗阻。4.结石及炎症的反复刺激可诱发胆囊癌变。诊断临床病史和体检可为诊断提供有益线索,但确诊需依靠影像学检查。B 超的正确率达 96%以上。此外,CT MRI 也可以。治疗胆囊切除是首选方法,效果确切。对有
5、症状和(或)并发症的胆囊结石,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认为不需立即行胆囊切除,只需观察和随诊,但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考虑手术:1. 口服胆囊造影胆囊不显影。2.结石直径超过 2-3cm。3.合并瓷化胆囊。4.合并糖尿病者在糖尿病已控制时。5. 有心肺功能障碍者(因后两种情况,一旦急性发作或发生并发症而被迫施行急诊手术时,危险性远比较择期性手术大。 )总的趋势是对年轻人采取积极的手术态度,对老年人则采取较保守的态度。行胆囊切除时,如有下列情况应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1. 术前已证实或高度怀疑有胆总管结石。包括有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表现或病史;反复发作胆绞痛、胆管炎;有胰腺炎病史;术中胆道造影证实有结石,胆道梗阻或胆管扩张。2.手术中扪及胆总管内有结石,蛔虫或肿块;或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 1cm 以上,管壁明显增厚;胆囊结石小,可通过胆囊管进入胆总管;或发现有胰腺炎表现;或行胆管穿刺抽出脓性、血性胆汁或泥砂样胆色素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