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代汉语课件---报任少卿书.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326942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课件---报任少卿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古代汉语课件---报任少卿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古代汉语课件---报任少卿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古代汉语课件---报任少卿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古代汉语课件---报任少卿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其中有几篇由西汉褚少孙修改和补充)。 本纪记载帝王事迹和社会上的重大变化; 表记载历代世系、列国关系和职官更迭;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 世家记载王侯外戚的事迹; 列传记载事迹可传或行状可序的人物。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1982),太史公自序,遷生龍門,耕牧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闚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戹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於是遷仕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

2、略邛、笮、昆明,還報命。,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讓焉。”,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公孙丑下),史记三家注 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 前四史、“班马” 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司马迁

3、、班固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后汉书班固传) 盲左腐迁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丘明是盲的( “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曾遭受宫刑。,报任少卿书,【解题】这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少卿)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关于此信的写作年代,一说是在汉武帝征和二年

4、(前91),另一说是在汉武帝太始四年(前93)。,任少卿即任安,字少卿,司马迁的朋友,西汉荥阳人。年轻时比较贫困,后来做大将军卫青的舍人,由于卫青的荐举,当了郎中,后迁为益州刺史。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戾太子发兵杀江充等,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曾接受戾太子要他发兵的命令,但按兵未动。戾太子事件平定后,任安也被判腰斩。 史记卷一百四田叔列传中附有褚少孙补记的任安传。,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

5、。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去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本文不仅反映了司马迁的文学观和生死观,对研究司马迁的思想以及史记的写作动机和完成过程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在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散文杰作。 作者长久郁积心中的悲愤,借此文喷薄而出,有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其气势之壮阔,令人惊叹。文章纵横开阖、起伏跌宕。行文的流畅,语言的生动,骈句、散句自然错落,排句、叠句时有穿插,使本篇在散文形式上也具有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6、,报任少卿书向被视为名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全书篇幅极短,于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中,却有大段引文,又说:“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其与任安书有云: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报任少卿书始见于汉书司马迁传,其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至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皆加收录,目前各类古代汉语文选选本都收录此篇,可见其重要性和代表性。 【版本】收录在汉书司马迁传和萧统文选卷四十一。两种本子略有出入

7、。教材应是以文选本为底本,同时参考汉书本。,曩者辱賜書。 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韩非子五蠹)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四),蓋鍾子期死,伯牙終身不復鼓琴。 钟子期、伯牙,都是春秋楚人。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理解伯牙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已无知音,便毁琴,从此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随和: 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宝物。随侯之珠,传说春秋随国国君曾救活了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因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楚人卞和得璞(玉在石中未经治理叫璞),献给楚武王,武王交给治玉的工匠看,工匠说是石头,于是武王砍断卞

8、和的右脚。文王即位,卞和又献,文王也以为是石头,又砍断他的左脚。到成王时,卞和抱着璞在郊外哭,成王让工匠治理,果然得到宝玉。后代即称这块玉为和氏璧。,由夷: 指许由和伯夷,两人都是被人称颂的品德高尚的人。许由,尧时的高士,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种田自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的长官,他却跑到颍水边去洗耳,表示不愿听从。伯夷,商孤竹君长子,曾和弟弟叔齐互相推让国君的继承权,逃离孤竹。周灭商后,伯夷又反对,认为臣下不该攻杀君上。与其弟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1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再拜言少卿足下。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官名,牛马走:像牛马一样被驱使奔走的仆役。这是谦辞。足下:古代对人的敬称。

9、 2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 辱:表敬副词,等于说写信给我,使您蒙受了耻辱。 3若望僕不相師,而用流俗人之言。 僕:自我谦称。 4僕雖罷駑,亦側聞長者遺風矣。 侧闻:在一旁听到。这是自谦之词。 5恐卒然不可為諱。 不可为讳:死的委婉说法。 6是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 左右:原意是左右侍奉的人。这里是古代书信中常用的谦词,不直称对方,以表尊敬。,昔衞靈公與雍渠同載,孔子適陳。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卫国时,有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游,让宦官雍渠同车陪侍,让孔子乘后面的一辆车跟随,招摇过市,孔子认为是一种耻辱,于是就离开卫国,到曹国去了。适陈是后来的事。 商鞅因景監見,趙良寒

10、心。据史记商君列传,秦国贤者赵良认为,商鞅是通过宦官景监的推荐才见到秦孝公并被重用的,一开始名声就不好。所以这里说“赵良寒心”。 同子參乘,袁絲變色。据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汉文帝乘车外出,让宦官赵同在车中陪侍,袁盎伏在车前直言谏阻,文帝只好让赵同下车。赵同,原名谈,司马迁为避其父的名讳,所以称其为赵同或同子。,僕少負不羈之才,長無鄉曲之譽。 才,文选作“行”,教材据汉书改。 负,王力古代汉语据王先谦说解释为“恃”,教材注释为“抱,等于说怀有”。“不羁之才”,颜师古注:“言其才质高远,不可羁系也。”文选李善注同、王力古代汉语注释同。 汉书颜师古注,“负”不作“恃”、“怀”解,而作“无”解,“负者,

11、亦言无此事也”。 则是“少负不羁之才”,为“少无不羁之才”之意,与“长无乡曲之誉”对言。,给j i,1.丰足;充裕。史记商君列传:“行之十年, 秦民大説,道不拾遺,山無盗賊,家給人足。” 2.供给;供养。庄子让王:“ 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飦zhn粥。” 與y 、予y 左传僖23:“重耳乞食於野人,野人與之塊。” 史记廉蔺列传:“ 秦亦不以城予趙 ,趙 亦終不予秦璧。”,頮/湏/沬 说文:“沬,洒面也。湏,古文沬从页。” 盥 说文:“盥,澡手也。春秋传曰:奉匜沃盥。” 以手承水冲洗 洗xin 汉书黥布传:“至,漢王方踞牀洗,而召布入見。”颜师古注:“洗,濯足也,音先典反。”,沐、浴 楚辞渔

12、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 说文:“沐,濯发也。”又:“浴,洒身也。”,澡 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说文:“澡,洒手也。” 洗浴洗手 澣/浣 诗周南葛覃:“薄汙我私,薄澣我衣。”郑玄笺:“澣,濯之耳。”陆德明释文:“澣,本又作浣。” 涤、洒/洗 说文:“涤,洒也。”又:“洒,涤也。”,官、吏,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子张) 敢告不敏,摄官承乏。(左传成2)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论语宪问),且西伯,伯也,囚於羑里; 西伯即周文王。殷

13、纣时他是西方诸侯之长,故称。伯:方伯,即一方诸侯之长。拘羑()里:据史记卷三殷本纪、卷四周本纪载,周文王曾被殷纣王拘禁。 囚於烟里,汉书作“拘牖里”,文选及古文观止作“拘于羑里”。史记殷本纪张守节正义:“牖,一作羑,音酉。”教材作“囚于烟里”,不知所本。按“囚”字,与下文绛侯“囚于请室”雷同,当非原篇,下文“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亦不用“囚”字。“烟”则显系笔误,注释中犹作“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 李斯被赵高陷害,最后被腰斩、灭三族。详见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至于他受了哪五种酷刑,传中未详。 汉书刑法志:“汉兴之初,其大辟尚有夷三族之令。令曰:当三族者,皆先黥劓,斩左右趾,笞杀之,枭其首

14、,葅其骨肉于市。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舌。故谓之具五刑。”一般认为汉承秦制,秦时五刑或即此。,淮陰,王也,受械於陳; 韩信先被封为楚王,有人告他谋反,刘邦假做南游,到陈地,韩信来见,被逮捕。后被赦,封为淮阴侯。详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彭越張敖,南面稱孤,繫獄抵罪; 彭越,汉初功臣,封梁王;张敖,汉初功臣张耳之子,父死,袭为赵王。二人都因被诬告谋反,下狱定罪。其事分别见史记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卷八十九张耳陈余列传。,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於請室; 绛侯:周勃的封号。吕后死,吕禄等人谋反,周勃与陈平等诛灭吕氏亲族,迎立文帝。其事见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请室:汉代囚禁有罪官吏

15、的监狱。周勃后来被诬告谋反,下狱治罪。 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 衣赭()衣:穿红褐色的衣服。古代囚服为赭色。三木:指加在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即枷和桎()梏()。魏其侯窦婴,景帝时为大将军,武帝时被诬下狱处死。详见史记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季布為朱家鉗奴;灌夫受辱於居室。 季布原为项羽将领,屡次困辱刘邦。项羽死后,刘邦悬赏捉拿季布。季布剃光了头,颈带铁圈,改变姓名,卖身为鲁人朱家的奴隶。见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 灌夫平七国之乱有功,为中郎将。武帝时被诬下狱、灭族。见史记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居室,少府所属的官署名。,方言卷三: 荆淮海岱杂齐之间,骂奴曰臧,骂婢曰获。齐之北鄙,燕

16、之北郊,凡民男而壻婢谓之臧,女而妇奴谓之获。亡奴谓之臧,亡婢谓之获。皆异方骂奴婢之丑称也。,史记孔子世家: 子曰: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而作春秋。,文字,1曩者辱賜書,教以順於接物、推賢進士為務。 顺慎,通假字。文选作“顺”,汉书作“慎”。 2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罢()疲,通假字。 3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 说()悦,古今字。 4卒卒無須臾之閒,得竭至意。 卒()猝,通假字。卒卒:急急忙忙的样子。 5脩身者,智之符也。 脩修,通假字。,6故禍莫憯於欲利。 憯()惨,通假字。 7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 阙缺,通假字。拾遗补阙:指帮助皇帝弥

17、补失误。 8嚮者僕常厠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議。 常尝,通假字。 9趣舍異路,未嘗銜盃酒,接慇懃之餘懽。 趣()趋,通假字。趣舍:进取或退止。 懽欢,异体字。 10常思奮不顧身,以徇國家之急。 徇殉,通假字。,11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以奇矣。 以已,通假字。 12旃裘之君長咸震怖。 旃()氈,通假字。旃裘:兽毛制做的皮衣,这里代指匈奴。 13谁可告愬者! 愬()诉,异体字。 14其次詘體受辱。 诎()屈,通假字。 15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 枪抢(qin),通假字。撞,触。,16絳侯誅諸呂,權傾五伯,囚於請室。 伯霸。通假字,五伯()即春秋五霸。 17及罪至罔加,不

18、能引決自裁。 罔網(网),古今字。 18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 摩磨,通假字。 19思垂空文以自見。 见现,古今字。 20則僕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责()债,古今字。,词类活用,1顧自以為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 尤,过错,这里用作动词,指责、责备的意思。 2士為知己者用,女為說己者容。 容,容貌,这里用作动词,打扮、装饰的意思。 3耻辱者,勇之決也。 耻,以为耻,意动用法。以受辱感到可耻,是勇的决定条件。 4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显,使显,使动用法。 5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优:名词作状语;倡优畜之,像倡优一样畜养他。,修辞,1雖才懷隨和,行若由夷,終不可以為榮,適足以見笑而自點耳。 2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3僕賴先人緒業,得待罪輦轂下。二十餘年矣。 1引用(用典):“随和”,随侯珠、和氏璧;“由夷”,许由、伯夷。 2委婉(谦敬):罢驽、侧闻。 3借代:“辇毂”指皇帝所乘的车,借代皇帝身边,又指京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