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区域统筹.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7322635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统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区域统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区域统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区域统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区域统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摘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当前形势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政府综合能力,建立有效机制,把握好战略重点,通过跨区域的企业集团紧密链接不同区域。关键字: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和市场化进程,我国实施了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战略,即“先富带动后富”战略,国家在投资分布、政策导向上向东部地区倾斜,使得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然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出现了区域经济摩擦加剧、区域分工不合理、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2、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科学发展观是指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必然产物,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区域小市场向全国大市场过渡,实现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扩大市场化范围,带动落后地区发展,对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投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法律环境进一步健全,市场要素的使用更加有效、流转更加快速,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

3、础性作用日益提升,说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走向成熟。然而,在行政区经济运行机制下,区域间的企业竞争存在非理性经济行为,各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竞相发展税大利高的产业,造成了区域经济发展中投资布局重复、结构雷同的现象。同时,各个区域地方政府存在强烈的地方保护主义意识,相互间因恶性竞争而产生矛盾冲突,导致区域间横向合作受到阻碍,限制了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自由流动,降低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不利于我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而生产要素一旦冲破区域限制,将会引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通过市场调节,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整体利用水平。而目前,我国区域小市场的形成为市场统一奠定了基础,生产要素流通所需

4、要的基础设施也以相对完善,加之,诸多跨区域企业集团将众多经济区域紧密衔接,此时正是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的关键时期。客观上要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消除区域间体制性障碍和制度性差异,打破行政分割,消除地域封锁,使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的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在是推动我国经济的主要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已经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电子信息业、房地产业、汽车业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说明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

5、展的新型产业格局正在形成,这就需要打破传统劳动地域垂直分工的不合理格局,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整合。同时,我国经济增长的市场环境已和国际市场接轨,对外贸易不仅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这就需要淡化区域间的屏障,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扩大内需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因此缩小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尤为重要,这就需要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区域合力。我国目前已形成功能互补、产业相对集中的多个经济增长带,说明伴随着市场化产业集聚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这就需要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激活中西部潜在的大市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

6、展。总之,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形成,都是优化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关键,所以需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二、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式单一我国目前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区域地方政府的自发协调,二是中央政府的宏观协调。区域地方政府的自发协调主要通过举办区域合作论坛加强协商与合作,或者签订协议、公约规范区域经济发展。以区域地方政府自发行为为基础形成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寻找各成员之间利益共同点、推动具有互惠互利和双赢性质的项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合作组织缺乏常设办事机构,也缺乏明确的调控权限

7、,使得协调工作实效欠佳。中央政府宏观协调一是从经济上进行宏观调控,协调、监督和制约地方,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但由于资源总量限制等因素影响,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不能完全有效发挥出来。二是,通过法律制度规范区域间关系,通过发布行政法规和规定,整治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地方保护以及禁止不正当竞争,但是已出台的一些通知和规定权威性不够,操作性不强。三是,通过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但从过去一些区域规划实施效果来看,基本上未能发挥实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淡化中部作用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体制、意识落后和开放程度低等因素,决定了其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现

8、实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能力十分有限,与东部地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形成了巨大差异,东西互动事实上需要东西部之间长期整合与相互适应。然而,中部地区不仅有着西部类似的资源结构和人文地理环境,而且比西部更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中东、中西经济协作和横向联合比东西合作有着更现实的条件和基础,是东西互动的有效补充。然而,西部大开发过分强调东西互动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中部的作用,再加之中部地区自身发展存在滞后性,拉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缺乏政策支持,使其难以发挥承东启西、东引西进的纽带作用。三、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关系全面实

9、现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发展,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逐步形成东、中、西部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提高政府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能力首先,要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作用。区域地方政府制定符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整合区域内部优势资源,实现整个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然后切实发挥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职能,实现区域间优势资源互补,成为各地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的有力推动器。其次,要发挥中央政府的推动作用。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政绩考核

10、制度,把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贫困地区及人口援助、区域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问题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法律约束和组织约束。同时,中央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强有利于区域间联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空间市场的一体化。加强中央财政支付与转移力度,政府提供的是公共产品,由于政府投入资金有限,那些成本效益高、收益面广的社会发展领域应该得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投入,因此要调整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扩大受益面;将中央财政支出资金重点转向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政府资金首先投资部门,提高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扶贫、环境保护等公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减少政府

11、对盈利性、竞争性项目的投资。最后,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均衡发展,国家应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采取不同性质的分均衡战略。一方面,国家仍要注重对东部投资,以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持国民经济有较高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保证国家宏观调控统一性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以及区域优势的前提下,要对中西部地区的某些方面、某些领域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建立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首先,培育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区域间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结构优化、效益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地区间、城市间的产业、市场的联动,通过整合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形成产业优势。

12、建立不同层次政府间的区域行政协调机构,建立有机的决策、监督、执行、反馈相统一的区域协调运行机制,有效处理区域经济发展与协作产生的问题。其次,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政策,强化市场准入,各区域可以在诸多市场领域实现一体化的市场机制和统一的市场管理政策,大力改变各自为政的运作与管理方式。还要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以产权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纠正政府行政的随意性,强调依法行政的程序公正,提高信用程度。只有在政府信用全面提高的前提下,区域间不仅能够进行有效合作,还能引导和示范整个社会信用水平的提高。最后,建立制约机制。为有效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从制度上提供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保证,可以设立专

13、门的组织协调机构,是发生区域间利益冲突的有关地方政府能够申诉,从而降低协调区域间关系的成本。同时,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需要中央政府的推动和区域地方政府的主动,而且还需要建立一种以跨区域非政府组织为主的社会支持机制,以社会的民间力量自上而下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把握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重点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点是中部。东部市场经济环境、观念和体系已经比较成熟,已具有内生性的良性发展能力;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困难较多,需要较多的投入,并且周期长,见效慢。而中部是较丰富的综合经济体,发展潜力和承载能力较强,发挥正经济承转空间的作用。中部地区是东部发展的坚实支撑点,保持中部

14、地区的发展是实现东部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与东部地区交通通信、产业分工、市场体系等方面的对接机制不断健全,中部地区将起到使东部区域市场整合一体化的作用。另外,在全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过程中,中部发挥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随着东部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夜结构的不断升级,经济扩散效应也将增强,中部地区若能发挥自身优势,改善制度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吸引东部各种要素流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将对西部地区形成强大的辐射力,全国不同等级的空间链接、产业分工与协作将会形成。可见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体系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中部地区发展缓慢,缺乏活力,与东西部无法链接,造成东西部发展之间的断

15、层。所以,在加强与东西部地区的合作交流中优化中部经济结构,提高中部发展速度将是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通过跨区域的企业集团紧密链接各区域企业既是市场主体,也是实现区域空间结构链接的主体。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通过资产经营实现产权重组和空间重新布局,从而突破原有经济区域的封闭状态,实现区域经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论文整合。企业集团以设在发达地区的大型企业为核心,支配某一产业领域内的绝大多数价值链相关的企业,而其他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则有大量不同相应水平的企业作为大企业的生产基地和供应商组成多层次区域网络。促进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区域形成空间分工格局,从而自动链接了各层次的经济区域,促进了区

16、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参考文献:1 张浩.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2 刘文超.以科学发展观解读“统筹区域发展”J.理论界,2005(01).3 杨企玉,张路.树立科学发展观 统筹区域发展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04).4 胡长顺.科学发展观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4(04).5 杨亚玲.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趋势及相关对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3(03).Make a Plan as a Whole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by the Sci

17、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Abstract: Making a plan as a whole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s both an important substance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an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new stag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scientific c

18、oncept of development should be used as direction to improve the governments comprehensive capacity, establish effective mechanism, get a hold of the emphasis of our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link different regions closely by the cross-regional enterprise group.Key words: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regional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