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恩教育参考要点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尚人格的基本准则,在青少年中实施感恩教育,就是要发掘他们的感恩天性,提高他们的感恩素养,增强他们的感恩理念,培养他们的感恩品格,使他们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育感恩之心,更励报恩之行。在中国,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感恩素材丰富多彩,这是实施感恩教育的深厚基础,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开发的宝贵德育资源。现将感恩教育的有关内容分两部分概述如下,供实施感恩教育活动时参考。一、孝行天下,传统美德不可丢。中国人把孝视为至高无上的品行, “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孝,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蕴含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当今社会,慈父慈母数不胜数,比比皆是
2、,相对而言,真正具备孝之品德的子女,显然要少得多,因此,关心下一代要加强感恩教育。从孝入手,无疑是切实可行的举措,如果子女对父母的孝能够升华到某种境界,同样能够吸取蕴含于孝的巨大能量,足以行天下、成大业,无往而不胜,甚至能够创造出奇迹。1、孝为天性,而且是一种需要发扬光大的天性孝,其实是生命的孕育、创生、养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返本报恩的意识。中国人具备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每逢佳节倍思亲” 。所以在中国大地,每年都有“春运高峰期”奇观,一首并不上乘的歌曲常回家看看能广为流行,无不蕴含诸多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精华。追根溯源,雷锋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党和人民是雷锋的再生母亲,雷锋以儿
3、子自居,孝敬母亲,报答母亲。说到底,孝是一种天性。人,应该珍惜自己的这一天性。2、孝为立身之本,是为人的正道。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治家与治国有相通之处。家长在家里能够以慈爱对待子女,在社会上便也能够以慈爱获得下属的爱戴和尽心效力;做儿女的在家里能够孝敬父母,到了朝廷便能够孝为忠,成为忠臣。孝成为古代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道德观念。孝,是忠的基础。在隋朝以前,还没有科举制选拔官员,是采取推荐的办法,其重要标准便是孝,称为“举孝廉” 。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一个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怎么能对老百姓有感情呢。孝,是子女对长辈的一种极其深沉强烈的感情,一旦这种感情得以激发,以
4、孝为立身之本,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对父母的感情,是孝的源泉,而一个人孝行境界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父母感情深厚的程度。古往今来,只要你愿意,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你尽心孝敬自己的父母,并从中体味到孝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从而以孝励志,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奋斗目标,以脚踏实地去干一番事业,最大限度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孝励志,因孝而勇,孝为今用。以孝励志,精忠报国,从而建功立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里,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这就是以孝励志,因孝而勇的花木兰。她出现在民歌里、传奇里、戏剧里,她还出现在共产党的领导的红色娘子军的军歌里。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最
5、大的忠臣是岳飞,岳母刺子,岳飞移孝为忠,建功立业,其精忠报国的思想和行为,至今仍激励着炎黄子孙,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岳飞的满江红气贯长虹,将移孝为忠产生的报国之志表达得淋漓尽致。现在,我们把祖国比喻为母亲。作为儿女,心中的母亲永不泯灭。解放初期,新中国百业待兴,条件十分艰苦,但就有那么一些身在海外的优秀儿女放弃优裕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回国效力。我们熟知的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等都是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他们以对祖国母亲的赤诚之孝,回归祖国,并移孝为忠,以孝励志,建功立业。这一优良传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被历代知识分子发扬光大,传承至今。对父母的孝,往往能够激发人的勇敢精神,使人能够勇敢地去面对困难
6、,克服困难,从而成就事业,特别在祖国母亲危难时刻,她的优秀儿女们会同仇敌忾,因孝而勇。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优秀的中华儿女就表现了移孝为忠,因孝而勇的优秀品质。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蕴含于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精华内容,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是感恩教育的实用教材,需要我们认真继承并发扬光大。一、 知荣明耻,感恩常在见真情知荣辱,明廉耻,是高尚人格的具体体现。2006 年 3 月,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号召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八荣八耻”的行为准则。1、继续深入开展
7、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八荣八耻” 重在践行。要以感恩教育为原动力,发掘青少年感恩天性,积极引导青少年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感恩于行,践行“八荣八耻” 。2、感恩素源无处不在,感恩之行随处可为。1)感恩社会的关爱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报告会、故事会、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利用“学雷锋活动” 、 “服务社区活动” 、 “德育基地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厚感情。2)回报父母养育之
8、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活动,每天至少为家里做一件家务,如做饭、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每天为父母揉揉肩、捶捶背,洗洗脚;认真倾听父母讲述的事情,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3)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每天送老师温馨的祝福;每天到校后和放学时间向老师问好;在校期间,遇到老师自学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 、“老师好” 、声音宏亮。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4)感恩他人(同学、亲友)的真诚帮助见面后要主动问候,得到帮助后要真诚说声“谢谢” ,做借事后要主动说声“对不起” ;定期为
9、同学或班级做好事,或开展“今天我值日”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每学期帮助一个在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回忆对自己帮助较大、恩情较大的同学或亲朋;通过一封信、一个电话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5)感恩自然的赐予开展爱护自然,爱护环境的活动。要求每一个同学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自觉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愿者。开展以讴歌大自然对人类恩赐为主题的书画比赛和演讲比赛,使学生能够感悟大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在感恩教育活动中,要分别层次,积极引导,利用无处不在的恩泽营养滋润青少年,利用随处可见的感恩之行感染青少年。1)让学生认知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使学生了解、认识在自己发育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所付出的艰辛和国家投入的力量,形成“感恩相报”之识。2)使学生感悟到我离不开父母,离不开教师,离不开同学,离不开社会上所有的人,我是社会中的一员,要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劳动,增强“感恩相报”之情。3)使学生认识到真情回报,不只是给父母、教师、同学简单的物质与精神上的回报,重要的是以自己的成长,成才来回报,从而奋发学习,树立“感恩报效”之志。4)使学生力所能及的开展一些回报父母、师长、社会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体验“感恩相报”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