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县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 疫情应急处理预案一、背景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H7,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性的疾病。0157:H7 是最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EHEC) ,它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D) 。自 1982 年美国俄勒冈州和执密安州首次发现 0157:H7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及日本曾先后报道过该病的爆发流行。目前美国发病人数已超过 2 万人,每年死于该病人数达250 人,日本报告病例亦达万人以上,死亡 9 例。1986 年我国发现首例 0157:H7 大肠杆菌感染者,1999 年 4 至 9 月,江苏
2、省某局部地区发生 0157:H7 出血性肠炎的暴发疫情,多例病人发生肾功能衰竭和多脏器损害而死亡。0157:H7 大肠杆菌感染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还有家畜和禽类。经被污染的食物、水或病媒昆虫而传播。如苍蝇等及经生活接触途径而传播。由于我省内曾出现过 0157:H7 的疫情,加之我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人口流动频繁。因此,我县人群已面临 0157:H7 大肠杆菌感染的严峻威胁。为加强防制,确保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准确判定、有效地控制疫情,特制定本应急处理预案。二、目的1早期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和确定爆发疫情。2采取快速反应,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控制或终止疫情的
3、蔓延。三、疫情报告及调查(一)疫情报告1.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0157:H7 疑似病例:a、有血便或血样便的腹泻患者, (典型的病例通常有腹部痛性痉挛) ;b、腹泻后若干天(57)后继发无尿,或急性肾衰的患者。20157:H7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检出病源菌,或免疫学诊断阳性(IgM 阳性) 。3爆发疫情和重大爆发疫情出血性大肠杆菌 0157:H7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一周内发现 3 例以上的确诊病例;以县(区)为单位,一周内发现 10 例及以上确诊病例,为暴发疫情。一周内,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发现 10 例以上,以县为单位发现 20 例以上,或疫情在一个县内波及 3 个以上乡镇,或传染来源
4、相同,疫情波及毗邻 2 个县以上为重大爆发疫情。(二)报告程序(1)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发现 0157:H7 感染性腹泻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城镇于 2 小时内,农村于 6 小时内) ,并同时通过网络报告传染病。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县卫生局。卫生局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县政府。(2)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人员,发现 0157:H7 感染性腹泻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疫情报告卡填报“感染性腹泻”病名,并在备注栏内填写“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0157:H7 感染性腹泻” ,疑似病例确诊后,应当立即订正报告
5、。(3)各医疗机构发现上述暴发疫情时,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规定的时限和程序进行报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县卫生局和市疾病控制中心。(三)疫情调查(1)个案调查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到发病现场,及时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核实诊断、传染源、污染范围、追溯传染源,制定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2)爆发疫情调查接到爆发疫情后,卫生局,应立即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小组,立即组织医疗、防疫力量赶赴爆发现场,及时开展疫情调查。其步骤为:核实诊断确认爆发初步调查构成初步假设进行详细调查资料分析检验假设采取防制措施评价
6、干预措施的效果总结报告。另外还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四疫情处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0157:H7 疫情处理(一)散发病例处理(1)隔离治疗:对确诊患者及时隔离,积极开展救治。对细菌学确诊但无症状的感染者,凡从事饮食服务行业、屠宰行业、护理员、保育行业、供水行业的,应暂时停止工作,经治疗在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后,连续两次粪检阴性后,方可恢复工作。(2)指导和教育患者或感染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腹泻病调查表内容做好调查,核实诊断,了解传染来源,污染范围。出现感染者的地区,应立即对生活供水系统进行病原菌检测。(4)对病家厕所、排泄物、家庭环境、餐饮具、食品、衣物、床上用品、蔬
7、菜等实施消毒措施。(5)接触者管理:与病人同住、同吃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员,需要连续两天采集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密切接触者和医务人员要进行严格个人卫生措施。(二)暴发疫情处理暴发疫情处理分级原则(1)疫情发生在 12 个乡、镇(街道) ,由县级处理,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无首例处理经验的,省市疾病控制机构派员技术指导。(2)疫情波及 3 个以上乡镇(街道)由市县会同处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导。(3)疫情波及 5 个以上乡镇(街道)或毗邻 2 个以上县(市) ,省级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联合组织调查处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五、组织领导暴发疫情确定后,疫情发生地政府要成立由主要负
8、责人或主管领导为首的由卫生、财政、工商、公安、建设、教育、宣传、农业、爱委会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疫情控制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有关部门和下级政府开展各项预防控制工作;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及时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落实责任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采取行政、技术和经济措施,督促检查各项防疫措施的落实;对控制疫情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给予表彰及奖励,对拒不履行职责,玩忽职守,造成疫情扩散的单位和人员,依法追究责任。(一)有关部门职责(1)卫生行政部门 组织制订防治对策,当好政府参谋;组织防疫、医疗机构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组织医疗机构抢救治疗病人;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2)财政部
9、门 安排控制疫情的必需经费;对上级下拨的专项防治经费,及时拨付到位。(3)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负责取消无营业执照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控制疫情的需要,暂时关闭或禁止可疑食物或者传播疫情的食品的生产经营。(4)建设部门 加强集中式供水,自备水单位的管理,确保供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组织做好城镇厕所、垃圾、粪便及时清运,消毒和灭蝇。(5)宣传部门 组织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单位开展预防控制疫情的健康教育;严格遵守疫情管理规定,不得报道疫情。(6)农业部门 负责对疫区宿主动物治疗管理(指 0157:H7) 。(7)公安部门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的隔离及疫点,疫区的管理;必要时,参与疫区的封锁
10、。(8)教育部门 组织学校,托幼机构做好环境,食堂,厕所的卫生管理;向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密切注意学生中的疫情动态,及时报告疫情。(9)爱委会 在疫区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环境卫生,开展消毒,灭蝇工作;在农村组织开展改水,改厕,推广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二)处理措施、(1)强化疫情检测: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及时发现疫情多发、爆发的苗头。一旦发现爆发疫情,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县卫生防疫站。对霍乱、0157:H7 腹泻病人做好登记和疫情报告,并按要求进行采样,标本及时送检,防止标本污染。(2)加强传染源管理:对 0157:H7 患者应立即住院治疗,并积极开展救治工作,慎用抗生素
11、和损害肾脏的药物,以降低临床病死率。对住院患者,感染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设专用厕所,并对排泄物进行消毒,严格对患者感染者的衣服和被单及放置地均进行消毒。对感染者进行细菌培养,经过治疗病人临床症状,体症消失后,两次粪便培养阴性后,方可出院。如果条件不允许检测细菌培养的,经过治疗,临床症状体症消失后,继续治疗三天,经采取了严格的卫生措施后,方可出院。并教育患者或感染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3)密切接触者的防护:医护人员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陪护者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防止院内医源性传播。可在早期进行预防性服药。但要注意的是,O157;H7 禁止使用氨基甙类药物。(4)加强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
12、防制措施,开展“三管一灭”:*严禁人畜混住,疫区的家畜家禽必须圈养,对圈舍定期消毒灭蝇, 禽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施肥。*在疫区内广泛开展灭蝇,户户都要有防蝇设施,搞好厨房卫生,宣传不喝生水,不食生蔬菜,剩饭菜要热透。*病家餐具要消毒,疫区内的厕所、堆肥要进行消毒处理。*对污染的生活供水系统的处理:采取消毒措施,严格消毒规程,调查造成污染的原因,及时改正;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粪便标本的病原菌检查,若有健康带菌者,应立即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对污染市售肉类和肉食品、水产品、海产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将尚未销售的封存,调查批发和销售记录,追回后全部销毁。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粪便检查和培养,若有阳性者立
13、即停止工作,接受治疗。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开展肠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使群众了解肠道传染病的危害及其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在流行期前和高发季节,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增加群众对该类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六、疫情控制效果评价及疫情解除建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小组,对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感染者的粪便标本,环境标本,传播病原菌的食品等标本,进行定时、定点调查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分析疫情的发展趋势,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效果。并将结果向县卫生局汇报。经过疫情检索,疫区内最后一例病人确诊后,0157:H7 在 10天内无新发病例出现,可以解除隔离。七、物资准备0157:H7 防治物资确诊材料:免疫磁珠,山梨醇麦康凯琼脂,SS 琼脂,0157:H7诊断血清,培养箱,摇床,卡果-布莱尔半固体培养基,磁板,离心机,诊断抗原(EHEC 溶血素、LPS) ,PCR 试剂。治疗物资:支持疗法物资、病原治疗物资,肾衰抢救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