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第一节透镜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过程与方法1.会用一定的方法辨别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通过教学一完成)2.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通过教学二的实验完成,并且通过典型题目帮助理解进行巩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方法,通过合作、交流、表述等形式将对透镜的感性认识理性化。2、设置问题情境和学习情境,加强对透镜以及透镜的性质的感性认识。【设计思路】本
2、节主要讲述的是透镜的初步知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以实验为主线,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的观察、分析揭示透镜的特点,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的形状共性进行探究得定义;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假设,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为巩固知识,设计了区分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的活动,最后通过常见的冰、水制作透镜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光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装有水的杯子观察课本上的字,从侧面看字是放大的,从杯口向下看,字是缩小的。引发学习兴趣与欲望,将学生从生活引向物理。师:再分别给学生一个老花镜,一个近视
3、镜,看近处的字。生:老花眼镜看字是放大的;近视眼镜看字是缩小的。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了揭示这其中的奥秘,我们学习今天的知识。新课教学一、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透镜的主光轴、光心。师:分发给学生多个圆形镜片,让学生仔细观察镜片,然后给镜片进行分类。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的相应栏目中。师:同学们,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现象分成几类?形状上各有什么特点?生:两类:一类能成放大的像;一类能成缩小的像。成放大像的镜片是中间厚边缘薄,成缩小像的镜片是中间薄边缘厚。师: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这里,课件出示 6 个不同形状的透镜图片, 让学生归
4、类,从而增 强对于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师:介绍两个概念:光 心:透镜的中心叫光心。主光轴:通过透镜光心与透镜垂直的叫主光轴。二、实验探究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师:透镜是能透光的,同学们设想一下,一束光线通过透镜后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有部分学生根据小学自然课知识可以说出正确观点。)生: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师:说出你的理由。生:在小学的自然课上,我们用放大镜在阳光下时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在光斑处放上火柴后能把它点燃,所以我认为是会聚。(还有同学会说出小时候用放大镜烤蚂蚁)师:这位同学肯动脑筋,结论也对。同学们在课堂上,不到外面去用阳光验证他的结论,但我们可以用手
5、电筒验证一下。生:通过动手实验,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光斑变小,通过凹透镜后光斑变大。(老师通过激光演示仪进一步验证学生得出结论的正确性,并结合实验介绍出相关知识点)师: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凸透镜对光会聚的一点叫焦点,用 F 表示;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其实就是透镜的焦点。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寻找凸透镜的焦点和测出焦距。(这里加一个练习题,来充分说明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你能判断下图中应填什么透镜吗?生:独立思考,并得出答案。(这个题会有好多学生出错,需老师引导得出正确答案,这样会加
6、深学生对于会聚作用、发散作用的理解)三、 以辨别、设计透镜等活动方式,深化和“活化”课堂内容。师:现在我手上有两副带外框的皮眼镜,现在请一位同学拿去辨别一下,哪一副是老花眼镜,哪一副是近视眼镜?说出你的方法?生: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用手摸,根据中间和边缘的厚薄来区分;第二种是看近处的字,根据成放大或缩小的像来区分;第三种是放在阳光下,看它对光线的作用来区分。师:这位同学回答很好,能把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正确应用了。但是我现在手上有许多粉笔灰,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眼镜让我摸一下?生:师:对于重要的光学元件一般不用手摸的方法来区分透镜的种类,所以我们主要提倡另外的两种辨别方法。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能
7、不能自己解释通过水杯,为什么有时字会变大,有时字会变小?生:从侧面看,水杯和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字有放大作用,从上面看,水杯和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字有缩小作用。(由刚才的那位学生讲的凸透镜能使火柴点燃进一步拓展,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师:大家有没有外出旅游?特别是到树木比较多的地方?生:去过。师:有没有见到过一种特别的警告牌与我们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是什么内容?生:有。请不要随便丢弃盛有饮料的透明饮料瓶。师:为什么要这么说?生:从前面的实验中我们知道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盛有饮料的透明饮料瓶也相当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能使火柴点燃,表明也能点燃干草等,容易引发火灾。师:(借学生的话题
8、,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除了老师刚才教你们做的一些透镜外,你们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材料制作透镜?生:可以用冰块制作冰透镜。可以把透明塑料纸的四角用线吊着,把中间倒水,制作水透镜。师:现在大家知道了为什么雨过天晴时,种反季蔬菜的农民要及时将透明塑料薄膜上的积水清理掉。四、课堂小结概念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 成像规律照相机透镜 应用 幻灯机放大镜概念凹透镜 对光有发散作用教学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物理实验的设计和应用,能够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使其在动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物理中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验的学科特点。不足之处在于设计本节时,考虑到下一节课有应用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的内容,而将一些与作图有关的知识点后移。反思设计,应该补充上必要的知识点,或者将一些题放到下一节讲出后再让学生去做。同时,实验后学生发表自己观点,讨论总结规律的时间应该多给一些,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第三章第一节透镜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