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节:密度.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7263973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密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节:密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节:密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节:密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节:密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三节:密度新授课 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4)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会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用来鉴别物质,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的体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应用2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自学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资源】 学生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分别盛满水和酒精的口服液瓶(6 组),体积相同的正方形铁块、铝块(3 组),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铁、铝块(3 组),天平和砝码各 6 组。 【学习过程】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复习铺垫:用多媒体展示下列问题,学生回答。 11cm 3= dm3= m3 215= g 3在使用天平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两个相同的分别盛满水和酒精的口服液瓶。师:这儿有两

3、个相同的口服液瓶,它们一个盛满水,一个盛满了酒精,猜一猜,它们哪一个质量大?(可用调平的天平加以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不好区分,能不能利用一种更好的判定方法来区分这两种物质呢?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这些物质呢?活动一:独立思考分组讨论汇报交流。生 A:用手掂,重的为水,轻的为酒精。生 B:我认为改用天平能更好的区分。活动二:学生利用天平测出水和酒精的质量。1 组:水:14.6 克;酒精:12.4 克;学习密度的单位要用到体积和质量的单位,所以复习这部分的内容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采用生活实例(鉴别水和酒精)的方式引入教学内

4、容,我们如何来识别,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二、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让学生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进行猜想。(同一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 )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称量的结果,分析: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相同吗? 师:(出示体积不同的正方形铝块、铁块)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活动一:思考交流。生 C:水和酒精体积都是 10 cm3但它们的质量不同。活动二: 独立思考学生猜想组内讨论汇报交流生 D:测量不同体积的铝块、铁块看质量是否相同。 让学生敢

5、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围绕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同与不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合理猜想的能力。 三、设计方案实验探究探究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不同体积不同体积相同物质相同物质师:为了验证你的“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师:为了验证你的“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的猜想,应如何选取器材?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师:组织学生对组内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估,确定实验方案,同时引导学生画出实验设计表格。教师活动: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一:独立思考组内交流确定组内实验方案。 生

6、F:要想通过质量和体积找到区分铁块和铝块的方法,需要选取多个铁块和铝块分别测量质量和体积,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活动二: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画出实验记录表格。 活动三:根据评估后确定的实验设计方案选取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注意:13组探究;“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的猜想;46 组探究“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的猜想。) 学生通过小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铁块铝块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表学生为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思考通过怎样的方案进行探究,选择什么样的器材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对实验方案的交流评估,培养学生搜集怎样的证据,怎样搜集证

7、据及交流评估的能力。 探究过程中进行分组探究不同的猜想,一是节约课堂时间,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3格,分析质量与对应体积比值的特征。活动四: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 mv 的关系图像,组内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像,得出结论。四、汇报交流归纳总结得出质量跟体积关系的结论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板书)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不同。(板书) 师:1、比较不同的铁块,它们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的铁块有什么相同点?铝块呢?2、铁和铝这两种不同物质相同点和不同点?师:如果换用其他物质实验会发现,物质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物质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就相同。

8、生 G:比较表一中的数据,可以认识到:铁块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生 H:铝块也一样生 L:不同物质组成的铁块与铝块,其质量与体积比值不相同。生 M:老师,我认为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通过学生对实验讨论,并进行一系列的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同一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4五、引入密度学生自学密度(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1、理解密度的概念时,要注意:(1)单位体积就是有一定大小的体积,如国际单位制中的“1 米

9、3、1 分米 3、1 厘米 3 等。(2)密度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如将铁块锉成铁屑,铁的密度都不变。2、注意对密度公式的理解:(1)要理解公式中 、m、V 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 (2)明确 、m、V 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 m 和 V 的比值不变即 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 值一般不同。 (3)m/V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 (密度)值与 m 及 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 师:根据自学指导题目看书:为正确反映“同种物质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比值也不同”这一结论,物理学中引入了什么物理量?它是如何定义的?其定义方

10、法跟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物理量相似?其公式、单位如何?其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何?你会换算吗? 水的密度是多少?其物理意义如何描述?一滴水和一盆水的密度相同吗? 同种物质的密度随着物质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吗?随着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吗?请举例说明。 活动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后进行反馈矫正学生对照自学指导题目阅读课本 P15 页。独立思考记忆讨论交流内化自学线索:1、同种物质,质量随体积的增大而 (“增大” 、 “减小”“不变” ) ,它们的比值是 (“相同”或“不同” ) ,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_的,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它的定义为 。2、密度的计算

11、公式为 ,它的常用单位为 符号 这种单位叫 。有时密度单位也用 符号为 。这两个密度单位的关系是 。3、有时说铁比棉花重是指: 。4、水的密度是: 物理意义是 。在自学指导题目的引导下,学生对照课本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后,讨论、交流不会的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六、密度知识的应用:课本例题。要求学生解决部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习题。师:分析本例题要注意思路与方法:1.确定研究对象。(搞清楚到底要求计算什么的密度)2.剖析题意。(把无用的信息删除,把有关的m 与 v 的信息找出来)3.开始写明计算过程。(条理要清晰,不要跳步骤)4.检查。 (把算出来的密度代入

12、去检验一下,看看正确与否)学习课本例题。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 P17 第 3 题”的练习。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叫同学到讲台上向全班同学讲评,把理论应用于实际,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展示例题,注意讲述计算题中要注意的问题。及时巩固所学习的知识。5七、巩固练习课堂小结1根据密度公式 m/v,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 跟质量 m 成正比 B密度 m 跟体积 m 成反比 C密度既跟质量成正比,又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大小只由物质本身决定,跟体积、质量大小无关 2表中记录的内容是一位同学学习密度概念时做的实验记录,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m/g v/c

13、m3m/v/(g/cm3)铁块 1 79 10 79铁块 2 158 20 79铝块 1 27 10 27铝块 2 54 20 27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_;不同点_。 (2)铁的密度_,铝的密度_。 (3)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师:做练习题看一看你学的怎么样。老师巡回指导师:小组反馈矫正师:请同学们小结本节内容活动一:学生自主练习活动二:小组同学交流活动三:小结本节内容(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小结)通过小结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板书设计】6m/g v/cm3 m/

14、v(g/cm3)铁块 1 铁块 2 铝块 1 铝块 2 结论 1:_ 结论 2:_密度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本课我首先采用生活实例(鉴别水和酒精)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我们如何来识别,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欲望产生后,我接着又引出另外的问题:质量相等的铁块、铝块可以通过比较体积识别物探究物理知识。那么如果体积、质量不相等时,我们又如何识别物质呢?学生又一次产生新的疑问,更急于去探究物理知识。在教学设计中,我特别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过程,通过学生对实验讨论,并进行一系列的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的分析比较、比

15、较、归纳,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同一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而对不同的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表示了这方面物质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过程中,还注意渗透了比较的方法、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本节课的密度表,我让学生阅读分析密度表,进一步加深密度是物质属性的理解和内化。整节课一气呵成,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以探究为载体,以体验为收获”的设计思路,课堂中尽可能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通过点拨学生进行正确解析,改变了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的现象,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价值。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学生上

16、节课刚学了利用天平测质量,对用天平测量物体还不熟练,测量容易出错;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归纳与老师预想的还有差距,因此,老师的引导很重要;例题分析由小组长带领完成,组员差异很大,整体效果不一定理想。7附件 1:学生合作探究清单:(一)动手做一做:用天平测量出体积相同的铝、铁的质量,通过比较,提出问题: 合作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提出猜想: 设计如下实验:作出质量 m体积 v 图象。2、分析图象:学生交流讨论总结结论: 总结:(1)密度: (2)公式: (3)符号意义及单位: (4)单位互换:1/m3= g/cm3附件 2:达标测试题1、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是( )A、一滴水的密度

17、小于一桶水的密度 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 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 、关于密度公式理解,正确的是( )A、对于不同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D、同种物质的质量跟其体积成正比。3、小华同学在探究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做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质量有关 B.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体积无关C.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 D.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4、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

18、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小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峨与体积的比值。( l ) 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 1 与 2 ( 2 与 3、1 与 3 )或 4 与 5 ( 5 与 6 、4 与 6 )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 _。( 2 ) 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 _,可归纳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不相同;样品号 被测物质 质量 m/g 体积v/cm 3 质量/体积铝 1 10铝 2 201铝 3 30铁 1 10铁 2 202铁 3 30物质实验序号体积(cm 3)质量(g) 质量

19、/体积(g/cm 3)1 5 9 1.802 10 18 1.80甲3 15 27 1.804 5 4 0.805 10 8 0.80乙6 15 12 0.808(3 )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5、观察课本 P15 的密度表知道常见物质密度。你能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吗?附件三:学生有效预习笔记(活页) (学生个体使用)年级 班 学科名称: 课题(单元、课文):课前预习 课堂笔记 课后总结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 ; 变形;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kg/m3,常用单位 g/cm3。这两个单位比较:g/cm 3单位

20、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1kg/m 3=10-3g/cm3。水的密度为1010 3kg/m3,读作1010 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 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 1010 3千克。4理解密度公式 。 同种材料,同种物质,不变,m 与 V 成正比;物体的密度 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体积成反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 与质量成正比。 对密度公式的理解:(1)要理解公式中、m、V 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 、m、V 的关系,同一种类物质 m 和 V 的比值不变即 值相同,不同种类物质的 值一般不同。(3)m/V 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 (密度)值与 m 及 V 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困惑问题:1、2、3、出错问题:1、2、3、未解决问题:1、2、3、自我反思:学生姓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