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复习材料(pt) 1第 3 章 第四节 离子反应学案一学习目标1、 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同时会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2、 了解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理论依据。3、 了解离子反应的应用。4、 掌握某些离子的鉴别。二 【知识梳理】(一)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有 参加的一类反应叫离子反应。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 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映。3、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是 之间的反应。(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果离子之间结合生成 、 或 ,或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浓度 ,就会发生离子反应。1、发生复分解反应:生
2、成沉淀,如 ;生成弱电解质,如 ;生成气体,如 ;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3、发生络合反应:如 ;4、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三)离子反应的应用1、用于物质检验与含量的测定如:(1)可以利用 I-与 Ag+反应生成 色的 沉淀来检验 I-(2)用 Fe3+与 SCN-反应生成 色溶液来检验 Fe3+(3)用 Ba2+SO42-=BaSO4来测定 的浓度(4)酸碱中和滴定: 的方法。1中和滴定是指用 来测定 的方法,属于化学上的 分析(定量或者定性) 。其反应原理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计算公式为 。其关键一是 ;二是 。2中和滴定的仪器及试剂 仪器: ;注意:KMnO 4 溶液应该盛放在
3、 滴定管中,因为 。 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 指示剂(加 23 滴) ;3中和滴定的实验步骤(以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氢氧化钠为例) 准备: 检查酸式滴定管是否 ; 洗净滴定管后要用 再润洗两到三次; 第三章复习材料(pt) 2加标准液 ; 赶走 ,并将液面调节到 并计下读数; 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滴定: 用量筒(或滴定管)取一定体积待测液于 中,滴入 ; 用 左手 , 右 手 , 眼 睛 注 视 ; 锥形瓶中溶液 且 ,停止滴定,计下刻度。 计算:每个样品滴定 23 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4中和滴定误差分析:根据中和滴定原理有:c (标准液 )V(标准液)c (待测液)V(待
4、测液) ,c (待测液 ) 。由于 c (标准液) 、V (待测液)均为定值,所以 c(待测液)的大小取决于 。常见的因操作不对而引起的误差有: 未用标准酸润洗滴定管,则测量值 ; 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测量值 ; 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消失,则测量值 ;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量值 ;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则测量值 ; 滴定过程中待测液有损失,则测量值 ; 到达滴定终点时,尖嘴处悬一滴标准液,则测量值 ; 指示剂一变色即停止滴定,可能测量值 。5有关滴定操作的注意点: 一般用标准液滴定待测液,但也可用待测液滴定标准液,只要操作正确一样能准确求出待测液浓度。 进行
5、误差分析时,务必抓住“V(标准液)”的变化, “V(标准液)”偏大,则测量值偏大;“V(标准液)”偏小,则测量值偏小。 滴定操作不仅适用于酸碱中和反应,还可应用于其它类型的反应:比如,以 为指示剂,用Na2S2O3 滴定 I2(2 S2O32I 2S 4O62 I) ,到 为滴定终点;以 KMnO4 酸性溶液滴定 Fe2 等还原性物质,无需另加指示剂,到 为滴定终点。2、用于物质的制备与纯化(1)离子反应可以用于制备一些酸、碱、盐、气体。如 等。(2)物质的纯化也会用到离子反应。如 3、生活中的离子反应(1)胃舒平治胃酸 (2)硬水的形成与软化形成: 软化: 三 【课后练习】1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6、时( )A酸与碱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溶液呈中性C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第三章复习材料(pt) 3D酸所能提供的 H 与碱所能提供的 OH 的物质的量相等2刻度“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A滴定管 B温度计 C量筒 D烧杯3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移液管4下列实验中,直接采用沾有水滴的仪器,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A氨的喷泉实验 B实验室制氧气:试管 C中和滴定:锥形瓶 D中和滴定:滴定管5某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 0.1mol/L 的 NaOH 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 1.0mL, 取出部分溶液后
7、,俯视液面,读数为 11.0mL,该同学在操作中实际取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 10.0mL B小于 10.0mL C等于 10.0mL D等于 11.0mL 6在盐酸滴定 NaOH 溶液实验中,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滴到终点时的颜色变化是( )A由黄色变红色 B由黄色变橙色 C由橙色变红色 D由红色变橙色7有一支 50mL 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 10mL 刻度处,现把管内溶液全部流下排出,用量筒承接,该溶液的体积应为( )A10mL B40mL C大于 40mL D小于 40mL8用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测定某 H2SO4 溶液的浓度,参考右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A
8、 B C D9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 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在乙中通入少量CO2,丙不变;然后分别滴加指示剂酚酞试液,再用同浓度的 H2SO4 溶液滴定至完全反应后,所需溶液的体积( )A甲丙乙 B丙 乙甲 C乙丙 甲 D甲乙丙10 (96上海高考)准确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量筒 B 10ml量筒 C50ml酸式滴定管 D50ml碱式滴定管11 (05 江苏高考)在一定体积 pH =12 的 Ba(OH)2 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 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 pH =11。若反应
9、后溶液的体积等于 Ba(OH)2 溶液和 NaHSO4 溶液体积之和,则 Ba(OH)2 溶液和 NaHSO4 溶液体积之比是( )A1:9 B1:1 C1:2 D1:412 (04 江苏高考)用 pH 均为 2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 Vl 和 V2,则 Vl 和 V2 的关系正确的是( )AV 1V2 BV 1V2 CV 1=V2 DV 1 V2锥形瓶中的溶液 滴定管中的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定管 碱 酸 石蕊 (乙) 酸 碱 酚酞 (甲) 碱 酸 酚酞 (甲) 酸 碱 酚酞 (乙)第三章
10、复习材料(pt) 413下面是中和滴定过程中,容易引起误差的五个方面,根据题意,用“偏高”, “偏低”或“无影响”填空: 仪器润洗:a 滴定管用蒸馏水冲洗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b 移液管用蒸馏水冲洗后,未用待测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c 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后,再用待测液润洗,使滴定结果_。 气泡: a 滴定管尖嘴部分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了无气泡,使滴定结果_;b 滴定管尖嘴部分滴定前无气泡,滴定终了有气泡,使滴定结果_。 读数: a 滴定前平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俯视刻度线,使滴定结果_;b 滴定前仰视滴定管刻度线,滴定终了俯视刻度线,使滴定结果_。 指示剂选择:a 用盐酸滴定氨
11、水,选用酚酞指示剂,使滴定结果_;b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溶液,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测得醋酸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_。 杂质: a 用含 NaCl 杂质的 NaOH 配制成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得盐酸浓度将_;b 用含 Na2O 杂质的 NaOH 配制成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得的盐酸浓度将_;c 用含Na2CO3 杂质的 NaOH 配制成标准溶液来滴定盐酸,测得的盐酸浓度将_。14甲、乙两同学用一种标准盐酸去测定同一种未知浓度的 NaOH 溶液的浓度,但操作不同;甲把一定体积的 NaOH 溶液放入锥形瓶,把标准盐酸放入滴定管进行滴定;乙把一定体积的标准盐酸放入锥形瓶,把未知液 NaOH 溶液放入
12、滴定管进行滴定 . 甲使用的是 滴定管,乙使用的是 滴定管. 甲同学的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用标准盐酸润洗,乙同学的滴定管也没有用 NaOH 溶液润洗,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甲测定结果偏 ,乙测定结果偏 。15某学生欲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滴定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待测的氢氧化钠溶液时,左手把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 _。直到因加入一滴盐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并且_ _ 为止; 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_;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溶液 B滴
13、定前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 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若滴定开始和结束时,酸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所示: 则起始读数为_mL,终点读数_mL; 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0.1000mol/L 盐酸的体积(mL)滴定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溶液体/mL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第三章复习材料(pt) 5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请选用其中合理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氢氧化
14、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aOH) 。参考答案第二十二讲【典型例题】1D 2B 3 2 5 16 2 10 8 甲 当看到加入 1 滴 KMnO4 溶液,锥形瓶中溶液立即变成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否 因为不知道容量瓶的规格 AD 【当堂反馈】1c j k m 2温度计 5.0 中和滴定A 偏大 向容量瓶中注入一定的水,塞好瓶塞,一手拿瓶,一手轻压瓶塞,把容量瓶向下倒立,停留片刻,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有水渗出。若不漏水,将瓶塞旋转 180,重复上述操作,仍不漏水,方可使用 2B【课后作业】1D 2A 3C 4C 5A 6B 7C 8D 9B 10A11A 12D 13D 14A
15、 15C 16 a 偏高 b 偏低 c 偏高 a 偏高 b 偏低 a 偏低 b 偏低 a 偏低 b 偏低 a 偏高 b 偏低 c 偏高 17 酸式 碱式 偏高 偏低18 A B D E F G H 碱 KMnO4 可腐蚀橡皮管 不用指示剂,因为 MnO4 还原为 Mn2 时紫红色褪去19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半分钟内不恢复红色 D 0.00 26.10 0.1044 mol/L 20 (1)煮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溶解的 O2,避免维生素 C 被 O2 氧化,冷却是为了减缓滴定过程中维生素 C 与液面上空气接触时被氧化的速度。(2) = 92.40%0.05000mol/L21.00mL176.0g/mol1.000mL/L0.2000g 100%第三章复习材料(pt)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