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由、充分、和谐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探【内容摘要】虽然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走进了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但是,笔者也发现课堂中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和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等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将从“走近探究式教学”、“ 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式课堂教学新策略”等三方面,对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进行新的探索。【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新探【正文】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也逐渐把新的教育教学观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然而,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式参与、虚假性探究、忽视活动主体的主动性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最近两年,我在小学数
2、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究式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今天,我就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大家共同探讨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新思路。一、理论追寻走近探究式教学(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不直接把构成教学目标的有关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由教师创造一种智力活动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
3、,发现有利于开展这种探索活动的学科内容要素和相关的认知策略。二、冷静思考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课堂探究拘于形式,影响效果案例:片段一观察主题图:面包房一共做了 54 个面包,一班小朋友买了 8 个面包,另一班小朋友买了 22 个面包。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组交流讨论师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二、8+22=30(个)54-30=24(个)师:这两种方法有何异同?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的时候,有的学生一直说,有的学生没说)
4、小组交流汇报:生 1:它们的答案都一样。生 2:两种方法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生 3:算式不一样,先解决的问题不同。上例中,看似人人都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都在对每个环节进行探究,然而这种探究活动却不是学生渴求的,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在没有把学生真正吸引到这个情境中来,引不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思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而是形式的让学生合作交流,场面热闹,效果不佳。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太多的思考与创新,失去了探究学习内在的价值。2、探究随意性大,浪费时间。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不择时机、不择问题地要求学生探究,不但得不到效果,而且
5、降低了课堂效率。以下的一个片段,大家一起来探讨。案例:出示主题图问题:(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汇报,老师板书师:像 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碰到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同桌求助。师提示:看,这些数中间都有个点。生 1:点数。生 2:小数。生 3:小蝌蚪。事实上,像这样的情形在教学中经常出现,我自己也出现过。其实,小数的名称是人为规定的,无须兜个大圈子让学生去探究,直接告诉学生就可以了。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花费了将五分钟课堂的时间让学生 “探究”小数的名称,还提示学生观察这些数中都有个
6、点,搞得学生找不着方向,摸不着边际。难道这样就是探究学习?在这一个简单的环节,随意地探究,任意浪费时间,这将导致本课的重点“小数的含义”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深入理解,必然导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难以落实。三、实践探索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式课堂教学新策略(一)让孩子多“表现”,激发探究的积极性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在课堂上教师正是应该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当小老师等,激发他们探究求知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56”这道题时,我提问:“这道题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千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
7、明才智。(二)合理适时地引导,提高探究的效果。探究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盲目地进行无目的探究,这少不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果缺乏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设计探究问题。围绕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提出或整合出一个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精心设计的。也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材料或情境,让学生从中产生或发现问题。2、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充实课程内容。不仅要为学生提供
8、探究活动所必须的材料、工具和设备,还必须为学生提供所需的生活知识。教学中要加强“书本世界” 与学生 “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苍白无味的状态。如学习了排列与组合以后,我安排了“插旗帜”的数学活动:在军事上,不同颜色不同旗帜按上下不同位置排列表示不同的信号,现在有红、黄、蓝旗帜各一面,一共可表示多少种不同的信号?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他们结合排列与组合的知识,通过议,摆,画,说等方式,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并且体会到了排列组合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给数学学习增加“ 营养 ”,在现实世界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解决问题的潜在意识和欲望。3、做好
9、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探究教学常常是开放式的协作性活动,课堂上个人和小组之间进行着相互启发,交流讨论正是学生探究学习的推进剂。教师要通过精心地组织和引导,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方向以及主动参与的机会,使学生人人都参与其中,成为探究的一份子,学习的小主人。4、即时指导和信息反馈。探究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即时指导和信息反馈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才能使学生从模仿到主动,逐步学会进行探究学习。因此我们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任何进展。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地给予点拨和引导;当学生取得进展时,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令他们充满自信,激励他们继续探究,取得更大的探究成果,最终帮助他们
10、更快的学会进行探究学习。总之,探究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思考,把这种理念通过教学实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不过,只要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得充分体验,相信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定能逐步达到最佳的境界,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参考文献】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徐学福等:探究教学的模拟问题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01第 4 期。3戴再平:开放题数学教学的新模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1 月版。4张志远小数数学课堂教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年 11 月5张德银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中小学数学小学教师版,2002年 9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