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种技巧解决你做不出来的行测题技巧不是万能的,复习期间希望大家还是要好好掌握基础知识,多加练习,注意总结!考行测,根据我长期的研究,总结为一句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 ABCD 这四个选项中,此其一。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
2、易题的答案放后边。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 AB,易题的答案在 CD。那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 A,哪个答案在 B 呢? 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 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 B。易题中哪个选 C,哪个选 D 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 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 C。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 A,最易的题答案在 D。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 B,容易但费
3、时的答案在 C。例:对某单位的 100 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其中58 人喜欢看球赛,38 人喜欢看戏剧,52 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 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 16 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 12 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A、22 人 B、28 人 C、30 人 D、36 人(05 中央 A)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 。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这时候,你就选择
4、 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 A 的正确率非常高。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Ykt:这个办法最后猜测的时候用,老用这玩意不合适啊。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 7 和 21、4 和 12 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 3 有关,而不是跟 5、8 等其他数字有关。例:甲乙丙三人沿着 400 米环形跑道进行 800 米跑比赛,当甲跑 1 圈时,乙比甲多跑了 17 圈。丙比甲少跑 1/7 圈。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A、85 米 B.90
5、米 C.100 米 D.105 米(05 中央 A)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看:800,1,17,17。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90,100,105。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 3 个:1,7,8。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 5 的有关。可以说 A、D 都不是答案。在 90 和 100 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 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 100(7+1):800。所以选 C。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Ykt:这个方法有时可用,但是上述例题及其讲解是在扯淡。ykt 解法:已知甲乙丙中乙跑完一圈的时候,三者跑的圈数对比为 1:8/7
6、:6/7那么按照这个比例,当乙跑完两圈的时候三者跑的圈数比应该是:x:2:Y三者跑的时候速度不变的,所以按照比例,应该是三项都乘以 14/8,得到比例为:7/4:2:6/4,可以发现甲和丙的差距是 1/4 圈,而一圈是 400 米,那么他们两人相距刚好一百米。ykt 方法解析:1.两个物体匀速运动,单位时间内走过距离不一致,前后两段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比不变。假如 A 和 B 每分钟前进 10 米和 100 米,开始前进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之后,三次的距离比分别为 100:10,200:20,300:30,三次比例都为 100:10.2.时间相等情况下,若做匀速运动,前进距离和速度成正比,而前进
7、的距离和圈数成正比,所以综合 1 与 2 可以得出:在都做匀速运动的情况下,前进的圈数之比是固定的。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入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 1 分钟都读不完。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 、 “观其大略” ,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五、最简单的办法造句法.造句法是
8、指按照相关句式结构造出一个新句子的方法。造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 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1、数字推理数字推理题给出一个数列,但其中
9、缺少一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 4 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合理的一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近年来数字推理题的趋势是越来越难,即需综合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规律。在备考该题型时,大家首先要熟记数字的平方、立方,提高对数字的敏感度,看到某个数字就应感觉到它可能是某个数字的平方或立方,例如看到 63、65 大家就应该想到它可能是 8 的平方加减 1 得来的其次,牢记基本数列如:自然数列、质数列、合数列等。例如:2,3,5,7,11,13,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质数数列牢记以上两点,不仅提高你的作答速度,而且它也是你破解复合
10、数列的良好基础。数字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数列各数项之间差距不大的,就可考虑用加减等规律;b、如果各数项之间差距明显的,就可考虑用平方、立方、倍数等规律;c、如果是分数数列,就要通过通分、约分看变化。2、数学运算该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考生要尽量用心算而避免演算,这样才能加快做题的速度。数学运算中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a.四则运算 b.比例分配 c.浓度问题 d.路程问题 e.流水问题 f.工程问题 g.种树问题 h.青蛙跳井问题 i.年龄问题等数学运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认真审题,因为数量关系的题干极其精练,它的每个字每个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尤其注意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11、只有这样才能将题意化繁为简。b、在平时通过训练和细心总结,尽量掌握一些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则,熟悉常用的基本数学知识。例题父亲年龄是女儿的 4 倍,三年前父女年龄之和是 49 岁,问父女现在各为多少岁?A40 10B36 9C32 8D44 11解析:正确答案为 D。因为三年前父女年龄之和为 49 岁,因此今年父女年龄之和就应为 493255(岁).(ykt 此处直接看答案就知道是 D)又因为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 倍,所以女儿的年龄应为 55(4l)11( 岁)。父亲年龄为 11444(岁)。以上例题并不难,只要你要弄清楚年龄问题涉及的倍数关系,就不用方程式解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做题速度
12、,所以大家一定要熟悉前边所列问题涉及的相关公式,熟悉相关知识。第二部分言语理解1、词语类词语替换与选词填空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对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词语类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切记一个基本原则:“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从整个句子中把握字义、词义。词语类较为简单,在这里不做重点讲解。2、语句辨析该题型又分为病句辨析和长句辨析,注重考查考生对于语气、词序、语法结构等言语表达的理解程度。语句辨析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主要是利用“紧缩法” ,即用找句子主干的办法,把长句缩短简化,分出基本成分与连带成分,然后逐项检查其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例题:地方法院今天
13、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A 允许 B 不允许 C 同允许和不允许无关 D 对允许和不允许不置可否解析:正确答案是 B,即地方法院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剧场。出题者故意将题意复杂化,大家遇到这种题型用紧缩法:首先把主干成份分析出来,再对各个长定语进行分析即可。本题中,往往使用多重否定扰乱应试者的判断,只要利用“否否得肯”的规律,对长句子的各种成份尤其是定语进行分析,应试者也不难得出正确结论。Ykt:此类套句,就看有几个肯定了,两个否定相当于一个肯定。所以上题相当于:地方法院今天批准了那条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
14、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3、阅读理解每道题包含一段短文,重点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准确理解和归纳、分析、提炼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b、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c、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例题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一天,来了一个陌生人,他说他认识这对夫妻,还说他认识这对夫妻的儿子。给出的四个选项A、新来的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B、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C、新来的陌生人认识这对夫妻和他的儿子;D、新来的陌生人自称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解析:这段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陌生人” “认识” ,认识什么呢
15、,认识“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儿子” ,观察四个选项中 D 项能最准确地复述这段短文意思。第三部分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主要考查应试者的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也是较难的题型。它主要包括以下五种题型:1、图形推理图形推理要求考生从已给图形的排列方式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它所使用的图形主要是点、线、面及其组合。答题时,首先观察第一套图形并找出其规律,然后把这套规律运用于第二套图形。图形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注意观察图形元素量的变化、旋转或移动方向、图形之间是否相互叠加、外形上是否相似等。2、定义判断定义判断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判断的能力,在每一道定义判断题中,题干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再给出一组事件
16、或行为的例子,要求应试考生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定义,从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典型事物或行为。定义判断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紧扣题目中给出的定义,尤其是定义中那些含有重要内涵的关键词。作为一个概念的定义,其一般都是相当严密的,对于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成立的必要条件以及最终的落脚点即中心语都会给出明确的界定,应试者在看到个定义时首先就应该标出这些关键词,然后再阅读下面给出的事例选项,一一对应看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的规定。b、从定义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和判断,不要凭借自己已有的概念去衡量,特别是当试题的定义与自己头脑中的定义之间存在差异时,应以题目中的定义为准。例题:漏税:指纳税人并非
17、故意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税款滞纳金。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中属于漏税行为的是:A杜开了一家书店,税务部门规定对他的税款实行查帐征收。当顾客不要求开发票时,他就不开发票;而当有大笔交易并且客户要求开发票时,他就将发票客户联撕下来,客户联与存根联分别填写,客户联上按实际数字填写,而存根联上则填写较小的数字B某著名歌星在某城市举行了一场个人演唱会,票房收入高达 40 万元,根据演出协议,这位歌星拿到了票房收入的 25%约 10 万元。第二天,该歌星又开赴另一城市演出去了C张大伯是一家小商店的店主,主要经营日用百货,税
18、务管理部门核定他每月缴税款 500 元,他每个月都准时到税务局主动缴纳税款,但上个月由于家中出了事情,几乎没有营业,当然也就没有什么赢利,因此他就没有到税务局去交纳税款D黄兴是一个屠夫,他干这一行已经好多年了,最近猪肉紧缺,价格上涨很快,县物价局对猪肉作了最高限价。由于购买生猪的价格又很高,他们的利润很低。为此,黄兴对税务征管员说,如果政府不取消限价,他们就不缴纳税款解析:正确答案 B。漏税这一定义十分简单,要做这道题,其实只要注意一点“并非故意”就够了。在题中举的四个事例中,都涉及到没有缴纳或拒绝缴纳税款的问题。但是第一个事例中,杜显然是故意的,他不是在漏税,而是在逃税;C 项中,张大伯因为
19、没有营业而不缴税款,他并不是不知道该缴税款,所以也是故意的;D 项中黄兴与 C 项中的事情有点相似,但他不仅不是漏税,更像是抗税 了。只有 B 项中,该著名歌星也许是认为举办方已经缴纳了税款。3、演绎推理演绎推理主要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推理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给出一段陈述,大家要注意的是这段陈述被假设为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是与这段陈述有关的四个推理,其中有一个是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或说明就可以从陈述直接推导出来的,要求应试者选出这个正确答案。演绎推理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b、紧紧依靠形式
20、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间的关系。c、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根据你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例题:某年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曾经投入巨资扩大移动通讯服务覆盖区,结果当年用户增加了 25,但是总利润却下降了 10。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国移动新增用户的消费总额相对较低B中国移动话费大幅度下降了C中国移动当年的管理出了问题D中国移动为扩大市场投入的资金过多解析:正确答案是 D。题目中交代了一个隐含条件 “曾经投入巨资” ,故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D。A、B、C 均没有依据。4、类比推理类比推理考查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逻辑关系的分析,这种逻
21、辑关系种类繁多,有时很难快速判断出是何种内在逻辑联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定的脉络可寻,较常见的关系有因果、象征、出处、属种、并列、事物与作用、整体与部分等十多种。类比推理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因为只有储备了更多知识,才能最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要求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b、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备选项。3、不要被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例题绿豆:豌豆A 家具:灯具 B 蝙蝠:麻雀 c 鲨鱼:鲸鱼 D 香瓜:西瓜解析
22、:正确答案为 D。题干为同一类属的两个相互并列的概念,考生一定得注意B、c 两项, B 项蝙蝠不是鸟类,而是哺乳动物,c 项鲸鱼不是鱼,也是哺乳动物。5、事件排序每题给出五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事件以及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要求以合理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与技巧:首先对事实作必要的补充或假设,然后用排除法设计较为合理的顺序。在这里不作过多阐述。第四部分常识判断常识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现象或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主要涉及到文学、历史、科技、法律、社会常识等,其中法律常识所占比重近年来越来越大。常识一般无技巧可寻,平时的观察、思考与积累很重要。第五部分资料分析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考题的最后一部分为资料分析,着重考查考生对文字、图形和表格三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读懂图、表和文字,然后再用排除法淘汰迷惑性选项。资料分析的解题方法与技巧:a、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b、在资料分析中会涉及很多数据,大家一定要注意数据单位,有时问题中的单位和资料中的单位是不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