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词汇学ppt.ppt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7197118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汇学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词汇学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词汇学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词汇学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词汇学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潮人潮语,11对外潮汕话代表,陈晓婷、孙晓萍、张宏君、陈佳凯、叶敏玲、陈家琪、黄敏书、林少吟、陈燕璇、柯韵博、卢晓敏、方凌、邱海敏、吴丽丽陈佳,潮韵潮味,与普通话比较,潮汕方言有如下特点:声调共分八声(部分地方七声);有文白异读;两字连读时,前字多变声调;保存了大量古汉语语词等。 潮汕话有声母18个(包括零声母),韵母77个,声母8个,基本上和中古四声八调相对。从语音系统看,潮汕方言与闽南本土方言十分类似,但韵母系统要简单些,如现代汉语是四声拼读,但潮语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言系统,发音复杂,以前有十六音之说,现在是八音,而且土话参杂太多,外人不易学到; 比如说潮语中客人叫人客,母鸡叫鸡母,步行

2、行路,锅鼎等。,潮语中古汉语保留较完整,还表现为一词多义。一个“食”字,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口腔饮食动作。如食茶、食酒、食水、食饭、食烟 “物物而不为物所有”是两千多年前庄子绕出来的口令,那时的“物”,不仅囊括天地万物,更是一个强有力度的万能动词。而现在普通话中,“物”仅做“东西、内容”,仅为名词。只有潮汕话仍将“物”做动词,如“物也个”(干什么)、“孬物”(难做)、“物来物去”(搞来稿去),“炊”,“炊粿“、“炊甜粿”、“炊鱼” “炊”本义为烧火做饭,如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 现潮语中“炊”之义是“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热或熟”,即是潮地以外的人们惯用

3、的“蒸”之一。 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收“炊事”、“炊烟”、“炊帚”这三词条,“炊”做“蒸煮”之义只是在潮汕地区常用,这跟普通话的有很大的不同。,起、落,起和落是人生的常态。闽南语歌曲中爱拼才会赢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而潮语中的“起”“落”除了指动作、运程的状态变化之外,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潮州厝,皇宫起!”“娶嬷健,起厝兴”。潮汕人日常口语中“起”义为“建造”的句例相当多,但在全国各语言系统中现已少见了,这是潮语秉承汉语古义的缘故。后汉书光武帝纪中载:“十四年春正月,起南宫前殿。”资治通鉴第五十八卷又载:“起四百尺观于阿亭道。”这两古文句中,“起”义即是

4、“建造”。潮人崇尚“白手起家”,注重“饮食起居”。句中两“起”之意分别为“创立”、“举止”,这与汉语一致。 说到“落”,潮人第一反应是“落雨”,义即“落下”,这与粤方言一样。 而潮语“落”的另一个义项却是充满古意,如“一落厝”。杜牧名篇阿房宫赋有句:“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这里的“落”即量词,“座”之意,与潮语中的一致。 潮人把心情放松称之为“心落落”,由“落”的引申出“放下”之意。 潮汕的独特民俗“落神”,这里的“落”意思是“降临”。在普通话中,是没有这类意思的。潮语“落”还可以是“落力”,是“努力、尽力”之意。 再有一充满浓郁潮味的俗语“惜落顺势”,语中的“落”,却是指“下辈人”,这

5、是由“落”主要义项“下”引申而来的,这在全国语言中绝无仅有。,潮语“起”“落”之中,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就像一杯工夫茶,是需要细细品味的。,“姿娘”甲“打埠”,潮汕人把女人叫做“姿娘”,男人叫做“打埠” “姿娘”跟“打埠”的由来 相传在古时候,人们都过着自做自给的生活,主张女主内,男主外。这样一来,女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家中的一日三餐,煮好饭,做好菜。而男人呢,除了种好田,还经常要外出打打猎,而打猎也就是打补品,打些山鸡野兔之类的回来,让一家老少补补身子。 因为饭即粮,煮饭即煮粮,所以男人打猎回家就经常对女人嚷:“煮粮人,猛猛物碗来食。”所以女人也常回应男人说:“打补人,爱食住来食,勿点大声伯

6、喉。 久而久之,女人就被称为“煮粮”,男人就被称为“打补”了。这也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姿娘”、“打埠”。,“粗涩”与“硬静”,“工作粗涩!”即“工作繁重,进展困难”。 “生活粗涩!”即“生活贫困,日子难过”。 “为人粗涩!”即“待人严厉,办事不易通融;也有吝啬刻薄之意”。 这个词的组合是典型的“形质喻义”,即由事物的外形质地联想到事物的含义。“粗”乃粗糙大之形:“涩”乃苦涩之感。所以“粗涩”一经与主语搭配,就自然突出其形质特征,使人自然联想到与“粗”、“涩”有关的种种情状,自然极具表现力。在普通话语系中很难有如此形质合一的词汇,近似“晦涩”、“苦涩”实不如“粗涩”生动。 潮语另有一独特形容词“硬

7、静”。意即“技艺精湛、而又深藏不露”。“硬”在汉语中有坚固、能力强之意;“静”是安定、安详之义。这样搭配,自然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其他例如“浪险”“臭像”等,这些都体现了潮汕中独特的风土人情。,潮汕谚语,客仔数水车数无路 由来:潮汕话中有这样一句话形容“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好”等意思的俗语叫做“客仔数水车数无路”。 “客仔”指的是有别于“福佬人”的客家人,这句话来源于旧时潮汕落后的生产活动。 旧时由于科学落后,没有抽水机等先进农具,农民灌溉农田时,只能使用吊桶、脚踏水车等落后的工具,其中尤以脚踏水车最为广泛应用。 脚踏水车简称水车,它发明于三国时期,是一种传统的灌溉农具,它由车身、车头、橄

8、榄仔、57对车扇和一对车椅仔等的木制部件组成。使用时可在河边搭起车棚,将车尾固定在水里,车头固定在岸上,利用人力踩动车头带动车扇循环转动,将河水汲上来。由于客家人和福佬人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人们所从事的生产活动方式也就不同。脚踏水车在客家人所在的丘陵、山区之地,自然派不上什么用场。因此,许多客家人不知道什么是脚踏水车。当他们见到正在汲水的脚踏水车时,就不知道怎样才能数出这循环转动的车扇的具体数目,这就叫做“客仔数水车数无路。”,定过珠星,潮汕话中,称赞人家头脑清醒,数目清楚,即使事情多么繁杂,仍一丝不乱,就要用到“定过珠星”,这样俗语。定,是指心中不乱,可以理解。那“珠星”是什么呢? 珠,指的

9、是算盘上的珠子。算盘是我国古老的计算器,沿用了几千年,不管数目多大,它都能丝毫无差地计算出来。社会上称那些算数精明、算数又快又准的人为“铁算盘”。 星,则是指称杆上的铜点子,俗称“柴称星”。称星攘嵌在称杆上,是衡量物体重量的标志,物体一上称,便能在称星上看出有多重,准确无误。 这是个比喻词语,以算盘珠子,以“柴称星”为喻体,来说明一个人的精明、能干、处事稳妥而准确。,铜钱出苦坑,这是广为人知的一句潮汕谚语。它意蕴深长,但通俗易懂。在潮汕地区城乡民间,为人父母者,常常用此俗语来教育子女不应该乱花钱,要懂得“铜钱出苦坑”。意为钱来之不易,是从“苦坑”中出来的。“苦坑”是个形容词,形容所有钱都是辛勤

10、努力工作来的,只能爱惜,不能浪费。 由来:据一些老辈人的口碑资料,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日本侵华,潮汕沦陷时,因天灾人祸,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有个乞丐,他四处要饭,一到人家门前,边拉胡边唱曲,诉说当时的民间疾苦。唱词中说到,穷人为求生,赚钱来养家。何处有铜钱,铜钱出苦坑。他把苦坑描绘得极其惊险,说明从苦坑取出铜钱是多么的艰辛。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里,唱者与听者心声共鸣,“铜钱出苦坑”这句唱词给人印象极为深刻,久而久之,就成了广为运用的谚语了。,另一种说法是:它源自挖矿工人,是矿工做苦力,做牛马,境遇悲惨的写照。据民国潮州志记述,潮州矿业,始自北宋。“是时,海阳丰济一银场,横街,黄冈、锦田三

11、锡场,年产铅六千有奇,(原志称:潮州银铅伴生)炼铜之法於兴利,磁土则水东有白窑村。”后历经元、明、清三点,至民国,潮州矿业有很大的发展变化。“锡及磁土采炼制作历八百余载而未衰。”可是征税苛扰甚多,清初银矿业“听民采取,输税于官皆有常率。康熙二十二年复谕禁止。然丰政都之仲坑山私采仍盛。“康熙三十九年,普宁人何锡请准采仲山二处银铅矿,注册矿工达十三万人,矿区蔚然成闹市。何锡经营两年多,每年获利不下八九十万两。后因”假公济私。罔上肥己“被控坐牢。矿区也被封禁。矿工驱散,各自另谋生路。古时,采矿全靠人力土法,一般是靠挖靠铲。肩膀挑。有的矿洞窄小,工人只能蹲着、爬着干活。遇到洞里石坚泉涌,时有生命危险。若违禁私采,官府镇压,更面临生命难保的危险。这般苦楚,先辈们铭记在心,苦矿就是苦坑。悲惨的经历,使他们产生了”铜钱出苦坑“的意识,代代相传,传到抗日时期,被人编成歌曲,流传乡里。 如今,这句俗语,不但用于劝诫人们不要乱花钱,要节俭办一切事情,还用于鼓励人们艰苦奋斗,努力做好一切事业,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包括赚更多的钱。 这些谚语都代表了潮汕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