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7 页济南市重点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第 2 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40 个,共 80 分)右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 12 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 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增长模式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5%左右。据此回答 34 题。3.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
2、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 50%以上4.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下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 56 题5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原料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6现阶段,丙类工厂适宜布局在我国A环渤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 D中、西部地区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79 题。7该酒精厂的厂址邻近 第 2 页 共 7 页A原
3、料产地 B消费市场 C动力基地 D科技发达地区8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9.与该厂废弃物有关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酸雨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空洞 D扬尘读甲、乙两国人口分布图,回答 1012 题:10.图示说明甲、乙两国A.都是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发达国家 B.甲国城市人口为 2500 万C.乙国是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D.甲、乙两国人口密度都很大11.对上图人口分布状况,判断比较符合下列哪组国家A.甲为美国、乙为巴西 B.甲为英国、乙为印度C.甲为英国、乙为美国 D.甲为美国、
4、乙为中国12.形成上述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甲国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B.乙国耕地面积广大,需要大量的农业劳动力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是国家政策的调控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种生产厂的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 1315 题:13. 该工业的布局属于A.资源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 D.动力指向型14. 该工业最有可能是A.飞机制造工业 B.机车制造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 D.高档时装工业15.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A.地区 B.地区 C.地区 D.地区下图表示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 1618 题。16. 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5、为A.37.6:17.4:45.0 第 3 页 共 7 页B.31.6:30.5:37.9 C.15.5:24.5:60.0 D.37.6:24.5:37.917.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 B. C. D. 18.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A. B. C.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 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 化生产,成 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 20 世 纪 70 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 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
6、(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 19-21 题。19.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20.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21.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使用量22.“尽管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是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还是有了科学萌芽” 。以上观点诞生于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的什么阶段A、史前文明阶段
7、B、农业文明阶段 C、工业文明阶段 D、当代科技文明阶段23在北京、上海布局微电子工业最主要区位优势是A原料丰富 B劳动力充足 C环境良好 D科学技术发达24下列各组工业部门区位类型基本相同的是A制糖、家具、普通服装 B卫星、飞机、精密仪表C印刷、制鞋、水产加工 D制伞、炼铜、箱包济南市每年冬季的蔬菜市场上,一部分蔬菜是在本地温室里生 产的,一部分是从南方调进的。据此回答 2529 题: 25.近年来,济南市城郊有许多农民在塑料大棚中种植蔬菜,该种农业属于A.自给农业 B.副业 C.密集农业 D.粗放农业26. 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植蔬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
8、照27. 济南市城郊冬季利用温室生产的西红柿品质明显不如南方,其原因是A.土壤不够肥沃 B.光照条件不够 C.热量条件不够 D.气候比较干燥28.蔬菜的长途调运说明了A.南方地区种植技术的提高 B.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C.人们对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改造的结果 D.密集农业在我国迅速发展29.我国下列各地的作物生产主要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是A.江南丘陵的茶树 B.雅鲁藏布江的青稞 C.三江平原的小麦 D.南疆的长绒棉.地点 优势比较第 4 页 共 7 页右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建厂的区位优势比较(数值越大,优势越明显)。回答 3032 题。30.最适宜发展原料指向型工业的地区是A.甲
9、B.乙 C.丙 D.丁31.某高科技跨国公司若要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最有可能建在A.甲 B.乙 C.丙 D.丁32.影响甲地工业布局的最不利因素可能是A.生产成本高 B.原材料缺乏C.能源不足 D.劳动力缺乏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 读图完成 3334 题。33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A农村剩余劳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34大规模人口迁移A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扩大了地区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下图为“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536题。35.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A.甲
10、、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36.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7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扩建的鞍山钢铁企业,拥有职工 50 万人;70 年代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兴建的宝山钢铁企业,规模与鞍钢差不多,最初需职工 3 万人,现在职工不足 2 万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体力劳动量相对增加B钢铁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C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要求逐渐增加D对原料的利用率、加工深度不断提高38我国两个大型钢铁公司鞍钢和宝钢相比,其区位的显著不同点是( )原料 市场 工资甲 4 1 4乙 1 4 1丙 2 3 2丁 3 2 3第 5 页
11、 共 7 页A宝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鞍钢没有B宝钢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而鞍钢没有C鞍钢附近有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铁和燃料煤,而宝钢没有D鞍钢附近劳动力充足,而宝钢附近不够丰富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区迁移示意图”。 读图回答 3940 题。39该地区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A.经济水平提高 B.城市等级上升 C.交通通达度提高 D.城市地域范围扩大40. 影响该城市中心区发生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增长 B交通方式变化 C经济规模扩大 D生活方式改变二综合题(共 20 分)41、英国地理学家马恩在研究英国城市时发现,在绝大多数英国城镇内部的分布都有东西向的分异。读下图,回答问题。 (10 分)
12、4(1)图中地价最高的是 处,并说出原因。在大城市中,这里一般是城市的 功能区?(2)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城市的富有阶层主要分布在城市的 地区,绝大多数工业和劳动阶层都分布在 地区。(3)分析在英国城镇内部形成富有阶层和劳动阶层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图一 图二NN第 6 页 共 7 页4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 分):(1)该图中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按生产对象分)是 ;这是因为 。(2)从农业区位的角度,分析农场在 P 地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 ; 。(3)该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国家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有哪些优点? ; ; 。(4)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因地制宜发展的 生产也属于这
13、种农业地域类型。第 7 页 共 7 页高一地理第二学期期末答案15 BBADC 610 DADBC 1115 BCBCC 1620 DACBD 2125 ABDBC 2630 CBBDA 3135 BAACD 3640 ACCDB41.(1) 城市中心人口流量大 交通最便利 中心商务区(6 分)(2)西部 东部(2 分)(3)西部为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好,地价高。 (或东部为下风向,工业区,低价低。 )(2 分)42(1)混合农业 两种以上农业生产方式同时进行,而且规模相当(3 分)(2)交通便利;有河流提供水源(2 分)(3)澳大利亚 两种生产方式是互惠互利的;时间上是互补的;两种生产方式结合可以保证农场收入的稳定(4 分)(4)基塘生产(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