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是编共收录名医效方 500 余首,大要以朝代、学派类方。 2015-05 汉魏 1,麻杏石甘汤 射干麻黄汤 厚朴麻黄汤 麻辛附汤桂枝去芍加麻辛附汤 麻桂各半汤麻 2,大青龙汤 越婢汤加半夏 还魂、续命(副肾素)甘草麻黄汤黄 3,小青龙汤加石膏 苓甘五味姜辛汤 汤 4,麻黄加术汤 麻杏薏甘汤 麻黄连翘赤豆汤1,桂枝加芍大黄?知母?术附苓?芍姜人参?厚杏?芪 桂 2,苓桂术甘 五苓散 防己茯苓汤 木防己汤 茯苓泽泻枝 汤 苓桂枣甘汤 茯苓甘草汤 近效术附汤汤 3,枳实薤白桂枝汤 桂甘龙牡汤 炙甘草汤 温经汤 太阳 归芪建中汤 当归四逆汤加吴姜葛根芩连汤 葛 葛根加半夏汤根 柴葛解肌 升麻葛根汤
2、 1,小柴胡加石膏 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汤 柴胡加苓桂龙牡 柴胡枳桔汤2,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 生姜泻心汤 黄连汤 黄芩汤加姜夏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小 3,旋覆代赭汤 橘皮竹茹汤 干姜半夏人参丸 伤 柴 干姜芩连人参汤 厚朴姜夏甘生汤 橘皮枳实生姜汤胡 甘遂半夏汤少阳 4,小陷胸汤 瓜蒌薤白半夏汤 桔梗白散 排脓散 瓜蒂散 葶苈大枣 十枣汤 大陷胸丸 寒 大 大黄黄连泻心 栀豉 小半夏加茯苓 大半夏汤柴 茵陈蒿汤 枳实栀子大黄豉汤 栀子柏皮?干姜汤 胡 1,四逆散 枳实芍药散 枳术丸 半夏厚朴汤 厚朴七物汤2,大柴胡 加芒硝?石膏?厚朴?龙牡 芍甘附子汤1,白虎加桂?苍?参 竹叶石膏汤 麦门
3、冬汤 竹皮大丸 复脉汤 三物黄芩 八味丸 猪苓汤 黄连阿胶汤 阳 百合地黄汤 甘麦大枣 酸枣仁汤2,调胃承气汤 大小承气汤 大黄附子汤 三物备急丸 明 麻仁丸 己椒苈黄丸 大黄硝石汤 大陷胸汤 3,桃核承气汤 大黄牡丹汤 桂枝茯苓丸 当归芍药散 抵挡汤 下淤血汤 大黄蛰虫丸 鳖甲煎丸 1,人参汤 附子理中丸 桂枝人参汤 连理汤 乌梅丸 阴 2,大建中汤 附子粳米汤 吴茱萸汤 肾着汤黄土汤 芎归胶艾汤 桃花汤 薯蓣丸2 证 3,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真武汤 附子汤 防己黄芪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破格救心汤晋唐千金方1,续命汤及散 独活寄生汤 2,犀角地黄汤 十味地黄汤 紫雪 3,温脾汤
4、紫丸 紫葛丸 4,孔圣枕中丹 磁朱丸 驻车丸 苇茎汤 鲤鱼汤 肾热汤 补养地黄丸消渴方 5,翼方万病耆婆丸外台方1,外台茯苓饮 温胆汤 神秘汤 二加龙骨汤 2,黄连解毒汤 三黄石膏汤 葱白七味饮 3,香丸八首 八白美颜 珊瑚丸 松石丸两宋局方1, 至宝丹 抱龙丸 苏合香丸 黑锡丹 半硫丸 2,凉膈散 甘露饮 八正散 地榆槐角丸 洗肝散 补肝散 3,二陈汤 平胃散 七气汤(参桂夏甘) 藿香正气散 五积散 六和汤 香薷饮 缩脾饮 4,四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无比山药丸 十全大补汤 十四味建中汤 青娥丸 真人养脏 5,华盖散 参苏饮 苏子降气汤 十神汤 香苏饮 逍遥散 人参败毒散 川芎茶调散 6,失笑
5、散 小活络丹 香连丸 戊己汤 牡蛎散 五皮饮(五加皮非桑皮)钱氏药证直决 陈文中1,六味地黄丸 凉惊丸 泻青汤 导赤散 泻白汤 补肺阿胶汤 泻黄汤 2,七味白术散 异功散 益黄汤 消积丸 紫霜丸 3,升麻葛根汤 保元汤严氏济生方1,牛车肾气丸 实脾饮 疏凿饮子 小蓟饮子 2,乌药顺气汤 四磨汤 涤痰汤3,归脾汤 十补丸 4,蠲痹汤 丁香柿蒂汤 清脾汤 橘核丸3 妇人良方 仙方活命饮 导痰汤 天仙藤散 缩泉丸 三痹汤 四生丸 三因方 控涎丹 加味四斤丸 应梦人参散 荆公妙香散 四七汤 十味温胆汤 人参养荣汤 圣散子方 百一紫金锭 指迷茯苓丸 杨氏马兜铃丸 牵正散 本事方硇砂丸 白金丸朱肱 白虎加
6、苍术汤 玄参升麻汤 金沸草散 金元河间1,防风通圣散 双解散 当归龙荟丸 三一承气汤 三花神佑丸 2,六一散 桂苓甘露饮 3,地黄饮子 4,清震汤 石膏羌活散戴人 木香槟榔丸 禹功散易水1,九味羌活汤 大秦艽汤 2,芍药汤 胃风汤 黑地黄丸东垣1,补中益气丸 升阳散火汤 升阳益胃汤 益气聪明汤 玉屏风散 2,当归补血汤 麻黄人参芍药汤 圣愈汤 升阳举经汤 复元活血汤3,枳实消痞丸 枳实导滞丸 木香顺气丸 厚朴温中汤 4,羌活胜湿汤 当归拈痛汤 龙胆泻肝汤 中满分消丸及汤 葛花解珵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滋肾通关丸 5,朱砂安神丸 当归六黄汤 清胃散 通幽汤 润肠丸 清燥汤 生脉饮 清暑益气汤 普济
7、消毒饮 清空膏 立效散 白术除湿汤 滋阴地黄丸小半夏加茯苓罗天益 三才封髓丹 秦艽鳖甲散 海藏 神术散 消暑丸 桃红四物汤 表实六合汤丹溪 1,越鞠丸 保和丸 左金丸 小胃丹 2,大补阴丸 虎潜丸 僵、黄治疫 3,咳血方 葛氏十灰散 固经丸 4,二妙丸 上中下痛风方 倒仓法 明清4 王节斋化痰丸 虞抟 九仙散 王隠君 礞石滚痰丸万密斋 牛黄清心丸 苍附导痰丸 与 安时 、濒湖俱黄州人 聂久吾 陈飞霞先醒斋 资生丸 慎斋 更衣丸 竹叶柳蒡汤 陈实功 消风散 透脓散 王肯堂 代抵挡汤 调营饮 清骨散 四神丸 鸡鸣散 丹栀逍遥散 三层茴香丸 摄生众妙方 定喘汤 五子衍宗丸陶节庵 再造散 柴葛解肌汤
8、黄龙汤 导赤各半汤 生地黄连汤 俞根初 蒿芩清胆汤 羚角钩藤汤 柴胡陷胸汤 葱豉桔梗汤 加减千金葳蕤汤玉机 医统 医方考 麦门冬汤 麦、粳 清气化痰丸 集解 二至丸 金锁固精丸 润下丸 陈甘盐喻嘉言 清燥救肺汤 进退黄连汤金鉴 1,五味消毒饮 栀子金花汤 如意金黄散 海藻玉壶汤 2,枇杷清肺饮 芎芷石膏汤 茯苓导水汤 生脉地黄汤 一捻金 消食健脾丸 开胃进食汤程仲龄 1,止嗽散 贝瓜散 月华丸 启膈散 安神定志丸 萆薢分清饮 治痢散2,消瘰丸 银甘汤修园 丹参饮 百合乌药散 甘草炮姜汤 木防己消水圣愈汤(桂麻辛加知母) 细干五张锡纯 来复汤镇肝熄风汤 建瓴汤 升陷汤 玉液汤 硝菔通结汤 寿胎丸
9、 固冲汤 活络效灵丹温补洪氏集验方 琼玉膏 还少丹 水陆二仙丹韩飞霞 三子养亲汤 交泰丸 黄鹤丹 青囊丸 全鹿丸 良附丸 邵应节 七宝美髯丹 龟鹿二仙胶 龟龄集 定坤丹 黑松露 榴莲洪九有 天王补心丹 补天大造丸 扶桑至宝丹 斑龙丸 鱼鳔丸景岳 镇阴煎 本草正1,左归丸 右归丸 大补元煎 六味回阳饮 贞元饮金水六君煎 六安煎 五阴煎2,五柴胡饮 玉女煎 济川煎 化肝煎 暖肝煎 柴胡疏肝散 痛泻药方 舟车丸孙一奎 竹沥达痰丸 瓜蒌草红汤 薛 赵 八珍 逍遥 士材 石顽连理汤高鼓峰 滋水清肝饮 都气丸 冯楚瞻 全真一气汤 陈远公 1,引火汤 蒸膝汤 清肠饮 四妙勇安汤 滋阴止痢丹 5 2,老崩汤
10、易黄汤 完带汤 生化汤 两地汤 乳痈方 郑氏养阴清肺汤 绮石 百合固金汤 王洪绪 阳和汤 犀黄丸 小金丹 王九峰 三类中黄风汤 益肾蠲痹丸 填精启中汤眼科奇书 熟益巴戟汤 四味大发散 四味破气汤 八味大发散温病叶吴 温热 1,轻重平三剂?升降散 余氏清瘟败毒饮 清营汤 化斑汤 凉开三宝 紫金、苏合2,通下十一方 宣白 导赤 牛黄 桃核 增液承气 新加黄龙3,三甲复脉汤 大定风珠 青蒿鳖甲汤湿温 暑温 秋燥1,五加减正气散 达原饮 三仁汤 连朴饮 2, 白虎加苍术汤 甘露消毒丹 犀角地黄汤 安宫、桃红 菖蒲郁金汤 加苏合?至宝丹?紫金 苍、草果3, 王氏清暑益气 4, 霹雳散 五积散 茯苓四逆、
11、真武杂症 麻疹 痧胀 白喉 岭南鼠疫香附旋复花汤 宣痹汤 加味木防己汤 二金汤魏氏一贯煎 增液汤、益胃汤 杨栗山 温病十五方 升降散轻则清之,神解散、清化汤、芳香饮、大小清凉饮、大小复苏饮、增损三黄石膏汤八方;重则泻之,增损大柴胡、增损双解、加味凉膈散、加味六一顺气汤、增损普济消毒饮、解毒承气汤六方逐淤王勋臣 三黄通络丸1,补阳还五汤 黄芪赤风汤 解毒活血汤 急救回阳汤 癫狂梦醒汤 2,血府逐瘀汤 膈下逐淤汤 通窍活血汤 少腹逐瘀汤 身痛逐淤汤 6 附论:读医偶识序读医所录,本为闲居散记,原无一定之轨。去岁年末,乘旷赋闲,粗辑百余条以自娱。适逢名医效方草就,虽章法隐显,然终非浅识者所易见,故聊
12、以旧辑增删、时风类论,冀其羽翼效方,疏注惑疑。 2015-08-23 合肥汉魏 经方1,汉魏之际,战祸频仍,谶纬之弊塞道,迨至建安诸子起,风骨大昌,质朴务实之风始盛。仲景起于乱世,力辟生克制化,广备方证、药证之机括以疗热疾,衍之以钤百病。2,东晋以降,士族过江、衣冠南渡,李唐之初,虽强制精英徙北,然成效甚微。故而才有孙真人著要方时“江南诸师,密仲景要方不传”的感慨。3,北宋嘉佑二年,专设“校正医书局” ,此后伤寒始有单行本行世,渐有韩袛和、庞安时、朱肱、许叔微、成无己、陈无择诸家伤寒之学。4,明万历年间赵开美虽重刻宋本,惜流布不广,陶节庵、方有执、程应旄、喻嘉言、吴谦、柯韵伯、徐灵胎、陈修园、
13、俞根初诸家诠解伤寒亦大多以“成注”为底本。5,清人崇尚朴学,勤于考校坟典,流风被及医域,伤寒之学得以复振。柯、徐废弃旧说,执简驭繁,力倡类方类证、方证相对,于方、喻“六经注我”之论外,颇多精进。而一海之隔的东洞、南涯诸“古方派”大佬,更在柯、徐之路上愈发远迈。 6,汤本氏解伤寒务求实证,摒除民族性外,更多的是深受近代西洋医学的熏陶。较之江户时代的古方家(排斥荒诞、幼稚的病理、药理推演,推崇纯粹的经验实证) ,其在科学理性的坦途上自然斩获愈丰。7, 余嘉锡氏考证叔和系仲景嫡传故属不经,至于桂林古本及辅行诀 、康平本当系近人伪造无疑。7 晋唐1,晋唐之世,佛法日隆,杂老庄以成清谈,渐有调和三教之势
14、。彼时,释、道有集方之尚,葛稚川、陶隐居、深师、孙真人皆以方显世,孙氏好为释言,精诚一篇率皆沙门语,二书亦多录“耆婆”之方。然晋唐去古未远,门阀之势较之辽宋,虽颓未败。李唐方书至开元天宝前后可谓极盛,时人著书亦多传方证,鲜言生克,延之赵宋亦然,无金元构论之尚。 2, 外台 、 医心方在保存中古医疗文献方面,约略艺文类聚 、 太平御览之于“十通” ,而千金 翼方录方俱不标明出处,难窥全貌, 太平圣惠 圣济皆蹈此弊, 永乐以前,唯李朝金礼蒙氏医方类聚 ,于宋元文献之校雠,多有裨益。3,从“七十味珊瑚丸” 、 “二十五味松石丸”之类的藏成药,多少可以管窥些儿,隋唐遣方之风。单就广用金石之药,似乎又暗
15、合了历代医家对本经上品诸药的意淫。如再深究成方的普及率,多半又让人联想到局方遗风。故而东汉朴医之风,看日本古方派;至于先秦、汉魏仙方、隋唐古方、北宋局方,观一藏医足矣。( 藏医全然继承了 “阿育吠陀”的衣钵,只是兔子为天朝计,刻意弱化藏、印传统关系,其实与汉医无多瓜葛)4,金石类药 ,终究还是藏医用的深广,汉医虽有“外科十三方”及仙家服食之属,然多止于疡科。5,汉唐古方标注的“清酒”多为滤清之米酒(酿造数日) ,而黄酒(酿造数月)则已是改良后的,具体产生年代失考,今人多混于清、浊酒,至于南宋才成熟的“烧酒” (即蒸馏酒)又另当别论(玄奘取得自然是“贝叶经” ,而译经成书的装帧也只能是卷轴,北宋
16、尚且使用“蝴蝶装”式的经折本,那关二爷自然是读不到明代才成熟的“线装本”式的春秋左氏传 )6,倭国的药典全称为日本药局方 ,只是不晓得古方派诸大佬,眼瞅着“汉方医道”全军覆没而又无力回天时的伤楚。7, 汉医东布,朝鲜守东医宝鉴 ,日本尊万病回春 ,越南宗冯氏锦囊秘录 。8, “地水火风”四大论为古希腊、古印度的原始医学所共有,跟中医的阴阳五行 论,本无二质。至于“天人合一”论则与古埃及、8 古巴比伦医学一样,同为远古天文学的附赠。不捅破这层遮羞布,怕是些狂热的医学生跟业外的半吊子文盲,时怀“老子天下第一的陋想” 。9,近代西医根源,全在“回回”的旧典里,有赖当年“十字军东征”的劫获。金元1,残
17、唐五代,南渡士族鱼贯逃禅,流风波及北域,太一、真大、全真诸道,举援肇基,玄教始盛,于医则刘、张、李、朱争逞家技,素灵晦千载而始晖,医经自此大造。2,自“金元构论”后, “析论判教”这个活,还是相当具有诱惑力的。北宋方书一改汉唐驳杂、目繁之弊,大大革除了名实之眩,故而在执简驭繁的风潮下,使得金元诸家得以腾出手来,专究各端。 3,以五行生克释方、性味归经论药,皆源于赵宋肇基,而科学又尚未昌明之前,提前踏入平民社会后,在意识形态领域,完成时代所赋予的“世界观认知建构”重任的附带品。4,也就东垣这种世代土豪才有足够的精力跟财力来构筑自个那通广的学术体系。5,东垣辨脉,左大于右者外感,右大于左者内伤,后
18、世“慎齋学派”俱有推演,皆不脱“易水”家法。6,东垣、寿甫补中举陷之设,独取升柴,概升、柴皆解肌之品,凉润入营,多类艽、蒿,皆久病正虚即东垣“阴火”之属。7,丹溪虽深詆局方 ,然其杂病之治,却多阐局方精义。温补1,在丹溪到景岳的医风转构过程中,隐含着的是理学高压下“性禁锢”的崩解,而“阳明心学”在此进程中,无疑承担着砸碎“程朱理学” ,重释天性的宏任。2,若读灵 、 素 、 难经 ,不于此求其实用,恐坠入张景岳一流,以阴阳二字说到周易 ,说到音律,并及仙释,毫无下手工夫(黄狗吃天,无从9 下口)3,景岳八阵 、鞠通条辨二书所录新方,其民间普及率,直逼局方 、济生诸渊薮。4,张岱瑯寰文集肘后方序
19、中提到其父病危,诸医束手无策之时,一老医前后以熟地百余斤活之,人皆奇之。概老医私淑景岳,此类验案在楚瞻、晚村书中著录颇多,今日医道式微,景岳之法不传久矣!6. 远公所传,自谓得之异人,确然不缪,书以”辩证” 名者,当为原貌,方证机括之大要略备。惜陈氏陋识,妄篡杂五行,奢谈生克,其外经 、 新编 ,系己伪撰无疑。倘能摒除生克,以辩证 、 秘录 、 洞天 ,参校汇辑,可窥堂奥。7,世医凡谈及士铎诸书,无不言其妄诞,讥其不善作伪。然技穷之际,却又每多以远公所传之方,力起沉疴。惜此派药法失传,士铎仅传其“方证” ,间附奢谈生克之处,后之串雅 验方诸书,多录其方,然每不标明出处,更有青主男女科整书剽窃,
20、妄托傅山,孟英每言其文笔拙劣,玷污青主。8,每读萧京救正论 ,便殊觉清爽,及衍至立斋、景岳、养葵、鼓峰、晚村、石顽、楚瞻、文垣诸老,则甚慰所业( 开篇玩古,则千载共明;削简传今,则万里对面。思接千载,神游八荒)温病1, 传染病学不夯实好,学伤寒、温病自是漫无头绪。2, 一部人类医史,古代是细菌史,现代是病毒史。3, 阴病之营卫凉血与清气得叶氏而大彰;阳病之营卫填精与益火叶氏虽有“在络在奇”之辨,惜其语嫣不详,余今补之。向存门户陋见,深诋天士,年来殊觉叶氏奇伟,其道不废。4, 鞠通毕竟是淮阴人,虽宗叶氏标榜轻灵,骨子里到底多些北人习气,不吝药量。 (叶氏虽力诋景岳,然彼时温补宗风已大昌百余载,
21、指南亦多罗列景岳方)5,于营卫气血,全不细辨,只知界限三焦,预设路径,皆鞠通早年,不多读书,急于求售之弊。6,鞠通时隔 6 年后又于条辨中补了篇“秋燥胜气论” ,搞得寒燥不分,力10 倡刚燥之药,以致中焦寒湿篇几乎无方可列,贻人口实。说到底,还是其当年入四库馆校书之时,逢京城大疫,群医束手之际,鞠通以“霹雳散” ,活人甚众,终归是自家功德,却也着实不忍就此埋没了。7,伏气之说,固属不经,然假名辨证,又何不可。8,膏淋跟积粉苔在成因上具有同理性。9,又可九达膜原之论虽怪,然终究于躬践中磨来,不失为湿温家法!10,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多少有些“腐儒炫技”的成分,不及随园食单 、养小录更具“升斗吃货之
22、情怀” 。11,孟英立论多偏,惟先祖随笔及所辑魏氏医话,诚大手笔,若剔除“雄按” ,洵功医道。12,余于半痴所著诸书向无兴趣,然于其先祖的半部重庆堂随笔却是爱不释手,较之业外的冷庐医话 ,每多精蕴。13, 观谢氏医案,知其多蹈孟河流弊,非有通天手眼。唯所著医史源流论 ,诚大手笔,久折余怀。今始知其剽窃吕氏医籍知津 ,顾此考辨精良之作,诚非舞文弄墨之士所可望其项背,惜未有单行本。14, 医林指月虽系胥山遗汇,到底比吴医汇讲远迈的多,毕竟不为钱江所宥,实开三三医书之先导,广彰浙医之功。15,余向嫌厌苏医,久之于姑苏亦增烦怨。究之大皆吴门医风标榜轻灵,其实理趣多止于清络浅境,流弊所及,虽“孟河诸老”亦难深辟。倘桂、瑭泉下有知,怕纵有十粒安宫,终也是难逃气厥的命!16,吴地考据派呆的跟鹅样,咋就生出这帮标榜轻灵的温病鬼胎!明清 散论1,嘉言活脱一打酱油专业户,这边倒腾伤寒不够,那边又祸害温病,一高兴轮起杀威棒,设法树律,瞅谁敲谁。到底是天潢贵胄,封藩气焰作祟。2, 大椿虽说是装 B 惯犯,末了还不忘风雅一把,但单论成就到底还是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