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八年级物理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2018/1/19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1李敏爸爸新买了一部大屏手机,虽然是新手机但待机时间却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思考,她认为手机的待机时间可能与屏的大小有关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分析,李敏所作的判断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骤(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分析实验,得出结论2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最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玻璃罩
2、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说明( )A空气不能传声 B液体不能传声 C真空不能传声 D固体不能传声4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以下 4 种测量结果中有可能的是( )A37.0 B37.5 C38.0 D38.65如图,一只小狗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的全身像是图中的( )A B C D6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坑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坑;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坑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
3、水坑;背着月光走 ,地上发亮处是水坑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坑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坑7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情形。关于该眼镜镜片的类型和可以矫正的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8一物体从距凸透镜 5 倍焦距处移到 2 倍焦 距处的过程中 ( )A像由大变小,像距由小变大 B像由小变大,像距由大变小C像和像距都由大变小 D像和像距都由小变大9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C
4、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10用刻度尺测量一物的长度,测量了 3 次,读数分别为 19.10cm、19.12cm 、19.13cm.则测量值的结果应是( )A19.10cm B19.11 cm C19.12cm D19.13cm11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 0的冰持续加热到全部变为 100的水蒸气,图中的四个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122015 年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自拍时可以( )来源:学科网A增大物距, 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大B增大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小C
5、减小物距,减小了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小D减小物距,增大取景范围,拍出的像变大二、填充题(本大题共有 9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3如图是小岩自制的小乐器,他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支小木棒,用来拉紧橡皮筋,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因为 而发出声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 不同,所发出声音的 也不同14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 粉”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白气”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的原因是
6、15走进气象站,可以 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百叶箱可以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对箱内温度的影响;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选填“低”或“ 高”)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和(选填“体温计”或“ 实验室温度计 ”)相似的结构。16春日的瘦西湖公园分外妖娆,鸟语花香、绿柳 成荫,水中倒影,清晰可辨。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 “鸟语” 声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 柳荫 ”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其中“水中倒影”
7、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但是“ 水中倒影 ”总比岸边对应景物暗些,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17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如图(1)所示,与正常的眼睛相比,近视眼的晶状体对光线的_(会聚发散)能力较强;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的镜片应是_ ,其作用是将光_(会聚发散)些,使像成在视网膜上。19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 ATM 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20如图是某运动员训练时的 st 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1)运动员在 AB 段处于 (选填“ 运动”或“静 止”)状态;(2)O
8、A 段运动的速度比 BC 段运动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kmh。来源:Zxxk.Com212015 年 10 月 5 日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 2015 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人女科学家,她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数万次的筛选和实验用提取的青蒿素治疗疟疾,拯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她们在从青蒿这种植物里提取青蒿素时,不用水煮而是放在乙醚中煮,这是因为乙醚的 低(选填“凝固点”或“ 沸点 ”,乙醚的凝固点为114,乙醚的沸点为 35) ;当乙醚沸腾后,继续加热 ,乙醚的温度 (选填“会”或“不会”)升高,避免由于温度高而破坏青蒿素的有效成分;在用乙醚提
9、取青蒿素的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酒精(酒精沸点 78)温度计来测量温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 8 小题,共 48 分)22按要求作图(每图 2 分,共 8 分) :(1)如图所示,作出入射线 AO 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线 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2)如图,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完成下列光路图(画出每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23(5 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观察到试管中粉末状的固态碘逐渐减少,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是(填物态
10、变化的名称)。(2)实验结束时,眼尖的小明同学看到试管中剩余粉末状的固态碘变成一小整块并粘在试管上,他猜想这是碘先 再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造成的,同时意味着有些碘蒸气是由液态碘 (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来,实验的有效性受到大家的质疑。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 113.5,碘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00。决定对实验做出如下改进: 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将试管放在中即可解决这个难题。24(4 分) 太阳发出的可见光、红外线等光线具有能量,照射到物体上,部分被吸收转化为内能(其中红外线尤其显著)许多车主为了隔热,给汽车玻璃贴上太阳膜某兴趣小组对市场 5 种品牌太阳膜的隔热
11、性能进行如下探究: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一侧贴有品牌太阳膜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在距离玻璃板左侧 20cm 放置一个红外线灯,玻璃板右侧放置一个光能风车(光能风车的风叶在红外线照射下,转动快慢能反映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弱) 打开红外线灯,观察并记录 30s 内光能风车风叶转动的圈数改变红外线灯的位置,使之距离玻璃板的距离分别为 40cm、60cm、80cm,重复步骤在玻璃板上依次更换其他 4 种品牌的太阳膜,重复上述实验(1)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写出 2 种)(2)透过太阳膜红外线的强弱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 (3)为了使本实验的结果更可靠,还需改变哪些变量进行
12、多次实验?(写出 1 点即可)来源:Zxxk.Com。 25(7 分) 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平面镜 M 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可沿 ON 折叠的白色纸板作为光屏放置在平面镜上,光屏由可以绕 ON 折转的 E、F 两块板组成来源:学科网 ZXXK(1)在实验中使用白色光屏既能显示 ,也能方便地测量和 ;(2)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要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 反射;(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到 O 点(见图) ,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 (选填“一定垂直”、 “一定不垂直”或“可以垂直也可以不垂直” )
13、;(4)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 ,并说明理由: 26(5 分)小华将焦距 f1=10cm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35cm 刻线处时,移动光屏至如图80cm 刻线处,在光屏上恰能得到烛焰清晰的_(选填“放大” 、“ 缩小 ”或“等大”)像,此成像规律常应用在_ _(选填“放大镜”、“ 照相机”或“幻灯机”)上保持蜡烛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 20cm 刻线处,要在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
14、左”或“右”)移动 cm,你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27(6 分) 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实验中,如图甲所示(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 或“静止”)。(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 56cm,所用的时间为 7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3)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 0 点运动到 10cm、20cm、30cm 和 40cm 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如图(1)”;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如图(2) ”同学的方
15、案正确(4)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些(快、慢)(5)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下表,请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 s t 图像。(2 分)28(5 分)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眼睛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
16、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 1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 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问题:(1)通常同一物体,人由远及近看会觉得它变得清楚且大些,这是因为人看物体的 变大.(2)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长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cm 处最为合适(3)当物体在很远地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 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 (选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 (选填“变
17、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4)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 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 0.05mm(选填“小于” 、“ 等于”或“大于”). 29(8 分)从南京到上海的 K1158 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表 1 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 G7013 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下表 2 所示。从 O 点开始的路程 s/cm0 10 20 30 40从 O 点开始计时的时间 t/s0 1 2 3 4表 1 表 2(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 G7013 次高速动车比 K1158 次快速
18、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小时?(2)求 G7013 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 /时?(3)G7013 以 50m/s 的速度匀速通过全长为 3200 米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秒?(列车长为 150m)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1 南京 起点站 12:30 O2 常州 14:05 14:08 1363 无锡 14:38 14:40 1754 苏州 15:14 15:22 2175 上海 17:00 终到站 300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1 南京 起点站 13:OO O2 常州 13:39 13:40 1363 无锡 13:50 1
19、3:56 1754 苏州 14:12 14:13 2175 上海 14:30 终到站 300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二、填充题(本大题共有 9 小题,每空 1 分,共 28 分):13振动、 频率、音调。14凝华、液 化、冰熔化吸热。15红外线、热胀冷缩、低、体温计。16空气、直线传播 、反射、折射。17 会聚、凹透镜、发散。 18 1.00、228.719凸、缩小、变大。20静止、大 、12。21沸点、不会、能。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 8 小题,共 48 分)22按要求作图(每图 2 分,共 8 分):略 23(5 分)升华、熔化、凝固、汽化、沸水。24(4 分)(1
20、)刻度尺;秒表;(2)光能风车转动快慢来反映红外线的强弱;(3)换用不同的红外线灯或改变红外线灯照射的角度25(7 分)(1)光路、反射角、入射角;(2)漫;(3)一定垂直;(4)不合理、还需将纸板 F 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26(5 分)放大、幻灯机、左、15、光在折射时光路可逆。27(6 分) (1)运动(2)0.08(3)乙(4)慢(5)略(2 分)28(5 分) (1)视角(2)12.5(3)后 变小(4)大于29(8 分)(1)3h (2)200km/h (3)67s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A C D D A C D C C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