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外汉语教学 笔记.docx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053128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 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 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 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 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 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名词解释(410)1.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广义: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有两种情况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2. 目的语: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3. 中介语: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4. 对比分析: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行比较

2、,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5. 偏误分析: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6. 视听法:50 年代产生于法国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录音)感知与视觉(图片影视)感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7. 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通常分说明、文本和附录三部分。8. 学能测试:又称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和素质。它是一种预示性的测试。9. 水平测试

3、:又称能力测试。目的在于测量受试者现有的整体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以评定是否达到胜任某项任务的要求。简答(220) 论述(120):1. 学习和习得的区分(1 ) 定义: 学习: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典型的例子就是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习得: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潜2意识)地获得一种语言,典型的例子就是儿童习得第一语言(一般是母语) 。(2 ) 不同点: 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开始、与其生理和心理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的过程,是一种不知不觉(潜意

4、识)的行为;学习则是主体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学习则主要是在课堂环境下进行的,可能有使用该目的语的社会环境,也可能没有。 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学习,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语言的形式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语言的意义。 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没有教学大纲、课本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语言规则。 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习得的效果一般都比较好,而且是自然、

5、地道的语言,并同时能形成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学习则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较少,但学习的效果是不确定的。简言之,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则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2.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1 ) 相同点: 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两种语言习得都是为了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 两种语言习得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的阶段。(2 ) 不同点: 习得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出于本能,一种自然的需要,有天然的动力,可以经久不衰,不需要别人来督促

6、;成人习得第二语言在交际的大前提下有各种目的,习得的动机受其意志力支配,不稳定。 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儿童第一语言是在天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的;成人在课堂中习得第二语言的学习进展完全取决于教学计划和教师的指导,缺少真实的交际环境。 习得的过程不同。儿童习得第一语言是与其心理、生理的发育同步进行的;成人习得第二语言时,往往不是让实际事物与第二语言直接联系,而是中间要经过第一语言的习得。 文化因素习得的不同。在第一语言的环境中通过交际自然习得第一语言的同时,也自然地习得文化和社会价值。但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一定能同时习得该目的语的文化。 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这是最基本的不同。第一语言习得者

7、都是儿童,而第二语言的习得者多为成人。从以上不同点的对比可以看出,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伴随着学习者认知、情感、生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上述变化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两者的习得条件3也很不相同。3. 教学法流派(1 )语法翻译法: a.代表人物:奥伦多夫 b.教学原则和特点:以语法教学为中心,强调系统语法的学习; 语言材料的内容以能否突出某种语法形式为准;运用学习者母语进行课堂教学;以阅读和书面翻译为主。 (2 )直接法: a.涵义:直接法又称“改革法” 、 “自然法” ,它是以口语教学为基础,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注重语法形式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b.

8、直接法的优点:是一种有开创性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把外语教学从书面语引向现代口语,把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变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 。 (3 )听说法: a.含义:把听说放在首位,主张先用耳听,后用口说。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口头操练,最终能自动化地运用所学语言材料的一种外语教学法。 b.代表人物:拉多、弗里斯。c.听说法的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d.听说法的教学基本程序是:口授语言材料、模仿记忆练习 、句型练习 、 对话 、读写练习 (4 )认知法: a.含义:按照认知规律,调动学习者的智力潜能,努力去发现和掌握语言规则,创

9、造性地活用语言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又叫认知符号学习理论。 b.特点:它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 ,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 (5 )功能教学法: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意念法。如跟我学 。(6 )教学法流派按语言教学特征分为哪四大派? a.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和认知法等;b.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等; c.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 暗示法、默读法等; d.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交际法等4. 总

10、体设计理论(1 ) 定义:80 年代初,吕必松提出,他把对外汉语教学看做是一项系统工程,认为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方案。(2 ) 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a.任务:选择教学方案 , 明确规定教学活动(怎么选?)根据客观规律 , 分析主客观条件、考虑教学措施)根本任务:选择最佳教学方案b.作用:指导教材编选、课堂教学和测试 , 使各教学环节衔接成一个统一体(教学环节4的衔接:四大环节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衔接方法是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四者保持一致

11、和统一 ; )协调教学人员的工作(教学人员的分工:纵向分工,横向协作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 ) (3 ) 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a.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 b.确定教学目标: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水平的等级 c.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 :教什么,达到什么水平d.确定教学原则 内容: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间的关系 处理:语法结构为纲编排顺序 , 语言要素为中心组织材料(“ 听说法 ”教学路子)语法结构为纲编排顺序 , 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材料。 (“ 听说法 ” 的改进)功能项目为纲编排顺序 , 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材料。 (“ 功

12、能法 ” 的教学路子) 语法结构为纲编排顺序 , 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材料。 (结构一功能法的教学路子) 言语技能训练的方式 综合训练 分技能训练综合训练与分技能训练相结合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方式 结构为纲 , 兼顾功能 ( 或语用 ); 功能 ( 或语用 ) 为纲 , 兼顾结构 ; 话题为中心 , 结构和功能 ( 语用 ) 结合 情境为中心 , 结构和功能 ( 语用 ) 结合 纯功能 ( 语用 ) 方式。 语言要素和语言知识的关系:讲不讲语言知识和如何讲语言知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教不教汉字 , 先语后文还是语文并进、先繁后简还是先简后繁、繁简同时进行抑或只教其中一种等等(基本立场是: 以简化字为规范汉字 )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用不用媒介语解释及什么情况用 , 是否进行两种语言对比和对译 及何种情况用语言要素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系及 “ 知识文化 ” 和 “ 交际文化 ” 的关系:以谁为主、能否以文化知识为纲进行语言教学语言和文学的关系:文学作品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问题 上述八项选择依据:学生特点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 e.规定教学途径、教学阶段、课程设计核心内容、中心环节;周课时和总课时一致,比例合理。f.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5. 对外汉语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类型56. 对外汉语学习相关的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