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理论知识问答试题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教师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2. 下列对“教学” 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 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
2、人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9.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3、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10.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恰当地组织教材 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B. C. D. 26、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 (激励) 、 ( 评价)的功能。 27、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秧田式 、 小组合作式 、 半圆式、 双翼式 、席地式等。 28、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 主题与背景 、 案例背景 、 案例描述 、 案例反思 。 29、教学方法是指 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30、演示法是指 教师在课堂
4、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实验,利用模型、图片、录音、幻灯、多媒体等指导学生经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的方法。 31、合作学习是指 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32、如果我们从“解决问题” 的角度来解读问题的性质,可以发现,所谓问题至少含四种成分,即一是 目的 ; 二是 个体已有的知识 ;三是 障碍;四是 方法 。 33、案例的主题是指 从案例的中心思想中提炼出来的关键词语。 34、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1) “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2) “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
5、”、 “横成片” ;(3) “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35、四个目标之间的区别,我们以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学习为例加以说明。如果学生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或采取大长方形加三角形面积的思路,或采取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方法,这就说明他作了 不同的数学思考,或者采用了不同的认知策略 ; 36、广义上的课程应包括 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 的广泛的概念。 37、制定课时目标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单元目标、学习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 38、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有:讲授课、 自学辅导课 、练习课 、复习课、 实践活动课 、 实验课 等。 39、自
6、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即一是兴趣的引领 ;二是目标的导向 ;三是评价的激励 ;四是 竞争的促动 。 40、问题探究法的主要特点是 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花费时间较多。 第三模块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考试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3 )的过程。交往互动 共同发展 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 2 ) 。教教材 用教材教、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 ( 2 )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要求 不要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7、3 )联系生活学数学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 1 )的教学。概念 计算 应用题、 “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 2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思考 过程与方法 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 、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 1 )的动词。过程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 3 )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自我评价 相互评价 多样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 2 )的过程。单一 富有个性
8、 被动、 “用数学”的含义是( 2 )用数学学习 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了解生活数学、下列现象中, ( D )是确定的。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每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2、 标准安排了( B )个学习领域。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教师由“教书匠” 转变为“ 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 B )个阶段。A)两个 B)三个 C
9、)四个 D)五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 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B) 标准提倡以“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C) 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199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二) 、多项选择、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 A C D ) ,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A、基础性 B、科学性 C 普及性 D、发展性、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 ( A B C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
10、流 D、适度练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A B C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符号感主要表现在( )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 A B C D )学习领域。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二、判断题三、填空题【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4) 二、是非题(对:T;错:F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
11、涵。 ( F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T )3、 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 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 T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 F )5、 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 T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 T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F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12、( F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 T )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T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 T )12、 课程标准认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 T )13、 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 F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 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 F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
13、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 ( F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 T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 T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 数与代数”等领域。 ( F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 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 T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 F )【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4) 三、填空题1
14、.新课程的“三维” 课程目标是指( ) , ( ) 、 ( )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 )、( )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 )的指标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 )定理( )习题” 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 )( )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 ) 、模仿和( )转变为( ) 、 ( )与实践创新;7、改变课程内容难、 ( ) 、 ( )的现状,建设浅、 ( ) 、 ( )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8、
15、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 ( ) ( ) ( )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 )和客观世界中的( )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 )和( ) ,感受( ) 、 ( ) 、 ( ) ,建立初步的( )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 )的有关知识, ( )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 , ( ) , ( )的初步应用等。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 ) 、 ( )和合作者。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 )和( )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16、和掌握基本的( ) 、 ( )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 )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 ) ,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15、 “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 ( ) 、 ( ) ,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 ) 、 ( ) 、 ( ) 、 ( ) 、 ( ) 、 ( ) ”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 ) 、 ( ) 、 ( ) 、 ( ) ”四个学习领域。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 ( ) 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 )的
17、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和已有的 ( ) 基础之上。19、 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 、 ( ) ( )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0、 “空间与图形” 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 ) ( )( )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 、 ( ) 、 ( ) (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 ) 、 ( )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23 、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 ( ) 为主题,在第二
18、学段以 ( ) 为主题。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 ) ,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 ) ,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 ) ,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 。25、数学是人们对( )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6、 “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 ( ) 、 (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 。.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 )和( ) ,主动探索知识的 发生与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 、 ( ) 、
19、( )地发展。【答案】:1.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基础性) (态度)、(价值观)3. (具体化) 。4. (内容学习)5 “(定义)定理(例题)习题”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6. ( 记忆) 、 (训练) 、 (自主探索) 、 (合作交流)7. (窄) 、 (旧) (浅) 、 (宽) 、 (新)8. (基础性 ) (层次性) (发展性) (开放性)9. (数据) (随机现象)10. (几何体) (平面图形) (平移) 、 (旋转) 、 (对称现象) (空间观念)11. (统计与概率) (空间与图形) (负数) , (计算
20、器)12. (组织者) 、 (引导者)213. (生活经验) (已有知识背景) (数学知识与技能) 、 (数学思想和方法)14. (学习结果) (变化与发展)15.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16. ( 数与计算) 、 (量与计量) 、 (几何初步知识) 、 (应用题) 、 (代数初步知识) 、 (统计初步知识) (数与代数) 、 (空间与图形) 、 (统计与概率) 、 (实践与综合应用)17. ( 有价值 ) ( 良好 )18. ( 认知发展水平 ) ( 知识经验 )19. (数学思考 ) 、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20. (形状) (大小)(位置关系 )21. (图形的认识) 、
21、 (图形的测量) 、 (图形与变换 ) 、 (图形的位置)22 (研究性学习) 、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23 ( 实 践 活 动 ) (综合应用)24 (有增有删)(有升有降 (有分有合)(有隐有显 ). 25 客观世界(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 函数 )26 (整理) 、 (描述)27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28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 ( 知识) (生活经验 )30 (全面)(持续 )(和谐)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考(测)试题(5) 第一部分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 )(15 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 性_ 性和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22、人人学_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_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_的发展。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 、_ 、_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 _ 、_ 和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 和_ 的基础上。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 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 1994-2005 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生 1:我发现 1999 年是兔年,是从 2 月 16 日开始的。生 2:我发现 2001 年是蛇年,是从 1 月 2
23、4 日开始的。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这样的字眼:X 年(X 月 X 日开始)。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10 分)案例 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3 5+ 74 2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位点展开了讨论:生 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生 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生 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 1
24、。生 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还是十位的点呢?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为什么 ?(10 分)第三部分 问题分析及对策(30 分)1、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2、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
25、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3、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 18 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 11 块糖的钱乙付了 7 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 9 元钱。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提示】: 每人吃 183=6 块丙吃 6 块 9 元钱,每一块糖 96=1.5 元甲多付:(11-6)1.5=7.5 元-收回的
26、乙多付:(7-6)1.5 元=1.5 元-收回的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 A 说:甲第二名丁第三名。B 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 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提示】:假设法:假设 A 前句对,后句错。B 前句错,后句对。C 前句错,后句对。由于丁既是第二名又是第四名矛盾,假设错误。因此 A 前句错,后句对。B 前句对,后句错。C 前句对,后句错。所以:甲第一名;丙第二名;丁第三名;乙第四名。3、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筐卖出 15 千克乙筐 27 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是乙筐余下的 4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提示】:原
27、来相等到最后甲是乙的 4 倍,甲比乙多剩的 3 倍就是乙比甲多卖的 27-15=12千克,12(4-1)=4 千克-乙剩的4+27=31 千克-原来的、沿长、宽相差 25 米的游泳池跑 4 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 600 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示】:6004=150 米-周长,1502=75 米-长+宽和差问题:(75+25)2=50 米-长50-25=25 米-宽2550=1250 平方米-面积5、公路两旁每隔 120 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杆到第六根电杆处小王要 1 分钟小李要 50 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
28、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提示】:小王速度:120(6-1 )=600 米/ 分小李速度:120(6-1 )5060=720 米/分120(8-1 )(720-600 )=7 分一、填空(每空 0.5 分,共 20 分)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
29、习的( 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 组织者 )、( 引导者)与( 合作者)。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 (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 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与(合作交流)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
30、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 包括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 包括(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 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 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 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 体
31、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 “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
32、方面?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 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
33、?如何评价估算? 估算过程多样 估算方法多样 估算结果多样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上下、前后、左右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数对 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 分)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 1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 15 的数序,能认读15 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4、让
34、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简 评:(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四、解答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1、6 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 次 )手。2、地面以上 1 层记作+1 层,地面以下 1 层记作1 层,从+2 层下降了 9 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8 )层。3、有一个整数除 300, 262,205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 ( 19 )。4、大约在 1500 年前, 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
35、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 23 )只,兔有( 12 )只。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 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 0.5 米,队伍每分钟走 65 米,现在要过一座长 629 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 13 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 3 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 4 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 9 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 7 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
36、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 63/8 )分钟。8、一个合唱队共有 50 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1 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 6 分钟 )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9、口袋里装有 42 个红球,15 个黄球,20 个绿球,14 个白球,9 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 66 )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 15 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1)在一个 20 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 人未缺课,6 人缺课 1 天, 4 人缺课
37、 2 天,2 人缺课 3 天,1 人缺课 90 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体格检查,服装推销。(选取:中位数选取:众数)(3)一个生产小组有 15 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 ,8,8,8,8,9 ,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 就为多少?(选取:众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1、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8、。 2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3第一学段,学生将学习万以内的数、简单的(分数)和(小数)、常见的(量),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探索并理解简单的数量关系 。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 、(旋转)、对称现象,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
39、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二、选择。1.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教师成长 情感、态度、价值观 2. 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 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 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 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 3. 各科新教材中最一致、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 C ) A. 强调探究性学习 B. 强调合作学习 C. 内容密切联系生活 D. 强调 STS 课程设计思想 4.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不包括( B) A. 学生是发展的人
40、B. 学生是自主的人 C. 学生是独特的人 D. 学生是独立的人 5. 在学习活动中最稳定、最可靠、最持久的推动力是(A ) A.认知内驱力 B. 学习动机 C. 自我提高内驱力 D. 附属内驱力 6.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所以学习后应该( A ) A. 及时复习 B. 及时休息 C. 过度复习 D. 分数复习 7. “稳重而富有毅力,但往往又表现出缓慢与固执”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C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8. 下列关于中学教育的高中阶段的性质表述有误的是(D ) A. 普通教育性质 B. 基础教育性质 C. 社会主义性质 D. 义务教育性质 9. “
4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B ) A. 直观性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循序渐进原则 10.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 D )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恰当地组织教材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程序 A. B. C. D. 、三、判断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 解。()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
42、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四、简答1.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一)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评价主体
43、和方式要多样化(五)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2.新课程增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学习领域的作用是什么? “实践与综合应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3.如何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答应学生经过一定的过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不断积累而逐步达到“标 准”。每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任何进步,都是学生的一种发展,应予以承认。不能再搞“一刀切”。对学生
44、发展或提高过程的关注,就是对内容标准的重视。其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内容标准绝不是限制学生发展的锁链,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五、论述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答: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
45、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 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
46、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 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六、案例阅读下面案例,请你从自我反思的角度谈谈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一节可能性教研课中,有一个老师让学生体验“哪种物体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大,数量少摸到的可能性小”的实践活动中,其中第四小组摸到红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一样多,并且比摸到黄球的次数还多 2 次。答: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总觉得它们是一对矛盾体,犹如一副跷跷板:主观预设多了,动态生成就少了;动态生成的多了,主观预设的就没用了。而我则认为:学生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生成”需要“预设”来引导, “预设”是“生成”的前提条件,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