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4 动态分区主存的分配和回收,一 、实验内容、目的动态分区方式主存的分配和回收。 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在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下应怎样实现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回收。 二、实验要求 在动态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不同的分配算法实现主存空间分配和实现主存回收。 三、实验指导(1) 可变分区方式是按作业需要的主存空间大小来分割分区的。当要装入一个作业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查看是否有足够的空闲空间,若有,则按需要量分割一个分区分配给该作业;若无,则作业不能装入。随着作业的装入、撤离、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个分区,有的分区被作业占用,有的分区空闲。,为了说明哪些区是空闲的,可以用来装入新作业,必须要有一张空区说明表
2、,格式如下:,操作系统 作业1 作业3 空闲区 作业2 空闲区,0,5k,10k,14k,26k,32k,128k,其中,起址:指出一个空闲区的主存起始地址长度:指出从起始地址开始的一个连续空闲区的长度状态: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未分配”状态,指出对应的由起址指出的某个长度的区域是空闲区;另一种是“空表目”状态,表示表中对应的登记项目是空白(无效),可用来登记新的空闲区(例如,作业撤离后,它所占用的区域就成了空闲区,应找一个“空表目”栏登记归还区的起址和长度且修改状态)。由于分区的个数不定,所以空闲区说明表中应有适量的状态为“空表目”的登记栏目,否则造成表格“溢出”无法登记。,(2)当有一个新作
3、业要求装入主存时,必须查找空闲说明表,从中找出一个足够大的空闲区。有时找到的空闲区可能大于作业需要量,这时应把原来的空闲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分给作业占用;另一部分又成为一个较小的空闲区。为了尽量减少由于分割造成的“碎片”,在作业请求装入时,尽可能利用主存的低地址部分的空闲区,而尽量保存高地址部分有较大的连续空闲区域,以利于大型作业的装入。为此,在空闲区说明表中,把每个空闲区按其地址顺序登记,即每个后继的空闲区其起始地址总是比前者大。为了方便查找还可使表格“紧缩”,总是让“空表目”栏集中在表格的后部。 (3)主存分配。由于本实验是模拟主存的分配,所以当把主存区分配给作业后并不实际启动装入程序装入
4、作业,而用输出“分配情况”来代替。 (4)主存回收。当一个作业执行结束撤离时,作业所占的区域应该归还,归还的区域如果与其他空闲区相邻,则应合成一个较大的空闲区,登记在空闲区说明表中。,(5)请按首次适应算法和最佳适应算法设计主存分配和回收的程序,然后按(1)中的假设,设主存中已装入3个作业,且形成两个空闲区,确定空闲说明表的初值。现有一个需要主存量为6K的作业4申请装入主存;然后作业3撤离;再作业2撤离。请你为它们进行主存分配和回收,把主存区说明表的初值和每次分配或回收后的变化显示出来。显示要求如下:按(1)中的格式打印内存的初始状态,作业4申请为其分配后的内存状态;再显示作业3撤离后的内存状态、作业2撤离后的内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