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ppt

上传人:11xg27ws 文档编号:6992880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公共经济学第4章公共选择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4.1 公共选择与非市场决策4.2 投票机制与中位选民4.3 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4.4 官僚集团和政府膨胀4.5 政治经济周期,4.1 公共选择与非市场决策,4.1.1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1.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涵义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在政治必然影响经济的前提下,对政治决策过程及其后果进行经济分析的理论。人们每天面临大量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需要做出选择和决策。按照公共经济学家的观点:政治是经济交易过程的延伸。,决策的分类: 从决策的制定者来分类: 个人决策和集体决策 从决策的制定过程来分类:简单决策和复杂决策 从决策的制定环境来

2、分类: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市场决策与非市场决策,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简单地说,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政治学与经济学的桥梁,布坎南与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正式发端于1957年詹姆斯布坎南创办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心”。布坎南本人则推崇维克塞尔(1896年)为理论的最早的先驱者。自由市场与国家 1986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共选择理论总的来说是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和延伸。,2.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是一个通过民主政治程序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给与需求,把个人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是对资源配置

3、的非市场的政治决策过程。,3.公共选择理论分析的前提(1)经济人(Economic Human)假设。人都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即人们会在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公共选择讨论的是,政治市场中的经济人的行为。,(2)选民。理性选民是在比较了投票成本和收益后才进行投票的。他们通常不愿意花费较多的精力去充分了解与选举有关的情况。 唐斯(Downs Puzzle): 如果人人认为他的一票微不足道,则他的一票就很可能成为决定性的一票。,(3)政治家。他们是靠选民选上而生活的人,他的行为目标是个人收益最大化,承担社会功能只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为了获得权力、收入和尊敬,他们要使自己所得选票最大化。为此

4、,他们必须提出能够获得尽可能多选民支持的社会改革方案或政策,一般说来这种政策应该符合中间投票者的偏好。,(4)官僚。即作为政策的职业执行者的经济人。他们的目标也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官僚工作的动机有三种:工作不要太辛苦;扩大本部门的规模也希望其他部门的规模一起扩大;提高伴随其特殊地位而来的“外快”。 总而言之,政治家追求选票最大化,选民追求投票净利益最大化,执行决策的官僚追求预算最大化。,4.1.2 公共选择理论分析切入口,1.政治过程中的非市场决策私人决策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和收入状况,按市场程序用货币选票决定自己所需要的私人物品。公共选择是非市场选择,通过政治过程决定资源在公共物品间的配置。

5、投票人按照政治程序进行投票,直接或选出代表间接决定公共产品的供应。,2.非市场公共选择投票人遵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府作为选民代表是非市场决策的主体,决定公共产品供给。选民必须接受喜欢或不喜欢的公共产品,支付情愿或不情愿支付的税收。结果是,大家一致消费同量的但相对于个人所需是过多或过少的公共产品。,3.在非市场公共选择中,公共产品供应量通过投票决定,生产费用由投票人的纳税弥补,税收支付与单个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直接关系,不能直接影响个人与他人效用,而与他人一起组成公共选择共同决定的结果。,4. 公共决策需方是投票人,供方为政府机构,由类似于竞争的民主竞选机制联系在一起,并以此促使政

6、府努力服务于投票人。非市场决策政府往往拥有更多权力。公共选择一旦作出,民众尽管不满意,也不可能及时改变。由于投票成本非常高,通过大选选择新的政府或迫使政府调整非市场决策是非常缓慢的。,4.2.1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交易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经济学的基本命题是交换,政治领域的重要命题是交易。 政治决策过程,人们达成协议、协调冲突、制定规则,无不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交易活动。交易的的最终目的(或称交易的最佳状况)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帕累托最优。当通过政治交易已无法取得更大利益时,人与人之间就取得了一致性和稳定性,或者说实现了政治均衡。,4.2.投票机制与中位选民,交易包括简单交易和复杂交易。所谓简单交

7、易,是基本的一对一的直接交易,由两个经济人和简单的商品交易环境组成。复杂交易被定义为超出经济学家想象的数目“二”之外,存在多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多重的商品交易。复杂交易强调的是人们达成协定的过程,而不是局限于买卖的行为方式。 交易的本质是帕累托改进,交易结果是帕累托最优的实现。,4.2.2 投票和社会偏好,1投票是公共选择研究的起点公共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研究假设:投票是由那些其福利受到结果影响的人们进行的。民主的基本形式:直接民主代议制民主 直接民主要求民众的投票针对被选方案,而代议制民主要求民众的投票针对人,即代表,再由代表的活动来针对被选方案。,(1)在非市场决策中,投票是选民表达自己的偏好

8、、将个人偏好转变社会偏好的手段,是现代民主制度下集体决策的最佳方法。(2)选民参加投票的原因,是期望通过投票来改善自己的处境(提高福利或提高社会总福利,或进行再分配)。(3)投票不仅是公民权的体现,更是公民个人偏好的显示。因此,投票中的个人偏好表达成为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重点。,2.公共决策规则即投票的规则,全体一致通过的规则:在决定某公共产品提供量时,必须经全体当事人一致同意。它注重公平但缺乏效率。多数原则,包括简单多数和2/3通过原则等。简单多数决策制度(Majority Voting)是现代民主制度中应用最广泛的投票规则。,在两个抉择竞争下,多数规则且只有多数规则能够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

9、)决定性:不管人们如何投票,总有一个明确的结果(包括“平局”);(2)不记名性:无需显示谁投了什么票来确定了这一个结果,目的是保证平等对待每一个选民;(3)中立原则:如果每个人都以反对的方式投票(或者弃权),那么另一抉择获胜;中立条件保证了投票程序对每一个抉择一视同仁;(4)积极反应:除非某个人改投A的票或不再反对A,否则抉择A与抉择B的原有竞争格局不能打破。,3决定选民是否参与投票的主要因素,(1)自身投票的重要意义。 (2)对各政党间的期待效用差。 (3)投票成本。 (4)投票的长远利益。,4.确定投票规则的原则 肯尼斯阿罗(K J Arrow)对社会选择必须满足条件的假设,(1)理性原则

10、。 (2)独立原则。 (3)适用帕累托最优原理。 (4)非限制性原则。 (5)不存在个人独裁。,5.投票中个人偏好显示的弊端投票行为所显示的个人偏好信息不完全投票过程不真实反映自己的偏好:隐瞒偏好策略性投票无意参与投票偏好强度差异,4.2.3 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1.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现代民主体制中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决定公共产品的需求。直接民主制中,公共产品的需求量即公共预算由选民直接投票决定。在代议制民主中,公共产品的需求量由选民选出代表投票表决间接决定。,2. 经济学家用政治均衡(Political Equilibrium)说明公共选择过程。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特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3.影响政治均衡的主要因素 公共选择的规则; 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投票者获得与提案有关的成本和效益信息难易程度; 税收份额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益在投票者之间的分布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