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_从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6983129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_从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四章_从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四章_从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四章_从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从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1860 年代1898)内战打断了美国对外扩张的过程,但同时又是美国外交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内战后 30 年,夺取了政权的工业资产阶级逐渐走出大陆,开始酝酿大规模的海外扩张。一镀金时代 “镀金时代”The gilded age 1873 Mark Twain 内战后美国内政、经济、社会等因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特点是经济的繁荣和政治上的腐败,称为“镀金时代” 。内战以后,工业家和金融家从种植园主手中夺得了联邦政权。美国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垄断资本日益同联邦政权结合起来,对内政、外交产生重大影响。内战后美国经济进入迅猛发展时期。在 19 世纪

2、 70 年代,美国工业品产值比 60 年代增加了 82%,80 年代又比前 10 年增加了 112%,农产品的产值在同期也翻了一番多。美国的工业革命在 80 年代完成。奴隶制的消除使国内出现了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内战后修建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完成,电报、电话等一系列新技术的应用,把从西海岸到东海岸的美国国内市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国外市场显得日趋重要。特别是美国的农产品出口的比例急剧增长。工业方面,对海外市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美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大大加深。内战后美国经济巨大发展,没有避免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必然导致社会危机,工人农民的社会运动规模空前。美国垄断

3、资产阶级为了扩大海外市场,同时也为了解决社会矛盾,竭力推行海外扩张政策。但由于当时美国海军实力不够强大,这一阶段美国的扩张方式主要是诉诸经济渗透。二海外扩张思潮的泛滥 :“新天定命运论”:种族主义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特纳边疆学说、马汉海上实力论1. 社会达尔文主义是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演绎而来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随着环境的变迁,有一个由低级生命形态向高级生命形态逐渐进化的必然趋势。生物若不能随着环境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则必然遭到灭绝。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后,斯宾塞提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认为社会可以和生物有机体相比拟,社会与其成员的关系有如生物个体与其细胞的关系。

4、他把生存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规律,完全混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差异。 与斯宾塞同时代的赫胥黎,在其天演论中,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的现象,提出了“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为美国垄断资本及其扩张主义政策张目。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同种族主义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种族主义者宣扬盎格鲁-撒克逊种族是“优秀种族”,具有先进文明,肩负使世界“基督教化”的使命。因此他们认为美国应抓住 19 世纪末起这一时机“向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扩张,向海上群岛扩张,向非洲和非洲以远的地区扩张。 ”他们还认为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只有日耳曼人和盎格鲁-撒

5、克逊人具有可以统治世界的民族性格。因此,这些民族注定应该向全世界发展,传播“政治文明” 。社会达尔文主义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规律生搬硬套到社会学的研究中来,甚至公开主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 ,公然将以强凌弱的强权主义宣称为“社会伦理” ,是完全错误的。 斯宾塞(18201903)Spencer,Herbert英国社会学家,哲学家。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的代表人物。1820 年 4 月 27 日出生于英国德比郡的教师家庭,1903 年 12 月 8 日卒于苏塞克斯郡。幼时体弱辍学,由父亲施教,未受正规学校教育。18371848 年担任铁路工程师。1848 年任

6、伦敦经济学家杂志助理编辑。1850 年发表第一部著作社会静力学 。1852年发表论文进化的假说 ,首次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1853 年他的教父去世给斯宾塞留下大笔遗产,从此潜心著书立说。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他的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都是从这种类比出发和展开的。他在 C.R.达尔文物种起源 (1859)发表前 7 年就提出了社会进化思想,认为进化是一个普遍规律,但仍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并将生存竞争、自然选择的原则移植到社会理论中。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过程一样,也是优胜劣败,适者生存。进而认为进化是一种自然过程,应遵循其自身的规律,而不应人为地

7、干涉,反对社会福利和国家计划,也反对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集中反映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一卷中,他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了 6 项类比,得出了 3 个结论:社会是一个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构成的紧密整体。这个体系只能从其结构运转的意义上去理解。体系要存在下去,它的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这些观点开启了结构功能理论的先河。斯宾塞的思想对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有心理学原理 、 第一原理 、 生物学原理 、 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原理 、 伦理学原理 。 2. “边疆学说” “学者型”扩张主义理论家。Frederick Jackson Turners The

8、 Significance of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 published in 1893. /美国历史上的边疆 (Frederick Jackson Turner,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这些人都从不同的“学术”角度,论证美国向外扩张的合理性。其中以“边疆学说”的创立者特纳的影响最为深远。他指出, “只要自由土地存在” ,美国就有应付经济危机和社会问题的“安全阀” ,这样, “经济力量能保护政治力量” 。他认为,国内边疆既然已不复存在,从而宣告“美国历史上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 。美国历史上新的一页应该是

9、向海外扩张,寻求海外边疆,这是美国西进运动的必然结果。移动的边疆3. 海上实力论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 1840-1914 美国著名的海军战略家和历史学家, “海权论”的创立者。主要著作:海权论三部曲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 1793-1812) 海权的影响与 1812 年战争的关系 海军战略 他第一次提出了以争夺制海权、控制海洋、消灭敌人舰队为首要任务的海权理论。 马汉的“海权论” ,不仅对美国的海外扩张和战列舰的建造,而且对英、德、日、法、俄等国海军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马汉“海权论”思想的要旨是:要

10、拥有并运用优势的海军和其他海上力量去控制海洋,以实现己方的战略目的。“海权论”思想对美国以及其它海军强国的海洋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他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制海权(command of the sea) ,是指交战双方依靠海上优势,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海洋区域所取得的控制权。三.西沃德与太平洋帝国 william henry seward(1) Alaska purchase 1876.3 sewards folly 俄国这样做可收一箭三雕之效:一是甩掉当时看来无用的包袱。二可得到一笔金钱,以弥补匮空的财库。三可取悦美国,为自己多拉一个战时的盟友。西沃德扩

11、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向亚太扩张,建立太平洋帝国。西沃德这一构思发端于年代,成熟于年代。其主要观点是,美国在完成大陆扩张后应转向亚太地区扩张。扩张的方式是从领土扩张转为商业扩张,但不排除获得某些重要的贸易据点。用贸易代替武力。不认为战争是扩张的最好手段.西沃德的最大野心是使美国获得世界商业霸权,认为商业是美国“伟大任务之一” ,是“美国促进文明进步和拓展美国帝国的主要使者。”而美国要控制世界贸易,就必须控制太平洋,因为只有“太平洋上的贸易才是世界性贸易” 。控制亚洲、太平洋是美国商业帝国的终极目标。所以,美国“必须建立海洋帝国” , “只有海洋帝国才是真正的帝国” 。太平洋是这海洋帝国的中心舞台。

12、美国的伟大端赖于它应该将其力量扩张到太平洋并“掌握东方的贸易” 。(2)对华政策 和英法等列强联合侵略中国的“合伙政策” 。以达到“幸分一杯羹”的目的。美国学者大卫安德森所称“我也有一份” (me, too)的政策。西沃德这一政策的执行者便是美国第一任驻北京公使蒲安臣。所谓合伙政策,大致不外包含几层含义:一是美国要和欧洲等列强在侵略中国时相互勾结、彼此合伙,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中国人民和清政府,以求得到更大的让步。二是“合伙”并非意味着列强之间的利益完全一致。美国和列强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只不过因为实力不够才迫使它唯英法等列强马首是瞻。三, “合伙”不是结盟。奉行不结盟政策是美国外交的一大传统

13、。美国的对华政策也不例外。美国不愿束缚自己的手脚。西沃德曾经明确指示美国驻华公使要避免任何和英法在中国问题上订立盟约。四,合伙政策只是美国的权宜之计,一旦条件许可,它就会另辟蹊径。西沃德亚太扩张政策的结局及影响:西沃德并未实现自己建立太平洋帝国的梦想。他的计划没有得到完全实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西沃德时代,美国尚未具备实现上述目标应有的实力。要建立太平洋商业帝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然而,美国海军在内战中封锁南方叛乱各州港口尚力不从心,更遑论从事太平洋扩张事业了。第二,严重的内部矛盾也妨碍了西沃德的亚太扩张政策的实行。当时,由于约翰逊总统同国会的矛盾(其以一票之差未被弹劾即为明证) ,使得

14、自己的国务卿亦处处受到重重限制。如年美国同夏威夷的贸易条约便未得到国会批准。第三,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了西沃德不可能实现其亚太扩张计划。其上任甫就,美国便经历了四年血与火的洗礼。内战使西沃德不可能考虑其他计划。联邦的存在高于一切。内战之后,美国面临着重建和国内经济建设两大任务。美国人根本无暇顾及西沃德的亚太扩张。而且,虽然西沃德的亚太扩张主要是立足于商业扩张之上,但要建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优势,美国仍须获得太平洋上某些重要的立足点。既然西沃德不赞成用武力来夺取这些立足点,这就意味着美国像购买阿拉斯加一样出钱买入。然而在当时,一方面一般美国人认为“我们最不需要的是增加领土” 。另一方面,美国财政困难

15、也妨碍了西沃德这一计划的实行。尽管如此,西沃德的亚太扩张构思在美国外交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西沃德的扩张构思表明他是世纪末美国扩张思潮的先驱。马汉、特纳、布鲁克斯亚当斯乃至西奥多罗斯福等人的扩张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西沃德年代扩张思想的翻版。他们要求的海外扩张、经济扩张和门户开放政策与西沃德的思想并无二致。从这一角度来看美国外交史学家贝米斯认为美西战争、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外交史上的“大失常” ,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其次,西沃德走在了时代前列。他代表着美国当时先进的北部工商业资本家利益。内战后,美国主要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和边疆的开发,对海外扩张的呼声不算太高。尽管如此,西沃德还是感觉到了美国新帝

16、国扩张的脉搏,大声疾呼美国应该向海外扩张、向亚洲太平洋扩张。要求从领土扩张过渡到商业扩张。世纪之交的美国学者亨利亚当斯写道, “西沃德先生的政策是建立在向外扩张的坚定不移的思想之上的。然而,对公众来说,他积极引导的扩张政策走得有点太远和太快了。 ”的确,这位晚年寓居纽约州的家乡并被誉为“奥本的圣哲”的人,实在是走得“太快太远”了,其亚太扩张构思的巨大意义在此,而这一构思在当时不可避免地面临失败的原因也在此。四内战结束后美国海外扩张的外交实践1 对英国的外交攻势 “亚巴拉马赔偿要求”Alabama claims内战结束后,美国对英国的外交攻势主要是围绕着“亚巴拉马赔偿要求”展开的。所谓“亚巴拉马

17、赔偿要求” ,一方面是指美国要求英国赔偿其在内战期间的不友好行为给美国造成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就是美国以亚巴拉马要求为契机,和英国争夺美洲优势地位。在美国咄咄逼人的外交反攻下,美英双方于 1871 年 5 月 8 日签订华盛顿条约 ,同意将争端交由美、英、意、瑞士、巴西五国代表组成的调停委员会裁决。1872 年 9 月14 日,仲裁委员会做出了裁决:英国在美国内战期间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中立义务,应对“亚巴拉马号”等舰只的逃脱负责,并向美国赔偿直接损失 1550 万美元。亚巴拉马要求基本上以美国的胜利告一段落。从此开始了英国从美洲的战略退却,至此美国在美洲的优势地位正式奠定。2对法国的外交攻

18、势内战后美国对法国和西班牙的外交攻势主要是针对维护门罗主义而进行的。内战期间,法国干预墨西哥内政,门罗主义的地位受到威胁。内战结束后,美国对法态度日益强硬,要求法国从墨西哥撤兵。法国在国库空虚、国内反对入侵墨西哥以及普法战争迫在眉睫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从墨西哥撤军。1881 年美国宣布对墨西哥不再有任何领土要求。从此,美国把墨西哥视为美国输出资本的场所。美国在 19 世纪的最后 20 年中,在墨西哥的投资和贸易额为其他国家的总和。3.对西班牙的外交攻势战后,美国虽埋首于内战后的重建和经济发展,外交暂时处于次要地位,但其对拉丁美洲的控制却未减轻,在古巴问题上尤其如此。1868-1878 年间,古

19、巴人民反西班牙的斗争接连发生,并得到了美国的鼓励。1869 年格兰特总统通过国务卿菲什向西班牙提出调停解决它与古巴争端的建议,要求西班牙同意古巴独立,美国则保证古巴付给西班牙一笔赔偿。但因西班牙视古巴为它在美洲的最后立足点,拒绝了美国的建议。格兰特一怒之下甚至想承认古巴交战国的地位。只是由于向海外扩张的条件尚未成熟,美国在 1868-1878 年古巴起义中才未同西班牙交战。但美国在此期间的所作所为已表明美西战争的最终爆发已为期不远。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西利(John Robert Seeley, 18341895) 。在 1883 年,即当时欧洲正处于扩张的顶峰时,西利爵士就预见到了欧洲的衰落。他指出,美国和俄国由于其辽阔的疆域,一旦它们的潜力因“蒸汽机和电力”以及铁路网而得到充分的发挥,将使“法国和德国这样的欧洲国家相形见绌,并迫使其沦为二流国家”。就是登上霸权顶峰的英国,如果不能把殖民帝国转变为“更大的不列颠”,也注定会沦为“不安全、不重要、第二流”行列的国家。参见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第 9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