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这是郭沫若先生对学习兴趣作出的科学论断。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分,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和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处于高度的自觉和积极的状态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一般来说,多数儿童的学习兴趣都是在学校和教师的教育下,受正确的学习动机支配而产生的。这说明学生的学习
2、兴趣虽然有很大的自发倾向,但更主要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学习兴趣 重要性 策略 一、 学习兴趣的内涵:1、学习兴趣的概念:学习兴趣又称认识兴趣。它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它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苦学”还是“乐学”的问题。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教师的有效教学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2、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1) 、容易激发起来,但很难维持稳定,他们的兴趣容易受教师的影响。例如:某个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生兴趣盎然,换另一个老师讲课方法欠佳,学生的兴趣会骤然下降。(2) 、兴趣容易广泛,但难于集中。小学生往往什么都想学,样样都感兴趣。他们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又喜欢那个,缺乏一个中心的兴趣。(3) 、容易产生偏科思想,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学习要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很容易受一时的喜爱而偏科。(4) 、和教材的难度有关。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他们感到教材的内容很简单,掌握知识不会感到困难,作业负担又不重,那么,他们就会感到没有什么知识可学,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反过来,如果他们觉得教材内容难于理解,作业2过多过深,他们
4、感到负担重,就会产生烦躁、焦虑、畏难的情绪,甚至会产生抵触学习的行为。(5)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阶段性的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作业更感兴趣。、在对待学科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不分化的,以后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不同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读、写、算都同样感兴趣。从中年级起,随着他们知识的丰富、能力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才表现出对某一学科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仍然不稳定,容易受教师和家长的影响。、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低中年级的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活动和事例。例
5、如:阅读故事、小学,从事技术活动、体育活动等。四年级后,开始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初步计算规律的应用、语法结构的变化等感兴趣。、游戏因素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一定的作用,从中年级起,这种作用逐渐消失。低年级学生对玩中学的方法更感兴趣,从中年级起,这些因素下降,而对日渐新颖的教材本身更感兴趣,喜欢动脑筋,独立思考。、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是从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阅读,从阅读童话故事发展到阅读文艺作品和通俗读物。在读物内容上,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约从中年级起,学生对描写英雄人物的战斗故事、带有惊险意味的读物、科普读物更感兴趣。二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学习兴
6、趣,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的动力,发展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孩子天生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求知的渴望,天生想了解这个世界。有着浓厚兴趣的学习正好满足孩子的这一需要。因为有兴趣的学习,能解除心中的疑问,使孩子能感受自身的智慧力量。兴趣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认识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中而逐步形成的。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推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习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无意注意或有意注意都与兴趣有关,若对某种事物不感兴趣,对它也就不能集中注意,
7、在学习兴趣指导下学生能产生坚持不懈的学习行为。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求知倾向,对于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意思是说,3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赶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的人。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它对智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推动学习活动的因素很多,其中学习兴趣是最直接最活跃的动力。 “最直接”是指兴趣可以直接推动学习活动,而不需要其他中介因素。“最活跃
8、”是指在兴趣状态下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状态,人的认识活动特别活跃,感知敏捷、记忆牢固、思维灵活、想象丰富并不断将认识活动深化,学习效率和质量都比无兴趣时高。所以两个学习能力相当的学生,兴趣高的成绩往往优于兴趣低的。甚至一些智能中等但兴趣浓厚的学生的成绩会大大高于智能高却无兴趣的学生。大量事实证明,有广泛兴趣的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极少。他们一般都有较高的积极性,善于思考发问,知识学得活,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智力发展也快。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往往不善于思考发问、死记硬背,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 小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单调,学习气氛不够浓厚、活跃。这样往往会造成不好或讨厌学习的后果,但是
9、小学教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兴趣的因素。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 ”所以在小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喜欢上学习知识文化,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研究规律,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
10、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愉快地去探究它,从而学到新的知识。因此,成功的教学不应是强制性,而应该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1、利用学生好奇心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好奇心是很可贵的,好奇心会引起人的兴趣,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 ,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用奇特、巧妙的问题或事物引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2、设置新颖的教学安排,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新的事物,学生会有兴趣。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学习兴趣就会成
11、倍增长。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方法,帮学生制订一些语文学习的规矩、制度、计划,在一些方面使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老规矩可遵守。在一些方面让学生猜得透,但在具体一堂课的安排上,具体教法的运用上,在一些小的技术、技巧问题上,又应该让学生猜不透。越猜得半透不透的,学生越愿猜,越猜学习兴趣越浓,与老师感情越近,对老师所讲的理解得越深。 3、巧设疑问,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各种兴趣的价值莫过于用疑问引起的兴趣。因为这样的兴趣是从学科内部各种元素的关系中派生出来,又可以吸引学生寻根究底,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快乐和胜利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一次成功获得,能使学生产生喜出
12、望外的激奋心理,形成一种最佳心理状态。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疑,疑难,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可巧设悬念,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 ,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太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由此所产生的疑惑、惊讶等心理状态,都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4、教学故事化,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的故事,同样能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来。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如月光曲的教学,课前可以用简短的几
13、分钟介绍贝多芬的生活小故事,让学生了解贝多芬,从而对课文内容展生兴趣,怀着“我要学”的态度去理解课文内容。 5、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认识的深度还不够,只有充分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的认识程度,只有充分理解和认识所学内容,才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动手操作,兴趣与知识一举两得。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会发现各种不同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是教学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爱搞小动作,可见学生的好动心理是正常现象的,如果我们合理的运用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到教学活动中,就会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即能满足他们好动的要求,又能在愉悦中获取知识。 6、教会学
14、生主动学习,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主动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法国科学家迪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进学生的5主体性,更是指教学过程是随学习内部矛盾的展开,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活动和自主的开拓潜能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很复杂的师生交流互动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使他们掌握自我解决问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性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从每节课,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
15、抓起。必须时刻强调“用脑子读书”克服思维惰性,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氛围,积极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环境。例如在古诗教学中,在一定的情境渲染下,指导学生背诵和朗读方法,使学生掌握背诵和朗读的技巧。 7、通过活动激起学生竞赛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竞赛是一种动力,小学生好胜心强,求胜心切,课堂上的游戏和竞赛,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又能极大的满足学生们的显示欲,个人之间,尤其是男女间,小组之间,谁都想呈强,显示自己的力量,能把学生置于游戏活动中,取长补短。这样,在开动脑筋,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地掌握,这种形式小学生是极感兴趣的。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给学生做找朋友的
16、游戏,他们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找到声母、韵母和所要求认识的生字;又如:在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中,给学生分组合作,各小组三位学生组成一组,分别扮演老山羊、小白兔和小灰兔,看谁演得最好,然后再评出各小组的演出成败原因,学生把精力投入合作实践当中,同时也尝到了集体努力的结果,因而集体主义感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感兴趣了,这样一来,学生能在欢声笑语中深刻理解课文内容。 8、创建激励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非要把学生分个三六九等。这种否定式评价,没有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很多学生都在这种评价方式中充当了失败的角色,失去了
17、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评价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是发动机,是加油站,通过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在一次各科单元测试发成绩时,数学老师对这次的单元测试作评价。她说:“某某同学这次进步很大,我要在这里表扬他并给他在学习园地的红花榜上贴一朵小红花作为奖励。 ”我看了一下这位同学的试卷,他只考了 65 分,我问数学老师为什么还要当众表扬他。她说:“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是让学生自己与自己比,这位同学虽然只考了 65 分,但是他这次却比前几次都进步了,前几次一次都没及格,可是这次却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要表扬他,目的是要他树立自信,激励他更努
18、力的学习。 ”事实证明,这样的评价可以激起部分学生再接再励,可以燃起部分学生奋发的欲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变化、成长和6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9、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心与爱护。特别是学习不好的学生由于得到的肯定少,就需要老师更多地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
19、,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也可以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 ”“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
20、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 “你的看法很独特!”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四、结论:激发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还有很多,如教师精湛、幽默的语言艺术;漫画、典故、寓言的运用;巧妙的板书设计等。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及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 小学教育与小学生m主编 庞云凤 王书敬 2007 年 7 月山东大学出版社 。 (2) 、 王旦:儿童学习策略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3)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4。(4) 、魏钦清: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教育评论, 1997(08)。(5) 、黄学碧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及矫正 ,温州教育 ,2004。(6) 、 小学班主任m , 主编 高令峰 、李 克 ,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年 7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