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让民族音乐融入课堂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白山市第十中学音乐组 执笔人:张冰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民族音乐正在引起我国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中学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如何在中学生中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中学生的民族音乐修养,改变当代中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现象,是摆在每一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我们有些中学生,除了能唱一些流行歌曲,个别学生会一两件乐器外,他们在音乐方面的修养基本上可算作是一张白纸。从某种意义上讲,忽视音
2、乐教育,必然会导致人才综合素质的缺陷,影响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应当重视音乐艺术教育这一课。 我校地处长白山脚下,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史。学生中有汉、满、朝、回等多个民族,在日常教学中,涉及到各民族的音乐并不是很多,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多的学习到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我校音乐组提出了让民族音乐融入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21、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课程标准中写到: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
3、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马克思说:“音乐是人 类的第二语言” 。有一 则电视广告:某处想起了贝多芬的欢乐颂音乐,于是肤色各异的孩子从世界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姿态,欣喜的抬起头,仿佛是一声亲切的召唤,使他们都朝着音源之地狂奔因为他们都懂得这奇妙的音乐语言。音乐艺术美的表现手段就是他的音乐语言。学生通过学习本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2、课题研究的文化传承价值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是世界上各民族音乐文化的总和,没有各民族各具特色的音乐文化,世界的音乐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反之,没有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世界上就没有立足之地。被称为音乐之父的巴赫,被称为乐圣的贝多芬,还
4、有钢琴诗人肖邦,歌曲之王舒伯特凡在世界音乐史上有记载的,无一不把自己根植于本民族的音乐土壤,也无一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然而当代不少青少年的民族音乐意识却非常薄弱,对民歌、民乐不感兴趣,对传统戏曲更不屑一听。学习民族音乐,是弘扬优秀民族音乐的文化的需要,是进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3的需要。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当前,我们正处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之中,西方音乐文化给我们民族音乐以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是我们的音乐教育者在接受正规教育时大量的持续不断地接触着西方音乐,另一方面是我们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乏力,这导致中国人以西方化的音乐理解方式去理解中国民族性较浓的作品,因此产生了音乐
5、的表现与理解之间的矛盾,从而不能领略我们民族所特有的音乐风格和具有的魅力。传统的民族音乐是我们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了解他们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他们就是体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结构逻辑和审美取向与今天已有了很大的差别,特别是中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社会里,西方现代音乐文化和当代审美意识的影响,已经使他们很难与古朴的民族音乐产生共鸣。课程标准强调“弘扬民族音乐” 是很有必要的。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应加强中华民族民间音乐,包括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学习。做教育的有心人,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播撒民族文化的种子。相信不久的将来,继承和弘
6、扬祖国民族文化,振兴民族文化的种子将会在一代代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结果,使我国的民间音乐在祖国的文艺百花园和世界艺术之林中,日益放射出动人心魄的民族光彩。4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过“聆听” 感受民族音 乐音乐艺术称之为流动的建筑,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必要途径。人们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欣赏音乐、理解音乐。卢那察尔斯基曾说过:“倾听、倾听、再倾听。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诱发联想,进入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音乐审美教育活动的中心是“ 听”。有兴趣才能去“听”,“ 听”了才能知其美,才会更有 兴趣,“听”得多了才能学会“听 ”。音乐欣 赏
7、不同于一般的认识 活动,音乐欣赏的基本性质是感性的,因为在这项活动中,欣赏者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听觉去获得体验而不是借助理性去求得认识。中学的音乐课应引导学生大量欣赏民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习惯,教会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倾听民族音乐的能力。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听得多了,他们自然就想学唱,唱得多了,也就越来越喜爱民族音乐。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能准确地演唱难度很大的通俗歌曲,其原因就是他们听得多,耳熟能详,自然会唱。2.通过“模仿” 体 验民族音乐任何一个母亲教孩子说话,不约而同都能由浅入深,从最简单、最重要、最实用的词开始,循
8、序渐进。那么,民族音乐教育也应由浅入深,由简单的、易唱易学的开始,慢慢推进。要先通过欣赏产生感性认识,再通过学唱进一步体验民族音乐的精髓,千5万不要急于求成。学生在反复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逐渐喜爱民族音乐,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学唱,可以从地域风格浓郁的民歌入手,进行模唱。如江西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苏民歌茉莉花等,教师在教唱的过程中,介绍民歌的特点、形成、不同地域风格的特色以及演唱技巧等相关知识,可采用多媒体视听技术,通过欣赏著名歌唱家演唱的民歌,再结合教师亲自演唱,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唱。不要一开始就学唱难度高、结构复杂的作品。学生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不断积累民族音乐作品
9、,在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亲自参与音乐的实践中,让身心得以充分投入和个性的自由抒发。3.通过深入系统的音乐理论学习探究民族音乐舒曼说:“只有了解形式,才会明白内容。 ”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让学生学会听辨旋律、节奏、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形式,有意识地加强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音乐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声音的表象,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不断地积累相关的音乐知识,才能在听者的头脑中形成联想和想象,从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中学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相关音乐理论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要让欣赏者自己去感知、体验
10、、理解其蕴含在音响律动中的意境,以及歌词文本中的含义或言外之意。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的音乐技能,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更有效地促进每6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科普兰所说的:“聆听者必须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及音色。尤其重要的是,为了追随作曲家的思路,必须懂得一些音乐曲式的原理。 ”只有掌握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欣赏音乐的过程才不是肤浅的、有限的、片面的,才能解读音乐真正地内涵。4.借助现代化的视听手段,深层次理解民族音乐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发展求新思维,体现出音乐的直观性、参与性、丰富性、趣味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多媒体视听技术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广泛运用,
11、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师通过运用影视放映可视形象,摄影照片、图表投影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音乐形象,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民歌、民乐、曲艺等民族音乐的海洋中欣赏美、感觉美、表现美,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中国民族音乐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五、课题研究的方法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性课程,是学校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音乐形象产生的过程就是音乐实践、音乐学习和音乐创造的过程,没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了音乐,没有对音乐艺术的实践,音乐美的感知和理解就无法实施。只有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7音乐艺
12、术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 在实践中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音乐艺术教育本身有其特殊的特点。音乐教学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践活动中,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去发现、感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从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中国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音乐实践方法是聆听和模仿。六、研究对象以本校七、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七、课题研究步骤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即 2011 年 4 月2013 年 10 月,共分三个阶段。(一)课题申报阶段(2011 年 4 月2011 年 7
13、 月)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申报课题,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初步研讨并组织论证,确定实施方案。组织相关理论学习,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研读音乐课程标准等理论书籍,要求教师充分理解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的“弘扬民族音乐 ”的意义(二)课题实施阶段(2011 年 8 月2013 年 7 月)1.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完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82.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组织公开课、示范课、经验交流会、学生科学探究实践等活动,进行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巩固研究成果。3.及时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讨论课题研究情况,总结经
14、验和不足,做好阶段性总结,并提出下阶段的研究意见,不断修正,完善课题研究方法。(三)课题总结阶段(2013 年 8 月2013 年 10 月)把课题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课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总结,以教学经验总结,典型课例,论文等形式表达,最后在以上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八、课题组的成员及其分工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张冰全面负责课题管理工作,撰写与课题有关各项材料,负责立项课题的人员组织、资料搜集、学习培训等准备工作。定期组织召集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讨论,开展研究活动,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研究任务,保障课题研
15、究落实到位。课题组其他成员:肖羽岑负责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九、研究的预期成果课题研究报告。9教师撰写的论文、案例。学生科学探究成果展示。十、课题实施的保障措施本课题组的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是学校在教学、教研方面的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课题负责人张冰老师从教 15 年,是白山市音乐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浑江区中学音乐学科带头人,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曾主持并参与“ 十一五” 校级科研 课题的研究。有能力从事本 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组成员肖羽岑老师是从事多年音乐教育的优秀教师,有多篇论文发表并获奖,参加过课题的研究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及较强的教学能力。学校对本课题非常重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均可给予保障。主要参考文献音乐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