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运动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如果不注意运动的科学性, 则会有损健康。运动性休克就是其中一例。运动性休克多见于平素体育锻炼较少的人,一般女性多于男性,尤以青少年学生为多见。赛前过分紧张、激动或带病参加训练、测验或比赛,常为其诱因。该病的发生,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一定的损害,对其周围的人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运动过程中,下肢部位的静脉扩张,静脉管容量也明显增加。下肢部位的静脉由于远离心脏,其血液回心的力量,主要靠肌肉收缩时对血管壁的挤压作用和吸气时胸腔产生的负压作用。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赛跑后,如果立即站立不动,使下肢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挤压作用,血液由于重力作用而淤积于下脚扩
2、张的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同时,由于运动时呼吸急、浅,减少了胸内负压,阻碍静脉回流,使回心血流量大幅度下降。加之运动时心率加快,心脏每次搏动排出量减少。此时,全身血容量虽无改变,但有效血循环量却急剧减少,导致人体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量不足,组织缺血、缺氧。因无氧代谢增加,机体发生了严重的代谢紊乱和机能障碍,丧失了适应和抵抗能力,导致“运动性休克” 。因血液是由于重力作用而淤积在扩张的下肢血管里,故又称“重力休克”。运动性休克可分轻、中、重三度。轻度时,患者自觉头昏、耳鸣、眼前发黑或冒金星、亚心、面色发白、软弱无力,终因支持不住而跌倒,或在同伴搀扶下勉强行走。患者呼吸急促,心率快,脉搏细,血压正常或略
3、升高,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射也正常。中度时,患者头昏加重,或因意识模糊而昏倒,即使有同伴搀扶也无力支撑身体,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恶心或呕吐,呼吸减慢,心率减速,脉搏细弱,血压轻度下降,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重度时,患者意识模糊,知觉丧失,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周身大汗或无汗,呼吸浅表,心率慢并伴有节律不齐,脉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出,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运动性休克需与晕厥相鉴别。晕厥是运动员由于临场经验不足,赛前精神过于紧张、激动,而出现面色苍白、肢体发凉、出汗或意识不清等类似休克的表现。一般无明显血液循环障碍,但可有一时性脑贫血或短暂的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4、不须特殊处理,经平卧休息后,短期内即可自行恢复。当患者出现休克先兆或轻度休克,如面色发白、软弱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搀扶,尽可能让其继续行走,使下脚肌肉收缩,促使血液回流,使症状消失。倘若无能力行走或已经昏倒,出现中度休克时,应将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两下脚抬高,或由同伴二人抬其两下肢,由小腿向大腿做按摩或揉搓,以使血液尽早回流入心。当患者出现重度休克时,除上述处理外,可针刺或掐点人中。当患者出现重度休克时,除上述处理外,可针刺或掐点人中、百会、涌泉、合谷、十宣等穴。在知觉未恢复以前,不可给任何饮料或服药。病情较重者,经现场急救后,急需转医院抢救。运动性休克主要由于运动者平时体育锻炼水平较差,心肺功能适应性不足,运动前未做准备活动,即贸然投入运动,赛跑中未能调节好呼吸频率,赛跑后又立即站立不动而造成的。因此,预防支动性休克,应从加强体育锻炼入手,使其能适应激烈运动下机体各部分功能的改变。赛跑前,应了解运动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结束后应继续慢跑,做好整理活动并做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