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古代音乐教育与现代音乐教育,主讲人:王亮 成员:张聪聪 张倩 翟克瑶 谭雄 郭柏全 潘久伟 刘伟,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一 先秦时期 二 秦汉时期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四 隋唐五代时期 五 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一 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音乐教育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音乐教育三 改革开放后的音乐教育,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它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 我国古代的教育,常将“礼乐”并称,以此概括我国古代教育的内涵,“礼教”相当于现代的“德育”,“乐教”相当于现代的“美育”。 根据甲骨文的考据,乐比礼出现的更早。 我国古代的伟大的思想家,教
2、育家孔子继承了古代的乐教思想,提倡礼乐并重,并认为最终只有经过“乐”才能达到人格完成的境界,所以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的音乐教育由于孔子的传承和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中国文化也因此获得“乐感”文化的美称。然而,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音乐教育却逐渐衰落了。,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音乐(重器乐轻歌乐) 时间为公元前221年 由春秋开始的“礼崩乐坏”,血缘宗法制的彻底崩溃自然导致了社会文化以及礼乐制度的深刻转型。这一时期,音乐的重心由官学转向了私学。乐府即是音乐教育中心转移的明确标志,它作为官办音乐管理和教育机构存在两百多年,可谓世界上创办期最为悠久的音乐
3、教育机构之一。乐府的只能主要是实施娱乐性音乐活动,为宫廷的各种音乐活动提供服务和培养人员。 秦汉时期,体制化的音乐教育,基本从官学这一培养国家所需人才的教育机构分离出去,主要依存于为宴享娱乐提供服务兼及祭奠礼仪的官设机构中,其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学习歌舞技艺等各种音乐知识,这与先秦的乐教和“成于乐”思想有着天壤之别,不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服务,更不是人格培养的最高境界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公元220年-公元589年 这一时期,国家由同一走向分裂,形成诸方割据,南北对峙的局面。与长年的战乱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明争暗斗想对应,玄学思想的发展冲破了汉代经学的束缚,形成了思想领域及文化领域中的多元化的趋
4、势。文人琴乐教育的发展,私家歌舞音乐的兴盛,外族外域的音乐的传入,佛教的传习等都为音乐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为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活动盖上了其独有的文化特征烙印。 琴学在汉代就成为文人音乐的标志,琴学的传教也具有一般音乐教育所没有的特殊的人文意义,并形成自己琴学教育思想体系。 中原音乐第一次与外域音乐相互融合,南北诸乐中也在互相教习中交流发展。这对于华夏音乐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音乐教育的内容也随之而改变,隋唐五代时期,隋建国之初,恢复汉魏官制,在中央设立太常,国子等寺,太常寺掌礼乐,为宫廷音乐活动的需要培养和提供了大量的音乐人才。唐代的官办音乐教育更为发达,在一度重视教育的社会风气影响下
5、,唐代宫廷的音乐教育的管理与制度的简历也达到相当完善的地步。唐代设立的坐部伎与立部伎,将原来反映不同民族特点的“九部乐”按演出的形式和音乐的特点来划分音乐的门类。 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坊和梨园 唐开元,天宝年间,琴界盛行沈家声与祝家声,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秦派,宋元明清时期,社会音乐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统治阶级更倾向于重视音乐的娱乐消遣作用,作为专门音乐教育机构教坊依然存在,其规模虽与唐代的相同,质量却不如唐代。音乐文化发展的中心已由隋唐时期的宫廷活动转向民间世俗的音乐生活。宫廷音乐教育活动也失去课曾经在唐代具有的音乐教育的主导地位。 宋代,音乐教育依然没有正式进入官学。宋代的琴乐形成了不同社会
6、阶层,不同流派的琴学教育,并形成一定的传教体系。,清末明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的音乐教育,一 学校音乐教育1898年,康有为为上书光绪皇帝,请办学校,其内容包含了“歌乐”一科。从1903年起,音乐被列为普通学校的教学科目(当时称为“唱歌”和“乐歌”),史称“学堂乐歌”运动。 1912年民国初建,留学国外的爱国知识分子纷纷归国,出版了不少音乐教科书,其中以重编学校唱歌集影响最大。1935年后,许多中小学校选用抗日救亡歌曲作为题材,队推广抗日救亡歌咏活动起了很好的作用。二 师范音乐教育随着学校教育的兴起,出现课为培养音乐教师而设置的相关专业 1919年以后不同类型的师范音乐教育机构陆续设立,20世纪30
7、-40年代,全国共有国立高等师范学校10所,其中6所设有音乐系科。在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及教材,及教法等方面主要效仿西欧和日本。,三 专业音乐教育 中国近代的专业音乐教育,起源于“五四”运动以前,当时只有少数外国基督教会所办的学校中开设“琴科”课程。 20年代,各地陆续试办了专业音乐教育系,科。如;上海国立音专 30年代的抗日根据地也建立了一些音乐教育机构。1938年,在延安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1939年成立了晋察冀华北联合大学文艺部音乐系,1940年成立了鲁迅艺术学院晋东南分院音乐系等。这些机构以培养创作和演唱人才为主,采取短期轮训学制。1939年以后,随着国民政府陆续撤退得音乐工作者先
8、后在西南各省建立各类院校。其中国立音乐院及国立音乐院分院(1942,重庆松林岗)影响较大,四 社会音乐教育 1919年,新式音乐社团建立,社会音乐教育才得到重视。这些社团所进行的音乐活动对提倡音乐教育,改革国乐及活跃社会音乐生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音乐教育,一,学校教育1952年3月新中国第一个中,小,幼学校暂行规程明确“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并对中,小,幼的美育分别提出具体的要求。1 1956年,教育局颁布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学校教育在“唱一支歌等于上一堂政治课”的思想支配下音乐教师只能唱有限的歌
9、曲。,二 师范音乐教育 1951年3月,全国中等教育会议将美育具体纳入各学校的培养目标。 1956年8月,中国第一所独立的,专门培养艺术教师的高等师范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一切由国家颁布的教育政策,规定均不提“美育”,师范音乐教育名存实亡 1970年后,一些高师陆续成立了音乐系科或“革命文艺系”,并招收工农兵学员,三 专业音乐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地位有所上升,知道60年代文革时期找到破坏。 1964年9月,中国音乐学院建立 1966年1976年文革时期所有的音乐院校都“停课闹革命”,整个专业音乐皎月事业近于瓦解。1972年3月,“中央五七艺校”正式开学
10、,各地相继办起“五七艺校”,四 社会音乐教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音乐教育日益搜到重视并逐步形成多种体制和层次的机构,网点。艺术馆,文化馆成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主要机构 广播,电视音乐专题讲座也是另一种类型的社会音乐教育。,三 改革开放后的音乐教育,一 学校音乐教育 1978年以后,教育工作重新走上正常的额发展轨道。1986年3月,中国音协音乐教育委员会成立 1988年5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每周两节音乐课,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每周一节。 2001年我国第一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阴郁课程标准和艺术课程标准出台,开始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二 师范
11、音乐教育 1979年12月,高等师范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制定了高师音乐,美术专业教学计划,并商定各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及师资培训方案,明确课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主要培养中学和校外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师等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三级师范模式(本,专,中师),开始被耳机师范模式(本,专)所代替,三 专业音乐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专业音乐开始朝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开放的办学方向发展,对外交流方面也发生极大的变化。 1987年以后,各音乐院校都创办学报,成立音乐研究所,推动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四 社会音乐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业的兴起,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与商品化的时代,各种音响,音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带给整个音乐教育领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学校的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发挥着自身独特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大量涌现,其中以“社会音乐学院”及“中国函授音乐学院”最具代表性。,本次课程结束,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