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设计基础试卷 注意事项: 1.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容填写清楚; 2.考试形式:闭卷; 3.本试卷共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4.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一、概念题 1. 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在工程设计中,一般_。 (A)按接触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弯曲强度 (B)按弯曲强度设计齿轮尺寸,再校核接触强度 (C)只需按接触强度设计 (D)只需按弯曲强度设计 2.在机械传动中,理论上能保证瞬时传动比为常数的是:_。 (A)齿轮传动 (B )带传动 (C )链传动 (D )摩擦轮传动 3. 蜗杆传动中,已知蜗杆的转速为 n1、直径系数为 q、头数 z1、分度圆导程角为,蜗轮的转速为 n2
2、、齿数 z2sub,蜗杆与蜗轮当量摩擦角 v。当蜗杆为主动件时,下面各式正确的是:_。 (A)传动比 i=n1/n2=z2/z1 (B)中心距 a=(q+ z2)m/2 (C )效率=tan/tan(+v) (D)tan=z 1/ z2 4. 当两轴线_时,可采用蜗杆传动。 (A)平行 (B )相交 (C)垂直相交 (D )垂直交错 5. 只能承受轴向载荷的滚动轴承是:_。 (A)圆锥滚子轴承 (B )推力球轴承 (C )滚针轴承 (D)调心球轴承 6. 巴氏合金通常用于作滑动轴承的:_。 (A)轴套 (B )轴承衬 (C)含油轴瓦 (D )轴承座 7. 在轴的设计中,采用轴环的目的是:_。
3、(A)作为轴加工时的定位面 (B )为了提高轴的刚度 (C )使轴上零件获得轴向定位 (D)为了提高轴的强度 8. 在载荷不平稳且有较大冲击和振动的情况下一般宜选用的联轴器是:_。 (A)刚性联轴器 (B )无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C )有弹性元件挠性联轴器 (D)安全联轴器 9. 甲、乙两只厚度不同的螺母,用于同样的受力和结构条件的连接中,甲可旋 10圈,乙可旋 30 圈,它们的连接强度是:_。 (A)甲大于乙 (B )乙大于甲 (C )甲乙基本相同 (D)谁大谁小不一定 10. 常用来制造键的材料是:_。 (A)低碳钢 (B )中碳钢 (C )高碳钢 (D )合金钢 11. 普通平键联接工
4、作时,键的主要失效形式为:_。 (A)键受剪破坏 (B )键侧面受挤压破坏 (C )剪切与挤压同时产生 (D)磨损与键被剪断 12. 一定型号 V 带内弯曲应力的大小,与_成反比关系。 (A)带的线速度 (B )带轮的直径 (C )带轮上的包角 (D)传动比 13. 为了限制链传动的动载荷,在节距和小链轮齿数一定时,应该限制_。 (A)小链轮的转速 (B )传动的功率 (C )传递的圆周力 (D)摩擦力 14. 圆柱形螺旋扭转弹簧可按曲梁受_进行强度计算。 (A)扭转 (B )弯曲 (C)拉伸 (D )压缩 15. 45 钢经过调质后的性能为: -1=307MPa,m=9 , N0=50000
5、00。现用此材料做试件进行试验,以对称循还变应力 1=500MPa 作用 10000 次, 2=400MPa 作用100000 次,该试件在此条件下的计算安全系数为:_。 (A)1.25 (B )1.20 (C)1.15 (D )1.10 二、对错题 试判断以下问题的对错。 16. (1)为了提高螺栓连接的强度可适当增加螺栓的长度。 (2)在强度计算中常用作危险剖面的计算直径是螺纹的中径。 (A)对对 (B )对错 (C)错对 (D )错错 17.(1)带工作是截面上产生的应力有拉应力、弯曲应力、悬垂应力。 (2)V 带传动中,带绕在小带轮的弯曲应力大于大带轮的弯曲应力。 (A)对对 (B )
6、对错 (C)错对 (D )错错 18. 一台完整的机器通常包括的基本部分有:原动部分、中间部分、工作部分、传动部分。此句中错误的是: (A)原动部分 (B )中间部分 (C )工作部分 (D )传动部分 19. 槽轮机构的运动系数是指在一个运动循环内,槽轮的运动时间与转臂的运动时间之比。因为槽轮机构是间歇运动,因此运动系数应等于 0.5。 (A)运动循环 (B )运动时间 (C )间歇运动 (D )应等于 0.5 20. 零件的失效形式:断裂、磨损、共振、过期。此句中错误的是: (A)断裂 (B )磨损 (C)共振 (D )过期 21. 机械零件在预定的时间内、地点和规定的条件下,不能完成正常
7、的功能,称为失效。此句中错误的是: (A)预定 (B )时间 (C)地点 (D )条件 22. 根据受载,轴可以分为转轴、心轴、传动轴、扭轴。此句中错误的是: (A)转轴 (B )心轴 (C)传动轴 (D )扭轴 三、分析题 以下各题来自下图中运动机构,图中箭头所示的为原动件。 23. 该机构的高副数是: (A)2 (B)3 (C)4 ( D)5 24. 该机构有复合铰链: (A)0 (B)1 (C)2 ( D)3 25. 该机构有局部自由度: (A)0 (B)1 (C)2 ( D)3 26.该机构有虚约束数为: (A)0 (B)1 (C)2 ( D)3 27. 该机构的低副数是: 11 (B
8、)12 (C)13 (D ) 14 28. 该机构的活动杆件数是: (A)7 (B)8 (C)9 ( D)10 以下各题来自以下内容:如下图所示的减速器。 29. 如果齿轮 4 为右旋,则齿轮 2 和齿轮 3 所受的轴向力的方向为: (A)向上,向上 (B )向上,向下 (C )向下,向上 (D)向下,向下 30. 若希望抵消部分轴 II 的轴向力,则齿轮 3 的旋向和轴向力的方向为: (A)左旋,向上 (B )左旋,向下 (C )右旋,向上 右旋,向下 31. 轴 II 和轴 III 的转向为: (A)轴 II 向左,轴 III 向左 (B)轴 II 向左,轴 III 向右 (C)轴 II
9、向右,轴 III 向左 (D )轴 II 向右,轴 III 向右 四、计算题 以下各题来自以下内容:如下图所示为 Y38 滚齿机机构简图,其中轮 2 空套在转臂(即轴 II)上。已知 z1=z2=z3 及输入轴 I 转速 n1=1440、轴 II 的转速 n2=720 时,求输出轴 III 的转速 n3。 32.该轮系是: (A)定轴轮系 (B )差动轮系 (C )行星轮系 (D )混合轮系 33.试求此减速器的总传动比 iI,II: (A)0 (B)100 (C)500 (D )1000 以下各题来自于下面内容:有一提升装置如图 1 所示,卷筒用 6 个 M8 的普通螺栓固连在蜗轮上,已知卷
10、筒直径 D=150mm,螺栓均布于直径 D0=180mm 的圆周上,接合面间摩擦系数 f=0.15,可靠性系数 Kf=1.2,螺栓材料的许用拉伸应力 =120MPa。 34.如果已知最大提升载荷 Wmax=6000 N,其他条件不变,选择( )的普通螺栓可以满足强度条件 (A)M121.65 (B)M12 (C)M100.75 (D)M10 35. 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预紧力的值: (A)3500 N (B)3400 N (C)3300N (D)3200N 36. 螺栓组连接允许的最大提升载荷 Wmax 的值: (A)2600 N (B)2700 N (C)2800 N (D)2900N 以下各
11、题内容来自:下图所示的轴上装有两相同的轴承 32309,轴承上所受到的径向力 R1=3000N,R 2=1500N,作用在轴上的外载荷 Fa1=150N,F a2=450N。若取Cr=111800,转速 n=20rpm,e =0.35,Y=1.6,f p=1.2,f T=1。注:(1)径向载荷系数 X=0.4,轴向载荷系数 Y=1.6;(2)内部轴向力 S=R/2Y。 37.当量载荷 P1、P 2 为: (A)2800N、2500N (B )3100N 、2900N (C )3000N、2600N (D )2700N、2700N 38. 轴向力 A 1、A 2 为: (A)1000N、1200
12、N (B )500N 、1100N (C)800N、1400N (D )600N 、900N 39. 内部轴向力 S1、S 2 为: (A)1000N、500N (B )1200N 、450N (C)800N、350N (D )950N 、300N 40.上面的布置是: (A)正装、面对面 (B )正装、背靠背 (C)反装、面对面 (D) (D)反装、背靠背 41. 根据得到的轴向力可以判断轴承的径向载荷系数 X1、X 2 应取: (A)1、1 (B )0.4、1 (C)1、 0.4 (D )0.4、0.4 42. 该轴承对的寿命为(小时): (A)300000 (B )400000 (C)
13、500000 (D )600000 43. 已知一个托架的边板用 6 个螺栓与相邻的机架相连接,托架受一与边板螺栓组的垂直对称轴线相平行、距离 250mm、大小为 60kN 的载荷作用。现有如图所示的两种螺栓布置形式,设采用绞制孔用螺栓连接,承受载荷最大的螺栓所受载荷为:(A)21000N (B)22000N (C)23000N (D)24000N 五、结构题 44. 下图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45. 图结构存在错误的个数是: (A) (B) (C) (D) 以下各题来自下图。试分析图示轴系结构的错误,并中以改正。齿轮用油润滑、轴承用脂润滑。 46. 支点轴向固定结构错误数为: (A)1 (B)2 (C)3 ( D)4 47. 转动件与静止件接触错误数为: (A)2 (B)3 (C)4 ( D)5 48. 轴上零件固定错误数为: (A)0 (B)1 (C)2 ( D)3 49. 加工工艺不合理数为: (A)2 (B)3 (C)4 ( D)5 50. 装配工艺错误数为: (A)2 (B)3 (C)4 ( D)5 51. 润滑与密封错误数为: (A)0 (B)1 (C)2 (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