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0.第十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及合理用药.ppt

上传人:jinchen 文档编号:6848902 上传时间:2019-04-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第十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及合理用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0.第十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及合理用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0.第十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及合理用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0.第十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及合理用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0.第十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及合理用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章 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药及合理用药,乌苏市人民医院 蒲奕,学习目标,1.熟悉氯化钠、氯化钾和碳酸氢钠的临床应用及应用注意事项。 2.了解常用盐类和酸碱平衡调节药。 3.仔细观察病程进展,要求患者合理进食,配合治疗。,第一节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血浆中阳离子是Na+、K+、Ca2+、Mg2+,其中以Na+含量最高,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体液的分布和转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他的阳离子含量虽少但却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以CI-和HCO3-为主,二者除保持体液的张力外,对维持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 临床常用的氯化钠、氯化钾等。,氯化钠 【药理作用

2、】 正常人体内总钠量平均为150ug,它是维持正常血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的重要成分。 血清钠浓度正常值为136-145mmol/L,此正常值是维持细胞兴奋性、神经肌肉应激性的必要条件。 钠还以NaHCO3形式构成体液缓冲碱,对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一、钠盐,氯化钠 【临床应用】 1.低钠综合征 表现为身体虚弱,精神倦怠,表情淡漠,严重时可发生肌肉痉挛、循环障碍,重则昏迷、死亡。体内大量失钠引起低钠综合征原因常见于剧烈吐泻、大量出汗、大量失血、大面积烧伤和利尿过度等。血容量不足应补充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严重缺钠者可静脉滴注(3%-5%)氯化钠溶液。,一、钠盐,氯化钠

3、-【临床应用】 2.脱水或休克 严重脱水或出血可因血容量骤减导致休克,输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可起到扩容作用,纠正脱水和减缓休克症状。 3.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 盐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尿钠排泄增加,每日补充10g氯化钠可起到治疗作用。 4.其他 可用0.1-0.5%氯化钠溶液口服防治中暑,生理盐水可用于冲洗眼、鼻、腹腔等手术伤口,也可作为注射用药的溶剂或稀释剂。,一、钠盐,氯化钠 【不良反应】 1.高钠血症 大量输入,可导致高钠血症,引起皮肤发红、水肿、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等症状。 2.高氯性酸中毒 不宜单独使用,否则可致高氯性酸中毒,或对已有中毒倾向的患者大量输入可引起高氯性酸中毒。临床应用中宜采用复方

4、氯化钠溶液或加用适量纠酸药。,一、钠盐,氯化钠 【注意事项】 1.脑水肿患者禁用,高血压及心、脑、肾、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静脉滴注时,根据患者病情,严格控制输液总量及输液速度。,一、钠盐,氯化钾 【药理作用】 正常人体内总钾量为120ug,其中2%存在于细胞外液,其余全部存在于细胞内。 钾是人体细胞内的主要阳离子,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钾离子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和心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并通过与细胞外的氢离子交换,参与糖、蛋白质、能量代谢及调节体液酸碱平衡。,二、钾盐,氯化钾 【临床应用】 1低钾血症 临床主要用于严重呕吐、腹泻、禁食,长期大量应用排钾利尿药或糖皮质激素等各

5、种原因导致K+摄入量不足、排出量增多或在体内分布异常引起的低钾血症。 2心律失常 用于防治强心苷药物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等。,二、钾盐,氯化钾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 口服对胃肠刺激性较大,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甚至可引起胃肠溃疡、坏死等并发症。 2抑制心脏 诱发或加重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心搏骤停。 3.局部组织坏死 静脉滴注时,局部刺激血管内膜可引起疼痛。若漏于皮下可致局部组织坏死。,二、钾盐,氯化钾 【注意事项】 1应稀释后口服或饭后口服,减轻胃肠刺激性。 2缺钾量(mmol/L)=(正常血钾-测定血钾)体重(kg)40%。临床上一般先用1/3-1/2量,加

6、入5%葡萄糖溶液中(使KCI的浓度低于2.5mg/ml,即0.25%)静脉注射,其余视病情改善而定,这种补钾是安全的。,二、钾盐,氯化钾 【注意事项】 3.禁止直接静脉注射。静脉滴注时,浓度不宜超过3%,滴速宜慢(1g/h),而且有尿才能补钾。 4.禁用于肾衰竭、房室传导阻滞、高钾血症。,二、钾盐,氯化钾的用药指导,1.片剂应以适量水或饮料溶解、稀释后于餐后服用,切勿直接吞服,以减轻消化道刺激。 2.静脉用药应避免药液外漏。 3.在静脉滴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高血钾症状,若出现高血钾症状要及时进行处理。 4.见尿补钾;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天,方可补钾。 5.补钾浓度不宜过高,100

7、0ml液体中氯化钾含量不超过3g 6.严禁静脉推注或入壶。 7.静脉滴注氯化钾宜慢,一般每小时不超过1g,输入过快,血清钾浓度短期内增高过多,有致命危险。,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是WHO推荐的治疗急性腹泻脱水有优异疗效的药物。处方组成合理,价廉易得,方便高效,其纠正脱水的速度优于静脉滴注。 此法不仅适用于医疗条件较好的城市,更适宜于边远山区。 该药需强调规范的配制方法,使含量准确以确保疗效。 主要用于腹泻和呕吐引起的急性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尤其对急性腹泻脱水疗效显著,也常用于静脉补液后的维持治疗。,口服补液盐,【不良反应】 常见恶心、呕吐、咽部不适、胸痛等以及高钠血症和水潴留。 【注意事项】 1

8、.腹泻停止,应立即停服,以防出现高钠血症。 2.对小儿或有恶心呕吐而口服困难的患者,可采用直肠输注法,输注宜缓慢,一般于4-6h内补完累积损失量。 3.禁用于:少尿或无尿;严重失水,有休克征象患者;肠梗阻、肠麻痹及肠穿孔患者。,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还有氯化钙、乳酸钙等,临床上这类药物的复方制剂应用很多。,常用的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复方制剂,第二节 调节酸碱平衡药,正常人体血液的pH稳定在7.35-7.45,体液的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称为酸碱平衡。 当机体内体液酸碱平衡紊乱时可用调节酸碱平衡药加以纠正。,【药理作用】 碳酸氢钠属于弱碱性药物,口服或静脉滴注,均可给机体直接提供HCO3-,通过HC

9、O3-与血中H+结合生成H2CO3,再分解成CO2和H2O,使血液的pH升高,碱化了体液和尿液,纠正酸中毒。,碳酸氢钠,【临床应用】 1.代谢性酸中毒 静脉给药因其作用迅速,疗效确切而为临床首选,常用5%碳酸氢钠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2.碱化血液、尿液 用药后可提高血液和尿液中的pH,促进弱酸性药物从尿中排泄,增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减轻磺胺类药物对肾脏的损伤。,碳酸氢钠,【临床应用】 3.高钾血症 可升高血液的pH,K+在pH升高时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从而使血钾降低。 4.中和胃酸 口服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临床症状。,碳酸氢钠,【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1.刺激性 对局部组织有刺激性,静

10、脉滴注时切勿漏出血管外。 2.代谢性碱中毒 由于输入过快或过量引起。 3.钠水潴留和低血钾 4.碳酸氢钠与胃蛋白酶合剂、维生素C合用,可使彼此的作用减弱;与钙盐、红霉素、庆大、四环素、哌替啶、硫酸镁、氯丙嗪等注射液混合可发生沉淀或分解反应。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缺钾患者慎用。,碳酸氢钠,乳酸钠进入机体后,经肝脏氧化代谢生成碳酸氢钠。 临床用于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因其作用不及碳酸氢钠迅速和稳定,现已较少用。 但在高钾血症或某些药物过量(如普鲁卡因、奎尼丁等)引起的心律失常伴酸血症者,仍以乳酸钠治疗为宜。 过量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对于伴有休克、缺氧、肝及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乳酸钠,

11、乳酸钠进入机体后,经肝脏氧化代谢生成碳酸氢钠。 临床用于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因其作用不及碳酸氢钠迅速和稳定,现已较少用。 但在高钾血症或某些药物过量(如普鲁卡因、奎尼丁等)引起的心律失常伴酸血症者,仍以乳酸钠治疗为宜。 过量可导致代谢性碱中毒。 对于伴有休克、缺氧、肝及心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即在生理盐水中加入氯化钾及氯化钙,又称为林格液。因为它是由英国生理学家“林格”所发明。 在林格溶液的基础上再加入乳酸钠,则成为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也称哈特曼溶液,每100ml含氯化钙0.02g、氯化钾0.03g、氯化钠0.6g、乳酸钠0.31g; 林格液比生理盐水成分完全,可代替生理盐水使用,以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乳酸钠林格则适用于酸中毒或有酸中毒倾向的脱水病例。,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液),小结,利 尿 药,排钾利尿药,保钾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螺内酯、氨苯蝶啶,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主要用于严重水肿,治疗水肿高血压 尿崩症,与高效、中效利尿药合用治疗水肿,小结,调节酸碱平衡药:碳酸氢钠、乳酸钠,主要用于治疗脑水肿,调节盐类平衡药:氯化钠、氯化钾,脱水药(渗透性利尿药):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的药物,用于补充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