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地质地貌yongyong.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833116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地貌yongyo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质地貌yongyo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质地貌yongyo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质地貌yongyo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质地貌yongyo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图 4砂岩岩浆岩岩浆岩石灰岩洞穴(2009 上海卷)板块构造学说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 BC DAcc9、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 )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

2、A. ;B. ;C. ;D. ;E. ;F. 。(2 )图例 N 代表 边界, O 代表 边界,N 和 O 合称 带,它把 分成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漂浮在 上运动。(3 ) A 板块和 B 板块相撞相压,A 板块向下俯冲形成 ,B 板块被挤上拱形成 ;A 板块与 E 板块相撞形成 山系,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板块与 板块相撞形成的。 (4 )根据板块理论分析,红海的面积有不断 的趋势,其原因是 。10、如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情况的地球剖面示意。读图 回答。1) 在 六 大 板 块 中 , 图 中 反 映 出 的 板 块 有 : A 3 个 B 4 个 C 5 个 D 6 个2) 比 较 K、

3、L、 M、 N 四 地 洋 底 地 壳 的 地 质 年 龄 : A LN B LK D MN9 (1)太平洋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生长 消亡 构造 岩石圈 软流层 (3)海沟 岛弧链 落基山脉 亚欧 印度 (4)扩大 位于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10 B D(江苏省淮安市 2009 届高三第二次 调研考试) 图 4 是“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16 17 题。16.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2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

4、、断裂17.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地壳张裂作用 B.地层沉陷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作用答案 16.A 17.D3图 2 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11各岩层、岩 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 1、沉积岩 1、沉积岩 2、火成岩 2、沉积岩 3B沉积岩 3、火成岩 1、火成岩 2、沉积岩 2、沉积岩 1C沉积岩 3、火成岩 1、沉积岩 2、火成岩 2、沉积岩 1D沉积岩 3、沉积岩

5、2、火成岩 1、火成岩 2、沉积岩 11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 3 中A火成岩 1 为喷出岩 B火成岩 2 为喷出岩C火成岩 1、沉积岩 2 都 为喷出岩D火成岩 1、沉积岩 2 都为侵入岩ddB25.(共 25 分,未特殊说明每空 1 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地质构造剖面图上,A 地质构造为 ,理由 (2 分);B 地质构造为 ,理由 (2 分); C 地质构造为 理由 (2分)。(2)在 A、B 两地哪里钻孔能打到煤层: ,原因 (2 分)。(3)甲、乙、丙三个村庄中 村为旅游胜地,因这里的 地形风景优美,在此村修建公路要注意 等问题。(4)如

6、果要找到化石只能到 村和 村去找,原因是 (2 分)。图 23(5)三个村庄若都已发现了矿产,那么矿产是否会相同? 。原因是 (2 分)。(6)在野外勘采中 A、B、C 三处, 是良好储油构造, 是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大型工程选址尽量避开 。25、(1)背斜,因岩层上拱;向斜,因岩层下弯;断层,岩层断裂并有错动、位移。 (2)B;向斜区域煤层不易受侵蚀而保留下来,A 处被侵蚀而没煤层 (3)甲;喀斯特;塌方 (4)甲;乙;均有沉积岩层 (5)不相同;沉积岩和花岗岩成因不同,故矿产不同 (6) A B C(2009 海南卷)图 5 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读图 5,完成下列问题。(1)

7、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2)该地形区应重点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A洪涝 B干旱 C低温冻害 D滑坡、泥石流(3)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 B长江中游地区 C云贵高原 D珠江三角洲【答案】 (1)A (2)A (3)B 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 810 题:8图中各地层从新到老的顺序应是( )A. B.C. D.9如果岩层为含水层、岩层为煤层,若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在哪处打井( )A.甲处、乙处 B.乙处、甲处 C.甲处、甲处 D.乙处、乙处10根据图中岩层形态,

8、判断图示地区在岩层形成以后的地质作用状况是( )A先外力侵蚀,后挤压上升,再沉积作用 B先挤压上升,再沉积作用C先挤压上升,后外力侵蚀,再地壳下降,外力沉积作用D先外力沉积,后地壳水平挤压答案 8.D 9.D 10.C【例5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1)-(2 )题。4(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表示风力侵蚀作用 b 表示风力的搬运作用 c 表示流水溶蚀作用 d 表示流水搬运作用A B C D(2)在 c 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沙尘暴 水土流失 泥石流 土地荒漠化A B C D【答案】 (

9、1) A (2) B(2009 广东卷)“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所,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 3 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2)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答案】 (1)B (2)A 2011 年高考上海卷)(八)右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资颗粒大小不同。19.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A.100/s B.200/s C

10、.300/s D.400/s 20。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流速低于该物质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答案】BD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 2223 题。522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A山脊 向斜 B山脊 背斜 C山谷 向斜 D山谷 背斜23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如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 C 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答

11、案 22.D 23.C 右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 图 回答下列 28-29 题。28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C从 至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D该区域在 6-7 月份进入梅雨季节29 在 a、 b 两 处 采 煤 , 最 容 易 发 生 的 矿 难 事 故 分 别 是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答案 28.C 29.A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完成 46 题。4.图示地质构造主要是 A火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5.形成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 B

12、侵蚀 C流水 D搬运6.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c-d-a Cc-d-a-b Dd-a-b-c6【答案】4.D 5.C 6.D2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图 表 示 的 是 在 作 用 下 形 成 的 地 貌 。( 2) B 图 是 地 貌 , 往 往形 成 于 地 区 ; 近 年 由 于人 类 等 不 合 理 的 活动 , 造 成 B 图 中 的 景 观 出 现 不 断 蔓延 、 扩 大 的 趋 势 。 治 理 这 种 危 害 应采 取 的 措 施 为 。( 3) 根 据 等 高 线 数 值 判 断 , C 图中 地 形 是 五 种 基 本 类

13、 型 中 的 , 判 断 理 由 ; 图 上的 地 质 构 造 是 , 判 断 理由 是 ; 此 处 地 形 的 形 成 原 因 是 。答案 ( 1)流 水 沉 积 三 角 洲 (平 原 )(2)沙 丘 干 旱 、半 干 旱 过 度 放 牧 、过 度 樵 采 、过 度 开 垦 退 耕 还 林 还 草 ,严 禁 过 度 放 牧(3)丘 陵 地 势 起 伏 不 大 ,坡 度 比 较 和 缓 ,等 高 线 数 值 小 于 250 米 向 斜 中 心 岩 层 较 新 ,四周 岩 层 较 老 向 斜 槽 部 受 挤 压 ,岩 石 致 密 (坚 硬 )不 易 被 侵 蚀 12、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

14、、最 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大峡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所示,A 是 板块,B 是 板块。(2)试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3)大峡谷的气候湿润,其形成原因是:(4)峡谷入口处江面海拔 2800 米,出口处海拔 155 米,造成这里的 资源丰富。(5)大峡谷的 地域分异规律显著,其基带的自然带是 。12( 1)亚欧;印度(印度洋) (2 )在内力作用方面,板块挤压碰撞,岩层隆起抬升,并易形成断层;在外力作用方百,雅鲁藏布江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侵蚀作用显著,从而形成“V”型峡谷 (3)大峡谷开口面向印度洋,西南季风等湿润气流顺河深入,并受地形抬升,形成丰

15、沛降水 (4)水力 (5)垂直;常绿阔叶林带 13 D 21、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 A、B 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 A 处还是 B 处好? ,理由是 。(2)某勘探队在 C 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访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其理由是 。(3)小岛 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7连? 。为什么? 。(4)河流的下游常常造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如何?。21 ( l)A 因为 A 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 (2)粘土、粉砂、砂、砾石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3)与北

16、岸(即左岸)相连 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 (4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 它们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情况下以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27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中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材料 1:穴居时代的居住风水“未有宫室之时,因“陵穴”掘穴而处之;乃圣王虑之,以为掘穴

17、,则冬可避风寒” 材料 2: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1)读材料 1 和图甲,分析穴居时代人们在选择开凿居住洞穴时考虑的自然因素及原因。(2)根据材料 2 和图乙丙, “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及原因。(3)凹岸在古代风水中称“反弓水”是一文不值的,不适合辟为住宅用地的。但现在我们发现像伦敦、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最早往往在凹岸布局。分析原因。27(1)光照、热量(向南开口);避冬季偏北风(向南开口);高地(避开洪水、或除湿) (2)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水流较缓,便于取水。 (3)

18、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水深,便于港口建设。例 8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判断 G 河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8说明 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指出 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答案】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 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入海泥沙较少,因为 G 河在 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

19、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 ,水土流失较轻。(2012 安徽卷)35 (24 分)根据材料和图 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1)图中 A 地、B 地的地貌分别为_、_,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12 分)(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2 分)【答案】(1)断块山 洪积冲积平原 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 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 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2)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到9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