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包气带:地表下一定深度,岩石中的空隙被重力水充满,形成地下水面。以地下水面为界,其上者称包气带,其下的含水地带称为饱水带2.风成黄土: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3.次生黄土:原生黄土地层再受风力以外的营力搬运,主要是洪积、坡积、冲积成因的沉积物4.冰川:是地面上缓慢运动着的巨大冰体,在重力作用下有一定的运动5.冰期:气候寒冷,陆地上流水冻结,发育大规模冰川的6.冻土地貌:在多年冻土区,地下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厚度的冻土层,地表则发生周期性的冻融作用,结果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貌7.我国第四纪冰期:第四纪气候以全球大幅度的周期性冷暖变化为特征,表现为冰川作用的盛衰和气候带的
2、移动,即冰期和间冰期的更替8.海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陆地相对于海面下沉,并使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9.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10.地质环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所能达到岩石圈之总称又称自然环境11.地质灾害: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事件或现象12.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1.矿物: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绝大多数为晶质固态的
3、无机物,稳定于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2.类质同象: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质点所顶替而能保持原有晶形构造类型,只稍微改变其劲歌常熟的现象。3.结晶习性:指在相同生长条件下,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常有生成某一形态的习性。4.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构造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晶体现象。5.原生矿物:有内生作用形成的矿物;次生矿物:由外生作用生成的矿物。6.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7.硬度:矿物抵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 8.断口:单质矿物受力后,不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而形成的断开口。9.颜色:矿物对光线中不同波长的光波的均匀吸收或选择性吸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1
4、0.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11.透明度:指矿物透光的能力,它是相对的。12.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的强弱。 13.集合体:矿物由许多较小的单体聚集而成。14.双晶:同种物质的晶体有规则的连生在一起。15.结晶质:组成矿物的物质质点(离子,分子,原子)按一定方式规则地排列成空间格子状构造。16.晶胞:空间格子的最小单位(平行六面体) 。17.晶形:每种晶形矿物都有一定的晶体构造,反映在外形上均具有一定晶体形状。18.晶格:晶体的空间网状结构称为晶格。1.岩石:在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固态物质,是矿物或岩屑的集合体,有一定的结构、构造和变化规律。2.重结晶作用: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借溶解、局部溶解和固
5、体扩散作用,是物质质点发生重新排列组合的现象。3.胶结作用:在碎屑物质沉积的同时或生成之后,溶于水中的物质或有水带来的物质充填在沉积物的孔隙之中,将松散的碎屑粘结在一起。4.压固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不断加厚,在重荷压力下,是松散碎屑沉积物的含水量减少,体积缩小,并转变的较为致密。5.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同种类的岩石。6.侵入岩:岩浆在侵入过程中变冷、结晶而形成的岩石。7.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8.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的原有岩石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剥蚀作用、生物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沉积和成岩等一系
6、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9.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10.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条件下,由于温度、压力及化学流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石结构和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11.火山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 12.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1.地层:那些具有一定年代并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石。2.地质年代: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3.地层层序律:一般在没有遭受过剧烈构造变动的地区,在地层没有发生过倒转或逆掩地层的条件下,地层保持着正常的顺序,老地层在下,新地层覆盖其上,这种底老上新称为。4.生物层序律:不同时期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类型的化石
7、及其组合,而相同时期在相同地理环境下所形成的地层,不论多远都含有相同的化石及其组合。5.地质年代表:按年代早晚顺序把地质年代进行系统编年。6.标准化石:在化石中,把生存延续时间短、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数量多的种类。1.构造运动:实验室圈内岩体发生位移变形的作用。2.古构造运动: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3.新构造运动:发生在新第三纪到现在的构造运动。4.岩相:反映沉积岩或沉积物生成环境的岩石的各种性质。5.地质构造:承受构造运动的岩层或岩石,在构造运动的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变位的形迹。6.岩层:一层层叠置起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坚硬的层。7.产状:指岩层的空间位置。 8.倾角
8、:层面与假想面的交角(0-90) 。9.走向: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10.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即为倾向。11.褶皱构造:层状岩石的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失去其连续完整性的的构造。12.褶曲:岩层被挤压形成的的一个弯曲。 13:节理:是岩石中的裂缝,是两侧岩块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它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14.断层:岩层或岩体受力破坏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如果发生了明显的位移,这种断裂构造叫做。15.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盘滑动的断层。 16.递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17.大地构造:大范围
9、以致全球范围内构造运动的作用力及它所造成的地壳构造或形态。1.风化作用:是坚硬的岩石最终变成松散的碎屑和土壤。2.风化壳:风化的产物形成一个不连续的薄壳覆盖在基岩上。3.残积物:岩石风化后在原地裂残留的物质。4.物理风化:它是地表岩石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也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5.化学风化:地表岩石在水、氧及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发生化学成分变化。6.生物风化:生物在其生命活动中对岩石、矿物产生机械的和化学的破坏作用。7.球状风化:8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9岩浆作用:岩浆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10交代作用:变质
10、过程中,围岩与侵入体发生物质交换,带入某些新的化学组分,带出一些原有的化学组分,从而使岩石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发生变化,形成新岩石。1. 坡积物:在片流作用下,被带到坡缓处或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沉积物。2. 洪积物:洪流在山口或沟口的堆积物。3. 冲积物:是河流中沉积的物质,都是在流动的水体中以机械方式或沉积的碎屑物。4. 泥石流:是一种特殊的洪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松散固体碎屑的洪流。5. 河流侵蚀:河流以自身动能并以其搬运固体物质破坏河床,这种作用称为。6. 基准面:7. 洪积扇:洪流一边侵蚀沟床、沟坡的同时也将大量的碎屑物质搬运到沟口或山坡低平地带,因流速减小而迅速堆积 形成扇状堆积体,
11、体积较大而坡度较小者称为洪积扇。8. 河漫滩: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9.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的冲积平原.10.河流阶地: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叫。11.蠕动: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及其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第八章1.地下水;指存在于地面以下沉积物孔隙中或岩石裂缝、溶穴中的水。 、2.包气带:地下水面之上的部分。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的部分。4.含水层:能透水并给出相当数量的水的岩层。5.隔水层:不能给出水的岩层,或给出微不足道的
12、谁的岩层。6.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7.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8.矿化度: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化学元素的质量。(G/L)9.岩溶: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10.岩溶作用:指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在地表水、地下水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第九章1.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2.荒漠:气候干旱,植被非常稀疏,土地十分贫瘠的自然地带。3.风积物:经风搬运再堆积的物质。4.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13、。5.海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陆地相对于海面下沉,并使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6.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7.地质作用:是指在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1.元素的地质循环:在风化壳发展演变中,各种元素不断迁移,并由一种形态演变为另一种形态.2.海进: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陆地相对于海面下沉,并使海水侵入陆地的现象.3.海退:在相对短的地史时期内,因海面下降或陆地上升,造成海水从大陆向海洋逐渐退缩的地质现象.4.地质作用:是指在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引起地球
14、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第一章1.简述硅酸盐类矿物结晶构造特征。根据硅氧四面体是否连接及连接方式不同,主要分为为五种:1)岛状构造硅酸盐:硅氧四面体孤立存在或每两个以一角顶相连组成孤立四面体。此种构型矿物微粒状。2)环状构造硅酸盐:分别有 3、4、6、个四面体以两个角顶连接而成环状硅氧骨干。3)连状构造硅酸盐:硅氧四面体彼此一两个角顶相连,沿空间无限延伸成链状骨干。4)层状构造硅酸盐:硅氧四面体以三个角顶相连,组成无限延伸的平面层。矿物为板状或层状。5)架状构造硅酸盐:以全部四个角顶与其他四面体相连,组成立体空间内无限扩展的骨干。2.简述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法及各类代表矿物
15、。晶体化学分类法:以矿物成分、构造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一)自然元素(单质或非金属)金刚石二)硫化物(元素与硫结合)闪锌石三)卤化物(卤族元素化合物)岩盐四)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包括元素同氧结合(石英) 、金属氧化物与水联合派生(铝土矿) 。五)含氧盐:硅酸盐(橄榄石) 、含水硅酸盐(绿泥石) 、硫酸盐(石膏) 、碳酸盐(白云石) 、磷酸盐(磷灰石) 。3.常见矿物的主要鉴定特征。矿物的形态:单体形态,双晶,集合体形态。物理性质: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相对密度,硬度,解理与断口,矿物的其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类与鉴定等有关矿物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二章1,什么是岩浆岩结构和构造?岩浆岩构造和结构有
16、何特征。(一) 岩浆岩结构:指岩石的组成部分(包括矿物和玻璃质)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自形程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特征:按结晶程度划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按晶粒大小: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或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及似斑状结构。按自形程度划分: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二)岩浆岩的构造:岩石中不同矿物结合体之间的排列方式及充填方式。特征有:块状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与杏仁构造、枕状构造、珍珠构造、石泡构造。2.岩浆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叙述各类岩浆岩的基本特征。主要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来划分。一)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少于 45%,氧化镁,氧化亚铁含量居多,为硅酸不饱
17、和岩石。二)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45%-65%) ,氧化镁及氧化亚铁含量较超基性岩类低。三)中性盐类:包括闪长岩(二氧化硅含量 52%-65%) ;正长岩(二氧化硅含量与闪长石相似) 。四)酸性盐类 五)脈岩类:六)火山碎屑岩类。3.试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一、二阶段:母岩的风化及剥蚀作用;第三、四阶段:风化剥蚀产物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第五阶段:沉积物的固结成岩作用。4 。.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有何特征。按矿物成分分类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5.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变质作用主要分为哪几种类型?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性活动流体。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
18、、混合岩化作用、动力变质作用。6.试论述三大岩石的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主要依照特征分类:不同的地质作用、不同的岩石分类、分布最广的岩石、矿物成分、结构及构造的不同而划分的。联系:岩浆岩经过风化、剥蚀而破坏,破坏产物经过搬运、堆积而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受到高温作用可以熔融转化为岩浆岩。岩浆岩、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因此三大岩类可以相互转化。1.断层的基本类型: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阶梯断层、地堑、地垒2.沉积岩的化学成分有何特征?1沉积岩中 Fe2O3FeO,而岩浆岩中 Fe2O3Na2O,而岩浆岩中 Na2OK2O。3沉积岩中有较多的 H2O 及 CO2,4沉积岩中富含有机质,而岩浆
19、岩中没有.第三章1.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方法有哪些?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岩石地层学方法、切割律、地层的接触关系。第四章1.褶曲主要包括哪些要素?褶曲分为哪几种类型?1)主要包括:核;翼;轴面;轴线;枢纽;弧尖。2) 分类: 1 轴面产状:直立,倾斜,倒转,平卧2 横剖面形态特点:扇形,箱形,单斜3 枢纽产状:水平,倾伏4 长宽比率:线状,短轴,穹,盆,复背斜,复向斜.2.断层的基本类型及特征。按两盘相对滑动:正断层:上盘相对向下盘滑动。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向上滑动的断层。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走向相对滑动的断层。按断层走向与被断岩层走向:走向断层、斜向断层、倾向断层、顺层断层。3.野外如何
20、识别褶皱与断层?(一)褶皱的识别:首先判断褶皱存在,在确定是背斜还是向斜。对岩层的层序,岩性的各露头产状测定分析。观查岩石的走向。观测两翼岩层的倾向和倾角。观察岩层走向的褶曲枢纽的产状 (二)断层的识别:擦痕和镜面、断层角砾岩与糜棱岩、断层泥、拖曳褶曲、地层的缺失与重复、地质体错断、密集的节理、地貌标志、泉水的带状分布、土壤和植被标志.第五章1.试论述风化作用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方式和结果。风化作用:方式包括:矿物岩石的差异性涨缩;冰劈作用;盐分结晶的撑裂作用;层裂或卸荷作用。影响因素:温度、光照强度、压力、水流流速等。结果:岩石碎屑以及少数矿物碎屑。化学风化作用:方式:溶解作用、水化作用
21、、水解作用、碳酸化过程、氧化作用。影响因素:水、二氧化碳、氧的相互影响。结果:形成新矿物。生物风化作用:方式:人类影响及动物生命活动的影响。因素:人为及动物。第六章1.什么是滑坡?滑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滑坡?滑坡: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影响因素:岩土类型及性质;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水的作用;地震;人类活动。防治措施:防渗与排水(拦截;排导;护坡;填补) ;削坡减重与反压;支挡工程(抗滑挡土墙;抗滑桩;锚杆) ;2.什么是崩塌?形成崩塌的条件?崩塌: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向下崩落。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岩性
22、条件;构造条件;其他条件(主要指人工影响) 。第七章1.简述坡积物的特征。特征:一)坡积物组成单一,其岩性成分与上坡基岩一致。二)由粘土、亚粘土、粗砂和石块组成,上坡粗,下坡细,分选性和磨圆度差。三)略有与坡面大致平行的层理。四)坡积物厚度一般不大,结构疏松,渗透性能极强,常含有性质良好的浅层孔隙水,可供饮用。2.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形成条件:突发性水流;大量碎屑物;陡峭的地形;人为因素。3.河流阶地有哪几类?各阶段的特点?侵蚀阶地:由基岩构成,在阶面上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残积物分布,只有残积物和坡积物。基座阶地:有成层的冲积物覆盖在基岩基座上。堆积阶地:上迭阶地和内迭阶地各有特点,埋藏阶地
23、是一特殊类型第八章1地下水类型的划分。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把它分为:包气带水(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潜水;承压水按含水层空隙性质把地下水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2.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有哪些。(一)岩石的可溶性 1、岩石的成分 2岩石的结构(二)岩石的透水性(三)水的溶蚀性(四)水的流动性3.岩溶地貌类型?(一)地表岩溶溶沟和石芽;溶蚀漏斗和塌陷漏斗;溶蚀洼地;落水洞和竖井;岩溶盆地;干谷和盲谷;峰丛、峰林和孤峰;天生桥。(二)地下岩溶溶洞;洞穴堆积物及其形态;地下河和岩溶泉。第九章1.干旱地区荒漠和荒漠化的类型各有哪些?干旱区荒漠的类型:1岩漠(石质荒漠)2砾漠(砾石荒漠)3沙漠(沙质荒漠
24、)4泥漠(粘土荒漠)荒漠化的类型: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其它因素形成的荒漠化.2.比较风积物与冲积物的异同?风积物:1碎屑性 2良好的分选性 3较高的磨圆度 4碎屑中存在较多的铁镁质及其它不稳定矿物 5具有规模极大的交错层理 6颜色多样性冲积物 :1分选性好 2磨圆度较好 3层理较清楚 4韵律性3.比较风力搬运与河流搬运的异同?(一)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搬运作用:河流水流在流运过程中携带大量泥沙和推动河底砾石移动的作用.河流搬运方式:1推运 2跃运 3悬运 4溶运(二)风的搬运作用风的搬运作用:指风所挟带各种不同粒径的泥沙颗粒被输移的过程。搬运形式:跃移、悬移和蠕移;搬
25、运高度;搬运强度 ;输沙率。第十章1.我国黄土地层如何划分?按沉积时代和基本特征分为:第一层为下更新统的午城黄土;第二层为中更新统的离石黄土;第三层为上更新统的马兰黄土;第四层为全新世晚期沉积的全新统的现代黄土2.试论述黄土的形成原因及熟悉黄土地貌类型。形成原因:(1)黄土与沙漠、戈壁成带状排列;(2)其产状与基岩地形无关;(3)含有陆生动植物化石;(4)结构的相似和成分的一致性;(5)由北而南粒度逐渐变细和厚度逐渐变薄;(6)多次埋藏土壤层的重迭。黄土地貌类型:黄土沟壑地貌;黄土沟间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谷坡地貌:泻溜、崩塌、滑坡黄土潜蚀地貌:黄土碟、黄土陷穴、陷沟、黄土井、黄土桥、黄土
26、柱第十一章1. 什么是冻土?有哪些类型?冻土:温度处于 0 摄氏度或 0 摄氏度以下,并且含有冰的涂层。类型:雪蚀洼地和山原阶地石海、石河和冰川多边形土石环、石带和石圈热融地貌和融冻泥流阶地冰核丘、冰丘土溜阶坎2. 我国第四纪冰期的特征?第四季气候以全球大幅度的周期性冰暖变化为特征,表现为冰川作用的盛衰和气候带的移动,及冰期和间冰期的的更替。3. 熟悉冰川地貌类型?一、冰蚀地貌:1冰斗、刃脊和角峰 2冰川谷 3冰蚀盆地与羊背石二、冰碛地貌:1冰碛丘陵(基碛丘陵)2侧碛堤3终碛堤(尾碛堤)4鼓丘三、冰水堆积地貌:1.蛇形丘2.冰砾阜、冰砾阜阶地和锅穴3.冰水扇和外冲平原4.冰川湖与季候泥(纹泥)
27、第十二章1. 湖泊的成因类型有哪些?1构造湖(断陷湖 向斜拗陷湖 ) 2火山湖(火山口湖 火山堰塞湖 ) 3 河成湖(牛轭湖河口湖 ) 4冰川湖 5海成湖 6岩溶湖 7 风蚀湖 8人工湖(水库)2. 湖泊的演变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演变: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衰亡期。湖泊对人类影响:1.为人类提供大量淡水资源 2.蕴藏着丰富的盐矿资源 3.储备有肥沃的耕地资源4.众多的生物资源 5.能量巨大的水利资源 6.生态作用。3. 海岸地貌类型?1海蚀穴、海蚀崖 2海蚀平台、海筑平台 3海穹、海蚀柱4海滩:砾质海滩、砂质海滩、粉砂质海滩、淤泥质海滩5水下沙坝 6离岸堤 7沿岸堤 8沙嘴 9拦湾坝 10连岛坝.4. 海岸地貌形成的因素。构造运动奠定了海岸地貌的基础,在这基础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气候因素等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第十三章第十四章1. 什么是环境地质学?一门研究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新学科。2. 地质环境及特征地质环境:指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科学技术研究所能达到岩石圈之总称。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3. 地质灾害的概念;特征。概念:把自然变异为主因产生并表现为自然状态的灾害称为地质灾害。 (无确切定义)特征:区域性;阶段性;继承性;周期性;群发性;链生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