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汉语语法专题姓名:白雪筱学号:41202290成绩栏:一、 语法研究中为什么要分词类?英语如何分类?汉语又如何分类?答: 词类的划分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意义的,划分词类涉及着对整个语言结构的态度。而且语法位置对于词语有选择限制,说明词语在性质上有区别的。英语的分类的主要是是根据形态的变化,而现代汉语语法最根本的特点是缺乏形态。汉语的词类划分依据和标准是两个核心问题: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词类划分的标准。划分标准有双轴制、一线制、三线制。并在处理兼词时遇到词的同一性问题、一词多类或一类多功能、切分策略这三个问题。不同的派别持有着不同的观点,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认为“国语的词类,在词的本身无从区
2、别:必须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职务,才能认定这一词属于何种词类。 ”即依据句子成分划分词类。文炼、胡附在谈词的分类中认为划分标准应是词的广义形态(词序、词与词的相互关系、词与词的结合) ,吕叔湘的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具有总结性的特点,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目前划分词类遇到的困难有:1、缺乏形态、多功能现象、词的切分 2、句法结构的语法关系判定 3、不同历史层次的成分混杂。因此,汉语词类的研究任重道远。二、 实词内部有那些分类?各家是如何分的?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答: 1、最早的对词类的划分是 1953 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对词类的划分, “凡实字以名一切事物者,曰名字,省曰名。 ”“凡实字以言
3、事物之行者,曰动字。 ”“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曰静字。 ”即把实词按照字类来划分,实字: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等。马建忠所划分的标准是词义,是传统语言学的划分方法。2、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中讲到“国语的词类,在词的本身上无从区别,必须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职务,才能认定这一个词属于何种词类。 ” “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他的划分标准是:句子成分决定词类。3、高明凯关于汉语词类的分析中认为:汉语实词不能划分词类。他的论证是:词的形态变化大前提;汉语实词无形态小前提;汉语实词无词类结论。他的观点否定了词类的划分,把实词的划分归结为只有形态一种,是目前不被认可的观点。4、文炼、胡附的谈词的
4、划分中把划分标准定为词的广义形态词序、词与词的相互关系、词与词的结合) ,也是没有解决多少存在的问题。5、吕叔湘的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有归纳性和总结性的特点,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可,是目前受认可的一种观点。三、如何区分定语和状语?定中结构中的“的”什么情况必须出现,什么情况不能出现,什么情况两可?两可的情况下,带“的”的定中短语与不带“的”的有什么差别?答: 定语和状语都是偏正短语中心语的修饰性成分。一般来说,体词性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是定语,谓词性中心语前面的修饰成分是状语。但实际上定语和状语的区分并不这么简单,原因在于:第一,体词性成分可以作状中结构的中心语,例如“刚好五位” ;第二,
5、谓词性成分可以作定中短语的中心语,例如“经济的振兴” 。因此,定语和状语除了根据中心语的语法性质进行区分外,还应该考虑修饰语的性质和整个偏正结构的语法功能。 从修饰语的性质来看,副词只能作状语,不能作定语。 形容词、名词、动词直接作修饰语时,是定语还是状语,取决于中心语是体词性成分还是谓词性成分。例如:“突然事件” 、 “塑料袋子”中“突然” 、 “塑料”是定语;“突然发生” 、 “直线上升”中“突然” 、 “直线”是状语。 量词短语作修饰语时,同样要根据中心语的语法性质进行判断。例如:“三吨煤” 、 “一本又一本书” (定语) ;“三吨重” 、 “一本又一本看” (状语)。 有些偏正短语的中
6、心语是体词性的,但整个结构是谓词性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其中的修饰语就是状语,例如“刚好五位” 、 “就两个人” 、“才 6 点钟” 。有些偏正短语的中心语是谓词性的,但整个结构的是体词性的,其中的修饰语是定语,例如“经济的振兴” 、 “体制的束缚” 、 “满腹的愤怒和埋怨” 。 由双音节形容词与双音节动词构成的偏正结构,例如“热情接待” 、 “具体分析” 、 “彻底解决” 、 “周密调查”等,应根据整个偏正结构所处的语法位置来确定前面修饰语的性质。例如:我们具体分析了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差异。 (状语)对于汉英语语法之间的差异,我们进行了具体分析。(定语) “进行了具体分析”中的“具体”
7、是定语,可以加进结构助词“的”说成“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定中结构中“的”的隐现问题:1、人称代词作领属性定语,如果中心语是表示亲属称谓的名词,通常不用“的”字,如果中心语是一般名词,单说的时候需要用“的”字,包含在句子里的时候,可以不用“的”字。名词作领属性定语也有类似的情形,如果中心语前面有指示代词,那么不用“的”的说法比用“的”更普通。2、 “这、那、哪”加上量词直接修饰名词,表示指示;加上“的”字,表示领属关系。3、名词和形容词修饰名词都带有“的”和不带“的”两种形式。第一、在不带“的”的格式里,定语和中心语紧密相连,在意念上是一个整体;在带“的”的格式里,定语和中心语是一种临时的
8、组合,两部分在意念上保持较大的独立性。第二、如果定语是名词,这两种格式有时表示的不一样。4、名词性成分带“的”做定语,有时也表示性质。数量名词结构做定语也有表示性质。四、什么是“中心词分析法”?什么是“层次分析法”?二者的差别是什么?各自的优劣在哪里?答: 中心词分析法又称“成分分析法” ,来源于西方的传统语法,是指在分析句子时,先将句子的中心成分找出来,再让连带成分依附于中心成份,在同一个平面上展示所有成分的组成情况。最后,在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心成分的搭配归纳出句子的基本格局。由于分析时处处找中心,所以称为“中心词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 ,它是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9、提出的一种语言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我国语言学界对直接成分分析法特有的称说。层次分析法认为,句子结构是由语素、词跟另一个语素或词先组成一个较大的单位,然后再跟其它语素、词或组合成分结合成更大的单位。中心词分析法确立了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相结合的思想。在词法方面,坚持概念、句法、形态三结合的标准。在句法方面,主要根据位置来确定主语和宾语,从而扭转了单凭逻辑意念划分主语的偏向。优点有:1、 便于抓住句子的主干,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2、 在分析句子时注重成分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分析。3、 便于检查、称说不规范的句子。其不足之处有:1、 不能显示句子结构的层次性2、 破坏了句子成分的整体性。3、 对句子的解释
10、能力较差。4、 对语言的分析上适用范围较小,它只适用于句法,不适用于词法。层次分析法作为结构语言学的一种分析方法,对促进汉语语法的研究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作为特定的析句方法,既有其无法取代的优点,也有缺陷和不足。优点有:1、较为全面和真实地揭示了语言内部的结构层次关系,并以准确的形式表达了这种分析结果,这是以往的传统语言学的分析方法所没有做到的。2、提高了语言研究的精确度。3、发现并解决了一些传统分析法没有注意和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足表现在如下方面;1、无法处理主动句与被动句,无法显示施事与受事的区别。2、无法处理功能和意义不一致的语法结构。3、无法处理非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4、层次分析法以直接
11、成分之间的结构层次的揭示为目的,但常常进行不必要的穷尽性分析,又不显示关系,不便于教学和归纳句型。五、什么是主谓谓语句?其结构特点是什么?主要有哪些类型?分类依据是什么?答:主谓谓语句是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全句主语(又称“大主语” )与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又称“小主语” )有广义的领属关系。从意义上看,主谓谓语句的小主语是隶属于大主语的,所以,大小主语之间可以加结构助词“的” 。但是,在句子结构上,大小主语并没有偏正关系,不能将大主语分析为定语。2、 主语与谓语中的某一词具有复指关系。被复指的主语如果是主谓短语或其他谓词性短语,一般作分句看待。大主语是施事,小
12、主语是受事。这类句子把受事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受事带有普遍性,具有强调或夸张的意味。3、 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有时也可以是工具或与事。4、 大主语是谓语叙述、讨论的范围、对象。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前暗含着一个介词,说明主语是讨论的范围或对象,但在句子结构上不能加介词,否则就成了介词短语作状语了,不再是主谓谓语句。5、 大主语与小主语具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小主语一般是表动作行为的词语。这一类句子不同于连动句,因为两个谓语之间有主谓关系,而连动句的动词之间不能有主谓关系。六、双宾句中动词的特点是什么?双宾句主要有哪些类型? 答: 双宾语句式是一个动词带上两个名词性宾语;直接宾语一般指物,间接宾语
13、一般指人,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没有结构上的关系。事实上,任何语法单位都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双宾语句式这个语法单位同样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一般双宾语格式有以下几种类型:1、 表示给予:在双宾语中,离动词近的是近宾语,离动词远的是远宾语。在表示给予意义的双宾语构造里,近宾语指接受者,远宾语指所给的事物。接受者多半是人,因此近宾语往往是指人的名词或代词。值得注意的是远宾语如果指人,就只能用指人的名词,不能用人称代词。2、 表示取得:这一类格式里的近宾语和远宾语之间在意义上有领属关系,所以往往可以在近宾语后面加上“的”字使它转换为定语去修饰原来的远宾语。因为领属性定语后头不一定都带“的”字。如果中心
14、语前头有指示代词“这” “那” ,不用“的”的说法更占优势。因此如果把上引各例里的数词换成“这”或“那” ,则原来的双宾语就转换为单宾语了。3、 表示等同:近宾语和远宾语的所指在某一方面具有同一性。七、把字句的结构、语义特点是什么?如何使用把字句?答:把字句是谓语带介词“把”构成的介词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把字句一般表示处置作用,即谓语中心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介引的对象施加影响,使它产生某种变化,或是处于某种状态。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把”字句有“处置”的意思,谓语中心一般是能够对“把”字引介对象起积极作用的动词,因此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非动作动词不
15、能用来构成“把”字句。构成“把”字句的动作动词通常是及物动词。有些不及物动词构成中补短语以后,也可以构成把字句,这一部分句子的特点是把字介引的对象一般都是施事,都是非主谓句。2、把字介引的对象或受事主语常常是确指的,前面常有“这、那”之类的修饰语。但这一条并不严格,有的情况下并不表示确指。3、现代汉语里的把字句的谓语中心不能是一个单个动词,尤其不能是单音节动词,前后总要有别的词语配合使用,可以带上相关的成分,如:宾语、状语、补语、动态助词或者动词重叠,才能满足把字句体现处置结果的要求。把字句的功能有 1、表达了不同的语义 2、可以妥善安排一些很难放置在谓语动词后的受事成分。八、被字句的结构、语
16、义特征是什么?被字句与把字句、一般主谓句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 “被”字句是由介词“被”字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句子。被字句属于被动句。被字还可以与助词“所、给”配合使用。一般的被字句只有一个受事成分做主语,有的被字句有两个受事成分,一个作受事主语,一个作受事宾语,主宾语之间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时,动作的施事不需要说出或无从说出时,被字单独使用,后面不出现施事,这时被字应该是表示被动的助词。因为介词是不能单独出现的,它总是与后面的名词性成分组成介词短语,起修饰作用。被字句一定是受事主语句,且以介词被为标志。受事主语句如果没有介词被的出现,则不是被字句。被字句与把字句在语义上有转换关系,把
17、字句的主语是施事,被字句的主语是受事,把字句的主语在被字句中成了介词宾语。所以这两类句式在构成上也有一些相似的特点。如被字句的谓语中心必须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判断动词、判断动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有、没有”等不能用来构成被字句。被字句的谓语中心语一般不单独出现,而要带上相关的成分,如状语、补语、助词“了”等。九、存现句的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是什么?存现句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分类依据是什么?答:存现句是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的句子,其基本格式是“NP1+VP+NP2” ,NP1 表示处所,NP2 表示人或事物。存现句可以根据句式意义和谓语动词的
18、类型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1、 存在句 表示什么地方存在某人或某物。存在句的谓语中心可以是动作动词,也可以是非动作性动词“有、是”等。动作性动词后面通常带有动态助词“着” 。2、 隐现句 表示什么地方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隐现句的位于中心后面一般要带动态助词“了”或趋向补语“来、出、出来、过来”等。存现句在结构上有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主语由处所词担当,句首不出现施事或受事。处所词语前加上介词,就变成了句首状语。如果句首没有处所词语,则属非主谓句中的存现句。2、 存现句的宾语多数为施事宾语,宾语经常带数量定语。十、 “连”字句的语义特征是什么?“连” “都”在连字句中的作用是
19、什么?答: “连”字句的强调作用逐渐完全由副词“也/都/还”来承担,“连”逐渐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成分,这在语言中表现为“连”字省略比较自由,而副词则很难省略。“连”常常跟“都” “也”配合起来使用,强调已经说到的事物和其它事物之间的一致性。例:连一分钱也舍不得花(不要说更多的钱了)这一类格式里的“连”字都可以去掉,意义保持不变,只是构造上从原来的连谓结构转换为主谓结构。因此可以把这类连谓结构看成是由相应的主谓结构转换过来的。谓语前边带“都”字的主谓结构有两类:一类重音在“都”字上,另一类重音在主语上。我都买了;连我都买了(你怎么不买) ,前面加“连”字构成了连谓结构“连都” 。 “连都”式里的动词如果是否定形式的, “都”字都能换成“也”如果是肯定形式的,似乎“连都”式比“连也”式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