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鲁迅中学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测高一物理试卷考生须知:全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 3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 80J,则A.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80JB.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80JC. 重力对物体做了 80J 的功D. 物体的动能一定减少 80J2. 水流在推动水轮机的过程中做了 3108J 的功,这句话应理解为A. 水流在推动水轮机前具有 3108J 的能量B. 水流在推动水轮机的过程中具
2、有 3108J 的能量C. 水流在推动水轮机的过程中能量减少了 3108JD. 水流在推动水轮机后具有 3108J 的能量3.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所有的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B. 所有的曲线运动都是变加速运动C. 所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都要受到外力的作用D. 所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和速度方向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4.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静止在地面的物体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对于这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向心加速度都指向地心B. 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C. 向心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D. 运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5. 如图所示,吊床用绳子拴在两棵树
3、上的等高位置。某人先坐在吊床上,后躺在吊床上,均处于静止状态。设吊床两端系绳中的拉力为 F1、吊床对该人的作用力为 F2,则A. 躺着比坐着时 F1 大B. 坐着比躺着时 F1 大C. 坐着比躺着时 F2 大D. 躺着比坐着时 F2 大6. 某同学站立于地面上,朝着地面正前方的小洞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球出手时的高度为h,初速度为 v0,结果球飞过小洞(没有进入) 。为了将球水平地抛入洞,下列措施可行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 保持 v0 不变,减小 hB. 保持 v0 不变,增大 hC. 保持 h 不变,增大 v0D. 同时增大 h 和 v07. 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4、.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守恒B.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过程中,机械能一定不守恒C. 系统中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时,系统的机械能守恒D. 在空中飞行的炮弹爆炸前后机械能守恒8. “嫦娥二号” 原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卫星,因此两颗星在外形和重量上并没有太大差别不过它的绕月飞行轨道将由“嫦娥一号”时的 200 公里高度降低到 100 公里,这样就能把月球看得更清楚它们绕月球运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轨道视为圆周) ,则下列有关探月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A. “嫦娥二号”卫星绕月球运行的速度小于“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的速度B. “嫦娥二号” 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周期大于“嫦娥一号”卫星绕月球的周期C.
5、 “嫦娥二号”卫星所在位置的加速度比“嫦娥一号” 所在位置的加速度大D. “嫦娥一号 ”卫星在绕月轨道上经过加速变轨可到达“ 嫦娥二号”的绕月轨道9. 如图,木板可绕固定的水平轴 O 转动。木板从水平位置 OA 缓慢转到 OB 位置,木板上的物块始终相对于木板静止。在这一过程中,物块的重力势能增加了 2J。用 FN 表示物块受到的支持力,用 Ff 表示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则在这一过程中A. FN 和 Ff 对物块都不做功B. FN 对物块做功 2J,F f 对物块不做功C. FN 对物块不做功,F f 对物块做功 2JD. FN 和 Ff 对物块所做功的代数和为 010. 在轨道上稳定运行的空
6、间站中,有如图所示的装置,半径分别为 r 和 R(Rr)的甲、乙两个光滑的圆形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轨道之间有一条水平轨道 CD 相通,宇航员让一小球以一定的速度先滑上甲轨道,通过粗糙的 CD 段,又滑上乙轨道,最后离开两圆轨道,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在 CD 间由于摩擦力而做减速运动B. 小球经过甲轨道最高点时比经过乙轨道最高点时速度大C. 如果减小小球的初速度,小球有可能不能到达不了乙轨道的最高点D. 小球经过甲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于经过乙轨道最高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正确
7、,选对得 3 分,不选全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1. 关于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公式 k,下列理解正确的是2TRA. T 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B. T 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C. 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常量D. 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 R ,周期为 T ;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长半地 地轴为 R ,周期为 T ,则 月 月 23地地R月月T12. 如图为某品牌自行车的部分结构。 A、B、C 分别是飞轮边缘、大齿盘边缘和链条上一个点。现在提起自行车后轮,转动脚蹬子,使大齿盘和飞轮在链条带动下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 、C 三点线速度大小相等B. A、B 两点的角
8、速度大小相等C. A、B 两点的向心加速度与飞轮、大齿盘半径成反比D. 由图中信息,A、B 两点的角速度之比为 1:313.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 G,根据下列给出的条件,能够得出地球质量的是A. 已知地球距太阳中心距离 d 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 TB.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 及地球半径 RC. 已知月球距地球中心距离 d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公转周期 TD. 已知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g及月球半径 R14.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小车在水平恒力 F 推动下,从山坡(粗糙)底部 A 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 h 的坡顶 B,获得速度为 v,AB 之间的水平距离为 s,重力加速度为 g下列说法
9、正确的是A. 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 mghB. 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 21mvC. 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 +mghD. 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 +mghFs2v三、填空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27 分)15. 物理学中存在着许多物理规律,准确地认识物理规律的本质,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物体,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_(选填“ 可能增大”、 “可能减小 ”、 “一定减小”、 “一定增大” )16. 起重机吊起质量为 2104kg 的水泥,某时刻水泥的速度为 0.3m/s,那么这时刻水泥的动能为_J,如果水泥在 2.0s 内上升了 0.5m,那么这段时间
10、内水泥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_W。 (g10m/s 2)17. 如图所示,一个大小为 5N,与水平方向夹角 37的拉力 F 作用在小车上,小车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小车受到的阻力大小为 3N,方向水平向左。小车向右运动的距离为 2m 的过程中,小车受到的各个力都没有发生变化。求在此过程中:拉力 F 对小车做的功(取 cos370.8)为 _。小车克服阻力做的功为_ 。19. 下列几个图分别是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装置图。其中探究“ 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装置图是_(选填“甲”、
11、“乙”、 “丙”) ;图甲中由于用砝玛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代替小车拉力,因此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_小车的质量(填写“ 大于”、 “小于” 、 “远大于” 、 “远小于 ”) ;图甲中实验前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砝码盆_挂上(填写“ 需要”、 “不需 ”) ;这三个实验都使用了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用_电源(填写“ 直流”、 “交流”、 “交直流均可”) 。在这三个实验挑选出的纸带中,其中有一条纸带中有一段打出的点间隔是均匀的,则这条纸带一定是实验装置图_(填写“ 甲”、 “乙” 、 “丙” )中实验得到的。20. (1)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某同学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
12、的方法做了 6 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_。序号 抛出点的高度 (m) 水平初速度 (m/s) 水平射程(m)1 0.20 2.0 0.402 0.20 3.0 0.603 0.45 2.0 0.604 0.45 4.0 1.205 0.80 2.0 0.806 0.80 6.0 2.40A.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 1、3、5 的实验数据B.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 1、3、5 的实验数据C.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 2、4、6 的实验数据D. 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 2、
13、4、6 的实验数据(2 )三个同学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平抛运动规律” 的实验:a. 甲同学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球沿水平方向弹出,同时球被松开,自由下落,观察到两球同时落地。改变小锤打击的力度,即改变球被弹出时的速度,两球仍然同时落地,这说明_。b. 乙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 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 N 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 C、D,调节电磁铁 C、D 的高度,使 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 P、O 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 V0相等。现将小铁球 P、Q 分别吸在电磁铁 C、D 上
14、,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 V0 同时分别从轨道 M、N 的下端射出。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P、Q 两球相碰。仅仅改变弧形轨道 M 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_。c. 丙同学采用频闪摄影的方法拍摄到如图丙所示的“ 小球做平抛运动” 的照片。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 1.25cm,则该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_m/s。 (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31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21. ( 7 分)长度为 L 的细线下挂一个质量为 m 的小
15、球,小球半径忽略不计,现用一个水平力 F 拉小球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 角并保持静止状态,如图所示,(1 )求拉力 F 的大小;(2 )撤掉 F 后,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多大?绳子拉力为多少?22. (7 分)人造地球卫星在距地球表面高度等于地球半径 3 倍处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半径为 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求:(I)卫星的线速度;(2)卫星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23. (8 分)中央电视台近期推出了一个游戏节目 推矿泉水瓶。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瓶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瓶向前滑动,若瓶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瓶最后不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或在滑行过程中倒
16、下,均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是长度 L15m 的水平桌面,选手们可将瓶子放在 A 点,从 A 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瓶,BC 为有效区域。已知 BC 长度 L21m,瓶子质量 m0.5kg,瓶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4 。某选手作用在瓶子上的水平推力 F20N,瓶子沿 AC 做直线运动(g 取10m/s2) ,假没瓶子可视为质点,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问:(1 )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2 )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距离最小为多少?24. (9 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 A 点水平桌面右侧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 MNP,其形状为半径 R0
17、.8m 的圆环剪去了左上角 135的圆弧,MN为其竖直直径,P 点到桌面的竖直距离也是 R。用质量 m0.2kg 的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 点,弹簧和物块具有的弹性势能 Ep7.2J,释放后物块从桌面右边缘 D 点飞离桌面后,由 P 点沿圆轨道切线落入圆轨道 g10m/s 2,求:(1 ) DP 间的水平距离;(2 )判断 m 能否沿圆轨道到达 M 点;(3 )释放后 m 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 3 分,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1. A 2. C 3. B 4. D
18、5. B 6. A 7. C 8. C 9. B 10. D二、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选项正确,选对得 3 分,不选全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11. BC 12. AC 13. BC 14. ABD三、填空题(本题包括 6 小题,共 27 分)15. 一定减小(2 分)16. 900(2 分) 5.0104(2 分)17. 8J( 2 分) 6J(2 分)18. 320km/h(2 分)19. 乙(2 分) 远小于(1 分) 不需(1 分) 交流(1 分) 乙(2 分)20. (1)B(2 分) (2
19、) a.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2 分) b.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 分) c. 0.71(2 分)四、论述、计算题(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31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得分。答案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1. (7 分)解:(1)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为零,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F mgtg 3 分G mg 2 分2RMm得:v 1 分1g(2 ) T 1 分t)4( 1 分gR1623. (8 分)解:(1)设推力作用瓶位移为 S,由动能定理:FS mgL10 1 分S 0.5m 1 分FmgL1由牛
20、顿第二定律:F mg ma 1 分解得:a36m/s 2 1 分S at2 可得推力作用的最长时间为:t s 1 分1 aS26(2 )设推力作用的最小距离为 x,有:Fx mg(L 1L 2)0 2 分解得:x 0.4m 1 分FLmg)(2124. (9 分)解:(1)设物块由 D 点以初速度 vD 做平抛运动,落到 P 点时其竖起速度为 vy,有v 2gR2y而 tan45,解得 vD4m/s 2 分Dy设物块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 t,水平位移为 x,有 R gt2,xv Dt,解得 x1.6m12 分(2)若物块能沿轨道到达 M 点,设其速度为 vM,有 mgR mv mv22M1D2 分解得 vM2.2m/s 2.8m/sgR即物块不能到达 M 点. 1 分(3)设 m 在桌面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f,有 EpW f mv 2D1 分解得 Wf5.6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