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讲 文学与文学理论1.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823411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 文学与文学理论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讲 文学与文学理论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讲 文学与文学理论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讲 文学与文学理论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第二讲 文学与文学理论学习目标:1掌握文学理论的含义;2了解文学理论的当前特征;3懂得如何学习文学理论。知识谱系:讲义: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究竟是怎么回事?你若是初学文学理论的人,在翻阅本书之初,可能首先就会问这样的问题。你可能还迫切想知道,我能学懂文学理论吗?我能很快学懂、掌握并运用它吗?我想,你只要随着本书的阐述逐步前行,耐心学习,这些问题都是大体可以弄明白的。文学理论并不深奥,但它确实需要学习。一、从文学到文学理论在知道文学理论之前,你可能早已接触到文学作品了。文学,对读者来说确实不陌生。不妨来看诗人牛汉(1

2、923)写的夜 (1997):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这首诗显然本身就与诗及其意义有关,它不仅表现人的心灵,而且也返身指向诗本身。“黑暗”及其与“光明”的关联,是人类每天必须面对的自然现象,同时,更是人类经常遭遇的社会、文化与精神问题。 “我”面对令人恐惧的无边的“黑暗” ,最初的应变措施是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关死门窗” 。这是一种利用人造器物去阻隔的方式,属于器物式阻隔。当这一方式不能改变“我”的恐惧时,不得已选择第二种方式

3、:“我点起了灯” 。灯是黑暗的反面,可以驱散黑暗而带来光明。点灯显然属于器物式驱散。然而, “我”惊奇而恐惧地发现,灯光并不能驱散黑暗。 “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 。黑暗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致不仅灯光不能抵御,甚至灯本身也在“颤抖” 。面对着连灯光本身也可能被吞噬的危险, “我”终于迫不得已地拿起了“诗”这一最后的“武器”:“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 。 “我”此时深深地相信,只有诗才可以引领人抵御黑暗、寻求光明。最后一行(段)带有惊叹号的“诗不颤抖!” ,明确地突现了诗的抵御黑暗和拆解黑暗的强大功能以及追求自由的独立意志,表达了处于无边黑暗包围

4、中的人对于诗的高度信仰和坚定信念。置身于黑暗的剧烈摇撼中,门窗可能颤抖、灯光也可能颤抖,但唯一确信的是, “诗不颤抖” 。从门窗阻隔到灯光驱散,再到写诗的神定气闲, “我”终于为自己寻到了抵抗黑暗和召唤光明的最理想而又最有效的方式。在这里, “诗”的作用并不只是个人情感的简单书写,或者吟风弄月、无病呻吟,而是在如狼似虎的黑暗中对于黑暗的严辞拒斥和对光明的安然守护。相应地, “我”之成为“诗人” ,是黑暗情势逼迫下主体奋勇反抗的结果。当着器物式阻隔和器物式驱散都无法抵御黑暗的“撕裂”时, “我”就只能选择拿起语言武器而成为诗人了。诗及诗人在人生中的作用于此可见一斑。显然,这首诗通过上述表现,引导

5、我们思考带有普遍性意义的诗学或文学理论问题:诗的特性是什么?诗在人生中的作用是什么?读者可能还会进一步好奇地追问:诗的作用真的如此神奇么?当门窗在颤抖、灯在颤抖时,诗凭什么可以不颤抖?有一定阅历的读者,可能还会联想到在张承志的中篇小说北方的河 (1984)中读到的一段:“他举起自己的诗稿,在粗厉的风啸声中朗读起来。他读着,激动地挥着手臂。狂风卷起雪雾,把他的诗句远远抛向河心。他读着,觉得自己幼稚的诗句正在胸膛里升华,在朗诵中完美,象一支支烈焰熊熊的火箭镞,猛烈地朝着那冰河射去。 ”于是,在他的诗朗诵声中,一个神奇的景象出现了:刹那间一声巨响,大地震颤,雪原复苏,冰河解冻,春水奔腾,万象更新。在

6、诗人的自我想象中,诗的“巨大的控制力和象征能力”几乎是无限的,因而竟然可以走出语言领域而直接触动现实变化。诗人和他的诗的神奇魔力真是叹为观止啊!但读者心中的疑虑不仅没有就此释然,反而愈来愈重了:诗里面到底有什么呢?同时,他可能还会问:小说里面出现对于诗的想象,那么,小说与诗有什么关系呢?显然,要想真正弄明诗和小说的作用及其他奥秘,仅有诗和小说本身的内部反思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从诗和小说内部的反思进展到关于诗和小说的更普遍问题的专门的理性沉思。进一步说,要弄明诗以及小说、散文、剧本等各种文学现象的奥秘,就需要我们从具体文学作品的关注进展到对普遍的文学现象的理性思考。这样,从文学作品思考进展到

7、文学理论反思,就是必然的了。二、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一词,顾名思义,涉及关于文学的各种理性谈论。这种对于文学的理性谈论对你并不陌生。当作家不满足于仅仅写作文学作品而是要直接告诉人们自己这样写的意图时,当读者不局限于只是阅读一部文学作品而是想把它同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阅读体会联系起来比较时,文学理论就已经出现了。可以说,文学理论是就那些不满足于仅仅写作或阅读文学作品、而是渴望了解更多的人们的行为而说的。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由于“文学学”一词是在“文学”后面加上“学” 、出现两个“学”字的重叠,这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人们在 50年代以来习惯上把它改称“文艺学” ,

8、这一名称甚至一直延续到我国现行的教育和科研体制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中。不过,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 (literarytheory)概念在中国文学研究界广泛传播,逐渐取代“文艺学”而流行开来,成了当今中国文学研究界的一个通行语了。简言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方式。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普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同时,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刘勰的文心雕龙 、严羽的沧浪诗话 、叶燮的

9、原诗 、朱光潜的诗论和文艺心理学等正是文学理论著作。三、文学理论具有多大的普遍性?既然是思考文学的普遍问题的学科,文学理论的最有代表性的学科品质,似乎当然就是对普遍性的寻求了。但是,实际上,最近几十年来,文学理论的普遍性一直遭到质疑或消解。文学理论早已不再是具有强大普遍性的“关于文学性质的解释”或者“解释研究文学的方法”了,而成了对于具体、个别或特殊问题的片断式论述。美国学者卡勒所明确地总结道:“理论是一种思维与写作躯体(a body of thinking and writing) ,其限制难以界定。 ”正是由于变得无法限制了,文学理论成了一系列没有固定界限的评说天下万事万物的各种著述了,涉

10、及人类学、艺术史、电影研究、性别研究、语言学、哲学、政治理论、心理分析、科学研究、社会理智史和社会学等广泛种类。卡勒甚至指出:“理论在这个意义上不是一种文学研究的方法定势,而是关于太阳底下一切事物的无限制的写作群体(theory in this sense is not asset of methods for literary studies but an unbounded group of writing about every thing under sun) ”。这等于道出了当今文学理论的特殊困境:一方面,它是无限地开放的,可以灵活自如地伸展向各个学科、领域,从而似乎具有强大的普遍适

11、用性;但另一方面,它的这种普遍适用性又往往是充满断裂的或零散的过程,无法寻到人们原来信仰并追求的那种有机整体感。正是出于上述认识,卡勒归纳出当今理论的四种特征:理论是跨学科的(interdisciplinary) 、理论是分析性的和沉思性的(analytical and speculative) 、理论是一种对于常识的批评(acritique of commonsense) 、理论是反思性的(reflexive) 。按我的理解,这里的第一条涉及如下事实:文学理论不再像过去那样主要服从于哲学学科的统领而是面向更多的、相互异质的学科开放,如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语言学、传播学等;而且,这种开放程

12、度已经导致文学理论学科的纯粹性和完整性被无情地肢解了。如此,文学理论的学科特性必然被跨学科特性所取代。第二条解释了如下变化:文学理论不再从现成哲学概念中推演出自身的原则或命题,如像黑格尔那样根据“三段论”模式演绎出整个美学理论体系,而是从具体的和个别的现象的分析中去归纳出答案。这意味着演绎研究被归纳研究所取代。第三条显示了当今文学理论的一个突出特色:向现成的已经被指认为自然的常识发起挑战,揭露其人为性或虚幻性。第四条进一步体现了当今文学理论的激进色彩:质疑文学乃至整个文化所赖以建构的最基本的知识范型。卡勒对文学理论的这种见解是有其合理处的,这有助于我们大体了解当前西方文学理论的总体情势。同时,

13、这也可以促使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文学理论的当下问题,使得我们在建构文学理论框架时不致逆历史潮流而动,例如,不致盲目寻求其学科封闭性、捍卫文学的审美纯洁性、或者甚至谋求唯一的文学本质。对此,卡勒的论述可谓警钟长鸣。不过,我认为,卡勒对文学理论的概括可以适用于文学理论的总体情形,但却不一定适用于一种具体的文学理论框架。因为,道理很简单:即便文学理论的总体情势是完全像卡勒描述的那样存在的,但每个思索文学问题的人,毕竟都有属于自身的独特视角、立场、方法、概念或具体对象。也就是说,尽管总体文学理论情势倾向于跨学科、分析性、拆解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中华汉语学习网 官方总站:圣才学习网常识、

14、质疑基本的知识范型,但每种文学理论却毕竟存在着或者要努力去寻求自身的特殊立足点、相对连贯性和有序性,以及个人的独特见解或结论等,从而形成自身区别于其他文学理论的独特特点。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尝试在这里提出并阐述我自己的一种文学理论框架一种建立在感兴修辞属性基础上的文学理论。四、当代批评与传统批评1罗伯特?艾伦论当代批评与传统批评的差异罗伯特?艾伦:重组话语频道?第二版序再说 TV (罗伯特?艾伦编重组话语频道修订版,1751 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个案分析:虞美人听雨课件演示 http:/wwwhslkcom/flash/ymlhtm3对比阅读掉落深井,我大声呼喊,等待救援天黑了,黯然低头,才发现水面满是闪烁的星光。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丽的惊喜。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希望井所有的悲伤,总会留下一丝欢乐的线索。所有的遗憾,总会留下一处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寻希望的缺口,却在午夜里惊醒时,蓦然瞥见绝美的月光。几米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