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问题决策.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6817410 上传时间:2019-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决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问题决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问题决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问题决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明晰的产权制度是风险管理体制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控制和管理中的制胜法宝。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都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组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运作规范,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产权制度、有效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较高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能力。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未真正确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也不尽完善。与之相应的是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的基础比较薄弱,表现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的独立性差,风险管理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风险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风险管理队伍不强,特别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等等。

2、(二)风险管理方法及技术水平落后现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相当的丰富,和过去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着重依赖主观判断与定性分析完全不相同,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并且量化准确、分类科学,大多使用数理统计模型与金融工程技术,这些技术都具有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风险管理的工作关键重心在于“转化、清点、核销”上,既是资产风险事后的管理上,可在“控制、防范”等方面作出一对一资产风险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而做的工作相对太少。目前,绝大部分国内的商业银行都还未建立专门的风险预警与监测系统,在早期风险的防范上依然是一张白纸,特别是对有可能产生的欺骗行为更加无能为力,关于客户的监测还持续停留在对财务

3、报表的审查上面。而对当前主要的信用环境下,如果采用虚假的报表来获取贷款发放的话,风险一旦暴露,这个单一的监测方法就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很多事实所证明这个结果。国内银行在针对先进银行经常使用的是资产组合分析、风险评级、风险预控和各种风险减缓技术缺乏具体了解。此外,国内银行的数据储备严重缺乏,而且数据质量不高、数据缺乏规范性,也成为造成风险计量模型的关键性障碍。(三)风险管理文化缺失风险管理文化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观念和行为模式,渗透于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而是风险管理

4、文化的缺失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和程序发挥应有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往往忽视风险管理,而在强调风险管理和控制时,又通过少拓展业务来逃避风险。2风险管理理念不全面,仍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系统风险和操作风险重视不够。3没有全员风险管理和银行业务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意识,只把风险管理看作是风险控制部门的工作。(四)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除了上述的三个方面,国外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流程方面也值得我们借鉴。包括:1风险甄别系统。用来分析风险来源及成因,区分风险类别及危害性程度;2风险警报系统。要进行风险预警,传递风险信息并建立风险资料库;3风险决策系

5、统。确立、行使风险管理原则,制定风险指标以及避险策略等职能;4风险避险系统。具体实施风险规避行为,对风险进行再分配或转移;5全程监控系统。对风险管理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理和控制,并作出风险管理评估报告。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国外商业银行经营运作的坚实基础,也是银行安全性原则的必要体现。而这一点正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当前国内银行普遍存在着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的问题。二、健全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探讨1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体制首先,强化商业银行董事会及高管层对全面、系统的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各商业银行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

6、部控制指引要求,全面、系统地认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性质、目标、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内部控制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建立健全覆盖全行所有业务范围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维护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重要作用,自觉遵守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在全行范围内建立起有利于内部控制运行的良好氛围。其次,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商业银行要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进行内部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调整,彻底打破分支机构的行政性设置方式,缩短机构链条,按照经济区域设立总分机构。在人员机构设置中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明确划分各部门的权限职责,建立严格的责任

7、制,使上下左右分工明确,权限清楚,各负其责,相互制约。再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一是在一级法人制度下,要按照分级经营、分类授权的原则,建立完善的经营授权制度。二是要实行一把手定期轮换制度,限定各中层高管人员的任期,期满必须轮换,并实行离任审计。三是要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针对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岗位,明确工作任务,赋予各岗位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将岗位职责建立文册,一岗一册,换人不换册,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2、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随着金融理论、统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风险计量已经成为大型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

8、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相对比较简单的、粗放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这种风险管理主要依据经验和直觉判断,是对风险定性和局部的管理,注重的是眼前和事后的管理,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商业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日益提高的要求。风险管理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先进的模型技术。我国商业银行要迅速按照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框架要求,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风险组织流程、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数据库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立科学的、符合国际银行业标准的内部评级系统,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评估,全面系统地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3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风险管理文化这一术语自 19

9、96 年起才首见于金融管理文献,但历史上成功的银行经营实践证明,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无疑是银行的致胜之道。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通常要求银行对内在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分析,明确并倡导一定的风险收益价值观,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的传播以及银行内外各类沟通活动加以强化,形成独具特色的风险管理作风、意识和习惯,覆盖银行的每一角落,并在环境的冲击和挑战中,不断提高和优化,现在它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成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总的说来,风险管理文化可从知识、制度及精神层面进行塑造:风险管理文化的知识层面:指银行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技术和艺术。具体来说,它包括银行对各种风险的评估能力、辨识能力、在风险收益

10、上的权衡艺术以及对风险管理模型的开发运用技巧。风险管理的知识层面主要内含在银行的信贷人员、稽核人员、金融工程帅以及高级管理层的能力之中,并且越来越体现在银行开发的专家系统、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信息软件上,它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智力基础。风险管理文化的制度层面:指银行对经营活动中对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主要包括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度层面是风险管理文化的体制保障。风险管理文化的精神层面:指银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银行员工的风险观、风险内部控制意识、风险管理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等精神因素。它是风险管理文化的最高层次。4规范信息披露。加强市场约束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市场约束列

11、为银行风险管理的第三个支柱,特别强调了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银行信息披露既要考虑强化市场约束,规范经营管理的因素,又要考虑到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修定信息披露制度。首先,要按照新资本协议要求,对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与程序、资本构成、风险披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资本充足率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准确核算,按照由内 NI-逐步公开的原则,稳步推进固有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工作。其次,要积极推动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银行内部稽核部门要进一步严明纪律,发挥审计检查职能,提高经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最后要在健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逐步采用风险评估标准法、初级内部评级法和高级内部评级法的同时,相应地提高信息披露标准,严格披露程序,提高信息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