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原子結構與元素週期表1-1 原子說 一、質量守恆定律化學史上第一個定律,係法國人 經實驗提出的,人類的科學行為因此進入定量的階段,所以 被尊稱為 。其內容為:二、原子說:(1802 年 提出)1.物質都是由 所組成, 是最基本的粒子,不可分割。訂正:2.相同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質量及性質,不同元素的原子,其質量及性質 。訂正: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簡單的 ,結合成化合物。4.一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會變化為他種原子,而且化學反應中,原子不自生也不自滅。訂正:三、定比定律:又稱 定律,當數種元素組成一化合物,各元素之間,有一定的比,稱之。例如:H 2O 中 H 與 O 之質量比為
2、: ,雙氧水中 H 與 O 之質量比為 : 四、倍比定律:兩種或以上的元素化合成不同的化合物,若將這些化合物中的一個元素的質量固定,則另一元素的質量間有一簡單的 比,稱之。例:(1)水和雙氧水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3)NO 和 NO2 和 N2O (4)SO2 和 SO3例:已知二化合物僅含氮及氟,23.67 克之化合物 A 中含 19.00 克之 F,26.00 克之化合物 B 中含 19.00 克之 F,則(1)各化合物中,若干克之 N 與 19.00 克之 F 化合? A: 克,B: 克。(2)化合物 A 與 B 所含 N 量之比為 : 1-2 原子的基本結構1-2.1 原子的結
3、構一、原子內的微小粒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由 、 、 所構成:其中質子(帶正電) 、中子(不帶電)存在於 ,一般化學反應多為外層電子的轉移,故能量變化不大;但若進行核反應時,會產生極大的能量變化。二、名詞解釋1. 原子序: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又因原子是電中性,亦為原子核外的電子數。原子序 可決定原子的化學性質。2. 質量數: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3. 原子的質量單位(amu):三、元素符號的標示例 1.: Na例 2.:鈷六十(原子序為 27)可做放射性治療,下列有關鈷六十原子結構敘述,何者正確?(A) 60Co 有 27 個電子 (B) 60Co 有 60 個中子 (C) 60Co
4、3+30 個中子 (D) 30個 質子。1-2.2 同位素與原子量1. 原子量:1961 年,國際純化學及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決定以 12C= amu為原子量的基準,其他元素與之比較所得的相對質量。(1)克原子量 :(2)amu( ):例 1:碳的原子量為 12,則碳的克原子量為 ,1 莫耳碳原子重 克,1 個碳原子重 克,1 個碳原子重 amu。例 2:氧的原子量為 16,則氧的克原子量為 ,1 莫耳氧原子重 克,1 個氧原子重 克,1 個氧原子重 amu。練習 1:氫的原子量為 1.008,則氫的克原子量為 ,1 莫耳氫原子重 克,1 個氫原子重 克,1 個氫原子重 amu。2.
5、同位素:原子序(或 )相同,但質量數(或 )不同的原子。自然界的元素,大多有同位素的存在。同位素的 、 、相同, 、 、 則不同。例如:碳: 12C、 13C;氧: ;氫: ;氯: 同位素的原子量例:鉀有 39K、 40K、 41K 三種同位素,分別佔 93.2518、0.0117、6.7302,則鉀的平均原子量為 練習:銅有 63 Cu、 65Cu 兩種同位素,分別佔 69.09、30.91,則銅的平均原子量為 3. 測量原子質量與同位素的存在之儀器為 1-2.3 原子與分子一、氣體反應體積定律:(1808 年 提出) :氣體與氣體反應生成氣體產物時,在同一溫度及同一壓力下,各氣體之 會成一
6、簡單整數比,稱之。例 1:氫氣與氧氣化合生成水:例 2.氫氣與氯氣化合生成氯化氫:二、分子學說:( 提出)1.構成氣體特性的最小粒子為 。2.分子是由一種或多種 ,以固定的比例構成。說明:三、亞佛加厥定律:(1811 年 提出假說,後經證實而成定律)1. 亞佛加厥定律:2.標準狀況( ):3.正常狀況( ):4.亞佛加厥數:1-3 原子軌域與電子組態1-4 原子結構與週期表第二章 物質的形成與烴類的構造2-1 物質的形成一、電子點式表示原子結構1. 原子中的各殼層電子以或符號表示。2. 僅畫出原子最外層電子的表示法,稱為電子點式或路易士表示法。二、化學鍵1. 物質中原子與原子間的吸引力,稱為
7、。2. 化學鍵的種類可分為: 、 、 。3. 鍵結原理:(1).惰性氣體最外殼層完全填滿電子,具有穩定的電子組態,除了氦的最外層電子數 是 ,其他如氯,氖都是 ;而一般原子皆具有形成惰性氣體穩定電子排列的趨勢,又稱為八隅體理論。(2).兩原子結合時,會藉由失去或得到電子,達成穩定的電子排列。例:(3).兩原子結合時,可藉由共用價電子,而形成惰性氣體的電子排列。例:2-1.1 離子鍵1. 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之間發生電子轉移,產生相反電荷的陽離子與陰離子,他們之間以 產生鍵結,稱為 。例如:氯和鈉反應2. 存在情況 (1).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2).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與酸根或鹼
8、根結合形成的化合物 。(3).形成離子鍵有利的條件(4).離子晶體的特性A具有一定的結晶面與一定的晶形。A具有高熔點及高沸點。A硬而脆,無延展性A固態時不導電,但熔融時與水溶液可導電。2-1.2 金屬鍵1. 存在於金屬固體中的結合力,使兩個或更多的金屬原子結合在一起,如合金。2. 金屬原子上之價電子容易游離而自由移動,因此金屬原子本身可視為結晶格子上的金屬陽離子,被游離的價電子所包圍,而每一個游離的價電子並非被限定於某一個金屬陽離子,可自由移動於整個晶體之中,猶如金屬陽離子浸在自由電子所形成的電子海之中。2-1.3 共價鍵1. 共價鍵:兩原子以共用電子的方式所形成的吸引力。2. 形成共價鍵後,
9、原子周圍的電子排列與惰性氣體相同。例如:3. 存在情況:兩原子鍵結時,若皆不易失去電子,則以共價鍵結合在一起。分子化合物 中 所 有 的 化 學 鍵 均 為 共 價 鍵 。 大 部 分 分 子 均 由 非 金 屬 元 素 結 合 。 例 如 :水 。2-2 碳化合物的構造第三章 物質的狀態3-1 物質的狀態依存在狀態之不同分為: (1)固態物質 ( ) (2)液態物質 ( ) (3)氣態物質 ( ) 3-2 物質的狀態變化一、三態變化:二、三、名詞解釋1. 蒸發2. 沸騰3. 莫耳汽化熱4. 莫耳凝結熱5. 莫耳熔化熱6. 莫耳凝固熱7. 莫耳昇華熱8. 莫耳凝華熱3-3 粒子的運動模型3-4
10、 莫耳的含義一、莫耳的定義1.1 克原子量的原子數= 克原子= 莫耳原子 = 個原子例:氫的原子量為 1,則氫的克原子量= 克,即 1 克原子量的氫重= 克, 1 克原子的氫= 莫耳氫原子= 個氫原子1 克原子的氫重= 克,1 莫耳氫原子重 = 克練習:氧的原子量為 16,則氧的克原子量= 克,即 1 克原子量的氧重= 克, 1 克原子的氧= 莫耳氧原子= 個氧原子1 克原子的氧重= 克,1 莫耳氧原子重 = 克2. 1 克分子量的分子數= 克分子= 莫耳分子= 個分子例:氫的分子量為 ,則氫的克分子量= 克,即 1 克分子量的氫重= 克, 1 克分子的氫= 莫耳氫分子= 個氫分子 1 克分子
11、的氫重= 克,1 莫耳氫分子重 = 克練習:氧的分子量為 ,則氧的克分子量= 克,即 1 克分子量的氧重= 克, 1 克分子的氧= 莫耳氧分子= 個氧分子1 克分子的氧重= 克,1 莫耳氧分子重 = 克3.質量與莫耳數(n) 的關係:n=例 2-1:已知鐵( )的原子量為 56,則 280 克的純鐵塊中含有鐵原子 莫耳,即含 個鐵原子。計算: 例 2-2:黃金( )的原子量為 197,若有 3 莫耳黃金,則質量應為 克。計算:例 2-3:有一個分子,化學式為 C6H6( ),則 C6H6 的分子量為 ,克分子量為 克;又 7.8 克的 C6H6 含 莫耳分子,即 個分子,含 莫耳原子,即 個原
12、子,又含 莫耳 C 原子。計算:練習: 有一個分子,化學式為 C6H12O6( ),則 C6H12O6 的分子量為 ,克分子量為 克;又 90 克的 C6H12O6 含 莫耳分子,即 個分子,含 莫耳原子,即 個原子,又含 莫耳H 原子。二、氣體的體積與莫耳數的關係:1.體積的求法:2.莫耳體積: STP 下( ),任何氣體 1 莫耳的體積均為 升。NTP 下( ),任何氣體 1 莫耳的體積均為 升。3.氣體體積與莫耳數關係n=莫耳數的求法: n= n= n=例 2-4:在 STP 時,有 11 克的二氧化碳,其體積為 公升。例 2-5:某氣體在 0和 1 大氣壓時,每公升重 1.43 克,則此氣體之分子量為 。例:STP 下,氧氣的密度為 g/L,NTP 下,氧氣的密度為 g/L。例:STP 下,已知某氣體之密度為 1.5g/L,則此氣體之分子量為 。練習: 課本 P.44:1214 題練習: STP 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為 g/L,NTP 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為 g/L。練習: NTP 下,已知某氣體之密度為 1.3g/L,則此氣體之分子量為 。練習:在 STP 時,有 8 克的氧氣,其莫耳數為 ,其體積為 公升。第四章 氣體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