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洋药物研究进展班级:药学1001姓名:付饶学号:2302100101摘要: 海洋中生活着约 20 万种生物 ,海洋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 。 海洋生物体内一些结构奇特、新颖的化学物质具有药理特异性、高活性和多样性 , 已成为天然药物的重要来源。现代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和天然药物的研究。有关这类药物的开发研究已成为当前开展研究的方向 ,也是 21 世纪新药研究的热点 。 1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海洋药物的研究进展 , 简要介绍了海洋药物的研究情况 , 并对我国海洋药物研究作了展望。关键词:海洋药物 研究进展 展望地球的表面3/ 4被海水覆盖,海洋生物物
2、种占地球生物的80% 以上,地球上动物界的32 个门类中, 有 22个门类生活在海洋中。海洋中还有大量的海生藻类和微生物。粗略估计, 较低等海洋生物物种约为15 20万种。海洋不仅是巨大的物质宝库,还是潜力巨大的天然药源。海洋药物是指以海洋生物及矿产资源为药源,运用现代方法和技术制得的有效药物, 包括海洋植物药、海洋动物药和海洋矿物药 2。1.1 海洋药物的研究领域及应用 3-171.1 抗菌药物与海洋生物共存的微生物是一座丰富的抗菌宝库,目前从海洋生物中已分离得到脂肪酸类、丙烯酸类、苯酚类、吲哚类等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4-5,国内已开发了系列头孢菌素等海洋抗菌药物。1955 年第一个抗病毒
3、海洋药物阿糖腺苷Ara-A( arabinoside)被FDA 批准用于治疗人眼疱疹感染。Lee 等 6利用海藻中的褐藻酸钠制备褐藻酸盐,通过试验发现这种盐类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1.2 抗病毒药物已分离得到萜类、核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杂环类等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国内市场上已有珍宁注射液、珍珠贝壳层酸性提取物等产品上市。1.3 抗肿瘤药物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将来自于海洋,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一直是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现已发现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有10%具抗肿瘤活性,包括核苷酸类、酰胺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化合物,其中阿糖胞苷 7-9等已形成药物。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药物有6-硫酸软骨素、海
4、洋宝胶囊、脱溴海兔毒素、海鞘素0、刺参多糖钾注射液等药物。目前,只有10个海洋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研究,更多的处于临床前研究。浙江省舟山市用乌贼加工时丢弃的墨囊制成“海墨止血片” 10,对消化道等各种出血有效,尤其对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效佳,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但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在发现乌贼墨具有抗肿瘤作用,国内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大量研究,,已获重大进展,并不断有新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免疫方面。1.4 抗心血管药物已研究出多种可供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萜类、多糖类、多不饱和脂肪酸、肽类和核苷类等物质,均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血管作用。有50多种海洋生物毒素不仅具有强心作用,而且还有很强的降
5、压作用,现对河豚毒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较多 11。此外,螺旋藻类对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1.5 消化系统药物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海星皂苷,和总皂苷对胃溃疡的愈合作用优于甲氰咪胍。壳聚糖衍生物对胃溃疡的疗效确切、治愈率高,已进入临床试验。国内药厂配合中药制成的海洋胃药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12。1.6 消炎镇痛药物从海洋天然产物中分离的最引人注目的活性成分是Manoalide,它是磷酸酯酶A 2抑制剂,在二十多年前已被作为典型的抗炎剂在临床应用。1.7 泌尿系统药物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凝血、降血脂、防血栓、抗肿瘤及改善微循环、抑制白细胞等作用 13,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脏、
6、肾血管病,特别对改善肾功能、提高肾脏对肌酐的清除率作用尤为明显。首先用于治疗慢性肾衰及尿毒症,有明显疗效,且无毒副作用,现已按国家二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1.8 海洋非食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药物的开发方向主要侧重于非食用资源,其种类多、资源丰富,据调查有软体动物10余万种、腔肠动物1.1万余种、海绵动物1万余种、棘皮动物六千余种、尾索动物两千余种。海洋非食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从中获得特效药物,其活性成分提取后剩余部分的蛋白质与多糖等,有的可作为食品及添加剂,有的可作为饲料进行再开发,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与食用资源相抗争。 141.9 传统海洋中成药和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海洋生
7、物资源的过度捕捞等原因,使天然资源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必须有计划地开发海洋传统养殖业,扩大养殖品种,增加药源,制成海洋中成药系列产品,促进销售,同时带动海洋养殖业的发展。为此,开发研究重点应是海洋药用资源与中药资源的优势结合,对确有疗效的民间单方、验方、秘方进行发掘整理,配以海洋药源,加强科学组方,制成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如将古方藿香正气水配以海洋药源制成软胶囊的产值超亿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近年来配伍海洋中药材治疗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报道倍增,其中常见配伍的海洋中药材有海藻、昆布、牡蛎、石决明、乌贼骨、瓦楞子、紫菜、海参、干贝、海龙、海马、珍珠母、鲨鱼肝油、鲨鱼软骨等,应很好规划,合理开
8、发。2.国外海洋药物研究概况海洋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导致海洋药物具有生物多样性,往往含有结构奇特、新颖的化学物质, 具有药理特异性、高活性和多样性。迄今, 人们已发现的浅海、近海和岛礁附近的海洋生物达22 门类1 822 属 3 018 种。中国海区已经记录海洋生物22 561种, 隶属于5个界, 44个门 18。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生物类型有: ( 1) 海藻, 如昆布、海人草、石花菜、螺旋藻、羊栖菜、鼠尾藻等; ( 2) 软体动物, 如牡蛎、珍珠、章鱼、石决明、蛤蜊等; ( 3) 节肢动物, 如龙虾、对虾、寄居蟹等; ( 4) 棘皮动物, 如海参、海胆、海星、海燕等 19; ( 5) 脊索动物,
9、 如海马、海龙、海鳗、带鱼等; ( 6) 腔肠动物, 如珊瑚、海蜇、海浮石等; ( 7) 微生物, 海绵、海鞘、苔藓虫、微藻、细菌、真菌等。热带和温带海洋生物是研究的重点, 其中以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最为充分。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 涉及的海洋生物逐渐向远海、深海、极地、高温、高寒、高压等常规设备和条件难以获得的资源和极端环境资源方面扩展。目前, 已从各种海洋生物中分离获得20 000 余种海洋天然产物, 新发现的化合物以平均每 4 年增加50% 的速度递增。海洋天然产物结构涵盖大多数的主要结构类型, 包括糖、多糖、氨基酸、蛋白质、无机盐、皂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萜类、大环内酯类、核苷类等
10、 20,21。筛选目标主要是用于治疗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病毒感染( 艾滋病等) 及其他疑难病症。3.国内海洋药物研究现状自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开发海洋湖沼资源, 创建中国蓝色药业”的战略设想以来, 海洋药物的研究引起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视, 先后组建了海洋药物的科研、教学机构, 创办了学术组织和海洋药物专业刊物, 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创新药物。我国已有多种海洋药物获准上市, 如藻酸双酯钠、甘糖酯、河豚毒素、多烯康、烟酸甘露醇酯、多抗佳、海力特等。在海洋多糖及寡糖类药物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 如源于海藻多糖的藻酸双酯钠、甘糖酯等药物, 在临床上已成功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
11、防治 22。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国家一类新药有/ 泼力沙滋0( 抗艾滋病) 、/ D- 聚甘酯0 ( 抗脑缺血) 和/ 几丁糖酯0( 抗动脉粥样硬化) , 国家二类新药有/ 肾海康0 ( 治疗肾衰) 、/ 海生素0抗肿瘤) 等。4.我国海洋药物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展望4. 1 我国海洋药物发展存在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海洋药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应当看到我们的研究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 尚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 ( 1)海洋知识产权意识不够强。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是投入大、风险大、周期长的高技术产业, 美、欧、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建立了健全的专利保护制度, 我国1993年以前的5专
12、利法6仅保护产品发明方法, 并不保护海洋药物的产品 23, 1993年起才开始对药品实施20年的专利保护24-28 ; ( 2)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研究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 缺乏深度, 品种调查不完全; ( 3)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水平不高, 生物活性成分普选和广选不够;( 4)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新药不足, 远远低于国际水平。没有形成一套很好的独自创新体系; ( 5)掌握高新技术不够, 具备应用生物工程新技术的单位不多; ( 6)知识、人才协作, 资源共享不够; ( 7)海洋药物专门研究队伍人才不足, 产业化水平低; ( 8)国家对海洋药物研究的经费投入不足。以上这些局面是由
13、历史原因造成的, 也跟我国目前的国情有关。4. 2 对策与展望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个系统过程, 涉及很多学科的共同协作, 科研经费的需求也比陆地资源的研究要大得多。因此, 需要加强人才、资金、设备的投入。具体为: ( 1)加强海洋药物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专利法保护机制;( 2)由政府牵头, 制订海洋天然产物研究开发总体规划, 建立海洋药物教学科研协作机构, 加强重点院所科研力量, 强强合作, 组织协作攻关, 改变目前分散、低水平重复的研究现状;( 3)加强科技投入, 设立专项研究基金, 重点扶持海洋药物和海洋产品的研究开发,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减少资助上的重复和研究方向上的重叠, 注意引导企业
14、参与和支持, 以便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 4)加强活性物质的筛选, 加大天然产物的广筛普选, 开展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调查, 掌握我国海洋生物种类、分布及民间用药经验;( 5)加强信息交流, 建立国家海洋生物资源、生物活性筛选及化合物数据库, 海洋微生物菌株库、基因库等;( 6) 加强海洋生物技术应用, 针对海洋药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运用微生物培养、细胞培养、层析技术在内的现代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反应器、生物芯片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的结合, 通过现有技术的组装, 形成一套完整的针对海洋药物研究的技术体系 17 ; ( 7)积极开展活性物质的
15、全合成、半合成, 应用现代分离分析新技术加快海洋生物开发步伐。5.结语海洋药物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渊源,我国海域辽阔, 海洋生物资源丰富, 为发展海洋药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海洋药物研究事业高度重视, 以海洋/ 8630、/科技兴海计划0 / 9080为主体的海洋药物研究专题正在开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新药基金等给以大力资助, 海洋药物专业相继在各高校开设, 一批海洋生物学、化学、药理学、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专业人员不断成长起来。结合现代药物技术,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 将为中国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显示广阔的前景。开拓新的海洋生物资源研究领域, 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探
16、索新的研究思路, 对21世纪海洋药物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参考文献:1 新的联用技术及其在海洋药物与天然生化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姜宁, 陈执中2 卞俊. 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进展和展望 J . 海军医学杂志 ,2007, 28 (1) : 84 - 87.3 陈建国. 海洋生物抑菌物质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7 (9): 820- 822.4 陈建国 海洋生物抑菌物质的研究进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6,27 ( 9) : 820-8225 林白雪, 黄志强, 谢联辉 . 海洋细菌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05, 45 (4): 657-660
17、.6 Zhang W, Guo Y W, Gu Y C. Secon dary met abolit es f rom th e South China Sea invertebrat es: chemistry and biological activity J . Current Med Chem, 2006, 13: 2041-2090.7 Wu J, Xiao Q, Xu J, et al. Natural product s f rom true mangrove flora: source, chemist ry and bioactivities J . Nat Prod Rep
18、, 2008,25: 955-981.8 Li M Y, Xiao Q, Pan J Y, et al. Natural products f rom sem-i mangrove flora: source, chemistry and bioactivities J . Nat Prod Rep,2009, 26: 281-298.9 张亚鹏, 朱伟明, 顾谦群等. 源于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药物, 2006,25 (1): 54- 58.10于振华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006-4931-(2005)08-0089-0111 李明泽, 高世勇, 邹 翔,
19、等. 海洋药物药理作用研究J . 药品评价, 2005, 2( 3) : 161.12 李全顺, 贾庆舒. 螺旋藻的生物特性及其应用价值 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6, 8 (2): 122- 125.13 邵顺波. 近年来海洋药物化学成分及功效的研究概况J . 安徽医药, 2005, 9( 11) : 861.14李光壁, 王 昶, 刘占广 ,海洋药物研究进展与展望,盐业与化工,2009,38(5):43-4715 吴杰连等 . 海洋贝类抗癌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J. 水利渔业. 2006, 26 ( 3); 16- 1816 李红兵. 海藻酸作为活性药物和新型药用敷料的研发 J. 海洋
20、技术, 2006, 25 (2):59- 62.17 郝树站, 王素英. 海洋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J. 生命科学研究, 2005, 9 (2): 31-3418 黄宗国 . 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 ( 增订版) M . 北京: 海洋出版社. 2008, 1-849.19 王长云, 耿美玉, 管华诗 . 海洋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 3) : 278.20 焦炳华. 海洋生命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J.2006, 27(1): 5- 7.21 张吉德, 管华诗, 关美君 , 等. 回顾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的创建与海药学科的发展- 纪念中国药学会
21、成立百周年J . 中国海洋药物, 2007, 26(4): 50- 56.22 邹若飞, 徐学君, 徐德琴 . 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策略J . 医药导报, 2005, 24( 11) : 1 041.23 傅秀梅, 王长云. 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管理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126-156.24 王长云, 耿美玉, 管华诗 . 海洋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J .中国新药杂志, 2005, 14 (3) : 278 - 282.25黄美珍, 李志棠,海洋药物研究开发趋势,2006,326文艳,海洋药物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009- (2006)03- 0043- 0427王长云等,中国海洋药物资源及其药用研究调查,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9,39( 4) : 669 675 28 王淑民, 管华诗. 海洋药物的研究进展J . 中国海洋药物,2006, 25(6): 56-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