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湖南省高中历史(必修1)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第1课,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能力 要求,宗法制和分封制 (理解),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理解),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3、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4。评价: 积极: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局限:诸侯有相当大的独
2、立性,潜伏割据隐患,。,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 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维系政治权等级,维护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 最大的特点(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二、 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在血缘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3、。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 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之争,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依据是什么呢?,宗法制的深远影响(节假日的设置),利: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的浓厚亲情观(重视修家谱,建宗祠,寻根问祖,互相帮助)有益于社会安定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也对中国现在的民间继承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弊:导致特权思想严重,等级制森严,崇尚权威,家(族)长制盛行,缺乏反抗精神,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任人唯亲,裙带
4、作风(走后门)盛行,缺乏理性,宗族势力较强,妨碍了近现代民主、法制的发展,谢谢聆听!,能力要求: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及影响(运用),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 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一是中央 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专制主义:,一种君臣关系。其特点一是君主个人 专断独裁;二是大小官僚作为君权代表 对百姓实行专制统治。,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中央行政体制),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李白,公元前221年,中国历
5、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一、内容(包括中央制度和地方制度),1、中央: (1)建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核心),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2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虚职),负责军务。 三公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皇帝,三公,御史 大夫,丞 相,太 尉,九卿,中央政府,郡,郡守,县,县令 或县长,皇帝,三公九卿制,受命中央,督责属县,乡
6、,里,里正,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2、地方: 推行郡县制,郡有郡守,县有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命。 意义: 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 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3.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积极作用: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消极作用: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
7、,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 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 和完善。,(2).中央集权制,促进经济发展,导致国力增强,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出现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成 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中央集权制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调动具 有优势,但容易因此形成暴政、激化矛盾。,3.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从汉至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第 3 课,能力要求: 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理解) 2.三省六部制(理解) 3.选官
8、、用官制度的变化(运用)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 5.元朝的行省制度(理解),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理解),汉初:在地方设郡县,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 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汉武帝刘彻,汉景帝,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皇 帝,中书省 (决策),尚书省 (执行 ),门下省 (审议),吏、户、礼、兵、刑、工,三省六部制评价: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行政效
9、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二, 三省六部制(隋唐的中央制度),思考: 1、三省的各自职能是什么? 2、三省间相互关系如何? 3、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三省六部机制是如何运行?,二。唐朝三省六部制 (图示),1、内容: 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2、作用:三省的长官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吏 户 礼 兵 刑 工,三省六部制,对
10、当时:A、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魏晋南北朝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是中书省、再是门下省;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应用) 1.过程,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孝、廉(才德),依靠门第,不注重才能,科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科举考试,才 能,3、科举制,隋文帝:分科考试选官。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
11、继承并完善(唐贞观时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 意义: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素质;选官权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 局限:明清科举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导致了思想和学术上的落后。,1994年韩国再现科举,科举考场,宋代科举考试,四、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识记),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 地方行政: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交由中央掌控。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
12、机构,又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五、元朝的行省制度 (理解) (教材P13地图),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1、内容:元朝在地方设置行省.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2、影响:行省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元 代 的 行 省,河北、山东、山西,宣政院直辖地,中书省直辖地,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皇帝总揽大权,三省六部制,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
13、割相权,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三,相权反弹,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建立专制主义制度 丞相权力很大,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官制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能力要求: 1、宰相制度的废除(理解) 2 、内阁的出现。(运用) 3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理解),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 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说一说皇帝愁什么?该诗歌反映了哪些矛盾?,胡惟庸,一、宰相制度的废除(理解),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1.原因:,
14、2.废丞相,权归六部 (明太祖时期1380年),中国宰相制度 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3、废宰相实质:加强君主专制,1.内阁的创立与发展,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正式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授予内阁票拟权,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内阁首辅权力膨胀,“大权尽归内阁”,二、内阁的出现。(运用),清朝在政治制度上是怎样强化君主专制的?,康熙,雍正,皇太极,康熙,军机处(皇帝亲信,跪受笔录),南书房(参与机务),内 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限,皇权扩大,皇权空前加强,皇太极,康熙,雍正,(三足鼎立),隆宗门内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皇权受限,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
15、于皇帝,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三、军机处的设立(理解),2、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特点:简、速、密(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皇帝一人裁决)提高行政效率,皇帝集权 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 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一、选择题,1、上图“结构”最能反映: A秦朝郡县制 B西周宗法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元朝行省制,B,2、最早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是 A秦朝 B西周 C唐朝 D北宋,A,3、宋元两朝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 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 D枢密院和宣政院,B,4、颁布“推恩令”的是 A汉武帝
16、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A,5、我国的内阁制最早出现在: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明朝,D,6、西周宗法制的形成最重要的依据是 A父系的血缘关系 B母系的血缘关系 C地域关系 D旁系亲属关系,A,7、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8、从明朝废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A,9、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 A防止宰相权重难以控制 B完善中央集
17、权制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保证决策的合理性,A,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下图),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历史影响?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18、,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用这种制度。 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三、探究题,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你结合有关的历史知识作出评价?(言之成理均可以给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消极作用逐渐增大。
19、具体表现在:,(一)积极作用: 1在一定范围内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防止分裂割据; 3有利于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兴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4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二)消极作用: l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 2政治上:空前强化的封建专制统治极易形成暴政;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亦受到压制和打击;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派生了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 3思想上:专制主义制度必然导致对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更使得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被绝对禁止和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