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6-17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学案:第4章 10梦碎雅典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6935 上传时间:2018-03-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7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学案:第4章 10梦碎雅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6-17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学案:第4章 10梦碎雅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6-17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学案:第4章 10梦碎雅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6-17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学案:第4章 10梦碎雅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6-17语文人教版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学案:第4章 10梦碎雅典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 梦 碎 雅 典 知识 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 千言万语总关音 (1) 单音字 噩 梦( ) 唏 嘘 撞 线(zhu n 成绩 (j ) 厄 运( ) 坎坷 (2) 多音字 臂 b 手臂 bei 胳臂旋 xu n 旋涡 xu n 旋风第 2 步写字形 奥妙无穷方块字 j 具 备 万事j 俱 备 j n 竞 争 j n 竟 日 b 搏 击 b 博 洽 赤b 膊 瓜d 蒂 d 缔 约 d 谛 听第 3 步用词语 送你一双慧眼 (1) 居然 竟然 辨析 二者都是副词,都表示出乎意料。 居然:表示预期和结果相反。可以指好的方面,也可以指坏的 方面;可用于主语前或后。 竟然:使用范围大于 “居然”

2、,后面常跟不好的方面,通常用 于主语后面,语气略轻于 “居然 ”。 例句 再过几天, 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 现在 居然有了一头牦牛, 怎么不叫人高兴呢! 我本来以为你不敢来,你 竟然 来了。 (2) 何尝 何曾 辨析 何尝:多用于表示情况的无奈。 何曾:用反问语气表示未曾。 例句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其实, 我又 何尝不 是如此。 生活就是 这样矛盾, 爸爸一边盼望着你长大, 一边又自私地希望你不要长 大。 其实, 课堂教学 何曾不是生活! 然而, 有些时候, 课堂被我们 异化了。 第 4 步辨熟语 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 据 CNN 官方微博报 道,

3、奥巴马在针对枪击事件的演讲中称:如此暴行, 如此邪恶是毫无意义的,是 不可思议 的。( ) 请说明理由: “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 不能理解。 中性词语。 此处应用 “不 可理喻 ” ,指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含贬义。 (2) 工 商 局 工 作 人 员 称 , 有 些 酒 店 在 结 账 时 会 出 现 “ 算 进 不 算 出 ” 的 账 单 , 单方面 莫名其妙 增加几个菜肴。( ) 请说明理由: “ 莫名其妙”的意思是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 表示事情很奇 怪,使人不明白。 (3) 在 为 灾 区 坍 塌 的 废 墟 、 逝 去 的 生 命 唏 嘘 不 已 的 时 候 , 我

4、 们 更 应 该 思 考 是 否能设计建造出更适合易发灾害地区的建筑,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呢?( ) 请说明理由: “ 唏嘘不已”原意为哭泣后不由自主地急促呼吸, 抽搭。 现在 意思有所扩展, 有 “ 感 叹、 感慨、 议论、 怀疑 、 不以为然以及令人十 分惊 讶, 难 以置信 ” 的意思。 相关 知识 没有皇冠的女皇 玛莲 奥蒂,1960 年 5 月 10 日出生于牙买加 ,2002 年转为斯洛文尼亚籍。 1980 年奥蒂在苏联莫斯科参加了第一届奥运会, 在 200 米项目中获得一枚铜牌。 1984 年美国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她再次在 100 米和 200 米比 赛中获得两铜。 1988 年

5、韩国汉城的夏季奥运会上在 200 米比 赛中名列第四。1992 年奥蒂参加了 西班牙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只获一铜。1996 年,36 岁的奥蒂来到 美国亚特兰 大, 在 100 米、200 米比赛中, 她都以微弱的差距屈居亚军,4100 米接力比赛她和队友 只获一 铜。2000 年澳大 利亚悉 尼夏 季奥运会 上,奥 蒂和队 友获一枚接 力银牌, 2002 年后, 奥 蒂开始代表斯洛文尼亚参加比赛, 并在 44 岁时参加了 2004 年希腊雅典夏季奥运会,与决赛资格失之交臂。 2008 年 7 月,48 岁的奥蒂距获奥运会参赛资格的成绩差了 0.28 秒, 因此无 法实现在北京奥运会夺金的梦想

6、。 奥蒂是奥运史上两位参加过七届奥运会的运动员之一。 她总共创纪录地获得 八枚奥运奖牌、十四枚世界锦标赛奖牌,却始终与奥运金牌无缘。 文本 探究 一、阅读课文前两段,回答问题。 1文章 开头两 段属于 新闻文体 基本构 成中的 哪个部分 ?请结 合本文 分析其 作用。 _ _ 【答案】 属于导语部分。 主要作用是: 概括本篇新闻的要点, 为整篇文章 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奥蒂参加比赛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 _ _ 【答案】 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这位体坛老将的 “坏运气”, 更深刻理解 奥蒂渴望梦圆雅典的迫切心情, 突出奥蒂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特征,

7、 增强文章的 感染力。 3怎样 理解 “ 在这片 静默之中 ,奥蒂 转身, 面无表情 地朝起 点慢慢 地一步 一步走着 ”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_ _ _ _ 【答案】 观众以静默的方式表示他们深深的同情。 奥蒂一步一个坎坷, 一 步一个艰辛,她回到的不只是决赛跑道的起点,也是梦想的起点。 4作者 在文章 结尾说 : “她的 世界百 米冠军 梦虽然没 有实现 ,但在 世人心 中,奥蒂何尝不是英雄?! ”请结合奥林匹克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_ _ _ _ 【答案】 “重要的是参与, 不是胜利 ”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 奥蒂 的 “悲剧命运 ”令人叹息, 但她屡败屡战, 不向厄运低头的坚毅与执

8、着, 完美地 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失败者未必不是英雄,奥蒂虽败犹荣。 写法 借鉴 运用新闻背景增强表达效果 作者在本文中灵活地穿插了许多背景材料, 通过今昔的对比和映衬, 突出了 人物身上的 “宿命感 ”和悲剧意识,从而具有了更加感人的力量。 如果说第三段的背景材料提供了奥蒂的主要经历, 主要是为了辅助读者阅读 的话, 那么后边出 现的第四段集中的背景材料则对课文主题起着支撑的作用。 第 四段介绍她今年的成绩, 以及两位最好的选手退出的事实, 突出了这场比赛对于 奥蒂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从全文看, 实际上 对悲剧意味的描绘起到了铺垫的作 用: 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 却因为一个 “莫名其妙 ”

9、的失误葬送了, 悲剧的意味 反而更加浓重。 第九、 十两段的背景材料追述了奥蒂以前所遭遇的 “ 莫名其妙” 的不幸, 使人物的命运带上一种摆脱不掉的 “宿命感”。 第十一段的背景材料叙 述了她曾经决定退役, 看似闲笔, 实际上起到了一个转折的作用, 它把读者的目 光由对奥蒂的同情引向了对奥蒂永不放弃精 神的敬意上来, 为最后一段升华主题 作了铺垫。 阅读下 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中国人自己创出的名牌应该自己来经营 上海家化公司好气魄 1 200 万元买回美加净 曾经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 “美加净 ”化妆品牌号, 4 年前曾 “卖”给一 家著名合资企业经营, 现在又被原主 上海家化联合公司以

10、每年支付 1 200 万 人民币的代价 “买” 了回来。 到昨天为止, 重 归上海家化的 “美加净 ”销售额已 突破 12 亿元。 “美加净 ”牌号戏剧性地一 “卖”一“ 买”, 表明中国化妆品市场自己的精 品与外国名牌的更高层次的角逐已揭开序幕。 昨天, 刚从美国归来的上海家化联 合公司总经理葛文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现出自信: “中国人自己创下的牌子, 中 国人最熟悉,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经营! ” “美加净 ”曾是中国销售量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化妆品品牌,在 80 年代曾 创下国内化妆品的许多项第一: 第一支摩丝, 第一管二合一洗发香波, 第一款混 合型香水,第一种磨面膏、护手霜等。1990 年

11、销售额达 3 亿元,占当时全国化 妆品市场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90 年代初 ,为 了让国 产的名牌 在产 品开发 、 管理和营 销等 方面赶 上 世界先 进水平, 上海家化以三分之二以上的资产与一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合资, “美加 净 ”随之移师 “洋师傅 ”麾下, 上海家化因此每年获得 1 200 万元的转让费, 期 限为 30 年。 上海家化这次又为何不惜放弃几乎稳赚的数亿元净利, 把 “嫁出去的女儿 ” 又重新迎回 “娘家” 呢?原来, 公司领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深深体会到: 名牌 是企业的灵魂。 目前, 国际化妆品大企业无不以各自的名牌产品作为抢占中国市 场的 “王牌 ”, 宝洁、 雅

12、芳、 利华、 资生堂、 花王、 高丝、 汉高 竞争态势咄 咄逼人。 作为中国化妆品行业龙头的上海家化, 不仅要具备国际一流的科研开发 能力、全国最大的生产规模以及快速健全的市场网络,更必须拥有一支自己的 “ 名牌部队 ”。 除了现有的高夫、 六神、 清妃等名牌, 曾经是 “领衔品牌 ”的“美 加净 ”重展 “拳脚” ,无疑将使上海家化如虎添翼。 上海家化“ 接回 ”“ 美 加 净 ” 后 , 又 根 据 现 代 CI 理 论 对 它 重 新 “ 梳妆打 扮 ”,新的 “美加净 ”品牌定位在“满足最广大消费者实际需要 ”这个层面上, 并在产品外装上进行了系统设计。 目前, “ 美加净”家族已拥有

13、防晒护肤、 蛋白 洗面奶等 4 个新品种,形成了护肤、护发、洗发、美容、防晒等 5 大门类共 40 多种产品, 并在各大百货商场、 连锁超市频频亮相, 与外国的名牌面对面打起了擂台。 权威人士说, 两三年内, “美加净”年销售额将达 5 亿元, 这是凤凰涅 槃 之后的新生 。 ( 摘自解放日报) 文中的背景材料有哪些?有什 么作用? _ _ _ 【解析】 曾经是中国化妆品第一品牌的 “美加净”化妆品牌号,4 年前曾 “ 卖”给一家著名合资企业经营, 现在又被原主 上海家化联合公司以每年支 付 1 200 万元人民币的代价 “买”了回来。 这一 “卖”一“ 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消息的第三和第四

14、自然段, 对 “美 加净 ”这一品牌的历史、 业绩做了介绍, 并对以前为何 “卖出”, 现在为何 “买 进 ”的来龙去脉做了交代。这两个自然段就属于说明性背景材料。 【答案】 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属于背景材料。 作用: 不仅交代了事实原因等 情况, 还起到了承上启下、 由此及彼的作用, 使新闻的事实自然、 流畅地衔接起 来,从而达到增强新闻可读性的目的。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北京正成为地铁上的城市 本报北京 10 月 7 日讯( 记者朱海燕) 枫红菊黄时,地铁 5 号线贯穿 京城南 北,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献上一份厚礼。 今天上午, 在地铁 5 号线东单站内, 刘淇和曾培炎共同为首趟列

15、车启动开通 运营指令。命名为 “ 建设者号”的列车,在鲜花和掌声的欢送下徐徐驶出。 这条新地铁,南起丰台区宋家庄,北至昌平区天通苑,全长 27.6 公里,是 2008 年奥运交通的主要工程。 哪里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哪里就会聚集人气商潮。随着地铁 5 号线的开通, 沿线宋家庄至方庄商圈、 天坛至崇文门商圈等 5 大商圈正形成规模。 生活在 “圈 里圈外 ” 的人,都可以钻进钻出尽情地享受准时、高效的地铁之便。 由于出行方便了, 今天清晨, 家住天通苑在王府井上班的李小姐比往常安心 地多睡了 1 个小时。 北京城市 学院 的学生 单 欣,家住 宋家 庄。他 从 宋家庄站 上车,30 分 钟就到 了

16、惠新西街北站。 他说: “过去从家到学校需要 2 个小时, 现在 30 分钟就够了。 ”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安排了 40 多家中外媒体的 记者 采访地铁 5 号线, 他们端 着照相机一路 “ 嚓 咔 嚓 咔 ” 地拍个不停。有的用手机向媒体报道着地铁内的见 闻。日本电视网广播公司的记者称赞说: “ 这里的一切设施都非常先进。 ” 一位刚从欧洲旅行回来的乘客说: “德国一张地铁票折合人民币 30 元,英 国交通的全天通票折合人民币 200 元, 北京地铁票 2 元一张, 恐怕是全世界最便 宜的了。 ” 到今晚 11 点,运营半日的地铁 5 号线,运送乘客 34 万人次。 这条线路, 中国铁道建筑总

17、公司承建了 11 公里。 这支队伍的前身是铁道兵。 1965 年 7 月 1 日,朱 德元帅在玉泉路西侧两棵大银杏树下,为北京地铁一期工 程铲上 第一锹土后, 到 1969 年 10 月 1 日, 这支英雄的铁军建成了从苹果园到北 京站 23.6 公里的地铁 1 号线,结束了中国无地铁的历史。 1984 年, 建国 35 年时 , 中国仅北京有 40 公 里地铁; 到建国 58 年 时, 北京 拥有地铁 142 公里。2008 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 200 公里,2015 年,北京轨 道交通将建成 18 条线路,总长达 561 公里。北京正成为一座地铁上的城市。 目前, 常住人口达 1 80

18、0 万的北京, 每天有 210 万人乘地铁出行。 1970 年以 来, 北京地铁安全运送乘客 105 亿人次, 为首都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 但与 80% 出行依靠地铁的 日本首都东京相比,北京的地铁仍需进一步发展。 据悉, 我国已有北京、 天津、 长春、 上海、 南京、 武汉、 广州、 重庆、 大连、 深圳等 10 城市开通了 22 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运营里程 630 公里, 在建线路 837 公里, “ 十一五”期间将有 1 500 公里轨道交通投入运营。 ( 节选自中国铁道建筑报) 这则消息的背景材料是否运用太多从而给人累赘和多余感?为什么? _ _ _ 【答案】 不累赘。 这篇消息的作

19、者, 在文中使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和文字来 做背景。 但由于借题发挥, 运用得巧妙和恰到好处, 读起来并不感到累赘和多余, 反而觉得信息量大, 内容丰富, 有深度, 增加了报道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这对突出新闻主题、 揭示新闻事实的意义、 增加新闻的客观性, 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 用。 语言运用层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南北朝以来日益兴盛的佛教, 特别是经过武则天的_ , 确实达到 了发展的最高峰。 一般而言,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 _ 了。 最近 ,MSN 服务将 要收费的消息在媒体和用户中流传。 微软在华的 MSN 负责人告诉记者,

20、这是由中美商业模式差别造成的_, 基于个人计算机的 MSN 将_免费下去。 A 扶持 淡薄 误解/ 一直 B 扶植 淡泊 曲解/ 始终 C 扶持 淡泊 曲解/ 始终 D 扶植 淡薄 误解/ 一直 【解析】 “扶植 ”不仅强调扶持,还强调培植。 “淡泊”多与名利搭配。 “ 曲解” 强调故意地。 “始终”强调从开始到最后。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 要 轻车简从 , 不扰民, 不搞层层陪同, 不组 织群众迎送。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B 在品牌代理日渐走 俏的今天, 面对各种 层出不穷 的项目, 面对一个

21、比一 个神奇、 一个比一个赚钱的广告宣传, “品牌代理选哪家 ”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 C 珍妮特 温特森这位 特立独行 的英国作家前不久终于来到中国。 一件极普 通的白色衬衣,一条牛仔裤,让这位年逾五十的女性看起来仍富有活力。 D 西安市出台的监管 新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开发商的监管力度, 开发商过去 “ 拆东墙补西墙 ”的资金运作模式 危在旦夕 。 【解析】 A 项, 轻车简从: 指有地 位的人出门时, 行装简单, 跟随的人不多。B 项, 层出不穷: 接连不断地出现, 没有穷尽。C 项, 特立独行 : 指有操守、 有见识,不随波逐流。D 项,危在旦夕:指危险就在眼前,不合语境。 【答案】 D 3

2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年 10 月份,我 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采用 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将实践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 B 据大量史料显示, 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日本政府策划的 “购岛” 事件只不过是少数政客导演的自欺欺人的闹剧。 C 一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对使用手机的人群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 50% 以上的人有 “手机依赖症 ”,总在期待自己能收到最新信息。 D 网络水军“ 通过雇 佣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某个话题或人物, 以 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产品的目的。 ” 【解析】 B 项,句式 杂糅, “据 显示”。C 项

23、,“超过 50% 以上”, 不合逻辑, 应删去 “ 超过”或“以上”。 D 项, 搭配不当, “推销”不能与 “人” 搭配。 【答案】 A 4阅读杜牧的诗歌秋夕 ,补写电影脚本。 秋 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画面一:秋天的夜晚,寂静的宫殿内,白色 蜡烛闪烁着冷光,照在画屏上, 使得美丽的屏风具有寒意。 画面二:_ _ _ 画面三:_ _ 画面四:少女坐在石阶上,遥遥凝望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解析】 本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作答本题, 首先要了解诗歌内容, 这 首诗比较容易理解, 主要的故事情节是女子扑萤、 坐看星星等。 考生可利用联想想象

24、法,即根据诗句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把诗中的场景、意境描绘出来。 【答案】 画面二: 一 个孤单的妙龄女子, 看到从后花园飞过来许多萤火虫, 于是 拿着轻罗小扇,在秋夜的寒意里,无聊地扑打着漫天飞舞的萤火虫。 画面三: 夜渐渐深了, 庭院中的台阶很凉, 宫廷内夜已深沉, 使人倍感凉意。 5下面 是某班 级春游 活动的构 思框架 ,请把 这个构思 写成一 段话, 要求内 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75 个字。 _ _ _ 。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准确、 连贯的能力。 描述图 示要抓住图示各元素之间的联系,准确描述出 “春游”的组织形式、具体准备、 活动要求及活动内容

25、。 图示 “分 5 组”是组织形式, 图示 “小组”统领的是准备 和要求,图示 “班级 ”统领的是活动内容。 【答案】 ( 示例) 本次 春游全班分为 5 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 要求人人参与,组长负责协调;各组拿出美食进行班级评比,并参加游艺活动。 6 不管红绿灯, 凑齐一群人, 蜂拥过马路, 被网友戏称为 “中国式过马路 ”。 针对这一现象, 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 要求: 简明生动, 幽默警 醒;每条不少于 10 字,不多于 20 字。 _ _ 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该题针对社会热点, 体现了新课程标准 的理念, 将语文生活化, 题目也更加灵活。 注

26、意 “简明生动, 幽默警醒 ”的提示 语及对字数的限制。 【答案】 ( 示例)(1) 心 头常亮红绿灯 安全行驶伴人生 (2) 爱妻爱子爱家 庭 无 视交规等于零 (3) 实线虚线斑马线 都 是生命安全线 阅读提升层(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710 题。 材料一 提到当代的人文学术出版,人们对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名著耳熟能 详, 但对这套 经典与解释 丛书却较少了解。 然在不知不觉中, 这 套由著名学者 刘小枫、甘阳教授策划并主编的丛书已运作了 15 年,出版了 350 余种图书。如 此规模,除 汉 译 名著 之 外 , 恐 怕 绝 无仅 有 。而 其 重 返 古 典 , 把握中 西 学

27、术 源 流 的学术主张 也愈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前, 由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主办的 从古典重新开始 经 典与解释 丛书 15 年 350 余种出版纪念研讨会 在北京举行。会上,大家对 经 典 与解释 丛书在汉语学界发挥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也针对 当今时代的 思想状 况进 行了 交流 和 讨论。 其中 ,赵 汀阳 、 杨立华 两位 教授 关于 今天, 我们 如何对待经典 的讨论在与会者中引起广泛兴趣。 ( 中华读书报2015 年 1 月 21 日 09 版,有删改) 材料二 继续生长,经典才能不死 赵汀阳 经过了这一百多年, 中国已是一个跨文化的

28、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 中国的经 典是中国的, 西方的经典也是中国的, 这已 是一个事实, 不管喜欢不喜欢, 我们 都没有办法否定。 西方有位学者在题为何为经典的一篇文章中讨论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 巴赫是典型的大师, 但是在巴赫那个时代, 对于当时的新古典主义来说, 巴赫是 太老太过时了, 所以不被人们注意, 巴赫活着的时候默默无闻, 死后也默默无闻, 一直过了 80 年,由于 门德尔松对巴赫的解释和推广,才使巴赫成为巴赫,否则 他顶多就 是 音 乐史上 的一个小 角色而 已。我 们一般认 为经典 是没有 时间性的, 经典具有某种内在品质或者是某种内在价值, 故能超越时间, 超越一切界限, 这

29、 篇文章认为不是的, 而是认为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 物。 具体到巴赫, 我们会觉得, 虽然是门德尔松将巴赫重新发掘出来的, 但是总有某种理由使其能够被接受为经 典, 而这个学者认为, 根本的原因在于巴赫的音乐成了一项伟大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个事业就是德国的民族统一和清教运动。 按照这个思路, 我们可以进一 步思考: 那柏拉 图呢? 那孔子 呢?假 如没有 董仲舒为 首的汉 儒的努 力,孔子会 成为经典吗?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系问题。 经典和传统是不太一样的 东西。 经典是经常不在场的, 有人说, 所谓经典就是人人家里都有, 但放在书架 上永远不看的那些书。但是

30、传统不一样,传统 是现实的一部分,传统是在场的。 传统不是存在于遗物当中, 而是作为遗产的存在。 遗物是什么东西, 遗物是死的 东西,就 是我 们搁在 博物馆、 图书馆 或者景 点被供奉 被参观 偶尔也 被怀念的东 西, 它存而不活。 所以当我们把一个古代的东西给对象化了, 变成外在于我们生 活的东西 ,那它 就是 一个遗物 ,哪怕 是有人 故意让他 闪亮登 场。遗 产和遗物不 一样, 遗产是始终在场的东西, 是我们继续在使用的东西。 传统是活的遗产, 而 不是死的遗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 中国的经典虽然被我 们所尊敬, 但和当下的生活已经没有太多关系了。 这

31、些经 典不再塑造我们的生活, 不再塑造我们的人格,不再和伟大的事业相关,这个时候它就很容易变成摆设, 或者变成了电视上的表演。 我们可以问一句, 哪些传统是现代中国人坚决不愿舍 弃的呢?我们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 除了 “ 舌尖上的中国”, 很难说哪样传统是 大家拼命要维护的, 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中国的文明是很坚韧的, 今天的断 裂不是完全的断裂, 既有断裂又有连接, 有相连的地方, 就有重新接续的机会。 其实我也是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的, 我也认为我是在做中学, 但是我要实事求是地 说, 作为礼乐的中国不存 在了, 古代的中国在今天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的 存在, 是在我们思维方式里的存在。 所

32、以我管今天的中国叫作方法论的中国。 在这种情 况下,我们的传统要活下去,就必须活在不断的建构和创作中,我的意思是说, 必须让古老的观念能够活在当代, 能够以当代的方式生长, 或者说能够给经典开 发出当代性, 让经典增值, 有可能跟经典不是完全符合, 也许有些变化, 但是我 认为这种变化是增值的。 ( 中华读书报2015 年 1 月 21 日 09 版,有删改) 材料三 没有经典的滋养,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杨立华 赵汀阳先生的见解对我有很多启发。 但赵汀阳的观点有一个我同意, 有一个 我不同意。 赵汀阳说西学已经是中国 内部的存在, 这点我非常同意。 我们今天讨 论经典, 一方面是中国本土固有的经

33、典, 另一方面就是过去这一百多年来西方来 的经典,这没有问题。 但是有一点我不太同意, 按照赵汀阳的意见, 经典是要经过经典化的过程才 能成为经典的。 赵汀阳举了巴赫的例子, 我想到的是老子的例子。 如果没有王弼, 老子的哲学是不是就不会这样流传下来?在这个意义上,我也同意赵汀阳的观 点。 但另一方面也是需要强调的, 那就是, 经典就是经典, 经典代表了古人心智 的高度, 经典必 有可经 典化的基 础,没 有这个 基础就谈 不上经 典化。 论语的 经典化就是论语不断得到阐释的过 程。 今天参加 “经典与解释 ”这套书的座谈会, 我也是被震惊到了。 这套古典学 的丛书承载了很多东西, 比如文明的

34、传承, 文明的复兴, 又比如对教育、 对社会 的关注, 还有 对政治 的思考和 期盼等 等。但 我感触最 深的是 ,刘小 枫老师和甘 阳老师对古典学的倡导, 特别关注的是读书人的心智的养成。 我对这个 “养”字 有特别深的感触。 读书人的心智, 在于一个 “养”字, 经典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滋 养。 你阅读 论语 , 阅读 老子 , 阅读 孟子 庄子 周易 这样一些经典, 或者是阅读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和康德, 阅读这些伟大的经典, 你的心智会慢慢 达到足够理解这 些伟大人物伟大作品的高度。 而且, 对于读书人, 心智的养成自 身就是目 的,而 不是说 它指向另 外一个 目的。 我们看 论语 ,全

35、书 第一个字就 是 “学” 当然你跟我强调是 “子”我也认可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 心智的喜悦不是其他任何快乐能代替的。 在这个意义上, 如果我们的学者都变成 了学术生产者, 而不再是读书人, 不再喜欢 “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成、 心智的 快乐, 那是十分遗憾的。 那样的学术的意义到底在哪儿呢?我不能说那样的学术 就没有意义了, 但是我至少觉得, 少了 “养 ”这个字, 少了读书人从容不迫的那 样一种淡定,少了对事态了然于心的那样 一种态度,少了那种超然于功利之上、 不可救药的孤芳自赏, 这些都没有了, 那我们学问做得再多, 又有什么意思呢? 在阅读经典的过程当中, 实际上我们是在不断

36、地提升自己, 我们是在 “养”字当 中成长, 我觉得这是更可取的态度, 而不是用今天的习惯去简单地解读他们。 从 “ 经典与 解释 ” 这套书 ,我看到 了 向 伟大的 心智致敬 这样的 努力, 我觉得这种努力应该不断传承下去。 田余庆先生去世以后, 我去拜别田先生, 回到家里就把 田先生的书拿出来再读, 真是非常感慨, 从书 中我看到的是田先生心智的高度。 我想, 我们今天讨论古今之变, 或者中西之变, 各种各样所谓的 断裂, 而最大的 断裂恐怕是心智高度的断裂。 如果将来我们心智的高度能够得到提升的话, 我们 也许会发现,这些断裂还是有价值的。 ( 中华读书报 2015 年 1 月 21

37、日 09 版,有删改) 7下列 内容是 对 “经 典与解释 ”丛书 主要特 点的表述 ,请结 合三则 材料选 出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A 这套丛书从策划到出版历时时间长,规模大,已运作了 15 年, 出版了 350 余种图书。 B 编者在丛书中最为 关注的一点是经典的滋养, 认为没有经典的滋养, 就 不会有心智的高度。 C 这套丛书内涵十分 丰富, 它承载了很多东西, 如文明的传承、 文 明的复 兴,对 教育、对社会的关注,对政治的思考和期盼等。 D 在书中, 赵汀阳指 出中国的经典目前其实处在危险当中, 中国的经典虽 然被我们尊敬,但和当下生活已没有太多联系。 E 这套丛书的学术主张是 “

38、重返古典,把握中西学术源流 ”,这一主张愈 益获得认同,在教育界和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B 项, 编者 在丛书中更关注培养读书人的心智, 不是经典的滋养; D 项,“从这个角度来看 ”这一前提不能忽视。 【答案】 BD 8阅读材料二,概括说明第 2 段在文本中的作用。 _ _ _ 【解析】 根据段落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分析。 【答案】 内容上交代了巴赫成名的经过, 概括说明了 何为经典 这篇 文章的观点: 经典恰恰是历史的产物。 引用事例, 使文章内容更丰富, 观点更 容易让人理解。 段末只问不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 2 分) 9比较 材料二 和材料 三

39、,简要 说明赵 汀阳和 杨立华谈 论的侧 重点有 什么不同。 _ _ _ _ 【答案】 赵汀阳主要侧重于谈论他眼中的经典, 经典和传统的区分和关 系, 中国经典的困境, 如何突破这种困境等。 杨立华主要侧重于谈论他对赵汀 阳先生观点的看法 ,对 “ 经典与解释” 丛书 的看 法 , 如 何 解 读 经典(答出读书人 心智养成的重要性也可) 等。 10 材料三强调 “读书人的心智, 在于一个 养字”, 请结合文本谈谈具 体的做法。 _ _ _ _ 【答案】 要 多阅读 经典。阅 读论 语 周易等 经典和 柏拉图 、亚里 士多德等 人的著 作,心 智会慢慢 达到足 够理解 这些伟大 人物伟 大作品 的 高度 。 读书人要把心智的养成当成读书的目的, 而不要简单或功利地指向另外一些目 的。 作为读书人, 不要仅仅是学术生产者, 要更喜欢 “学”字带来的心智的养 成、 心 智的快 乐。 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