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复习资料-国际贸易(上).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6644864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资料-国际贸易(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复习资料-国际贸易(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复习资料-国际贸易(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复习资料-国际贸易(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复习资料-国际贸易(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复习资料-国际贸易(上)国际贸易-复习资料国际贸易复习资料:第一章 导论一、考核知识点(一)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二) 、国际贸易课研究的内容(三) 、国际贸易研究的方法(四)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异同二、考核要求(一) 国际贸易课的任务与内容1、 识记: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互相依靠。2、 领会:国际贸易课研究的内容国际贸易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揭示其中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二) 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1、 领会: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国际贸易的研究方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

2、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进行研究。 (三)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1、 识记:(1) 、对外(国际)贸易额与对外(国际)贸易量对外贸易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货物和向国外出口货物的全部价值的总额,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货物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外贸易量是指通过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映对外贸易的量。(2) 、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3)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进出口贸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后某种货物进出口贸

3、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区分布后国别构成,是指一定时期内各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过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它指明了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反映出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4)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结构与地理方向国际贸易货物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货物后某种货物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去分布,用以表明世界各洲、各国后各个国家集团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2、 领会:(1) 、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

4、体系是国际货物贸易的统计方法。总贸易体系是指以一过的国境作为统计界限,即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专门贸易体系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界限,即货物通过海关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两者说明是不同的问题,前者说明一国在国际货物流通中所处的地位和做起的作用;后者说明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具有的意义。(2) 、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按商品形式与内容的不同,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3) 、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直接贸易: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间接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经由第三国商人之手进行。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进口

5、。转口贸易:指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或供给国与需求国之间,经由第三国或贸易地区商分别签订进口合同和出口合同所进行的贸易,从第三国或地区来看,即为转口贸易,又称中转贸易。3、 应用:(1) 、通过计算分析一国对外贸易或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略(2) 、根据数据计算贸易量及贸易差额略(四) 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1、 领会: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异同一、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相同点1)都是商品和服务的交换。2)交易过程大同小异。3)经营的目的都是取得利润或经济效益。二、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不同点1) 对外贸易困难比国内贸易多;1语言不同2法律、风俗习惯不同3贸易障碍多余国内贸易4交易洽谈困难多2

6、) 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1各国的货币与度量衡差别很大2商业习惯复杂3海关制度及其他贸易法规不同4国际汇兑复杂5货物的运输与保险3) 对外贸易风险大。1信用风险2商业风险3汇兑风险4运输风险5价格风险6政治风险 第二章 对外贸易的产生、地位与作用一、考核知识点(一) 、资本主义前生产方式下的对外贸易(二) 、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三) 、对外贸易与社会主义制度(四)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纽带二、考核要求(一) 、资本主义前生产方式下的对外贸易1识记: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对外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

7、实体之间进行产品交换。从根本上说,社会生产里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2领会:(1) 、对外贸易的产生对外贸易的产生与人类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密切相关。(2) 、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奴隶社会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同时还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它的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的限制。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扩大。(3) 、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因此它的对外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孕育生长。(二) 、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 识记:(1) 、对外贸易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联

8、系;1、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2、对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3、对外贸易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 、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它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劳动力;2、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资本;3、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市场。(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需要国外市场;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需要国外市场。1、资本主义与商品流通之间的关系需要国外市场;2、资本主义不均衡发展需要国外市场;3、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倾向需

9、要国外市场。(4) 、对外贸易的前后连锁效应;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是相互联系、互为市场的。对外经济部门的扩大对其他经济部门会产生后连锁和前连锁的效应。后连锁是指由别的部门来供应本部门在生产中所投入的要素。前连锁是指以其产品供应别的部门的需要。后连锁和前连锁的效应表明各经济部门之间需求和供给的关系。(5) 、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的重要作用(1) 、对外贸易使资本主义商品形式的生产具有普遍的、世界的性质,使商品生产的主要范畴获得充分发展。1、对外贸易的扩大使货币变成世界货币;2、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使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只能发挥的更加充分;3、对外贸易促进了资本主义竟经济范畴的全面发展,为资本

10、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规律作用开辟了场所,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并且为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奠定了基础。(2)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大,同时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它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2 领会:(1) 、对外贸易可以提高利润率;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降低生产成本;2、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规模经济利益;3、通过对外贸易,取得超额利润;4、通过资本输出,就地设厂,提高利润。(2) 、对外贸易有助于社会产品的实现;1、对外贸易有助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部类的平衡;2、对外贸易扩大了市场,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产品的实现问题;3、对外贸易有助于实物形态的补偿。(

11、3) 、对外贸易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对外贸易刺激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2、对外贸易为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重要途径。(三) 、对外贸易与社会主义制度1 领会:(1) 、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对外贸易的客观必然性;1、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对外开放,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符合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2、对外贸易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3、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

12、4、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5、参加国际化分工的需要。(2) 、对外贸易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作用。1、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2、通过对外贸易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为社会主义扩大积累;、通过对外贸易,提高利润率; 、通过对外贸易,扩大交换源泉; 、通过对外贸易,增加商品数量和使用价值多样化; 、通过对外商品交换,节约社会劳动; 、通过征收关税,扩大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资金积累。4、通过对外贸易,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5、通过对外贸易参加国际分工;6、通过对外贸易带动经济发展;7、通过对

13、外贸易推动对外经济关系开展。2 应用:(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略(四) 、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纽带和基础。1 领会: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纽带和基础。1、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2、对外贸易是国际经济“传递”的重要渠道;3、对外贸易是各国进行政治斗争、维护经贸权益的重要手段。第三章 国际分工一、考核知识点(一)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二)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三)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四) 、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二、考核要求(一) 、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1识记:(1) 、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

14、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的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2) 、二战后国际分工出现的新变化。二战后国际分工受经济一体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影响深入的得到发展。1 领会:(1) 、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18 世纪中叶)、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60 年代)、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 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第二次大战以后)(2) 、二战前国际分工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特点。、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15、1618 世纪中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最初的分工形式。、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60 年代)在这一时期,建立的国际分工体系是的一种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体系。、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 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这一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资本输出成为主要的经济特征之一。(二)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1 识记:(1)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人口、劳动规模、市场、资本国际化、国际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2)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

16、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2 领会:(1) 、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困难的,在生产力水平和自然条件二者中,前者居于主导地位。(2) 、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它与生产关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生产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及它们在国际分配、国际交换和消费中的各种关系。在现代国际生产关系中,资本主义生产关

17、系支配社会主义生产关系。(3) 、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双重影响。上层建筑一般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它既对国际分工有促进作用,又同时起到延缓作用。(三)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识记: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在的比重。3 领会:(1)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的发展手国际分工的影响。、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国际分工影响各个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

18、、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的依存度。(2) 、二战后国际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二战后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服务贸易发展迅速。(3) 、通过国际分工可以带来贸易利益;略(4) 、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国际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导致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4 应用:积极利用国际分工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四) 、西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1 识记:(1) 、各时期西方国际分工理论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第一阶段是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

19、第二阶段是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第三阶段是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第四阶段是里昂惕夫反论(2) 、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是在亚当斯密决定成本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在资本和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价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可增加生产总额,对贸易各国均有利。(3) 、古典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国际分工理论的不同之处;、古典学派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所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则反对这一学说。他们用在互相依赖的生产结构的多种生产要素的理论代替了古典学派的单一生产要素的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认为国

20、内价值的决定不能适用于国际贸易,而俄林则把国内价值理论扩大到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上。、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在生产各种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是固定不变的。俄林则在他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假定各个国家在生产商品时所使用的生产技术是一样的,因而排除了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4)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主要结论;、每个区域或国家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利用它的相对稀少的生产诸要素从事商品生产,就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体系中生产和输出前面那些种类的商品,输入后面那些种类的商品。、区域贸

21、易或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价格差别,即各个地区间或国家间的商品价格不同。、商品贸易一般趋向于消除工资、地租、利润等生产要素收入的国际差别,导致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5) 、里昂惕夫反论。里昂惕夫反论是对赫俄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应用于实际的大挑战。里昂惕夫对这个原理的验证结果表明,这个理论脱离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实际清况,导致了对“谜”的各种各样解释和有关理论的发展。同时,里昂惕夫首次运用投入产出的方法,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三者结合起来,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2 领会:(1) 、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主

22、要内容;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2) 、比较成本理论的合理与不足之处;、比较成本理论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它是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它在 19 世纪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比较成本说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劳动力、自然条件等因素对国际分工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和根本的因素。、这个理论把世界看做是永恒的、不变的,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经济发展规律的。、这个理论的分析方法属于静

23、态分析,提出的假定,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坚持劳动价值论等因素。作为论述的前提条件,把多变的经济状况抽象为静态的,是不客观的。(3) 、比较成本理论与赫俄理论的主要假设的比较;、在各个域际或国家内部,生产诸要素是完全自由流动的,但在区域和国家之间,它们是不能自由流动的;、假定货物流通中的一切限制都不存在;、假定只有商品贸易,贸易是平衡的,出口恰恰足以支付进口;、假定生产诸要素是完全可以分割的,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生产的增减而变化,因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假定只有两个区域或两个国家;、假定两国技术水平相同,生产函数相同。(4) 、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赫俄理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要素禀赋

24、说是指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它通过对相互依存的价格体系的分析,用不同国家的生产诸要素的丰缺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所谓广义的要素禀赋说,除了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之外,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说。该学说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反作用,说明国际贸易不仅使国际间商品价格趋于均等化,还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化。(5) 、赫俄理论的合理和不足之处;积极方面:、在各国参加国际分工、专业化生产的依据上,赫俄学说比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更为深入和全面。、该学说正确指出了生产要素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严重的缺陷:、赫俄学说以要素比例说来反对李嘉图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5、抹杀了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区别,使比较成本理论庸俗化了。、赫俄学说抹杀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发展的最重要的原因。、赫俄学说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作用。、赫俄学说与当代发达国家间贸易迅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符。(6) 、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的学说。对于里昂惕夫反论,西方经济学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战后西方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劳动熟练说;(里昂惕夫提出,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发展)、人力资本说;(美国经济学家凯南等提出)、技术差距说;(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格鲁伯和弗农等进一步论证)、需求偏好相似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提出)、产业内贸易说。

26、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等提出)第四章 世界市场一、考核知识点(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构成;(二) 、当代世界市场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三) 、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二、考核要求(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和构成1、识记:(1) 、世界市场的概念;是指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包括定约人、商品经销渠道和调节机制。可分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航运市场等。是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它由各个贸易国家或地区的市场构成。从其结构来看,包括:订约人商品各种类型的国家国际商品市场与销售渠道国际市场运输和

27、信息网络,从其内容来看,包括:有形商品资金科技服务(2) 、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世界市场的发展阶段如下:、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世界市场的迅速发展时期;、世界市场的形成时期。(3)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标志;、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的形成;、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价值规律作用加强,形成了国际价值规律。(4) 、当代世界市场的构成;、各种类型的国家;、订约人;、商品;、国际商品市场与销售渠道;、国际市场运输与信息网络;、其他。(5) 、商品交易所;是世界市场上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一种特殊场所,是一种有组

28、织的商品市场,起经营活动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交易所内直接进行。(6) 、拍卖;指经过专门组织的,在一定地点定期举行的市场,拍卖中出售的商品在拍卖前,买主须进行验看。拍卖后,拍卖的举办人、卖主,对商品的质量都不接受任何索赔。可分为:英国式拍卖荷兰式拍卖(7) 、国际贸易博览会;是一种定期的在同一地点、在规定的时期内举办的有众多国家、厂商参加,展、销结合的国际市场。(8) 、商品销售渠道的概念;是指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中所要经过的路线。(9) 、商品销售渠道的构成、作用及类型。世界市场上的销售渠道通常由三个部分构成:、出口国的销售渠道,包括生产企业或贸易企业本身;、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销售渠道,

29、包括贸易双方的中间商;、进口国国内的销售渠道,包括经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销售渠道有以下的作用:、促进市场的有机组织;、节约企业推销所需的人力与时间;、为贸易双方提供各种方便;、使风险分担。常见的国际销售渠道类型:出口国 进口国、 出口企业 国外顾客、 出口企业出口商 进口商国外顾客、 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进口商零售商国外顾客、 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批发商零售商国外顾客、 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进口商批发商零售商国外顾客、 出口企业中间商出口商 零售商国外顾客、 出口企业 零售商国外顾客2领会:(1) 、世界市场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关系;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资本

30、主义社会中各种固有的规律诸如基本经济规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价值规律等在世界市场上居于主导地位,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2) 、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关系。略(二) 、当代世界市场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1识记:(1) 、当代世界市场运行机制的主要特征;、世界市场在动荡中不断扩大;、世界市场在全方位开放的同时,集团化趋势在发展;、世界市场有很大的盲目性,但国际协调已开始介入;、世界市场上激烈的竞争与很强的垄断性并存;、世界市场上的替代性与相关性并存;、世界市场上商品的相对过剩和结构性的供给不足并存。(2) 、世界市场集团化的表现。集团化趋势在世界市场上有两种表现:、国家间的集团化,如欧洲联盟、北美

31、自由贸易区等;、跨国企业的大量出现。2领会: (1) 、世界市场全方位开放与集团化趋势的并存;世界市场全方位开放有三层含义:、市场大门对每一个国家都是开放的,任何国家都可以进入市场;、任何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生产的厂商,都可以在这个市场上找到自己合适的地位;、世界市场对任何商品和劳务都不怀有偏见,它们都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换。但是世界市场全方位的开放受到集团化趋势的干扰。国家集团化的特点是内部实行贸易自由化,对外统一贸易壁垒,对非集团成员的市场进入不利。跨国公司的特点是交易市场内部化、技术转让内部化等等,使非跨国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 、世界市场竞争与垄断的并存;在世界市场上进

32、行着激烈的竞争, “优胜劣汰”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准则。同时,国际市场还有着很强的垄断性。(3) 、世界市场商品相对过剩与结构性供给不足的并存。世界市场上大多数商品在多数时间里,总是处于相对过剩状态,同时,世界市场上还存在着结构性的商品供给不足。(三) 、进入世界市场的途径1 识记:(1) 、市场分析的内容;、经济因素。即进入市场的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政治因素。即该国的政体、政府机关、社会性质,是否与他国在经济上结盟;、文化意识。即该国的宗教差别、信仰、教育文化水平、社会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即该国的办事效率、工会组织、政府稳定状况等。(2) 、企业进入世界市场的三个阶段;企业进入

33、世界市场,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产品出口阶段,国外投资生产阶段和跨国企业经营阶段。(3) 、跨国经营的目的和特点;跨国经营的目的:、为获取本国供给不足的资源,如各种矿产、能源等;、绕过各种障碍,扩大市场;、打进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为延长本企业主要产品的生命周期,调整和优化生产结构;、吸引利用当地的技术、管理和资金;、控制和垄断某个国家、某个地区或某种产品的市场等。跨国经营的特点: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从事国外生产、销售活动;总公司对子公司具有直接控制能力;经营战略和目标是以跨国界、跨民族、全球,即以全球为出发点考虑全企业的经营管理。(4) 、合同的定义。指世界市场上交易双方,当事人之间的一项有约束力的协议。其构成要素有:有能力的交易双方当事人;标的;意思一致;义务的相互性。2 领会:各种类型的合同及其作用;、国际商品销售合同;、辅助合同;、对等贸易中的各种类型的合同;易货合同转手合同抵消合同回购合同、租赁合同;、代理协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