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读文本课堂实践反思提高,珙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何其勋,有人说,数学是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是模模糊糊一大片。做为语文教师,要清楚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里,都有学习的重点,不要全面铺开,否则就会“语文课模糊,学生迷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研究教材时,首先弄清楚在具体的课文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习哪些技能,然后选择好学习课文的切入点,集中精力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使语文课的目标清晰。,研读文本是重要的一环,1、看重文本,理解文本的作用。 叶圣陶有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学。教材是举例,课文都是精选的,练
2、习也是精编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看重文本,但是要正确把握文本的作用。不要把教学这些课文当成教学的全部,不要把读懂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更不要作为唯一的目标,不要把学生的培养放弃了,要让“文”为学生服务,而不要变成了学生为“文”服务,以免局限了教学扭曲了教学。,理解教材 吃透教材,2、走近文本,正确解读文本。钻研教材、备课就是为课堂蓄积智慧、快乐和力量。走近文本是教学准备的基础,作为教师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走近文本。 “作者身份”走近文本。思考:我想借文本传递什么信息?主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其源初的本义是什么? “孩子身份”走近文本。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儿童的眼睛看教材”思
3、考:哪里最有趣味?哪里最有疑惑? “编者身份”走近文本。思考:文本在入教材时,除却原来的意义价值,还赋予了文本什么样的负担(任务)? “教师身份”走近文本。思考:作者所寓是否适合向学生揭示?应引导孩子们理解到什么程度? 努力做到作者、编者、教者三位一体,真正吃透教材。,3、结合学生,设定教学目标。文本给予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一切都要传达给学生,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凭借文本,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进行什么情感的熏陶?学生知识如何?学生感兴趣吗?学生想获得什么?这一切是不是利于学生的下一步的发展?一篇课文,一次教学不能解决太多的问题,也无法解决那么多的问题,为此语文教师要有
4、“舍得”的意识,要会忍痛割爱,选择设定好必要的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1、文本的整体观念 把一个或几个知识永远当做一个系统来讲,培养的孩子是有头脑的。人对知识的理解是块的感觉,而不是点的感觉。语文教材是个例子,是教学的凭借,教师要学会跳出教材看文本,做到胸中有本。 2、目标的整体观念 语文教学目标须成竹于胸,借助文本传授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让学生获得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3、学生的整体观念 教育面对全体学生,是为了一切学生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有学习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对不同层面的学生作什么样的要求?各施加什么样的影响?力避只关注某一层面的学生。 4、发展的整体观念 从学生
5、的发展考虑,文本中哪些关系到学生目前的知识建构,是学习时是必须教学的?哪些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学习时是应该予以渗透的?,语文教师的整体意识,1、每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深入研究教材,发现教材教学时的侧重点。 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就是说“舍”与“得”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上,也应注意“舍”与“得”的道理,在“舍”与“得”的取舍之间,可以彰显教师教学处理和课堂把握的智慧。 俗语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是一种策略,一种教学意识,更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敢于舍,巧妙地舍,才会重点突出,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 2、语文课要形式更要实效。 课件固然重要,但那只是一种资源,不能决定什么,
6、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文本的品读。名师课堂处处说明了这一点。 3、语文课必须有语文的味。 味在何处?语文教师的语言重要! 语文教学中应抓要点、精分析、浅要求、重建构与感悟。 语文教学要“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要回到语文课程的原点,指导学生通过实践学习语言。 语文教学有对字词句篇技巧的学习,还要注意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冲动、形成一种激情、有所反思,从而有所收获。,语文教学的取舍意识,语文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模糊”与“无度”是现在小语文课堂两大弊端,课堂教学的缺乏实效性,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认真思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要素。,如何提
7、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模糊”即教学目标模糊:课堂让人看不出这是哪一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想让学生学到什么(实际是教学目标不确定的问题)。“无度”首先是“综合无度”,努力追求学科整合,但是整而不合,出现语文不像语文、音乐不像音乐、活动不像活动让人不知所云;其次是“拓展无度”,无论有没有拓展的必要与可能,每课必进行拓展,显得牵强附会,让人啼笑皆非。,现状,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实效性?-应从四方面去审视: 1、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在一堂课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教师必须思考“课堂为了谁?” 2、教师是否关注效益意识,运用恰当的方法、手段调动学
8、生参与。 教学方法应是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关键要受学生的欢迎,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利于提高教学效益,灵活简便一点,实用就好。 3、课堂是否朴实,摒弃了的繁华,凸显理性 。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课堂上教师要“知止”,要学会“静”下来,要多给学生点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扎实地练习。“知止而静 静能多得”。 4、过程是否体现语文价值,是否紧紧抓住听、说、读、写来进行,注意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重视了语言的积累。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地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实践,使学生主动的去读、去写、去背,心、脑、口、手合
9、一地去进行语文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思考,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就必须进行“有效教学预设、”注意“有效课堂导学”、实施“有效课堂训练”。,一、有效教学预设 从文本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从语文教学的本质考虑 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在“粗”和“精”上下功夫,“粗”的目的是各环节不宜过细过密,课上得“大气”一点,“精”选择的目的是材料选择具有较强的思考性。教学目标的定位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体现文本特点,力求适度、具体、全面,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教学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本,只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叶圣陶:“教材无非是
10、例”选择教什么是教学的取向问题,是教学的基础。,策略,二、有效课堂导学教学过程的实施,应遵循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让学生亲历过程。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经历探究过程 。 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持久地学习。使学生能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探究过程不宜草率,要努力让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直奔主题,细细体味,整体把握。1、激趣自学 2、导读交流 3、小结点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学习结束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小结(知识学法)。,三、有效课堂训练1、掌握知识与方法 2、适时适势拓展 拓展有利于张扬学
11、生的个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 3、读写结合促发展 4、优化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应难易适度、练习应有层次性、注意容量与时间做到充分与紧凑、注意学生的参与面努力扩大训练的面。,注意课后练习题:文中题、文上题、文外题。 培养能力:如理解能力,学会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考试也是一种能力”。,语文教师要勤于反思,更要善于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感悟;没有感悟,便难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反思可能是自省式,也可能是对比式的。 反思从程序上看:教者说课共同议课教者反思 反思从内容上看: 1、从教材分析、设计意图、课堂效果等方面进行整个流程反思,这是教者对个人行为的自省式反思; 2、
12、围绕“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对照思考,即分析别人的教学设计与自己设计的不同之处,别人的课堂效果与自身课堂效果的不同之处,以及存在效果差异的原因。这是教者与他人行为的相比较的对比式反思。 反思从形式上看: 1、交流对话,通过教者与同伴交流研讨来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理解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 2、写教后记,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把教学中感受深刻的细节记录下来。 3、二次设计,又称课后备课,教师在上完课后,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1、教师必须切实注意提高自己的学识 (知识广博,有深厚的语文功底;努力拓展见闻。) 名师无不如此 2、教师要重视自身课堂驾驭能力的培
13、养 切实把握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设计好教学流程;注重课堂知识的学习,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灵动的生成;勤于学习(学理念、技巧),乐于反思(成功之处、失败之处)。 3、重视教研活动 意识:教师改变自己全靠自己;参与教研活动应主动、积极、大胆;教研活动与理论学习是提升自己能力的最好的办法。 操作:形式可以变换(参与式培训、专题研究);关注课堂实效性的问题;注重资料的收集、整理。,增强自我培养的进取意识,我们的追求,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共勉,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对于一个人来说,缺少的不是学习的能力,而是是学习的愿望,谢谢各位老师!,祝各位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