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633168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作者:新闻秀才 出自:独立独到独家 浏览/评论:892/3 日期:2005 年 7月 9日 11:40 采访镜头画面的拍摄是电视新闻和电视专题节目中的常用镜头。镜头画面是由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组成,因此,它的画面结构单调、构图平淡,难以吸引观众,更谈不到电视画面形象的完美。那么,作为摄像记者如何力求做到采访镜头画面的完美,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一般情况,县(市)级电视台的采访,大多采用单机拍摄,而单机拍摄采访镜头,就要求记者有较高的采访、拍摄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构图与构思、角度的选择、光线运用、画面虚实运用等。本文所谈均为单机拍摄。一、构图的技巧 作为一名摄像

2、师(记者),必须全面掌握摄像与摄影构图知识。摄像构图就是电视拍摄中每一个镜头画面的布局结构。记者应根据采访的内容来决定构思,选择镜头画面。首先要懂得构图,构图的实质所在就是要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充分了解画面要反映的内容,使画面富有艺术魅力和形象表现力,提高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作为电视摄影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摄影构图知识,热爱摄影构图艺术。熟练构图的技巧不是一 而就的,需要下苦功练习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根据我的体会,练习构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自己做一个取景器随身带上,随时练习。二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作为取景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持之以恒,练久了,就会在脑子里留下各种画面构图,当你置身现场进行拍摄时,

3、相应的构图就会自然地跳出来供你选择,就一定能拍摄到优美的镜头画面。二、角度的选择采访类节目都以拍摄人物为主体。我们拍摄人物时,要拍出被摄对象的特征。生活中人们观察某一个感兴趣的物体时,总是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来看物体的各个方面,从而对该物体建立起完整的清晰的印象,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采访镜头画面也是这样。下面,我就从拍摄角度来谈一下拍摄人物的基本要求。1、拍摄距离的远近变化 摄像机用同一镜头拍摄时,因拍摄距离的不同,所带来的景别也产生了大与小的变化。电视景别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在采访镜头中常用的景别为中景、近景和特写。中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或景物局部画面。在中景画面里人物

4、较为突出,能够清楚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动作和感情。它既能表现一定的环境,又能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既能表现外部动作,又能适当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和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是电视采访节目常用的景别。在采访类节目中,一般在节目的开端使用中景,因主持人需交待采访内容的环境和被采访者的关系。然后,把镜头推向近景(采访对象)。近景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近景画面能充分表现出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特征。人物的喜、怒、哀、乐等各种神情,被清晰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其次近景画面又能拉近被摄人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容易产生一种交流感。如在观看采访型谈话类节目中,当出现近景画面时,观众觉得电视画面中的人物正在

5、对自己说话一样,仿佛自己与朋友交谈一样。在访谈型节目中,我们通常以近景拍摄为主。如中央电视台、东方电视台拍摄的各种谈话类节目,始终以被采访者为主体,这样能使画面稳定,给观众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感。总之,摄取能表达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神情,摄取人物真实感情的流露,是人物近景画面成功的关键所在。特写镜头是在近景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景别,是让观众逼近画面对象,窥察细微的表情或细部特征,在屏幕上可以造成强大而清晰的视觉形象,得到突出和强烈的效果。我们在采访中,常遇到这样的动人画面,如亲人久别重逢,交谈中人物激动或悲伤的场面,这时一般情况应采用特写。2、拍摄方向拍摄点的方向变化既会使主体的形象发生变化,又

6、会使背景发生变化。在采访节目中,拍摄方向的选择应注重被摄人物的特征,所以,拍摄角度以正面和前侧方向为宜。正面拍摄有利于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还会给观众以安定、庄重、肃穆的感觉。但正面拍摄人物要特别注意对象的外形(缺陷)特点这个因素。前侧方向拍摄既能表现对象的正面特点,又能再现出对象的部分侧面,并且改善了正面构图的平淡和呆板。同时,也符合生活中人与人交流的自然状态。侧面和背面拍摄角度,画面不利于被摄主体与观众之间进行交流,所以,一般不提倡在人物采访节目中。但是,对于过渡镜头的拍摄是非常必要的。3、拍摄高度在采访节目中,我们基本采用平拍角度拍摄采访对象。平拍较符合人们通常的视线,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

7、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同时,平拍还有助于主体画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中的杂景,从而突出主体。由于仰角度和俯角度不符合观众的视角效果,除非在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段,一般不用于采访节目中。三、光线的运用人物采访拍摄应根据人物的脸部特征来应用光线,无论在室外还是室内,一般情况以自然光为主,自然光中分顺光、侧光和逆光。顺光拍摄,使被摄主体表面均匀受光。有平和、高雅、明快的视觉效果。侧光在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时,所形成的光影强烈对比,能够加强人物动作的力度;拍摄人像时,会显得棱角分明、个性突出。以上两种光线是较为理想的拍摄人物采访时的光源。在人物拍摄中应尽量避免逆光和顶光拍摄,因逆光处在被摄体背后,

8、物体正面处在阴影之中,背景与主体画面形成高反差。当然,为追求艺术效果和特定条件下用逆光拍摄,必须采用手控光圈,来控制曝光量。同时采用反光板、灯光等进行曝光补助,以获取最佳图像。顶光的光线几乎垂直于地面照射,照度强、反差大、拍摄人物不能表现主体感和质感。同时,眼、鼻、下巴下方阴影较大,有丑化人物的感觉。四、画面的虚实在采访型节目中,画面物体的虚虚实实,虚实结合也是我们电视摄像的常用手法,它能虚化背景,突出主体,具有较强的表现力。1、运用长焦距镜头,突出主体镜头焦距的长短会影响画面的透视效果,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得到的画面主体清晰,背景虚化,被虚化的背景与景深范围内的主体形成鲜明的对照,当观众观看

9、这种画面时,视线就会自然地落在景象清楚而明显的主体上。2、运用大光圈、小景深突出主体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反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在拍摄中,欲取最小景深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大光圈,它能使环境虚糊、主体清楚,这样可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的手法。在光线太亮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大光圈小景深呢?当然是减弱拍摄对象的光亮度。其一,被摄体从室外转移到室内,从阳光下转移到阴影下(最好用手控光圈)。其二,选择拍摄时间,在上午九时以前或下午三时以后为宜,或采用阴天的散射光拍摄,这样可获得最大的光圈值。3、运用近距拍摄,突出主体我们知道影响景深的另一因素是拍摄距离的远近,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短。当摄像机离

10、被摄体距离近时,可获得较小景深,除焦点上的物体清晰外,其他物体全部虚化,为此,在允许的拍摄范围内尽量使摄像机靠近被摄体,使焦点定在主体上,让背景虚化,突出主体。五、镜头的推拉我们在采访拍摄中,一定要注意推拉镜头的运用。推镜头虽然从形式上通过取景器向被摄主体接近,规范了观众的视点和视线,同时,也突出了形象的主体。但是,在运用中,要注意起幅、推进、落幅这三个关键,不能“漫无边际”,没有任何表现意义仅仅是为推而推。其次,在推进的过程中,画面构图应始终保持被摄主体在画面结构的最佳位置。在采访类型的节目或谈话节目中,一般来说,在节目开机时采用中景,让观众了解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关系和现场环境,然后让镜头均匀地推向主体近景。拉镜头有较好的展示功能,它能充分表现主体和主体所处环境的关系,展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展示出较大景深的空间感和现场气氛。但随着拉镜头向后拉开,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由大变小,由近变远,在视觉上形成远离感。所以,拉镜头一般用在节目接近尾声时来表达一种退出感或结束感。但是采访节目中,不排除特殊拍摄的需要。总之在人物采访节目中,不要随意、反复使用推拉镜头,反复推拉镜头,会造成画面结构的混乱,表意不清,不合时宜。以上的一些观点看法,只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请指正。作 者:徐敏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