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中生物必修 3 第 12 章复习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 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4. 下列现象属
2、于反射的是 ( ) A含羞草的叶受到外力碰撞而下垂 B草履虫游向食物丰富的地方C白粉虱聚焦到黄色灯光下 D正在吃草的羊听到异常的声响立即逃走5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需要消耗 ATP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6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造血干细胞 BT 淋巴细胞 CB 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7.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
3、要是由于 ( )A体液大量流失 B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D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8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9.长时间行走使脚掌磨出了水泡,几天后水泡消失。此时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渗入( 2)A组织细胞 B毛细血管和各级动脉、静脉C各级动脉和静脉 D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10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 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11当人体的一些组织器官
4、损伤或发生炎症时,会产生并释放组织胺。该物质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促进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该物质对血管的调节方式属于( )A血流自动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12.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13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没有特异性B. 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均能产生抗体C. 在细胞免疫的反应阶段主要进行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 人体中的
5、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完成14.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B 点分别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情况是( ) A.相同,两次刺激后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不同,刺激 A 点时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刺激B 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不同,刺激 A 点时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刺激 B 点时甲、乙均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相同,刺激 A 点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B 点时乙不偏转,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5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
6、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3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16.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中内容物释放至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D 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特异性识别的物质17.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O 2、血红蛋白、H 、尿素 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 2OCNa 、O 2、葡萄糖、血浆蛋白 DCa 2
7、、载体、氨基酸18.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稳态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内分泌腺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19.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20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C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21.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
8、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22. 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吞噬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记忆细胞 效应 B 细胞 效应 T 细胞A B C D423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不会出现的症状是: ( )A食欲不振 B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C行为呆笨而迟缓 D身体臃肿24.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 ABCDE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该图为膝跳反射示意C.图中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
9、的D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25右图是细胞免疫中 X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 X 细胞是指 ( )AB 细胞 BT 细胞C效应 B 细胞 D效应 T 细胞26.决定反射时间的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的数目 D效应器的兴奋性27.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 )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28.在人体内,都是因为缺乏激素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 )呆小症 糖尿病 侏儒症 白化病 镰刀型贫血症 A. B. C. D.29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10、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BHIV 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CHIV 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T 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DHIV 主要由 DNA、RNA 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30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5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摄水量增加 减少尿的排出 A. B. C. 或 D. 或 31下列属于人在寒冷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皮肤血管收缩 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汗腺分泌增多 汗液几乎不分泌 代谢活动增强A B C
11、 D32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调节速度快 调节速度慢 作用的范围广泛 作用的部位准确 作用的时间短 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 B C D3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 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4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刺激部位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 )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A B C D35某人因患流感而出现持续高热,在一昼夜中持续维持在 39.5,则该病人在一昼夜中产热总量与散热总量之间关系是( )A基本相等 B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
12、不确定36在人体中,由某些细胞合成与释放,并影响其他细胞生理功能的一组物质是( )A信使 RNA、必需氨基酸 B激素、递质C淀粉酶、解旋酶 D肝糖元、丙酮酸37下列人体生理活动属于神经调节作用的是( )A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氨基酸 B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C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637、下列有关反射与反射弧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3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
13、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 3-、HPO 42-等参与维持血浆 pH 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40. 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下完成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腺体组成B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C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单方向的D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脊髓等低级中枢无关二、非选择题 41(12 分)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 A 代表 ,B 代表 ,C 代表 。(2)填写图中 D、E 系统的名称:D ;E 。
14、7(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 Na+ 和 Cl 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 系统。(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 系统。而 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 系统。42.右图为甲状腺活动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请用“+”(促进)或“-”(抑制)表示图中 A.B.C.D 四处的作用性质。A. B. C. D.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受 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 E 的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3)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又受血液中 含量多少的调节。(4)甲状腺激素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43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15、1)抗体的化学成分为 ,当 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受到抗原刺激时,该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2)HIV 主要攻击人体内的 ,最终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3)下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寒冷、过度紧张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ABCD甲状腺激素释8当注入抗原 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 A。若第 8 天,同时注射抗原 Y 和 X,图中表示对抗原 Y 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 X 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其特点是 ,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 8 天不注射抗原 X,则以后对抗原 X 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
16、是曲线 。44下图为糖尿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曲线 为正常人的,曲线 为糖尿病患者的。()造成AB段血糖升高生理活动可能是 _ ,该过程主要 发生在小肠中。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 。()在乙的血糖 浓度变化中,实现 BC 段的主要代谢途径 、 、 。能够促进 BC 过程进行的激素是 ,能够抑制 BC 过程的激素是 。45.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甲图中 f 表示的结构是_,乙图是甲图中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 B 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17、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_。兴奋不能由 B 传到A 的原因是_ _。(3)假设 a 是一块肌肉,现切断 c 处。分别用足够强的电流刺激 e、b 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 e 处,肌肉 ;刺激 b 处,肌肉 。(填“收9缩”或“不收缩”)10参考答案第一卷一、 1-10 D C D A C BD C D B11-20 C A D B C B CB A B21-30 B C BB D C A C C C31-40 AD D A A B B D A D第二卷41 (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3)消化系统 循环 (4)循环系统、泌尿; 循环系统、呼吸。42.(1)+ ; + ; - ; - ;(2)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3)甲状腺激素;(4)反馈。43(1)蛋白质;B 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 2)T 细胞;(3)C ;B;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细胞;C44 ()乙 甲 ()糖类消化吸收 主动运输()葡萄糖氧化分解 合成肝糖元或肌糖元 转化为脂肪等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 胰岛素 ()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2 分) ()(下图虚线所示) (45(1)感受器 ; d ;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神经递质 ;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3)不收缩;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