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选白文会校校勘凡例及校勘记撰写细则.doc

上传人:hyngb9260 文档编号:662293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选白文会校校勘凡例及校勘记撰写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选白文会校校勘凡例及校勘记撰写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选白文会校校勘凡例及校勘记撰写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选白文会校校勘凡例及校勘记撰写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选白文会校校勘凡例及校勘记撰写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选白文会校校勘凡例一、 本次会校以韩国奎章阁六家注本文选为底本,因其卷帙完整,所用的李善注和五臣注分别出自北宋监本和平昌孟氏本,版本价值均较高。二、 对校本选用及简称如下:1唐钞文选集注 ,简称唐钞 。2吐鲁番本文选 ,简称吐本。3北宋国子监刊本文选 ,简称监本。4尤袤遂初堂刊本文选 ,简称尤刻本。5胡克家刻文选 ,简称胡刻本。6陈八郎本文选 ,简称陈本。7赣州本文选 ,简称赣本。8明州本文选 ,简称明本。三、 参校本资料众多,不一一列举,随文注出。四、 本次会校采用定本式,底本有误据他本改正者,随文出校记。五、 底本不误,他本有误者,不出校记。六、 底本不误,他本异文可通者,于校记中列出异

2、文。七、 底本上可以确定的讹(错字) 、脱(缺字,或称作“夺” ) 、衍(多字) 、倒(颠倒)在本文中改正,并写出校记说明依据及理由。校改原因显而易见的,则不出校记。八、 正文增删加上符号以便识别,加方括号“”表示增字,加圆括号“() ”表示删字。九、 避讳字予以改回,需改动的避讳字每字首字出校记,后迳改。十、 一般虚字出入不出校,于虚字涉及修辞优劣的,则出校。十一、 因底本系据宋本翻刻,故异体字予以保留,不再改动。十二、 正文有疑问,无法解决者,也在校记中加以说明。校勘记撰写细则一 讹讹即是误,是指底本文字明显存在的错字,须审慎加以改正,并将改正的情况写入校勘记。其校勘记的写法,大抵有以下表

3、述方式。(1)有版本依据的明显错字,须改正后出校,其校记的简要书写格式是:某,原作某,今据某本改。(2)无版本依据的明显错字,须据他书改正后出校,其校记的简要书写格式是:某,原作某,某书引作某,今据改。二 脱脱又称夺,是指底本文字有阙字漏句,须审慎加以补足,并将补正的情况写入校勘记。其校勘记的写法,大抵有以下表示方式。(1)有版本依据的脱文,须补正后出校,其校记的简要书写格式是:某下某字原阙,今据某本改。(2)无版本依据的脱文,须据他书补正后出校,其校记的简要的书写格式是:某下某字原阙,按某书做某,今据补。三 衍衍即衍文,是指底本的文字存在不应有的多余字句。衍文的出现,或因不明文义,或因不明训

4、诂,或因涉上下文,或因旁注羼入,无论何种情况,均须出校予以说明。其校勘记的写法,大抵有以下表述方式。(1)有版本依据的衍文,须删正后出校,其校记的简要书写格式是:某字下原衍某字,今据某本删。(2)无版本依据的衍文,须据他书删正后出校,其校记的简要书写格式是:某字下原有某字,按某书作某,今据某书删正。四 倒倒即倒文,又称乙文,倒乙,是指底本的文字存在字词颠倒的错误,须加乙正。乙正后必须出校,其校勘记的写法,大抵有以下表述方式。(1)有版本依据的倒文,须乙正后出校,其校记的简要格式是:某某,原作某某,今据某本乙正。(2)无版本依据的倒文,须依据他书乙正,其校记的简要格式是:某某,原作某某,按某书作

5、某某,今据某本乙正。五 错简错简又称舛乱,是指底本文字有颠倒,或单错,或衍漏错。陈垣校勘学释例谓:单错者,本处有阙文,错简在他处是也。互错者,本出有阙文,错简在他处,他处亦有阙文,错简在本处,所谓彼此互错也。衍漏错者,本处有阙文,而重出他处之文于此,又衍又漏是也。凡此,皆须改正后出校,其校勘记的写法,可以参照以下几种格式。(1)有版本或他书依据或明显违背事理的错简,须改正后出校,其校记的简要简要格式是:某某,原作某某。某书作某某或依据常理当作某某,今据改。(2)无版本或他书直接依据或在事在疑似之间的错简,一般不改底本文字,只在校记中说明正确意见或所疑之处。六 两通别本或他书的异文,凡与底本义可

6、两通者,底本文字一律不改,但须异文写入校记;凡属底本不误而他本有误者,则其异文一概不出校记。异文出校亦有种种不通情况,其校勘记写法,大抵有以下表述方式。(1)义可两通,且有版本依据者,可迳列异文,亦可略加辨析,其校记的简要格式是:某,某本做某。(2)义可两通,而无直接版本依据,须以他书为参证者,其校勘的简要格式是:某,他书作某,亦通,今不改。七 存疑存疑主要是指通过本校和理校而发现的问题,在不能简单判定为讹、脱、衍、倒和错简,又无法直接作为两通异文胪列时,则有必要略作提示性考证,说明问题所在,以俟继续研究。此种带有提示性考证内容的校勘记的书写,大抵可以循以下表述方式。(1)提示性考证在诸种意见

7、中有明显的倾向性,其校勘记的简要书写格式是:某,某传引作某,按某书亦作某,疑是。(2)校勘中虽有考证,并无明确倾向性,其校勘记的简要书写格式是:某,某书作某,按某某虽异,并皆有据。八 避讳陈垣史讳举例说: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其流弊足以淆乱古文书,然反而利用之,则可以解释古文书之疑滞,辨别古文书之真伪及时代,读者便焉。对于避讳在校勘中的应用,亦当如陈书所言,集中于避讳改史实,因避讳而生之讹异两方面。凡陈书所举二十一例(避讳改前人姓,避讳改前人名,避讳改前人谥,避讳改前代官名,避讳改前代地名,避讳改前代书名,避讳改前朝年号,因避讳改字而致误,因避讳缺

8、笔而致误,因避讳改字而原义不明,因避讳空字注家误作他人,因避讳空字后人连写遂脱一字,讳字旁注本字因而连入正文,因避讳一人二史异名,因避讳一人一史前后异名,因避讳一人数名,因避讳二人误为一人或一人误为二人,因避讳一地误为二地或二地误为一地,因避讳一书误为二书,避讳改前代官名而遗缺本名,避讳改前代地名而遗缺本名) ,原则上皆应逐一出校,至于改正与否,则大抵按下述两种情况分分别处理。(1)史书撰著过程中出现的当世或前朝讳字,除缺笔者外,一律不作回改。缺笔者补为正字,其他避讳情况则在校记中予以说明。(2)凡属后人传刻过程中因避讳而变更原文者,毋论缺笔或改字,一律予以回改。其改正情况亦须在校记中加以说明

9、。九 不校 此所谓不校,并非不做校勘,而是说校勘所得的异文,有些不必写入校勘记。这类不必写入校勘记的异文,大抵有以下四种情况。(1)底本不误,他本有误者,原则上不出校。但他本误字影响深远者,亦可在校勘记中略加辨析。(2)显著的版刻错字,如巳,已,己三字,往往统写作巳,只须随文改正即可。(3)古今字如華花,内納,异体字如歡驩、讙、懽,搗擣之类,可不校不改。(4)无关紧要的虚字出入,如之,乎,者,也,兮之类,如非诗赋修辞用语,一般不必出校。十 校勘记的位置现行古籍整理通则:将注释与校记分开,分别使用方圆括号出注,如校记用 ,注码用() ,各按顺序排列。按卷自为起讫,置于各卷之末。 (置于各篇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