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明确此次教学课题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实际所要解决的问题; 异步传输分组的组成及其原理; 实现同步传输的两种方式和相应的典型(编码)例子; 清楚地明白同步、异步传输的区别。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新授课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一课时(45 分钟)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解决比特的传送和接收过程中,收、发双方这两个独立的时钟不太可能精确同步的问题。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异步传输,发送方和接收方独立地产生时钟,但定期同步。
2、同步传输,接收端时钟完全由发送方时钟控制,严格同步。在异步传输的分组问题上,起始位与终止位的作用,校验位的奇、偶性及可无;异步传输原理中:传送开始前,收、发双方把所采用的起止式格式(包括字符的数据位长度,停止位位数,有无校验位以及是奇校验还是偶校验等)和数据传输速率作统一规定。强调:并不是每个字符可以任意选择数据位个数,因为如果不事先申明起止格式,那么接收到起始位的到来时,很难区分开数据位、校验位和终止位。字符间的异步定时与字符内各个比特间的同步定时;同步传输中: 多字符间不允许有空隙,每位占用的时间相等;空闲位需发送同步字符 SYN。 自同步与外同步的区别。自同步的重点突出能从数据信号中提取
3、同步信号。曼彻斯特编码、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不归零码。外同步的重点在于在组前加入同步字符,事先预定好的各字段。七作业处理P45.一 12/18/二.3八板书设计 (一) 异步传输信息分“群”特点:字符间异步定时,字符内同步定时。 异步传输分组的组成1bit 起始位:表示字符的开始58 位数据位:表示要传输的字符内容1bit 校验位:用于进行奇校验或偶校验12bit 终止位:表示接收字符结束 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 关键:各字符分组所含比特数相同,字符间异步定时,字符内同步定时。(二) 同步传输收/发端保持同步。方式:1. 外同步注: 每个字符占用的时间相等,多字符数据之间不允许有空隙,空闲位需发送同
4、步字符(SYN); 发送前,收、发双方先约定同步字符的个数,即,SYN 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并且得预先规定。2. 自同步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时钟)同步信号的方法。典型例子:(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三)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的区别 异步传输是面向字符的传输,而同步传输是面向比特的传输。 异步传输的单位是字符而同步传输的单位是帧。 异步传输通过字符起止的开始和停止码抓住再同步的机会,而同步传输则是以数据中抽取同步信息。 异步传输对时序的要求较低,同步传输往往通过特定的时钟线路协调时序。 异步传输相对于同步传输效率较低。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PPT 多媒体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2需用多少时间?(五)作业安排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