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考点 新.doc

上传人:hwpkd79526 文档编号:6586395 上传时间:2019-04-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考点 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考点 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考点 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考点 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考点 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第一章1、畜牧业是生产动物性产品的产业,指将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如,猪、牛、羊、马、螺、驴、骆驼、鸡、鸭、鹅、兔、蚕、蜂等各种畜禽及昆虫,通过人工饲、繁殖,利用其生理机能,将植物性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毛、融、皮、丝、蜜等动物性产品。2、猪、犬、羊、牛、马、鸡六畜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最早驯化的主要畜禽种类,都有 4000年以上的饲养历史。3、三座大山: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帝国主义的剥削,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4、我国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在(A 、1950 年代)完成的。5、畜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B.基础产业)产业。6、社会主义畜牧业经济的建立:1 通过没收、接管反动政权及

2、官僚、军阀的农牧场和没收地主的部分土地创建或改建的国有畜牧场。2 通过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 通过国家投资,在国有的荒地、草原上创建新型国营农牧场。4 由集体经济创办。7、试述我国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因:(1)在农牧区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营体制,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畜牧业生产力;(2)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促进了畜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畜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3)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市场空间;(4)多渠道的流通体制,扩大了畜产品销售;(5)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的发展,为畜牧业

3、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6)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7)对外开放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经验;8、畜牧业再生产的根本特点是(A. 以第一性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9、畜牧业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基础;(2)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经济部门;(3)是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经济部门。10、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具体作用:(1)是轻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2)可以吸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3)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重要途径。11、畜牧业经济再生产的特点:1 畜牧业生产是以

4、第一性植物生产为基础的第二性生产。2畜牧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交织,畜牧业的经济再生产过程,总是同畜禽自然再生产过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畜牧业的根本特点。畜禽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体现着经济再生产的要求。同时,畜牧业经济再生产必须符合畜禽自然再生产的规律。3 畜牧业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力影响和制约,经营风险大。4 畜牧业生产有利于家庭经营。5 畜产品综合利用率高,增值潜力大。12、畜牧业经济管理是以(A. 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的。13、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畜牧业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14、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研究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二

5、章1、畜牧业经济体制: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及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整个畜牧业经济运行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2、畜牧业经济体制反映的是(B.畜牧业生产关系范畴)3、我国畜牧业的基本经济制度应坚持(C.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4、我国畜牧业中主要经济形式,包括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5、经济形式:社会上的生产资料或企业的资产归谁所有,有谁支配,由谁受益,并承担经济责任等基本生产关系或基本经济制度的概括。 (经济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6、畜牧业多钟经济成分并存的必然性的主要原因:(1)畜牧业生产力水平总体较低。 (家庭经营仍然占主要地位,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基本上还是以分散的小规

6、模家庭饲养为主) (2)各种不同生产手段均有采用。 (3)存在不同层次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4)分工协作程度高低不一。7、试述我国畜牧业不同所有制中的分配方式:(1)公有制畜牧业中的分配方式。目前,我国畜牧业中的公有制经济中,主要实行的是承包经营的方式,尽管承包的具体方式不同,但在分配上都按照承包合同规定实行“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余下自己的”方式。(2)我国非公有制的畜牧业和混合所有制的畜牧业中的分配方式是:第一,个体畜牧业中,实行缴纳国家税金和社区统筹后,收入归个体所有者所有;第二,私营经济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第三,混合所有制中,实行按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8、混合所有制畜

7、牧业:在畜牧业经济组织中,同时存在多种所有制的一种经济形式。它可以是两种公有制之间的混合,可以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混合。9、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全部或部分归劳动者私有,以劳动者个体劳动力为基础,经营所得归个体劳动者自己支配的经济形式。10、私营经济:是指生产资料私有,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以按资分配为主的经济形式。11、双层经营体制: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集体统一经营和承包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经营体制。13、经营形式的选择依据:(1)要适应畜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2)要适应畜牧业生产的特点。 (3)要适应畜牧业经济形式的选择。14、畜牧业家庭经营及其特征。 (1)畜牧业家庭经营是指以农

8、牧民家庭为独立或相对独立地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形式。 (2)畜牧业家庭经营的特征表现为:畜牧业家庭经营的商品化;畜牧业家庭经营的企业;畜牧业家庭经营的专业化;畜牧业家庭经营的规模化;畜牧业家庭经营的社会化。15、畜牧业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以(B.家庭经营)为基础。12、经营形式:是指一定所有制中畜牧业经营单位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的制度。16、畜牧业家庭经营的主要类型,按照畜牧业在家庭经营中的比重由低到高来划分,主要有(A.副业、兼业和专业养殖户) 20.合作经济组织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者在(C.经济)上的联合。17、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牧业小生产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

9、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18、我国合作经济组织运行的特征。 (1)合作目标的双重性,即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性和盈利性。 (2)合作经营结构的双层次性,决定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 (3)合作经济组织是在民主、自愿基础上的有效结合。19、国际合作社联盟的七项原则。 (1)自愿和开放的社员制度;(2)民主的社员管理;(3)社员的经济参与;(4)合作社自治、自立;(5)教育、培训和信息;(6)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7)关心社区事业21.合作经济组织的盈余分配与成员和合作经济组织的(B.交易额)相关。22.合作经济组织目标的双重性是(A. 服务

10、性与盈利性)23、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承担(A. 无限责任)24、 (D.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25、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C.划分为等额的股份)26、国际合作社的六项原则是在 1984 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D.28)届代表大会上确认的。27、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原因:主要缘于农牧民在经济上实行联合以发展生产力,主要表现在:(1)应对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2)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3)生产专业化的发展需要(4)弥补集体经济组织经济功能的缺陷。28、我国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类型:(1)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2)专业性合作社(3)供销合作经济组织(4)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在改革开放以后,正逐步地

11、恢复和加强信用合作社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民主性和经营上的灵活性,把信用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29、我国畜牧业的家庭经营形式,包括统一经营层次和分散。30、股份合作制企业是既具有合作制属性,又具有股份制属性的混合企业。31、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划分,公司制企业有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32、订单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是公司和农牧户进行松散型的联合。33、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两大类型是松散型联合和紧密型的联合。34、建国以后我国畜产品流通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段自由贸易阶段、第二阶段计划购销阶段、第三阶段改革开放阶段。第三章1、畜牧业生产结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的各种家畜和各

12、种家畜内部组成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2、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层次。 (1)第一层次为畜类结构;(2)第二层次为畜种结构;(3)第三层次为品种结构;(4)第四层次为畜群结构。3、畜牧业产业结构还可以依据产品种类将家畜分为肉用、奶用、蛋用、毛用等,依据食草与否分食草家畜与非食草家畜,依据对谷物饲料转化率分为节粮型和耗粮型,依据食用饲料的种类分为肉食、草食和杂食等,依据饲养期分为速效型、中效型和迟效型等各种不同的产业。11、畜牧业合理布局的依据:(1)自然条件(2)社会经济条件(3)技术条件4、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因素:(1)生产力水平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2)自然资源条件影响畜牧业生

13、产结构的畜种、品种和地理分布(3)畜产品市场需求是促进畜牧业发展与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重要因素(4)制度和国家政策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5、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通过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能够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畜牧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和水平的提高。6、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标准:(1)统筹兼顾(2)以市场为导向(3)依靠科技进步(4)发挥地区比较优势(5)坚决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7、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在畜牧业产业调整中,要走市场化之路,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8、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1)积极稳步地调整畜牧业和种植业的结构(2)建立于中国饲料资

14、源和社会需求相适应的畜种结构(3)选育和改良牲畜品种,有计划地调整牲畜品种结构(4)合理调整畜群结构(5)根据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趋势逐步调整畜产品结构。9、畜牧业布局: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布,亦称畜牧业生产布局或畜牧业生产配置。畜牧业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合理确定不同地区畜牧业发展方向、牲畜结构和比例,二是按畜牧业生产合理的地域分工,科学确定每一地区畜牧业生产专业化方向,建设各种畜禽及其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10、畜牧业合理布局的意义:(1)是充分合理利用各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保护和改善地区生态平衡的前提(2)是发觉生产潜力,发挥生产优势,从而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大经济

15、效果的手段(3)可以使各地区因地制宜地建立起各具特点又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畜牧业生产结构,并促使畜牧业逐步向区域化和专业化转变。(4)还可以促进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以及商业、交通运输也的合理布局,使有关部门避免计划工作和投资的盲目性。12、我国畜牧业生布局的原则。充分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发挥地区自然优势,注意维护生态平衡。充分考虑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适当集中,实行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合理组织和管理畜牧业生产,使生产后的全过程密切结合。13、我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城市郊区牧业等不同类型的畜牧业地区。14、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及其工作重

16、点:(1)发展的方向是: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当前退耕还草是主要的工作。 (2)工作重点为:第一,把退耕还草和引草入田作为关键措施和恢复草原生态的突破口;第二,把退耕还草与建设高产优质人工草地紧密结合起来;(3)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努力减轻草原压力。15、半农半牧区:是一个自然形成的地带,是指同时经营农业和畜牧业,并且两者在该地区生产中的地位和比重大体相当的地区。16、城市郊区畜牧业: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从农区畜牧业分化出来,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畜牧业。17、我国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原始畜牧业、传统畜牧业、工厂化畜牧业和现代生态畜牧业四个阶段。18、按照联合的紧密程度畜牧业产业化的组织形

17、式可分为松散型、半紧密型和紧密型三类19、畜牧业生产结构指的是畜牧业生产各要素的构成情况,不仅包括畜牧业内部结构,还包括畜牧业外部结构和地区结构。第四章1、畜牧业经营预测:畜牧业有关经济组织对未来畜牧业发展状况和市场变化情况作出分析、推测。2、畜牧业经营预测的作用:(1)正确的宏观预测是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2)畜牧企业的经营预测是制定经营计划的重要依据(3)经营预测有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畜牧业经营预测种类:(1)按预测时间长短分(长期预测5、中期预测 5、短期预测1) (2)按预测范围分(行业发展预测、生产要素供应预测、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3)按预测方法分(定性预

18、测、定量预测和综合预测)4、畜牧业经营预测的程序:1、确定预测目标 2、手机和分析有关资料 3、选择预测方法4、评价预测结果 5、编写预测报告。5、经营预测方法:一、定性预测方法:1、集合意见法。2、专家意见法(古希腊,德尔菲)3、头脑暴风法(美国人,阿兰克斯。奥斯本)二、定量预测法:1、时间序列法:(1)移动平均法(2)指数平滑法(3)趋势延伸法:根据时间序列资料,运用输血的最小乘法求的变动趋势线,并使其延伸,借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方法,因而又叫最小乘法。2、因果分析法 3、投入产出法 4、马尔可夫预测法:(俄国数学家马尔可夫) 。6、畜牧业经营决策:指为某个目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

19、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并组织实施的过程。7、畜牧业经营决策的种类:1、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分(战略决策、管理决策、业务决策)2、按决策合乎逻辑程度分(理性决策、有限理性决策、直觉决策)3、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分(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4、按决策的可靠程度分(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5、按参与决策的人数多少分(群体决策、个体决策)6、按决策的时间分(长期决策、中期决策、短期决策)8、畜牧业经营决策的方法:一、定性决策方法:1、电子会议决策法 2、综合评分法二、确定型决策:1、直观法 2、盈亏平衡分析法 3、微分法 4、线性规划法 5、价值分析法三、不确定型决策:1、小中取大法则 2、大中

20、取大法则 3、机会均等法则 4、大中取小法则四、风险型决策:(1)决策收益表法(2)决策树法:1、单级决策问题 2、多级决策问题五、贝叶斯决策法六、博弈论:又称对策论,一个对策问题应具备基本要素:局中人、策略、结局。9、经营战略决策:(1)SWOT 分析模型:1、SO 战略:其目的是要发扬企业自身优势以便充分利用外部的机会。2、WO 战略:其目的在于利用外部的机会来改进内部的弱点。3、ST 战略:其目的是要依靠自身的长处去避免或减轻外部威胁的影响。4、WT 战略:其目的是要克服内部弱点和避免外部威胁。10、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延伸,预计未来市场行情的变化,确定未来的预测值,为

21、(A.时间序列预测法)11、狭义的决策指(A.选择方案)12、风险性决策与不确定性决策的区别是(A. 前者概率已知,后者未知)13、不确定性决策的结果与决策者的态度(B.有关)14、乐观决策法是(B.大中取大法)15、面对未来可能呈现的多种状态,决策者虽无法事先确定究竟呈现何种状态,但可判断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这种决策为(B.风险型决策法)16、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D. 西蒙)17、有限理性决策由(B.西蒙)提出的。第五章1、畜牧业劳动力:畜牧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劳动能力的人。2、畜牧业劳动的特点:4.(1)劳动对象的特殊性;(2)生产劳动的双重性;(3)舍饲劳动的均衡性;(4)劳动产品的

22、阶段性。3、提高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途径:(1)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变畜牧业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2)发展畜产品加工业,走牧工商一体化,综合发展的路子;(3)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促进畜牧业劳动力的合理利用;(4)鼓励和帮助畜牧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4、畜牧业劳动力利用率:已经利用的劳动力和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的比例,表明有劳动能力的人实际参加畜牧业劳动程度。5、畜牧业资本:商品和货币条件下,畜牧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6、畜牧业资本的类型:1、按资本存在的形态分(货币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资本)2、按资本的来源分(生产单位的自有资本和借人资本)3、按资

23、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阶段分(生产领域的资本和流通领域的资本)4、按资本的价值转移方式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7、畜牧业资本的重要作用:(1)资本是畜牧业生产单位获取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并使其得到合理配置的必要手段。 (2)资本的分配和使用是国家对农牧业实行管理饿重要工具(3)资本的使用效益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畜牧业生产效益的主要表现。8、畜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1)畜牧业中资本的周转周期长,速度慢;(2)畜牧业中资本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3)畜牧业中资本在循环周转的过程中不完全通过流通过程。9、畜牧业资本筹集:(1)、农牧户自有资本投入(2) 、乡镇企业对畜牧业的支持( 3) 、国家财政

24、对农牧业的投入(4)吸收信贷资本(5)吸收各方面的直接投资10、畜牧业投资应遵循的原则:(1)讲求效益(2)因地制宜(3)突出重点 11、试述畜牧业科学技术进步:(1)畜牧业技术进步是指在发展畜牧生产中,不断地用生产效率更高的先进科学技术替代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技术的过程。 (2)畜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举措为:第一,充分利用畜牧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第二,构筑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第三,建立新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第四,健全农牧业科技进步的保障体系。12、畜牧业科技进步的作用:(1)畜牧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大大地提高畜产品产量和改善畜产品的品质。 (2)科技可以提高畜牧业投入产出率(3)科技进步

25、可以提高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4)畜牧业科技进步可以改善资源状况,优化资源配置(5)科技进步可以开拓畜牧业新领域,为畜牧业发展创造无限广阔的前景。13、畜牧业技术的经济类型:劳动节约型技术、资源节约型技术、中性技术。14、推广度:在数值上为该项科技成果实际推广规模与理论上应推广规模之比,一般认为达 15%以上,则判定该项科技成果已推广。15、加强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1)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政府主导型科技成果转化体制(2)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机制,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力度(3)依靠技术创新,促进畜牧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发展(4)依靠组织创新,推广转化组织模式多元化发展(5

26、)依靠制度创新,提高畜牧业科技活动效率。16、畜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举措为:第一,充分利用畜牧业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第二,构筑畜牧业技术创新体系;第三,建立新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第四,健全农牧业科技进步的保障体系。17、畜牧业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指的是其劳动对象为有生命的动物。18、畜牧业生产劳动的双重性是指除了饲养和放牧劳动外,还有从事饲料生产、加工等方面的劳动。19、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唯一能动的要素,也是进行生产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经济来源。20、劳动效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条件下,所完成的工作量21、发达国家畜牧业科技进步率约为 70%-80%。22、我国畜牧业

27、科技进步率约为 50%。24、提高土地生产率的技术是(C.资源节约型)23、畜牧业劳动生产率是指(B.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的畜产品数量)25、机械技术是(B.劳动节约型)26、我国畜牧业技术进步的重点是(C.资源节约型技术)第六章1、饲料:能够为畜禽提供营养物质,能被畜禽吸收利用形成畜禽产品,并对畜禽的健康状况,生产力及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的物质。2、饲料饲草在畜牧业中的作用:(1)饲料饲草的数量决定着畜牧业的规模及其发展速度 (2)饲料饲草是决定畜牧业经营成果大小的重要条件(3)饲料饲草制约畜牧业的生产结构和饲养方式。3、饲料分类:1、根据饲料来源(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微生物饲料、矿物质饲料

28、和人工合成饲料)2、根据营养价值分类(粗饲料、青绿多汁饲料、精饲料和特殊饲料)3、根据饲料形态分类(固体饲料、液体饲料、胶体饲料、粉状饲料、颗粒及块状饲料)4、国际饲料分类(根据饲料的营养特性将饲料分为粗饲料、青绿饲料、青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饲料、饲料添加剂 8 大类)5、中国饲料分类法(首先根据国际饲料分类分 8 大类,结合中国传统饲料分类习惯分为 16 亚类,两者结合迄今可能出现类别是 37 类)4、国内开发饲料资源的概况:(1)饲料资源短缺(2)资源分布不平衡(3)优质能量饲料紧缺,糠麸等副产品相对较多(4)优质蛋白质饲料缺乏,棉、菜籽粕相对较多(5)非常规饲

29、料资源丰富(6)饲草资源开发利用具有很大前景。5、饲料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1)增加可利用资源的生产量(2)利用生物技术育种,培育优质饲料资源(3)科学加工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4)充分利用微生物和化学,增加创生饲料资源(5)合理应用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养分消化利用率( 6)进一步推广全价配合饲料,提高配方技术水平(7)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弥补国内饲料资源的不足。6、发展配合饲料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1)饲料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加速农业产值翻番,有助于促成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2)饲料工业的发展支持了养殖业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养殖业生产的集约化、商品化和现代化(3)发展

30、饲料工业,可促进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4)发展饲料工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5)发展饲料工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6)发展饲料工业有助于缩小城乡差别7、我国配合饲料工业发展道路和措施:(1)实行饲养业和配合饲料工业同时并举( 2)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配合饲料工业体系(3)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4)扩大饲料产品结构(5)做好饲料资源普查,合理利用饲料资源( 6)引进新技术,采取新工艺装备饲料产业(7)加强饲料科技队伍建设,重视饲料科学技术研究 8、我国草地占陆地面积约(40%)世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 22%)我国草地每年生物产量约( 3)亿吨。4.我国草地面积约(4

31、)hm 2。公顷 5.据预测,我国 2010 年粮食需求的(38%)将用做饲料。2020(43%)2030(50%)基础饲料和补充饲料的划分依据是(经济特点) 。自给饲料和商品饲料的划分依据是(经济特点)制约我国饲料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C.粮食问题)第七章1、饲养管理方式:饲养方式、饲喂方式、饮水方式、清粪方式等。2、初乳:是母牛产后 3-7 天内分泌的乳汁,颜色黄,黏稠,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3、哺乳期和哺乳量:经过 5-7 天初乳期后,改味常乳。4、早起断奶:喂给窦牛的奶量在100kg 以下,在其 4 周龄(3-5)周龄时实行断奶。5、乳用母牛管理,日粮结构中精料所占的比例不宜超过 60%,

32、日粮粗纤维含量不宜低于 13%。4、猪的品系繁育中,零世代基础群的规模,一般以 8 头公猪(B.40)头母猪为宜。5、猪的品系繁育中,零世代基础群的规模,一般以 6 头公猪头(A.30)母猪为宜。6、猪的繁育中,一般公母比例为(A.1:5)7.分娩母猪的管理中,应在临产前(B.3-7 天)内停止运动。8.母猪的分娩中,产房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A.65%-75%)9、限量饲喂中,应多以潮拌料的形式分顿饲喂,其料水比为(A.1:1.2-1.5)10、我国的转群制度是(A.全进全出制) 11.保证鸡群健康的饲养制度是(A. 全进全出)11、猪的品系繁育:(1)确定品系建立目标(2)建立零世代基础群(

33、3)确定选择方法(4)稳定饲养管理条件(5)进行杂交试验推广。第八章1、畜牧业经济核算:对畜牧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以及一切经营成果进行记载、计算、考查和对比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方法。2、畜牧企业的经济核算主要包括:基本建设中的经济核算和经营活动中的经济核算。3、资本利润率是衡量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11、生成成本:指企业为生产品而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4、畜牧业企业资产:畜牧业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资产按其流向通常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5、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34、平均折旧法:经残值率按照原值 3%-5%确定;加速折旧法: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6、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由五部分组成,即现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短期投资。7、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畜禽圈舍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生产畜和役畜、机井等。8、无形资产:是个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通常表现为企业拥有的,并受法律承认和保护的权利,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9、递延资产:是指

35、企业发生的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等费用。10、畜产品成本费用:畜牧业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为生产和销售产品而花费的全部成本费用,也称总成本费用。有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组成。12、期间费用:指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和关系不密切的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企业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的各项费用。13、营业费用:指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14、降低畜产品成本的途径:(1)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采取一些激励机制,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36、2)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各种原材料,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单位产品中饲料、燃料、兽药(3)充分利用各种机具、畜舍等固定设备,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中分摊的折就费。 (4)严格控制间接费用,节约非生产性开支。减少不必要的管理人员,改进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15、营业收入:指企业销售产品取得的销售收入(即主营业务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包括材料销售、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转让(不包括对国家划拨的土地实行有偿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及技术转让和包装物出租等取得的收入。营业收入利用率=利税总额/营业收入100%16、除了税收之外,国家规定由税务部门征收的非税财政收入项目有 3 个:教育费附加

37、,矿区使用费和文化事业建设费。17、企业利润分配程序和原则:(1)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2)缴纳所得税(3)支付被罚没的财产损失、各项税收的滞纳金和罚款(4)弥补用税前利润尚不能补足的以前年度亏损(5)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6)提取公益金(7)应付利润(8)未分配利润1.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一般在(C.2000)元以上 3.(D.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固定资产)不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3.(B.房屋和建筑物)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1.(B.利息净支出)为财务费用。 12.期间费用不包含(A.制造费用)第九章1、绝对经济效益是鉴别某项科技成果本身在使用中有无经济效益的依据。其临界公式为:科技成果的绝

38、对经济效益临界限科研成果在使用中产出的有用效果/该项成果在研制、推广和使用中投入的劳动耗费大于 12、产仔成活率=断奶时成活仔畜数/出生时活仔畜数100%;产仔成活率=本年度成活仔畜数/本年度内出生仔畜数100%;个体产品率=畜产品总产量/产品牲畜头数(kg/ 头)3、畜禽商品率=出售的肥育畜禽、种用畜和役畜头数/畜禽总增头数100%单位畜产品饲料成本=饲料成本/畜产品产量;单位投资利润率是考察畜牧业生产经营的根本指标。4、畜牧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1)不同性质的自然资源不能替代(2)相互替代的资源必须是异价同功的(3)高效资源可以替代低效资源,以提高生产效率,最终提高经济效益(4)替代以后

39、的资源组合应当费用最省(5)资源替代具有可逆性1.根据生产函数理论,生产的最佳区间为(B.第二阶段)2.畜牧业生产的合理阶段指的是(B.第二阶段)3.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平均产量(C.大于)边际产量。4.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中,当边际产量为正数时,总产量(A.增加)5.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中,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D.最大)6.边际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中,当边际产量为正数时,总产量(A.增加)7.在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中,边际产量增加,平均产量(C.增加)8.当生产弹性系数大于 1 时,平均产量(B.上升)9.当生产弹性系数为负时,边际产量(A. 小于零)10.当生产弹性系数等于零时

40、,平均产量(B.大于)边际产量。11.当生产弹性系数小于 1 时,平均产量(A. 下降)12.边际均衡原理认为,最佳经济收益投入水平,应是边际收益(A.等于)边际费用的那一点。13.在畜牧业经济效果分析指标中,用以计算和分析畜牧业生产的经营结果以及各种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水平的指标是(D 水平分析指标)第十章1、畜牧业扩大再生产(即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生产手段、扩大生产能力)而投入的全部资源,它是在原来基础上的增量投入,包括追加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等资源。2、畜牧业投资项目的标准:(1)投资项目必须是扩大再生产的经济行为(2)投资项目必须有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明确的效益目标(3)投资项目要明确的开发

41、治理区域范围和明确的项目建设起止时间(4)投资项目必须有可靠的投资资金来源和切实可行的投资计划安排,包括资金的筹集、分配、运用、管理等。 (5)投资项目应有明确的投资主体(风险责任人)和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6)投资项目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执行单位。3、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1)分析论证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项目投资建设的可行性(3)项目投资建设合理性即财务上的赢利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4、畜牧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技术方面(2)组织管理方面(3)社会生态方面(4)产品市场营销方面(5)财务方面(6)经济方面5、项目建设条件的评估:(1)资源条件评估(2)项目所需投入物供应

42、条件评估(3)项目产品销售条件评估(4)科学技术条件评估(5)政策环境条件评估 (6)组织管理条件评估第十一章1、畜产品需求:是指人们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畜产品的数量。2、需求价格:消费者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购买价格称为需求价格,他取决于商品对于消费者的需求边际效用。商品效用:指商品对于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的满足能力,是由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消费者对该使用价值的主观感受共同决定。边际效用:指最后购买(消费)的一个单位的商品的效用。3、畜产品需求的影响因素:(1)消费者的需求结构(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商品本身价格(4)相关商品的价格。6、恩格尔

43、系数=用于食物的支出金额 /总支出金额4、畜产品需求弹性:是指畜产品需求量对景响其变动的各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5、畜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称为产品需求弹性,是指畜产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需求价格弹性=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百分比7、畜产品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畜产品的数量。8、影响畜产品供给的主要因素:、畜产品自身价格、相关畜产品的价格、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生产资源的价格及其投入量9、供给弹性:指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就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比率,既当某商品的价格发生一个百分比的变化后

44、,该商品的供给量所发生的相应的百分比变化。10、畜产品市场波动:(1)季节性波动(2)周期性波动(蛛网性波动) (3)偶尔性波动(引起畜牧业生产波动的偶然性因素包括气候反常、疫情发生、某些特殊政策的实施、突发战争。11、畜产品流通:在市场上以货币为媒介,实现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商品交换过程,称之为畜产品流通。最联结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畜牧业经济内在联系的桥梁和纽带。12、试述我国畜牧业流通体制的建立与特点。 (1)畜牧业流通体制是指国家管理畜产品流通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主要包括畜产品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三部分,具体指管理机构的设置,购销价格政

45、策的确定,参与流通的经营单位的组织形式、所有制成分、经营形式的内容。 (2)我国畜产品流通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贸易阶段;第二阶段计划购销阶段;第三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 (3)目前,我国畜产品流通体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实行自由流通;第二,流通结构和经营主体结构多元化;第三,畜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第四,市场机制趋于完善。13、畜产品流通渠道:指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所经过的途径、环节和采取的产销形式。包括零售市场、批发市场、专业市场、拍卖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各种要素市场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从商品交换发展程度分:产销合一和产销分

46、离) (从商品流通的管理形式分:计划渠道、非计划渠道) (从经营企业的成分划分:国有商业、合作商业、个体商业和联营商业)14、畜产品加工:运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方法,对畜牧业生产部门所提供的初级畜产品进行复合性再制,以充分发掘或提高其使用价值的工业生产活动。畜产品贮存:指畜产品在离开生产领域之后,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过程中的一种停留。畜产品运输:指商品畜产品借助运力在空间的转移。畜产品销售: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市场上的交换,完成其商品畜产品价值的实现和使用价值的转移的一种经济活动。15、积极推进与国际市场的接轨:(1)营销观念创新(2)营销人才创新:指畜产品加工业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提高营

47、销人员的素质,从而形成新的营销人才过程。(3)营销组织创新(4)营销技术创新(5)服务创新重视附加产品,做好售后服务(6)强化合作意识、结成营销同盟。1.(A.价格机制)是最主要的市场机制。4.发散性波动的条件是(A.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5.收敛性波动的条件是(B.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6.自然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畜产品市场波动是(C.偶然性波动) 7.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减少的商品是(D.低档商品)8.吉芬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A. 成反比例关系)9.恩格尔是(B.德国人)10.根据恩格尔消费定律,恩格尔系数(D .30%以下)是富裕阶段。第十二章1、1996 年加强国家及食品安全计划指南规

48、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和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人民健康,增强人民体质。2、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质量安全执法监督体系,从而构成较为完整的畜产品质量安全。3、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包括: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体系、法律法规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市场营销体系等。4、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体系的特点:(1)前提条件是全程质量控制(2)在生产体系中每个环节都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组成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体系。(3)建立质量追溯档案,实施责任制管理模式5、畜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1 饲养场设施卫生要求 2 畜、禽

49、舍得卫生要求 3、饲料原料要保证品质 4 兽药使用准则要求畜禽应保证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下饲养,加强饲养管理规范 5、畜禽饲养场的防疫工作主要有免疫接种、免疫监测、疫病控制和扑灭三方面内容 6、消毒、灭鼠、杀虫 7、饲养管理 8、病畜禽、死畜禽及废弃物处理 9、资料记录6、畜产品标准化:指与畜产品生产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多个过程,产地环境、饲养、饲料和产品加工及产品的检验、包装、贮藏、销售的各个环节,运用畜牧科技成果和实施经验,对重复性的事情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性、先进性、协调性、法规性和经济性的特点,以获得质量安全和营养健康的过程。7、畜产品标准化的作用:1 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2 促进畜产品流通。3 提高畜产品质量。4 提高畜牧生产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5 有利于与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6 有利于适应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新形势。8、无公害畜产品的概念:所谓无公害畜产品,是指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的生产规范和技术要求而生产的,即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通过专门机构的验收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无污染,无残留,对人类健康无损害的未加工或初级加工的安全性食用畜产品。9、绿色畜产品的概念:所谓绿色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