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营养与健康期末论文题目: 饮营养膳食,享健康生活 姓 名 丁纪君 学 号 2011405039 年级专业 11 经济学 学 院 经济学院 2012 年饮营养膳食,享健康生活经济学院 经济学系 2011405039 丁纪君一学期的营养健康课转眼就结束了,我很幸运选修了这门课,因为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生活中实用的知识,对今后的人生都将是受益匪浅。每次去食堂吃饭,间隔中各类的菜,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没吃过。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想均衡下各方面的营养,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最求多元
2、化。然而现在多数人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营养知识,饮食习惯不科学。二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谷类食物和蛋白质的供能比低,城市学龄儿童和少年的脂肪提供比高。营养素摄人不足。钙、铁、锌和维生素 A 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普遍存在。三是体力活动不足。不吃早餐、在外就餐、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成为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罪魁祸首。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据 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 年的定义健康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
3、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因此如何摄取足够的合理营养,健康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愈来愈关心的问题之一。合理营养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合理摄取食物。它是以现代营养学知识为依据,根据不同人的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分别确定各自的营养素供给量,再根据各类烹饪原料的营养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料、加工、烹调,使用餐者摄入的食物中所含的各类营养素都能满足各项生理需要,使健康状况正常。合理营养可以使人保持精力充沛,精神愉快,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合理营养是维持人体正常发育的先决条件;合理营养可以使一个人的身体、智力、情绪、外貌保持最佳状态,并增强人的自信;合理营养是
4、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合理营养可提高免疫力、防治疾病。要做到真正的健康生活,就要从摄取合理膳食,保持心情愉悦,坚持锻炼身体等方面努力。合理膳食: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
5、辞。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 的基座,这与我国 “粗茶淡饭保平安“ 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 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
6、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2 )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
7、还要讲究饮食卫生。每餐间隔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论语 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
8、步有利于健康。保持心情愉悦:身体健康离不开养生,而养生之本是养神,心静神安福寿存。养神的观点出现得很早,春秋时期的庄子就曾提出 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守形 ,解释了静动结合以养神的观点。在以后的医学发展中也提出精神的变化对人体五脏六腑都有影响,如果喜怒无常、思虑太过都会伤神。调节人的情绪变化,在中医中称为“补神 ”。黄帝内经中说:“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即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役的适度,以防止“过用病生” 。适度的睡眠亦能养心神、添精力。在现代,我国医学也认为,养生重在养神,养神可益寿延年。我国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第一调情致:人是有感情的,也是理智的。当感情冲动的
9、时候,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做驾驭自己感情的主人。过喜要收敛与抑制;激怒要疏导与平静;忧愁宜释放与自解;悲伤应转移与娱乐。只有养成处事不急不躁,心平气和,顺其自然,做到内心和谐,才能“心静神安,福寿永存”。第二重养性: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强调“养生默若养性”。养性,是指加强道德修养。做到“清心寡欲”,是说要排除一切杂念,使心地清纯如镜,从而康泰延年。第三慎劳神:寿世青编 养心说 主张:“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乐,应以自然,任其自去。此养生之法也。”这是告诫人们要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既不为非原则的无端琐事而忧虑焦躁,也不为一时得失而牵肠挂肚。如果经常地焦躁不安
10、,患得患失,便会伤神毁志,损精耗气而亡神。第四不贪得:老子道德经四十四章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知足”、“知止”,就是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没有过分的奢求,这样做即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否则,为了享乐而千方百计、追名逐利,贪婪无度,只能是心劳日拙,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负担,损神折寿。第五寻寄托:寿亲养老新书说:“凡人平生为性,各有所嗜之事,见即喜之。”龚廷贤寿世保元中亦说:“诗书悦心,山林逸性,可以延年。”良好的心理影响生理,机体各种生命节律与自然相和谐,无形中提高了生命质量、生命活力,因而能益寿延年。养生之道的养神告诉我们保持心情的愉悦与内心的平静淡然,能帮助我们塑造
11、健康的身体和强大的内心,更好的适应现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坚持锻炼身体: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中国古代养生学认为,天和人是一体的, 天体在不停的运动,人体也要运动不止。所谓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就是强调人要法则自然,做到有节奏,合乎规律的运动。运动能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体各器官糸统的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健康发展,使人体生长发育的更健康、更完美。而不注意运动的人,身体新陈代谢低下,肌肉薄弱,骨骼无力,内脏功能就会衰退。运动可以减轻自已的体重,改善血管弹性,让血管变得年轻,让心脏变得更有活力。而长期坚持运动的老人,无论他的内脏还是肌肉等方面的机能指标都比不运动的
12、同龄人平均高的多,相当于不运动人群10 一 20 年前的身体水平。运动对改善心功能有好处。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肌供氧,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运动能提高大脑功能。大脑支配肢体,肢体的活动又可兴奋大脑,经常锻炼可提高动脑的效力,提高回忆的效率,从而增强记忆力。此外,锻炼还是消除焦虑、镇恐压惊、缓和紧张情绪的灵丹妙药。运动能强壮肌肉,灵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运动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人体在锻炼的时候会释放出许多有益的激素,能调节人的情绪和心境,增强抵抗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保持青春的妙方。古代医学家华佗非常重视人体的自身锻炼,创立了五禽戏。他对其弟子说:“人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强调了生命活动中运动的重要性。更说明了运动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所以要做到真正的身体健康,我们就应该勤于运动。但是人是有惰性的,我们常常不喜欢运动,所以我们要坚定信念,坚持运动,这对于我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拥有健康的身体是至关重要的。时时不忘运动,健康永驻!当然想真正做到生活健康,身体强健,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不过,我正在努力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并试着影响身边的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式,我的身体会越来越强壮,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