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571866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文章点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先生的演讲开宗明义,作为一所大学首先要明确它的性质,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学生进入大学应为求学,而非仅仅达到做官发财的目的。在研究学问之外砥砺自己的德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大学生所必须的。而作为学校之主体的师生应该建立一种互敬互爱、互相劝勉的关系。所有这些举措都为北京大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正是这篇简短的演说为北大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咬文嚼字7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选择)(1)本文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写的一篇文艺专论。(选择、简析)(2)本文的中心论

2、点是 “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郭沫若修改一句台词的具体实例引发出“炼字”的话题,并就此例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和理由。第二部分,作者为通常被视为贬义的“咬文嚼字” 一词翻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先讲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指出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再阐述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的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指出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

3、照顾到联想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 “惟陈言之务去”、贵在创新,才是创作的态度。第三部分从运用文字的谨严精神进一步提出文学创作的普遍道理:“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练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善”。(选择、简析)(3)本文主要运用了归纳论证方法。文中运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用郭沫若修改一句台词的具体实例证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用金朝的王若虚妄改史记中有关李广射石的文字为例,证明“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道理;用韩愈为贾岛改诗句的例子,证明“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的观点;用含“烟” 的不同词语为例,证明了文

4、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同;用大量使用“套语”的例子证明了“套板反应” 的严重存在和没有一点新奇意味的特点。在阐述论点时,往往先说结论,再广征博引,列举小说、诗歌、戏剧等方面的大量实例,凿凿有据,且能将抽象的概念或陌生的道理讲得有如日常生活经验那般浅显易懂,读来生动隽永。(4) 本文在第六段中论证文章语言贵在创新的道理时运用了演绎论证方法。文章以理论论据“套板反应” 的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韩愈的话为大前提,以人的心理习惯、写作弊端为小前提,最后得出“文章也就真正是作 出来的” 即“文贵创新”的结论。这完全合乎演绎论证法的三段论推理形式。(5) 文中的 “月轮”、 “月晕” 具有不同的比喻意义:

5、“月轮”比喻文字的直指意义, “月晕”比喻文字的联想意义,文字的“直指意义”是直接、明显而确实、易懂的,是一般文章中常见的;而文字的“联想意义”是在了解了原事物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相似、相关联想而派生的意义,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状况、情感相一致的,迷离而不易理解,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却含蓄地表达一种意境美和情感美。文章释义一、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至 5 段) ,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其中,第 1、2 段举出屈原 水浒 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 “你是”式、 “你有” 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 3、4 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

6、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 5 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第二部分(第 6、7 段) ,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 6 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第 7 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第三部分(第 8 段) ,全文小结。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潜心琢磨的好习惯。文章告诉我们, “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

7、,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二、问题探究1.讲究“ 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2.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

8、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3.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拿“你是”式、 “你这” 式来说,仅仅一字之差,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

9、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 敲”二字的品味。从“推” 字想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句“鸟宿池边树” ,想到“推”“ 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很到位。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何见解、任何名

10、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们都是名人,但作者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尤其韩愈对“推敲”的意见,似乎成了定论,获得许多人的认同,作者却提出相反的看法。4.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

11、关于练习一 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试分别加以概括。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3.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提高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参考答案:1.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所以,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要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斟酌文字,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所以文字一增一减,意味就随着变了。3.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也是推敲作品的意境。不同的字眼表现不同的意境,使用什么字眼,要由表现的

12、意境来决定。4.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的联想意义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迷离不易捉摸、难以控制的,既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支离。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在含混中显得意蕴丰富,达到艺术的妙境。5.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袭用套话滥调。文学创作要克服惰性,遇事要朝深一层去想,做到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二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 “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13、”。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全班或分组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的优劣。参考答案:朱光潜在本文中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单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是古人说的,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意,文寻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字会、意会、情会、理会、神会”的境界。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讲的是另一种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主要在于“

14、会意”,就是领会书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琐、牵强的解释。像读经典著作,就是要领悟它的精神实质,而不能只死抠它的一些字句。这两种读书方法各有长处和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应以精读为主。三 作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 ”理由是什么?试从自己的写作体会或者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这个论断。设题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本质和途径。参考答案:文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如果思想还没有透彻,感情还没有凝练,文字就会含糊。只有思想透彻、感情凝练,文字才会明确。因此,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的推敲。可举的例子很多。例如:1.为了忘却的记念:“眼看朋辈成新鬼”改“忍看朋辈成新鬼”,思想感

15、情就起了变化。 “眼看”,是眼睁睁看着的意思,说的是无力救助;“忍看”,则饱含悲愤之情。2.王安石的名句, “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3.谁是最可爱的人 ,原句“他们想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蹓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呢!”最后一句改为“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思想感情由羡慕而调整为赞美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四 从读过的诗文中举例说明“套板反应”及其危害性。设题意图:“套板反应”的现象在诗文中比比皆是,本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这种现象及其危害性,为消除这种现象而努力。10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学习要点(选

16、择)(1)本文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的议论性散文。(选择、简答、简析)(2)本文认为,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是形成人类这种“通病” 的主要原因。由于自以为是,有些原本不难弄明白的问题因不去深究而造成常识性的错误由于自高自大,将个人或群体的立场介入对事理的判断,便陷于自我中心主义、性别中心主义、民族中心主义乃至人类中心主义等认识误区,带着傲慢与偏见去认识自身与客观世界,就难免产生愚蠢的见解。(选择、简答、简析)(3)文章认为要避免愚蠢的见解,首先要有科学的认知态度。对凭观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可用经验加以检验;不能用经验加以检验的,就要有充分的证据其次要听取不同意见,

17、“兼听则明”,可以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还可以发挥“心理想象力” ,用“ 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再次,客观世界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些问题“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有些问题“ 没有明显正确的答案”,必须采取谦虚慎重的态度,才能克服自高自大。(选择、简答、简析) (4)克服愚蠢见识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树立“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十分有限”这一基本理念。因为只有树立了这个基本理念,才能从世界观上,根本性地克服自以为是、自我中心主义和自高自大的认识误区,树立起谦虚谨慎、客观务实的作风。(选择、简析)(5)文中大量运用了例证法,第二段用亚里士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我自己就以为刺猬

18、好吃油虫、古代和中古时代的著作家谈起麒麟和火蛇来头头是道三个例子证明自以为是是产生愚蠢见解的原因之一,需要用亲自观察去克服;第三段用发现自己对不同意见发起火来的两个范例告诫读者认识问题要有充分的证据;第四段用自己年轻时期在多个国家住过很长时间、对削弱狭隘偏见的强烈程度很有好处的例子证明用多听取不同意见的方法可以避免愚蠢的见解;第五段用圣雄甘地对铁路、轮船和机器深表遗憾的例子证明应当设想一下去与甘地辩论,从而检验自己是否论据充分;第六段举性别中心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的两个例子证明人们的狂妄自大,实际上这些问题有的“本来就根本无法解决” ,有的“没有明显正确的答案”。(选择、简析)(6)作者将一个关

19、涉哲学认识论的大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侃侃而谈,尤其是从头到尾使用了一般文章中较少采用的第二人称“你”,又引入“ 我”的生活经验作为论述的依托,使文章形成了“你 我”之间面对面谈话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切、贴切的效果。文中还大量运用了以“如果” 开头的句式,还有“ 也许”、 “说不定”、 “设想一下 ”等表意委婉的虚拟语,构成了假设句式,体现了作者谨慎的作风与谦和的态度,这也正是对自己文章观点的身体力行的表现。(选择)(7)本文还运用了比较法,全文的最后一句话就体现了这个特点,作者把人类所处的星球与茫茫宇宙作了对比,用其他地方的一些生物与人类的优越关系和人类与水母的优越关系作类比,其中的“

20、不亚于”就是用于比较的词语。2 秋水 (节选)学习要点(单选)(1)本文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周的一篇议论文。此内容宜在单项选择题中考查。( 选择)(2)本文以寓言方式、对话形式说理,把一个非常深刻、抽象的哲学道理用具体的、形象的、通俗的、浅显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浅显性,很有特色。首先,在整体构思上,作者虚构了一个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盲故事,通过两个神话人物的对话来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其次,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再次,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

21、层见叠出,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选择、简答、简析)(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简要地说,就是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庄子认为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 轻” ,圣贤的学说是“自多”,就是基于这一宏观理念。这一中心旨意,在今天多极并立的世界、多元共存的文化面前,还有着消解自我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积极意义。(选择、简答、简析)(4)文章第一段以两种景物的描写,隐喻空间的变化带来认识的变化,第二段以海若的论述直接阐明中心论点:首先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22、,拘予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类比论证人的认识有极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和教育程度的限制;接着用“礨空之在大泽”、 “梯米之在大仓”、 “毫末之在于马体”来比喻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阐明个人的地位、认识之渺小;最后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简答、简析)(5)文章开头关于 “百川灌河”和北海“不见水端”的景物描写,以具体景物的比照来隐喻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文章主旨,又为后面的类比论证做了形象、生动的铺垫。(选择、简答、简析 )(6)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句。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

23、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比喻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后天教育的限制。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这多组比喻,比喻的是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阐明个人的地位、认识之渺小。这种多组的排比式句子,将相同性质的事物进行同类比较,正体现了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选择)(7)文中运用

24、了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进行说理,这集中体现在文中第二段。前面讲到的比喻排比句子体现了类比论证的特点;河水和海景的描写、河伯与海若的对话、海若讲话中个人与天地之间关系的阐述,都是用对比的手法来阐明“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最后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证明人的认识之有限是例证法。这里一定要区别例证法与喻证法。例证法以举例子的方式、由个别证明一般(即论点) ;喻证法是利用性质、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证明论点。这二者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思维、论证的方式不同,二是论据的不同。思维、论证的方式不同体现在:例证法只以个别证明一般,喻证法是以不同类而同性的事物证明同性。论据的

25、不同体现在:例证法以同类的个别事物为论据,喻证法以不同类的个别事物为论据。相对来讲,类比法的理解难度要大一些。(简答、简析)(8)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其表达作用是比喻人的认识受时间、空间、后天教育的限制。再如“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其表达作用是比喻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

26、,阐明个人的地位、认识之渺小。尤其要强调的是排比句在论证上增强了说理的力量,在语言表达上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论证的雄辩力。这正体现了庄子散文在语言方面的特色。(简析)(9)文中有 4 个否定性反诘句,以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4 个反诘句,更有力的肯定了中心论点。(单选、简析)(10)本文中也隐含有一个演绎推理,大前提是在无限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小前提是孔孟是人,所以庄子得出结论说孔孟之道也是既“少”又“ 轻”、十分有限的;在这个推理过程中,由于运用的是类比推理,大前提被省略了,小前提是常识也被省略了,所以只出现了结论。15 再别康桥学习要点( 选择)(1)本诗是中国现代著

27、名诗人徐志摩在英国再度游览剑桥大学后写的一首著名抒情诗。(选择、简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眷恋、珍惜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怀,寄托着他对西方文明的深挚向往和追求。(选择、简析)(3)本诗具有悦目赏心的意境美。这意境美体现在诗情画意的意象美。诗人的情感都是通过描写物象来渲染的,所以诗意含蓄而蕴藉。垂柳艳影、青荇柔波、榆潭彩虹、篙船星辉、夏虫笙箫,一个个画面动静交错、历历在目。作者将自己的身彤、心意、向往糅合进画面,情与景水乳交融,使意象内涵丰富而韵味浓郁。(选择、简析)(4)“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是自喻为物,托物寄托作者对西方文明的崇

28、敬之情,贴切而易懂。 “西天的云彩”和“ 彩虹似的梦 ”是隐喻,前者是即景暗示西方文明,后者是造景隐喻美好理想。以“夕阳中的新娘”喻“ 河畔的金柳”,表现诗人对西方文明的崇敬;以声音“别离的笙箫” 通感比喻行为举止的“悄悄” ,表现诗人对康桥的依恋之情,新鲜而动人。(选择、简析)(5)“西天的云彩 ”和“彩虹似的梦”是象征,前者象征西方文明,后者是造景象征美好理想。(选择、简析)(6)本诗具有诗歌体式的建筑美、音乐美。建筑美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完善、章节的整齐、句式的匀称: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的流畅、音节的顿挫、韵律的和谐。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本诗的建筑风格和音乐节律,与诗情的轻柔基调、诗人的幽微心态十分吻合,而首尾内容的呼应、形式的对称、韵律的合拍,则给人一种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旋律感,委婉精妙。(选择、简答)(7)本诗抒情手法精彩多样。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这是自喻为物,托物寄情,贴切而易懂。以“夕阳中的新娘” 喻“河畔的金柳”,以“ 别离的笙萧”喻“悄悄”,是通过比喻抒情,新鲜而动人。 “西天的云彩”和“ 彩虹似的梦”是用象征抒情。特别是反复用“轻轻来” 、 “悄悄走”,是用行为举止来渲染惜别之情,更是亲切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