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燃烧条件探究的大题1. 水通常是可用来灭火的,但有时水却是可引火的。同学们将少量超氧化钾(KO 2)粉末用棉花包裹没有任何变化。(已知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 )但如果将少量水滴到包有超氧化钾粉末的棉花上,则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还剧烈) 。同学们对此产生好奇,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如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1超氧化钾和水反应生成 。2 。【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猜想,有同学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 KO2 的试管中滴加适量水,若看到有气泡产生,证明猜想 1 成立。在上述实验的试管口拴上一个气球,若气球变鼓,证明猜想 2 成立。你是否同意该实验方案,你的理由是
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又进一步完善该方案并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论】超氧化钾与水发生的化学反应,满足了棉花燃烧的条件。2.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的利用。(1)化石燃料包括煤、_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发生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3)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及现象验证猜想 1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 处,发现木条复燃。验证猜想 2 M资料卡片水玻璃是 Na2SiO3 的水溶液,常用作防火材料。Na 2SiO3 的熔沸点均在 1000以上,远高于
3、纸的着火点。 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 Na2SiO3 的化学性质为 _。 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 。3. 用右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1)H 2O2 稀溶液与 MnO2 接触时,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 实验 1 中,推入 H2O2 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 ;推入 H2O2 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3)实验 2 中, 推入 H2O2 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木炭由
4、燃烧到熄灭再到集气瓶冷却一段时间的过程中,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4. 依据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打开 K1、K 2,通入 N2,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改通入氧气,中白磷燃烧而中白磷仍无明显现象。(1)实验 试管 中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2)实验 观察到试管 、中的现象不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此实验过程中可证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的实验现象是 。内容步骤 【实验 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 2】研究氧气性质I烧杯中盛有 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的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石灰水,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塞紧瓶塞II
5、推入适量 H2O2溶液 推入适量 H2O2溶液H2O2 溶液MnO25. 新年联欢晚会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大烧杯中盛有一只燃着的蜡烛和一团包有过氧化钠(Na 2O2)的棉花,将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蜡烛慢慢的熄灭,然后棉花突然剧烈的燃烧起来。这出乎意料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请你参与同学们的讨论和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提出问题】棉花为什么会燃烧?【提出猜想】(1)可能是蜡烛燃烧引燃了棉花。(2)可能是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3) 。【实验验证】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蜡烛慢慢熄灭 猜想(1) (填“成立”或“
6、不成立”) 向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钠粉末,充分振荡,并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猜想(2)成立猜想(3)成立【实验结论】(1)CO 2 与 Na2O2 反应生成了氧气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通常 CO2 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 Na2O2)着火,不能用 CO2 熄灭。6. 某同学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请参考小资料回答问题。(1)右图中,V 型玻璃管的中间用耐高温绝热材料将两边隔开,管的两端分别放置白磷(块状)和红磷(粉末) 。将 V型管放到盛有开水的烧杯中进行水浴加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B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C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 D红磷先燃烧,白磷后燃烧(2)右图中,V 型玻璃管的底部放置的白磷(块状)和红磷(粉末)相互接触但不混合,将 V 型管放到盛有开水的烧杯中水浴加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B白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C白磷先燃烧,红磷后燃烧 D红磷先燃烧,白磷后燃烧上述两个实验能够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小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60。2.白磷燃烧时候的温度可以达到 426 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