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542062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实验五 内压薄壁容器应力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阻应变测量原理;2学习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学习电阻应变片的贴片和接线技术;3了解封头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二、实验原理1. 应力计算:薄壁压力容器主要由封头和圆筒体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各部分曲率不同,在它们的连接处曲率发生突变。受压后,在连接处会生产边缘力系边缘力矩和边缘剪力。使得折边区及其两侧一定距离内的圆筒体和封头中的应力分布比较复杂,某些位置会出现较高的局部应力。利用电阻应变测量方法可对封头和与封头相连接的部分圆筒体的应力分布进行测量。应力测定中用电阻应变仪来测定封头各点的应变值,根据广义虎克定律换算成相应的应力值。由于封头受力后

2、是处于二向应力状态,在弹性范围内用广义虎克定律表示如下:经向应力: (1-1)2121E环向应力: (1-2)122式中:E材料的弹性模量材料的波桑比 1经向应变 2环向应变。椭圆封头上各点的应力理论计算公式如下:经向应力: (1-baxspr 212423)环向应力: (1- 22421242 baxbaxsp4)2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原理:电阻应变仪将应变片电阻的微小变化,用电桥转换成电压电流的变化。其过程为: 放 大 器或电 桥应 变 片 IVRd将 指 示 或 纪 录检 流 计 或 纪 录 仪放 大或 IV将电阻应变片用胶水粘贴在封头外壁面上,应变片将随封头的拉伸或压缩一起变形,应变片的变

3、形会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二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1-5)KLlR式中:R/R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率L/L电阻应变片的变形率K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封头的应变。3. BZ2205C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1) 电阻应变仪的组成:(1) 构件变形的感受和转换部分电阻应变片;(2) 被转换量的传递和放大部分;(3)记录及读数部分。其方框图见图 1-1。图 1-1 电阻应变仪原理图图 1-2 接线图三、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图 1-1)为两个带有不同封头的容器,容器 A 的一端为带折边锥形封头,另一端为圆平板封头;容器 B 的一端为椭圆封头,另一端为球形封头。1. 手动试压泵 2. 内压实验容器 A 3.

4、 压力表 4. 压力传感器 5. 内压实验容器 B 6. 压力表 7. 压力传感器 8. 外压实验罐9. 压力表 10. 压力传感器图 1-1内压实验容器 A 的椭圆形封头部分尺寸如图 1-3 所示,容器材料均为0Cr18Ni9。图 1-3 椭圆封头表 1-1 各测点离椭圆封头顶点距离 mm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距离 20 60 80 120 145 170 190 210 230 250应变片的布置方案是根据封头的应力分布特点来决定的。封头在轴对称载荷作用下可以认为是处于二向应力状态,而且在同一平行圆上各点受力情况是一样的。所以只需要在同一平行圆的某一点沿着环向和经向

5、各贴一个应变片即可。本实验中采用 10 个 T 形应变片布置在封头上,位置见图 1-3。各点离封头顶点距离见表 1-1。每个 T 形应变片上有两个相互垂直成 T 形排列的敏感栅,可分别用来测量环向应变和经向应变。本实验中所用应变片之电阻值为 120,灵敏度系数为 K_。四、实验步骤(一)应变仪测量步骤:1打开内压实验容器的进水阀,关闭外压实验容器进水阀;2检查各接线是否正确、牢固;3打开应变仪电源; 4检查应变仪是否工作正常;5按所贴应变片设定应变片灵敏系数 K(没有变化时跳过) ;6选择调零,检验各点初值是否为零; 7用试压泵向容器加压,分别加压至 0.2,0.4,0.6MPa,并测量相应压

6、力下各点之应变值,并记录; (二)联机测量步骤:1.启动实验主程序,选择内压实验;2. 选择实验封头后确定,进入测量程序;a.点击“平衡”按钮,应变仪进行平衡; b.点击“测量”按钮,读入应变初读数, (若读数不为零,重复 a.b. 步骤)c.点击“清空数据”按钮,清空数据库文件;d.改变实验压力,分别为 0.2、0.4、0.6MPa;e.点击“测量”按钮,测量各实验压力下实验数据;f.点击“记录”按钮,将数据写入数据库文件。3点击“设置”按钮,可对应变仪进行参数设置(应变仪脱机测量的设置,请参照 BZ2205C 静态电组应变仪使用说明书) ;4.测量完成后,关闭内压实验容器的进水阀,点击“退

7、出”按钮,退出测量程序,返回实验主程序,点击“数据处理”进入数据处理窗口;a. 选择实验封头后确定,进入应力计算程序;点击“读取数据”按钮,弹出“选择数据文件“对话框b.选择数据文件: 处理数据库文件(现场实验)数据 -1; 处理文本文件 (旧的实验)数据 -2;c.点击“计算”按钮,计算应变修正值和应力值;d.点击“画图”按钮,进入“绘制应力曲线“窗口;e.点击“打印”按钮,打印页面内容图象;f. 点击“导出数据”按钮,将测量的应变值写入文本文件,可以用记事本打开、编辑和打印所存的文件;g. 点击“返回”按钮,退出数据处理窗口。五、实验数据整理 1根据原始记录,用方格纸绘出各测点的 P- 曲

8、线。因为是在弹性范围内,所以都应该是直线,并由此图求得在 0.6 MPa 压力下应变修正值;整理成表格。2用应变修正值按式(1-1)和式(1-2) 计算在 0 .6MPa 下各点的应力值,填入表 1-2。表 1-2 数据表0.2( Mpa) 0.4( Mpa) 0.6( Mpa) 0.6(Mpa)经向应变 1环向 2经向 1环向 2经向 1环向 2应变修正值应力值 1 2 1 212345678910六、实验报告要求 1简述实验目的、原理及装置;2整理实验数据并计算在 0.6MPa 下各点的应力值; 3用 0.6MPa 下的应力值绘封头应力分布曲线;4利用所学理论解释封头的应力分布状况; 5存

9、在问题讨论。应变值序号附录:封头形状、测点分布和应力计算公式一、带折边锥形封头1测点分布图各测点至锥形封头顶点距离 (mm)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距离 40 80 120 150 180 210 240 265 285 3102 对于带折边锥形封头进行设计时,采用下列两式中较大的壁厚 t 值:cos2tprtpxgtt二、球形封头1测点分布图测点至球形封头顶点距离 (mm)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距离 0 60 120 180 240 150 290 310 350 3702应力理论计算公式 spRr2三、碟形风头表 1-1 各测点离碟形封头顶点距离 mm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距离 40 80 120 150 180 200 220 240 280 300三、圆平板封头1测点分布图测点至平板封头中心距离 (mm)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距离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502应力理论计算公式: 2238rRspr 31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学实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