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61T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编制说明.doc

上传人:oceanpvg 文档编号:6540834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T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编制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DB61T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编制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DB61T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编制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DB61T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编制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DB61T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编制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 2015 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58 号文件),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检测鉴定技术” (项 目编号:SDBXM2-2015)于 2015 年 5 月 5 日正式下达编制任务。并依据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文件开始编写“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 1.2协作单位本规范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和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共同起草完成。1.3主要工作过程2015 年 5 月由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向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申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获

2、得批准立项。6 月份,开始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的起草工作。(1)2015 年 7 月,成立项目组,制订编制计划。(2)2015 年 7 月至 2015 年 12 月,开始收集和整理国内相关技术标准资料, 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毒源鉴定方法、病毒病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发展情况进行调研。(3)2016 年 1 月至 2016 年 6 月,对标准初稿进行意见征询和论证, 经项目 组外 7 位省内专家(见表 1)仔细审阅,共提出了 15 条修改意见,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和讨论,采纳了其中的 13 条。对附录 C2.6部分,内容为“ 如果 PCR 产物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序列同源,则可判定样品

3、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阳性,若序列不同源,则可判定样品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阴性。 ”部分采纳,理由参考同 类标准,同源率也无具体的数值,不同物种同源率不同,修改为“ 如果 PCR 产物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序列同源性达到 99%及以上, 则可判定样品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阳性,未扩增到 543bp 的条带,则判定为阴性。 ”对修改意见“附录中所有表格因有表 头,并采用三线表” 不予采纳,理由是根据标准编写原则,表格均为实线,而非三线表。2016 年 7 月项目组召开了编制人员参加的讨论会,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和完善。(5)2016 年 7 月至 2016 年 11 月,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对番茄黄化曲叶病

4、毒检疫鉴定方法标准进行了完善修改,2016 年 11 月完成了标准送审稿。表 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 意见征询专家名单序号 姓 名 职称 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1 仵均祥 教 授 昆虫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 刘俊生 总农艺师 植物保护 陕西省植保总站3 张志斌 研究员 园艺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 所4 吴云锋 教授 植物病理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 王刚云 研究员 植物保护 商洛市植保植检站6 杨兆森 研究员 植物保护 渭南市植保植检站7 冯安荣 高级农艺师 植物保护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4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项目承担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联合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

5、两个起草单位及时成立标准制定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制定编写要求,统一思想,规划工作思路, 为标准制定建立了组织保障。标准制定成员有李英梅、杨苗苗、巨海林、刘晨等具体见表 2。表 2 地方标准编写小组成员序号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备注1 李英梅 副研究员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负责人主编人2 杨苗苗 副研究员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编写人3 巨海林 高级农艺师 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 编写人4 刘 晨 助理研究员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编写人5 张伟兵 高级农艺师 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 编写人6 洪 波 助理研究员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编写人7 张 锋 副研究生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参与部分工作8 王晨光

6、 高级农艺师 陕西省农技推广总站 参与部分工作9 陈志杰 研究员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参与部分工作10 张淑莲 研究员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参与部分工作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1、标准编制原则(1)以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原则;(2)以符合已经颁布的国家及行业等相关标准为原则;(3)立足于简单实用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鉴定方法,为各级检疫部门提供快速、简易的鉴定方法,防止带病毒番茄在无病区传播为害。2、标准主要内容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格式,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检疫鉴定方法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基本信息、方法与原理、仪器设备用具及试剂、样品制备、检测方

7、法、结果判定、样品及资料保存、附录共 10 部分。本项检疫方法中所涉及的方法原理、仪器设备等均是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标准编写小组成员多次实验的基础上首次编写而成,主要创新点如下:(1)在方法原理部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 DAS-ELISA 或普通 PCR、实时荧光 RT-PCR,并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鉴定。(2)在仪器设备部分,对所用到的仪器设备的规格、数量进行了具体规范,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生化试剂。在抽样及样品制备部分,规定了对种苗的取样部位和取样量。(3)在检测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PCR 检测、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 、生物学测定

8、的操作步骤。四、知识产权说明根据查新结果,由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不是中国源发的病害,属外来入侵病害,国内外尚未见同类标准的发布。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通过对检测方法、检测试剂的选择、取 样 及样品的制备、结果判定、样品保存等步骤的多次实验研究,标准起草成员又经过验讨论,最终形成该检测标准方法,属于自主知识产权,不存在任何知识产权纠纷。五、采标情况本规范编制采用了了如下标准或规范: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SN/t 2122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抽样。GB 19489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T 23629-2009 引进植物病原生物安全控

9、制技术要求六、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本标准在起草、项目组内专家讨论、项目组外专家征求意见及试验验证过程中,均未发现任何影响标准制定的重大意见分歧。七、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建议发布为推荐性标准,理由如下:由于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是外来入侵性病害,传入我国进 10 多年时间,传入我省 5 年左右时间,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黄化,与缺素症非常相似;中期表现为开花后结果困难,花果畸形;后期表现为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果实转色不均匀,常常出现“半边脸”,往往被认为是缺少微量元素、缺肥或者光照不足等引起。加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原种类多,繁殖速度快、易变异,不同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生物型不同,快速准确的鉴定诊断技术储备缺乏,加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不是中国源发的病害,国内目前尚无该病毒的规范性检测标准。所以建议尽快颁布“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检疫鉴定方法” 作为推荐性标准,以指 导各级农业技术部门、植保植检机构对该病进行准确的检测及预测预报。八、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